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我的撓撓我的奔兒》小學六年級作文
在我讀四年級時,我從阿姨那裡得到一本書:《我的撓撓我的奔兒》。一遍遍的閱讀,使我越來越喜歡上這本書。
我曾經也閱讀過一些寫狗寫貓的書本,可從來沒有閱讀過如此多的次數,也從沒有受過這麼深的感悟。今年的今天,我再次翻開這些離開我許久的頁碼,重溫著2年前的快樂。
書的封二上,躍上了兩隻小狗——不用說,那便是撓撓和奔兒。提起這兩個小東西,我可還是記憶猶心:
先說撓撓吧。它可是隻標準的“德國微獵”呢。外號:馮(瘋)德力士。這個外號也許和它的性格剛烈、外向而得名的`吧。他的“傑作”可不少:“黑白”大案、大鬧新街口、衛生門事件……數不勝數呢!但是,撓撓可愛的一面仍然是有的。
它可是隻愛粘人的狗,當你陪它時,它則會乖巧地在你腳邊走;當你出門時,它會極不情願地哀苦地叫喊著;當你回來啥,它也會高興地一蹦一跳……總之,它是讓人喜讓人憂啊。
再說奔兒吧。實話實說,“奔兒”還是“奔奔”的口頭名字。奔奔很有特點,其一是它的目光,可謂是“炯炯有神”;其次是奔奔的爪子,雖大卻毫無攻擊力;最後還有它那捲毛的尾巴,從後面看,簡直就是團亂棉花。奔奔很聽話,也和撓撓哥一樣外向,但是它從不招惹別人。其實,奔奔還有一面:扮可憐樣兒。別看它平時活蹦亂跳,每到主人要上班時,它可不像撓撓一樣,鬧得每次都像生死離別一般。它表達內心孤寂的方式,是獨自兒捧了個玩具趴在桌子下邊,不動聲色地用挽留的眼神看著門口,真是用鈍刀子割人心,比撓撓走時還要鑽心。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奔奔還是個“溫柔身,多情種”
的小白眼狼,次次都鬧得人家無話可說。
說了這麼多,還是讓作者李家平爺爺來寫上兩句吧:
生於天津,現居北京。曾在故宮博物院從事文物管理工作,1984年調入中國現代文學館工作至今。
自幼喜愛動物,曾先後養貓數只,近年來愛上養狗,感情盡被小狗俘虜。年過半百方曉知:小狗和人一樣,在這個地球上都有生存的權利;小狗的世界和人的世界一樣。都有酸甜苦辣,都有悲歡離合!
怎麼樣,瞭解《我的撓撓我的奔兒》了吧。這本老書,一定會讓你明亮的雙眼再次發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