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文明> 遺失的文明作文3篇

遺失的文明作文

遺失的文明作文3篇

遺失的文明作文1

  春風輕輕淡淡,又拂開了站滿街道兩旁的白玉蘭樹,花開得高貴而純潔。白玉蘭樹下,文明披一身飄飄的衣裙向人們緩緩走來,人們並不驚詫,也不躲閃,像是與她行同陌路般,無聲地,悄悄地,與她擦肩而過,嘴角還帶著一抹顯而易見的輕蔑,那是因為在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個文明,已從人們手指間遺失……

  又到了四月,春風把輕薄的記憶串連起來,在記憶中尋找文明的痕跡,我,也在人間尋找文明的蹤跡。

  這是一個如夏的近午,悶熱得出奇,雲層低因,斂盡風絲,太陽似乎很興奮,強烈地雀躍於世間,街上滿是行色匆匆的行人,演繹著快鏡頭的生活錄,我行走在八一七路的街道上,準備乘公車回家,很快,11路車開著笨拙的身子,緩緩駛進了站。似乎是在一瞬間,車門口擠滿了人群,推著,擠著,如螻蟻般熙熙攘攘,嘈雜聲順事不絕於耳,看著,聽著,眼中閃過一絲驚呀,但立刻泯滅了,“這樣的事,不是常事嗎?”漠然地望著這一切,懷著一份存於心中的苦澀,靜靜的跟在他們身後。身後的大叔看到我無動於衷,向前推了我一下,我打了個趔趄,抬起頭,恰對上他的眼睛,他正眉頭緊鎖,眼中波瀾壯觀:有對我的厭煩,有對個人鎖事的焦急,煩躁,對我的審視……

  好不容易上了車,車上有許多學生,隨著車的跌跌撞間,時不時傳出幾句咒罵聲,車上下了幾名乘客後,多了幾個空位。我找了一個座位便坐了下來,身後便傳出兩名學生的對話,聲音大而尖銳:“你怎麼不坐前面那個位置?真是的”,“沒看到嗎?我的位置被好搶了!”“她”!“我心中一驚,不會指的是我吧,搶?好汙辱性的字眼!”我暗自苦笑了一下。

  車繼續跌撞地前行,車上上來了一位老人,我忙起來讓座,急然感覺到有幾道灼熱的目光看著我,是剛才的那幾個學生,他們正奇怪地望著我,有的還撇撇嘴,吹起了口哨,一副不屑的樣子。我無視這一切,徑直走到了後車廂,不一會兒,車上又上業了兩位老人,車中還是吵吵鬧鬧,無視老人的存在,個自談談風生。其中一位年青人為其中一個老人讓了座,老人十分激動,拌動著鬍鬚,漲紅了臉,一連說了好幾聲謝謝,而另外一個老人卻沒有這麼幸運,他無助地站在車窗邊,緊緊地扶著欄杆。隨著車子的跌撞,身子左傾右倒,眼中充滿了淒涼,哀求地望著周圍的人。這眼神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的心微微一顫,可憐的老人,孤獨的老人,很反比例的是,車中居然還播著一段廣告:“關心身邊的老人吧,就等於關心明天的我們……”

  過了一站又一站,車中的人越來越少了,車中也恢復了以往的平靜,可剛才老人眼神,今日的所見所聞,就如不小心被打翻的水,在一路而過的道路上四處流淌,一直流到我的心,不再平靜……

  終於明白,悶熱的近午中,吹過一習清風,會帶來一時的涼爽,卻換不來永久的涼意,我的故事已經結尾,不文明的現象還在繼續蔓延,我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才到個盡頭,遺失的文明何時才重回人們的心中……

遺失的文明作文2

  一直都在思考:人類的初衷是什麼?不料,越思考越迷茫……

  縱觀現代日益發展的社會,按照理論來說,人類的幸福指數也該隨著上升,犯罪率也該隨之下降。卻為什麼恰恰相反呢?

  也許主要原因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遺失。古時候人類日升而耕,日落而息。雖然物生活不富裕,但是精神生活也與之相匹配。古代的唐詩宋詞元明曲皆是人類的精神之源,日子過得樸實而愜意。

  從某個程度上來說,人類是以精神生活為主,物質生活為輔。二者卻一都不稱為一個健康的人,而所謂的健康更注重的是精神的健康。物質上的缺失尚且可補,但精神上的缺失則是無可救治的!

  曾幾時,人類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紀元。高速發展的經濟使人類的物質生活達到了空前的高漲,不幸的是人類的精神文明卻遺失了。社會隨之也出現了許多的弊端,這是人類不曾預料的。失去精神文明的人類猶如一個空殼,迷失在了物質橫流的中。早晨頂著壓力出去晚上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來,毫無一點意識。像機器一樣一年四季如此重複著。精神生活的缺失使人類失去了思考,失去了對生活對人生的定位。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就是人會是思考的動物。現如今看來,人與動物是何其的相似。不可否認人類去KTV等一些娛樂性的場所消遣。可以精神上的滿足。但是那也並不是真正的精神生活,那只是為了發洩內心的壓抑情緒的場所。那種精神是剎那的不是永久的。只能治標不治本。所以失去精神生活的人類逐漸變得冷漠等,從而導致了心裡的畸形發展。眾多社會弊端問題層層出不窮……

  拯救現今的社會人類,唯一的方法就是提升人類的精神文明生活。要讓人類的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相互輔相承。只有精神文明才是治本的方法。只有杜絕原生式被寵化式的現象。很難想象木有精神文明的人類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

遺失的文明作文3

  這裡綠樹成蔭,水草豐美,這裡異常的偏僻,異常的隱蔽。青青的牧草像一片綠茸茸的大地毯,嚴嚴實實的覆蓋著這一片肥沃的土地,一條寬闊的河流打著彎兒從這裡浩浩蕩蕩的向遠處奔去。

  這是一個純粹的大自然,這裡沒有絲毫人類的足跡。花開花落,春去秋來,多少年來,這裡一直維持著大自然特有的靜謐和安詳。

  “哞——”一聲深長而又低沉的撕鳴打破了這裡歷經千年的寂靜,一群衣衫襤褸的人們帶著妻子兒女,揹著家當,趕著牛羊匆匆忙忙的來到了這裡,並在這裡悄悄的定居了下來。那是一群逃難的人們,他們曾逃脫了追殺他們的騎兵冷冷的刀光劍影,他們也曾躲避了劫持他們的匪徒們凌亂的馬蹄。也許,聖美的大自然總是會袒護那些受苦受難的人們。他們被大自然隱藏的絕對的好,誰也沒有發現他們,誰也不知道他們來自何處。從此,他們便佔據了這一片寂靜而又富裕的土地,開始在這一片土地上放牛養馬,開荒耕種,生兒育女,繁衍生息。就這樣,他們在這裡安居樂業,做起了這裡永遠的主人。也許是因為人的本能,也許是為了種族的延續,也許是兩者兼而有之。很快,這裡便傳來了焦夫頻頻的吆喝聲和耕牛連連的嘶鳴。

  不知過了多少年,這裡的最後一片草地被開墾成了田地,最後一棵大樹被砍倒,漸漸的,這裡的一切開始發生了變化,天空逐漸失去了昔日的明淨,河流不再是那樣的清澈,取而代之的是漫天的黃沙和汙濁的狂濤。漸漸的,原本十分豐富的水資源,面對著那一片片乾涸的土地,也顯的是那樣的杯水車薪,那樣的蒼白無力。

  於是,這裡便出現歷史上的第一次沙塵暴,緊接著第二年,這裡的`河流出現了第一次的斷流。這一群人被這突如其來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震驚了,他們用乾枯的眼睛,盯著那乾瘦的水流,呆如木雞。於是,第一批人從這裡搬走了,和剛來時一樣,帶著妻兒,揹著行囊,趕著牛羊。就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這裡的人走了一批又一批,年輕的,年老的,男的,女的。殘存下來的人們似乎突然感到了生存將要面臨的嚴峻。

  他們曾惶恐的徒步千里尋找水,可是隻有連綿的沙灘向他們招手;他們也曾掘地千尺尋找水,可是隻有乾涸的黃沙在向他們猙獰的微笑。他們也曾善待自然,希望得到大自然的饒恕,可是無法避免一次更比一次的沙暴。於是,無奈之下,他們將殘存的破敗交給了大自然,然後悄悄的消失在寒風呼嘯的午夜。奇怪的是,他們每一個人在離開這裡的時候,都會走到一個高高的大石頭上翹首凝望,望著這一片土地,這一片曾今救了他們性命的土地,一聲長嘆,而後猛的一回頭,甩掉眼角冰冷的淚水,轉身鑽進粘稠的夜裡,將一個憤怒的後腦勺永遠的拋在了這裡。

  夜,是那樣的黝黑,黑的雄宏。

  夜,是那樣的靜謐,靜的另人窒息。

  聖美的大自然再也無法忍受這群人們長期以來的亂砍濫伐,恣意破壞。他將要和這個建立在這裡近千年的早已被破壞了的文明同歸於盡。於是,狂風肆虐,暴雨連連。過了幾年,僅僅幾年,這裡變成了茫茫沙海。只有幾棵乾枯了的胡楊橫屍沙場——似乎還在證明它的倔強與不屈!關於她“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描述在這裡終於被無情的推翻了!大自然還不算太決情,臨走的時候,隨意的扔下一片片班駁的碎瓦片——足以證明曾經有人住過的證據。讓後代去考察,去研究,去在想象中體會祖先們輝煌的文明和彎弓的傳奇。

  炙熱的太陽烘烤著那一片茫茫的黃沙地,強烈的紫外線足以殺死地面上活著的一切。一天,一隊奇怪的隊伍來到了這裡,他們扛著攝像機和奇特的發掘工具。他們好像在尋找著什麼東西。搜尋的仔細程度足以達到不放過任何一個小小的沙粒和任何一個不同於沙粒的東西。一旦發現,他們都撿起來,仔細瞧瞧,然後小心翼翼的放回原處,繼續埋頭搜尋。突然,一位禿頭的老者,從沙礫中挖出了一塊破碎的瓦片,迅速的掏出放大鏡,仔細的觀察了起來,而後,一聲奇異的驚叫,樓蘭!隨即又迅速地鑽進了他們臨時搭建的實驗室裡,忙碌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