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微笑> 帶著幸福的微笑,我去了作文

帶著幸福的微笑,我去了作文

帶著幸福的微笑,我去了作文

  他是一名自由職業畫家,他叫埃裡西·奧塞爾。沒聽過?沒關係,他的筆名叫埃·奧·卜勞恩。沒聽過?沒關係,他是《父與子》的作者!如果你還是沒聽過,那麼,我告訴你,他,是我心中的大師!而現在,我要向你講述大師的故事。

  第一輯灰塵箱子

  20世紀初,大師悄然來到世界,他降落在德國。在他四歲的時候,他們全家遷居到卜勞恩市。這就是他日後唯一一個筆名的來源。年少的大師與許多未成功前的偉人一樣,做過鉗工,幹過雜活。但是,我們必須相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第二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20世紀30年代,在希特勒當政的德國成了人間地獄。可即使是這樣,大師還是放不下他的柏林。他開始像魯迅先生一樣,不斷地用筆為利器,進行諷刺法西斯的創作。但是,他沒有魯迅那麼的幸運,太過於顯的明抨擊,使他被法西斯壓得死死地。無奈之中的卜勞恩被迫遷居到蘭河畔美麗的城市,馬爾堡。但這個童話般的小城去沒有吸引卜勞恩。大師的態度令我吃驚,他既沒有“任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也沒有“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同時,他沒打算“兼濟天下”也無“獨善其身”之意。他只是默默地,默默地等待著一個契機。

  我的大師以默默之姿高調亮相。當第50期《柏林畫報》出現大師的著作《父與子》時,整個德國迅速掀起“禿頭的大鬍子的爸爸”,“留著刺蝟頭的淘氣兒子”狂潮。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這就是大師。

  但是,故事從來沒有結束。

  第三輯藍色顯影劑

  大師無時無刻各處各地毫不掩飾對法西斯的`嘲笑,令法西斯對他恨之入骨。在1944年3月,鄰居的告發讓他們找到了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臭名昭著”的“人民法庭”決定判以死刑!可是,他是我心中大師啊!他驕傲卻又無奈地在開庭前夕自殺於牢房。

  他在給妻子的訣別信中寫道:“……帶著微笑,我去了……”

  再次翻開《父與子》這本書,父與子之間的天倫之樂和純真的赤子之情,迎面而來,感人至深。卜勞恩在漫畫中毫不掩飾自己對兒子的疼愛。他們生活中的小幽默讓看倌不由得微笑。他的成名作兼惟一一本著作《父與子》這本無字天書告訴我:雖然生活中有那麼多的不如意,但是,我們還可以苦中作樂,不是嗎?

  “萬物靜觀皆自得”。

  向我心中的大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