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童年讀後感> 2015高爾基的《童年》讀後感500字

高爾基的《童年》讀後感500字

2015高爾基的《童年》讀後感500字

  童年【篇一】

  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讀完了《童年》這本書,放下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是悲慘的、不幸的、可憐的!阿廖沙受盡了人間的苦難,但他從不放棄,堅強地面對生活。想想我自己真覺得慚愧。

  以前我總感覺到父母給我的物質生活不夠好,也經常在心裡抱怨,我為什麼沒有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我喜歡音樂,為什麼我沒有一架好鋼琴。我喜歡打扮自己,為什麼我沒有許多漂亮的衣服。我喜歡好吃的,為什麼我不能天天吃“肯德基”···

  當我讀過了《童年》這本書後,我不再抱怨辛苦勞作的父母,而是在心裡和阿廖沙作比較。與阿廖沙相比我出生在新社會,生長在祖國發展繁榮的時代,我能吃得飽,穿得暖,可以看動畫片,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學習,還可以用電腦查資料···等等這些,我就比阿廖沙幸福多了。我還有對我關愛備至的'父母,有無比寵愛我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

  我的童年是快樂的、幸福的、開心的!我想我以後要更加努力地學習,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童年讀後感【篇二】

  童年,似乎是美好的代表。純淨如晴空的笑容,純白似白紙的思想,銀鈴般悅耳的笑聲,如一朵雛菊般美好。而高爾基,這位被列寧成為“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他出生的城市以他的城市命名,這位有著無數光環的人,卻擁有著一個苦難的童年,或許他的童年,一場大雨過後陽光下殘敗的雛菊……

  三歲喪父的他,隨著母親,來到祖父家。這個充滿著仇恨的家庭,每個人都勾心鬥角,外祖父是一個粗暴自私的染坊老闆,兩個舅舅整天鬧著分家,連他們的兒女也沾染上了他們的性格,失去了一個孩子本應有的童真,富有心機。祖父時常毆打家裡的人,小謝廖沙在這裡面飽受欺凌,這是一個令人窒息的舊社會小市民家庭。

  但黑暗裡總有曙光出現。溫和善良的外祖母在小謝廖沙的心中就像一位聖母,他總是保護著小謝廖沙,用她溫暖的懷抱收留他,用春風化雨般的語言安慰謝廖莎幼小的受到傷害的心靈。是春風,為他的心靈帶去愛的種子;是春雨,澆灌種子發芽,生長出愛的翅膀,有了翅膀的庇護,傷痕癒合,不受傷害。還有老長工格里戈裡,同樣在家庭中是個弱者,但他教會了小謝廖沙做一個正直的人;善良樂觀的小茨岡教會了他如何面對挫折,卻被嫉妒心極強的舅舅害死了。

  正如高爾基在文章開頭說的“…在黑暗的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在黑暗之中,仍可以看到的光芒在閃耀。只要心中人性的溫存還在呵護著信念,這光明,像晨光一般,會漸漸籠罩黑暗,最後將黑暗中的自己召喚出來。而這部作品,同時也在痛斥小市民卑鄙的靈魂,對這種小市民的風氣表示深深的痛恨。

  總會有一些事情,使自己瀕臨絕望邊緣,但要一直讓希望之火燃燒,即使微弱,也不能放棄。

  黑暗總會離去,像一張神奇的紙牌,具有兩面性。當它翻轉過來,就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