查文庫>文學常識> 蘇教七年級下語文文學常識

蘇教七年級下語文文學常識

蘇教七年級下語文文學常識

  蘇教版教材的主要特點是重視演算法多樣化、合理運用小組合作、給予學生交流的機會,給予學生估算意識培養的時間與空間,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連,學生學得有滋有味。接下來小編蒐集了蘇教七年級下語文文學常識,歡迎檢視借鑑,希望幫助到大家。

  【第一單元】

  1、《童年的朋友》節選自《童年》,作者高爾基,蘇聯(國籍)作家,他有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本文主要透過外貌、語言描寫,刻畫了樂觀堅毅和對世界充滿愛的外祖母形象,抒發“我”對外祖母的熱愛和感激之情。

  2、《一面》節選自《魯迅回憶錄》,作者阿累。本文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回憶了作者1932年年秋天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情景,透過對魯迅的三次外貌描寫,刻畫了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形象,同時抒發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真摯而又深厚的感情。從文章的選材看,運用了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

  3、《我的老師》節選自《魏巍散文選》作者魏巍,當代作家。本文以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為感情線索。透過具體記敘和描寫七件小事:假裝發怒、教跳舞、觀察蜜蜂、教讀詩、看老師寫字、排除小糾紛、夢中尋師。抒發了對溫柔美麗、慈愛偉大的蔡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4、《展示華廈文化魅力》作者餘瑋,這是一篇人物通訊,課文描述了世界頂級大師,美籍華人貝聿銘在建築設計上的傑出成就,讚揚了他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和一片愛國之心。

  5、《趙普》選自《宋史?趙普傳》,趙普,北宋政治家。課文寫了趙普的兩件事:刻苦讀書、奏薦人才,表現了一箇中心:趙普能以天下事為已任。本文在刻畫人物時善於運用細節描寫。四次奏薦人才的描寫,顯示趙普他超人的毅力和堅定的意志。

  6、《題破峙後禪院》作者常建,唐代詩人,這首詩詠的是佛寺禪院,抒發的是他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

  7、《登岳陽樓》作者杜甫,唐代詩人。他的詩素有“詩史”之稱,該詩意境闊大,情景交融顯示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

  8、《周總理,你在哪裡》作者柯巖,現代女詩人,這首詩運用“詢句—呼喚—尋找—應答”的獨特構思來展現主題特點。表達億萬人民對周總理無限懷念的深厚感情。該詩運用擬人、排比反覆等修辭,起到了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的效果。

  【第二單元】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仁,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選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以空間的變換為順序。透過對比的手法,表現了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和熱愛大自然追求快樂自由的心理,同時也說明了封建教育的方法和內容是對兒童天性的束縛。

  2、《月跡》作者賈平凹,當代作家,全文按照“盼月亮—尋月亮—議月亮”的順序,記敘了一家幾個孩童中秋夜追尋月亮的過程,表現了孩童奇特敏銳的想象,以及為共同擁有美好事物而滿足的可貴的心靈世界。

  3、《三顆枸杞豆》作者程海,本文運用回憶的筆法,生動細緻的描寫了虛度一生的三叔臨終前的悔恨和他的悔恨對“我”的教育,告訴人們:要抓住時間,抓住生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4、《我們家的男子漢》作者王安憶,當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說《長恨歌》獲茅盾文學獎,本文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按人物的性格特點組織安排材料,生動而細膩的描寫了一個男孩子成長的過程,刻畫了一個逐步成長的小男子漢形象。

  5、《柳葉兒》是一篇敘事散文,作者宋學孟,本文用飽含深情的語言,描寫了兒童時代在那饑荒嚴重的歲月,搶柳葉兒吃柳葉兒的樂趣,但如今回憶起來,有種苦中帶澀的滋味兒,抒寫了對柳葉兒的特殊感情。

  6、《兩小兒辯日》體裁寓言選自《列子?湯問》作者是戰國時期列禦寇。本文告訴人們:片面看問題是得不出正確結論的。

  7、《黃紗巾》體裁微型小說,作者薛濤,作品運用電影中“蒙太奇”的表現手法,每個鏡頭流露了人與之間相互理解互相撫慰的溫馨之情。

  【第三單元】

  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者周定舫,全文按瞻仰者的行蹤為序具體介紹了巍峨、雄偉、莊嚴的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在介紹大碑座上的十塊浮雕時按照東南西北的空間順序和浮雕反映歷史事件的時間順序相結合的順序,說明熱情讚頌革命先烈的豐功佳績,同時表現了人民群眾對他們的無限崇敬與懷念之情。

  2、《巍巍中山陵》以空間為序向我們介紹了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表現了它的巍巍氣勢和孫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3、《凡爾賽宮》向我們介紹了世界馳名的法國王宮—凡爾賽宮,透過說明凡爾賽宮的建築特色,藝術風格及今昔地位突出表現了凡爾賽宮是“人類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文章插敘了一段歷史軼事,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4、《黃鶴樓》節選自《文苑英華》作者閻伯理唐代人,黃鶴樓與滕王閣、岳陽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這篇短文,介紹了黃鶴樓雄偉高大,外觀和建築結構的特點,描述了登臨黃鶴樓的所見所感,突現了黃鶴樓這座名樓的地位和價值,表達了作者熱愛山川勝蹟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本文語言特色句式多變,多用對偶。

  5、《於園》選自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的《陶庵夢憶》,這篇園林小品,著重介紹於園磊石之奇及其建築的幽遠意境,抒寫作者遊園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讚頌了園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藝術造詣。本文按由前而後的空間順序來寫層次井然。

  【第四單元】

  1、《松鼠》選自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豐的《布豐文選》,另外他還著有《自然史》,本文按照先總說—再分說—後補說的說明順序,用細緻的描述,文藝的筆調,準確生動地說明了松鼠漂亮、馴良、乖巧的特點並補充說明松鼠的用途,表現松鼠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動物。

  2、《松樹金龜子》選自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的《昆蟲世界》,達爾文讚揚法布林是“難以效法的觀察家”。這是一篇介紹動物生態的科學小品文,科學地介紹了松樹金龜子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婚戀、發音、死亡與繁衍等方面的情況,滲透著作者對昆蟲的人文關懷。

  3、《國寶—大熊貓》是一篇介紹珍稀動物大熊貓的科普說明文,從全文看,文章緊緊圍繞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這個中心來進行說明,在結構上按由果到因的邏輯順序來安排組織材料,作者葉永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家。

  4、《黔之驢》選自《柳宗元》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學家,字子厚,世稱柳河東。本文是作者寓言作品《三戒》中的一則,全文按照虎懼驢、識驢、吃驢的順序,敘述了一個老虎吃掉“龐然大物”驢子的故事,表現了老虎的機智勇敢和驢子的外強中乾,這篇寓言告訴人們,不要被貌似強大的東西所嚇倒,只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定能獲得勝利,從本文中演化出來的成語有黔驢之技。黔驢技窮、龐然大物等。

  5、《蟬》是首託物寓意的詠蟬詩,作者唐代詩人虞世南,詩中的蟬是一種清高尊貴的形象。

  6、《孤雁》作者唐代詩人杜甫,這首詩,表達的就是亂離飄泊中失群人的痛苦盡情。

  7、《鷓鴣》作者唐代詩人鄭谷,這首詠物詩重在表現鷓鴣啼聲哀怨、悽切,藉以抒寫遊子鄉愁旅思。

  【第五單元】

  1、《三個太陽》這是一篇文藝通訊,作者黃傳會,這篇通訊記敘了中國女畫家經過執著努力來到南極,戰勝生活和自然條件,造成的困難,為中國南極長城站建設出力併為之作畫立傳的經過,表現南極考察隊員為祖國、為事業艱苦卓絕的奮鬥情景,讚頌了我國科學工作者的民族氣概和非凡膽略。

  2、《錄音新聞》是指文字報道和現場錄音結合運用,更真實全面的報道事件。這則新聞以時間為順序報道我國運載火箭水下發射成功的情況,讚揚全體工程技術人員、工人、解放軍等團結奮戰為祖國貢獻的精神。

  3、《“神舟”五號航天員出征記》本文按時間為序,抓住楊利偉出征這一個場面以速寫的形式對這件事情進行了報道。

  4、《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則訊息,按時間各事件本身的特點,真實、迅速的報道了我軍中西東三路軍渡江戰況,宣告瞭解放戰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國民反動政府已面臨徹底崩潰。

  5、《中央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港隆重舉行》這則訊息生動全面報道了交接儀式的全過程,表述了香港迴歸祖國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6、《七子之歌》作者聞一多,當代詩人,詩人以“獨白”的口吻寫下了“七子”:澳門、臺灣、香港、威海衛、九龍、旅順大連、香港島“失養於祖國,受虐於異類”的痛苦,以及迫切企盼回到祖國懷抱的殷殷情懷。

  【第六單元】

  1、《沁園春雪》選自《毛澤東詩詞集》沁園春,詞牌名,雪:題目,這首詞作於1936年2月,毛澤東詠雪言志,抒發了對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偉大報負,這首詞大氣磅礴,寫景縱橫千萬裡,論史、上下幾千年充分表現了當代無產階級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壯志。

  2、《卜算子、詠梅》“卜算子”詞牌名,“詠梅”是題目。詠,用詩詞等來敘述毛澤東的這一首詞與南宋愛國詞人陸游的詠梅詞一樣都是透過詠梅來寄託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寄託在詞中感情有所不同。毛澤東筆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積極樂觀的形象,而陸游筆下的梅花是寂寞、淒涼、飽受摧殘的形象。

  3、《木蘭詩》是北朝一首民歌,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體裁長篇敘事詩,敘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表現了木蘭勤勞、智慧、勇敢、堅強和不貪圖利祿的高貴品質,以及她愛國、愛家的崇高精神,詩中運用了民歌常用的藝術手法如:互文、反覆、排比、比喻、反襯、頂針等。

  4、《觀刈麥》作者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詩人。詩中描寫農民冒著酷暑辛勤割麥的情景,並借一位貧苦農婦之口訴說當時賦稅沉重,農民生活痛苦的現實,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5、《破陣子》作者辛棄疾,南宋愛國詞人,破陣子,詞牌名。這首詞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一位忠勇的.將軍的形象,抒發了愛國志士壯志難酬的悲憤。

  6、《回延安》作者賀敬之,當代詩人劇作家,創作過劇本《白毛女》。緊緊扣住延安按照回延安—憶延安—話延安—看延安—祝延安的內容抒發詩人對延安的特殊感情,詩歌格式上借鑑了陝北信天游爬山調的格式,兩行一節,一節一韻,詩行錯落有致,讀起來,悠揚高亢。

  7、《再別康橋》選自《新月詩選》作者徐志摩,新月派詩人,有《志摩的詩》《猛虎集》,康橋又名劍橋,英格蘭的一個城市,以劍橋大學聞名於世,這首詩敘述溫婉柔靜,娓娓道來之中,感受詩人沉靜的心。

  8、《我的中國心》作者黃霑香港詞作家,歌詞透過一位海外遊子的訴說,刻畫了身在異國他鄉海外赤子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9、《在希望的田野上》作者陳曉光,詞作家,歌詞結構嚴謹韻腳明亮,形式整齊,語言明快,充分抒發了勞動人民幸福自豪,和對未來充滿美好希望的感情,透過對現實的讚美和對未來的憧憬,抒發了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10、《黃河頌》由光未然(原名張光年)作詞,冼星海曲,這是抗戰初期很有影響的抒情詩,詩人透過讚美黃河、歌頌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表達了中華兒女的堅強決心和一往無前的勇氣。

  11、《使至塞上》選自《全唐詩》作者唐代詩人王維。本詩敘事與寫景結合,又重在寫景,以大漠、秋天為背景,以徵蓬、歸雁、孤煙、長河、落日為空間實體組成一幅,塞外風光圖,景象開闊鮮明,氣勢雄偉。

  12、《黃鶴樓》作者唐代詩人崔顥,詩人從傳說寫起,又由登樓逃眺異鄉風景,引動日暮懷歸之情。

  13、《歸園田居》作者東晉詩人陶淵明,田園詩人,詩人用樸素自然的語言,描繪了平凡而美好的勞動生活,意境醇美。

  【荷專題】

  1、《採蓮曲》作者唐代詩人王昌齡用生動活潑的語言表達出採蓮女天真爛漫朝氣蓬勃的性格。

  2、《蓮葉》作者唐代詩人鄭谷,詩人用清新秀逸的筆調詠荷葉的高尚品質。

  3、《贈荷花》作者唐代詩人李商隱,詩人用襯托的手法表現出荷花與葉堅貞不渝的品質。

  4、《白蓮》作者唐代詩人陸龜蒙,借詠白蓮淡雅高潔的精神和內心的怨恨,流露出詩人在隱居孤高寂寞、自傷遲暮的情懷。

  5、《蓮》作者宋代詩人蘇軾,透過敘事表達了詩人對蓮子的喜愛之情,反映了詩人不以官場失意為意的恬談閒適的心情。

  6、《愛蓮說》作者周敦頤,字茂叔,宋朝哲學家,說:一種文體,通常借某一事物說明道理,這篇哲理散文透過對蓮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寫,讚美正直高尚的氣節,鄙棄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表現了作者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