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我的蘭州我的牛肉麵為題目的作文

我的蘭州我的牛肉麵為題目的作文

我的蘭州我的牛肉麵為題目的作文

  對於蘭州而言,牛肉麵不是簡單的一碗麵,是蘭州生活方式,是深厚的蘭州情感。

  沒有在蘭州生活過的人永遠無法理解蘭州人對於牛肉麵的情感是什麼樣的情感,牛肉麵對於這個城市意味著什麼。

  我是土生土長的蘭州人,在蘭州整整生活過30多年。我是從每碗1毛8分錢一直吃到每碗5元錢的人。

  讀書的時候,正是身體全面發育時期,曾經一度我一頓需要吃掉兩大碗牛肉麵,有時一天三頓全是牛肉麵,早上吃、中午吃、晚上吃,至少每天必吃一碗牛肉麵。工作了,單身漢的我更離不開牛肉麵,包括單位的食堂裡,早餐必是牛肉麵。成家後,每天早晨出門時,妻必然叮嚀記得吃牛大碗(備註:蘭州人俗稱牛肉麵為牛大碗)。有時單位加班,中午不回家,同事們去的地方必然是牛肉麵館。孩子從小就被我們帶到牛肉麵館與我們一起分享牛肉麵的美味。孩子上學了,早晨給他一塊錢,孩子定然去樓下的牛肉麵館。有一階段,我每天送孩子上學,下樓第一件事,父子二人每人一個牛大碗,尤其在冬天,那個熱乎勁,別提有多爽。有時中午,我和妻都不能回家,孩子定然到學校門口的牛肉麵館吃牛大碗。朋友相約,常常也是在牛肉麵館見面,一碗麵吃完了,事情也談完了,簡單、輕鬆、舒暢。

  這不是我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幾乎大部分蘭州人都是這樣生活的。

  離開蘭州10年之久,每每回到蘭州,第一件事情:吃牛肉麵!即使母親為我準備了我喜愛的飯菜,但我還是會選擇先去吃牛肉麵,父親特理解饞牛肉麵,先吃牛肉麵吧。這些年出差在外,每每看到有蘭州拉麵的招牌便急匆匆趕進去,但每每都帶著無限的惆悵與埋怨離開。全國各地不停的出差,不停的吃麵,但總覺得沒有蘭州的面好吃,為什麼?因為蘭州麵食甲天下,當然這僅僅是我個人的看法與偏好。

  蘭州人如此熱愛牛肉麵,成為了一種情感,一種生活方式。核心是蘭州牛肉麵確實好吃。

  蘭州人一般不會把牛肉麵叫蘭州拉麵。蘭州牛肉麵已經有160餘年歷史,蘭州人認可的正宗牛肉麵是馬保子1915年始創。必須達到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標準。即湯要清亮,蘿蔔片要白,辣椒油要紅,香菜蒜苗要綠,麵條要黃亮。所以蘭州牛肉麵又叫清湯牛肉麵。

  牛肉麵的好壞,核心在湯。誰家的湯好,誰家的生意就會非常火爆。

  馬保子當年之所以做得非常成功也正在此。當年馬保子家境貧寒,為生活所迫,他在家裡製成了熱鍋牛肉麵,把煮過牛肉、羊肝的湯兌入牛肉麵,其香撲鼻,大家都喜歡他的牛肉麵,他突出一個清字。接著他開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賣了,就想著推出免費的進店一碗湯,客人進得門來,夥計就馬上端上一碗香熱的牛肉湯請客人喝,爽,醒胃。馬保子的清湯牛肉麵由此名氣大振,被贈予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的稱譽。

  其次才是面,麵粉則必須選擇甘肅地產的新鮮高筋牛肉麵專用麵粉,專用麵粉不僅蛋白質含量高,而且拉扯幾十次不會斷裂。面則可拉出大小粗細不同的麵條,圓的有粗、二細、三細、細、毛細5種;扁的有大寬、寬、韭葉3種。

  牛肉麵的麵條分為多種不同形狀,有圓的,有扁的,有稜形的。根據顧客的不同需求拉麵師會為其拉成:毛細、細的、三細、二細、筷子頭,這僅僅指的是圓的。扁的,是麵條的橫截面呈扁平狀。扁形面按照由窄到寬,可分為韭葉、薄寬、寬、大寬、皮頻寬。稜形的,指麵條的橫截面呈三角形、四邊形等獨特形狀。常見的稜形面有蕎麥稜子(三稜子)、四稜子等。以上各類麵條,最受歡迎的當屬細、二細、三細、韭葉等形狀。過於細的面,容易在湯裡吸水泡軟,過於粗或過於寬的面則不易煮熟,或煮熟後較硬。稜形面及空心面則因對拉麵師的技術要求較高,普及程度不高。更為精彩的是,顧客口頭告訴拉麵師自己想吃什麼樣的面,無論人多人少,拉麵師記得清清楚楚。

  蘭州牛肉麵是蘭州人的早餐或午餐,每天蘭州人幾乎都要吃一碗牛肉麵。

  牛肉麵館一般店鋪小,食者眾多,麵館裡坐不下,大家會端著面蹲在街頭吃。冬天下大雪,最酣暢的是,許多人蹲在雪地裡,鵝毛雪片在往碗裡飄,碗裡的熱氣卻在往上冒。那氣勢才叫彪悍。

  作為蘭州人對牛肉麵,不僅僅是可充飢的麵食,更是一份蘭州情感,又能品出蘭州味道。那種西北高原的樸實,那種黃河穿城的熱情,那種隴原秦腔的高亢。那是家鄉的感覺,厚重踏實。160年來蘭州牛肉麵正是這樣陪伴著數代蘭州人生生息息。

  兩年前,在我參加記者團招新面試的時候,正在面試我,即將成為我師父、師叔的2012級學長學姐突然對我說:你可以向我們提一個問題。我腦子裡一片混沌,脫口而出:採訪有什麼技巧呢?

  我沒想到從那以後,竟然和採訪結下了這麼深厚的緣分。

  我的第一次採訪1983級校友返校,抓訪,沒有具體受訪者,也沒有固定的時間、地點去採訪。我們在一片老同學重聚擁抱合影的間隙,僅憑自己的直覺,去挑選受訪者,然後跟著他跑老跑去,拿著小筆記本見縫插針地問幾句。這一次的經歷可以用慘敗來形容,寫出來的稿子可讀性太弱,也讓我第一次明白,所謂的採訪不是拿著你羅列好的提綱,從第一個問到最後一個,而是要去挖掘他的獨特性、他的閃光點。

  天堂電影院裡面有這麼一句臺詞: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會以為這就是全世界。如果我不出去採訪,我也會以為這就是西財。後來我陸陸續續採訪過學霸、優秀幹部、社團達人、老師、食堂的工作人員、樓媽、西財網紅非官方,從不同的角度去聽西財的故事,眼中的西財生活,也變得立體起來。

  印象最深的就是採訪起點話劇社前任社長許涵,他跟我們聊自己如何跟話劇結下的緣分,訓練演技的方法,還用特別誇張的方式再現了兔斯基的表情,而我們見面才不超過半小時。這就是採訪的有趣之處,能夠與一個陌生人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信任的關係,他幾乎對你知無不言。寫稿子途中覺得資訊量不夠,為了能夠更貼近真實的許涵,在他排練2014年校史劇的間隙,我和我的師姐又去補採了他。2015年的校史劇上映,被他演了四年的角色蘇青,因為許涵的畢業離校,最終換了演員,可記者團的朋友圈提起最多的`還是許涵這個名字。校園裡的時光太匆匆,花開了又謝,學生來了又走,想要留下點什麼,大概是做記者最有力也最無力的心願了。

  花了兩年時間,我終於明白了採訪的技巧努力去抵達受訪者的內心。

  就像現在,我坐在圖書館裡,陽光暖暖的灑下來,空氣中的塵埃細微可見,氤氳的茶香縈繞鼻尖,讓人忍不住泡在這溫軟的時光中,久一點,再久一點。

  在這為數不多的幾個月裡,我居然經歷了備戰高考、高考、志願填報以及現在的大學生活,真另人忍不住感嘆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時光真是一個奇妙的東西,它不斷的帶來又帶走一些事情,它讓你變得不再是自己,卻又更加接近另一個真實的自己。而我們遊離在這變換莫測的湛湛光陰下,不停的尋找下一個人生支點。

  愛因斯坦曾將沒有理想,把安逸享樂看作生活本身的倫理基礎稱為豬欄的理想,然而不幸的是,幾個月前的我,恰是豬欄背後被豢養的一隻豬,不,更確切的說,是一隻被高考壓力弄得精神分裂後自暴自棄的豬。你沒有聽錯,那是硝煙瀰漫、高考戰爭即將打響的幾個月前啊,是標語飛滿天、家長送飯排長龍、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的時刻啊!是寒窗苦讀十二載馬上就要收穫的重要階段啊!而我就在那個時刻頹廢了,在老師揮舞著教杆喊加油,老媽捏著我鼻子灌十全大補湯的時候頹廢了,像一隻洩了氣的皮球。

  原因很簡單,在每天重複的單調枯燥的考卷裡,我忽然找不到了自己人生的意義所在,如果說高考是奮鬥的終極所在的話,那麼失敗後的我又該何去何從?不敢想也不願想,在老師和父母殷切的目光中,我開始感到無所遁形。高考是一座大山,然而那時懦弱的我選擇了退縮與逃避。於是我開始沉溺於網遊和電子小說,企圖在虛擬世界中找到一絲精神上慰藉,用以排遣內心的恐慌與不安。直接結果便是,與自己心愛的大學失之交臂。

  直到現在,還是會有很多人問我,你後不後悔,如果當初再努力一點點,會不會進入更好的大學,接受更好的教育,未來會不會成為更好的一個人?然而我想說,哪兒來那麼多如果,如果可以重來,我未必會比現在活的更好!青春又何須圓滿?況且我始終堅信,所有那些遺憾過,悔恨過,懊惱過的曾經,終將化為嚴冬之後的點點雨露,提醒著我,鞭策著我,給我以勇氣,讓我以更加從容淡定的姿態,去面對人生的下一座高峰。

  雪萊說過去屬於死神,未來屬於你自己,至少,我還有未來,不是嗎?

  填報志願的時候,我說要學編輯出版,創辦一本屬於自己的雜誌,讓更多人看到,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不淡定的老媽當即尖叫了起來:編輯出版?你說你要學那個平均月薪一千五,學不好出來當打字員,學的好也是為別人做嫁衣的冷門專業?我說,是!我不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但要我為了現談尚早的就業問題和物質財富方面的優越去放棄自己所追求的,抱歉我做不到。我明白自己的選擇意味著什麼,但,我願意去承擔。

  也許成長真的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前不久還擁有著豬欄的理想的我突然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在害怕,不在為不可知的未來而感到恐慌,我願意卸下所有包袱,去做自己喜歡的,愛自己所愛的,即使擁有不夠努力的過往和一片荊棘的前路……真好,我還有自己可以為之奮鬥的。

  然後我就來了臨沂,讀了自己喜歡的專業,交了一大幫時不時會黑自己一下的朋友。我很慶幸自己當時的堅定,很感激理解和支援我的爸媽,更感謝那些一路陪我走來的人們……是你們,讓我看到了成為另一個更優秀自己的可能。

  其實生活本應如此吧,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就像六月掙扎在高考樊籠裡的我,也絕不會料想到今天的自己竟會觸控到如此溫暖的陽光。所以,大可不必為了不可知的未來所恐慌,也不必因為身旁的流言蜚語而動搖,勇敢的直面生活,生活便回饋給你所想要的。有時候,我們只是活在別人緊張兮兮的目光裡,走過一程又一程的雲淡風輕……

  好了,不多說也不多想了,難得有這麼一個安靜又愜意的午後,明天神馬的先見鬼去吧!輕抿了一口茶,我翻開了面前的那本《編輯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