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文言文閱讀《潁濱遺老傳》題目及答案

文言文閱讀《潁濱遺老傳》題目及答案

文言文閱讀《潁濱遺老傳》題目及答案

  潁濱遺老姓蘇氏,名轍,字子由。年十九舉進士,釋褐。二十三舉直言,仁宗親策之於廷。時上春秋高,始倦於勤。轍因所問,極言得失。策入,轍自謂必見黜。然考官司馬君實第以三等,範景仁難之。蔡君謨曰:“吾三司使也。司會之言,吾愧之而不敢怨。”惟胡武平以為不遜,力謂黜之。上不許,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棄之,天下謂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第,除商州軍事推官。

  是時先君被命修《禮書》,而兄子瞻出籤書鳳翔判官,傍無侍子。轍乃奏乞養親。三年,子瞻解還,轍始求為大名推官。逾年,先君捐館舍。及除喪,神宗嗣位既三年矣,求治甚急。轍以書言事,即日召對延和殿。時王介甫新得幸,以執政領三司條例。上以轍為之屬,不敢辭。

  六年春,詔除尚書右丞,轍上言:“臣幼與兄軾同受業先臣,薄佑早孤。凡臣之宦學,皆兄所成就。今臣蒙恩與聞國政,而兄適亦召還,本除吏部尚書,復以臣故,改翰林承旨。臣之私意,尤不遑安,況兄軾文學政事,皆出臣上。臣不敢遠慕古人舉不避親,只乞寢臣新命,得與兄同備從官,竭力圖報,亦未必無補也。”不聽。

  逾年遷門下侍郎。時呂微仲與劉莘老為左右相。微仲直而暗,莘老曲意事之,事皆決於微仲。惟進退士大夫,莘老陰竊其柄,微仲不悟也。轍居其間,跡危甚。莘老昔為中司,臺中舊僚,多為之用,前後非意見攻。宣仁後覺之,莘老以罪去。

  杜門復理舊學,於是《詩》《春秋傳》《老子解》《古史》四書皆成。嘗撫卷而嘆,自謂得聖賢之遺意。繕書而藏之,顧謂諸子:“今世已矣,後有達者,必有取焉耳。”家本眉山,貧不能歸,先君之葬在眉山之東,昔嘗約祔於其廋,雖遠不忍負也,以是累諸子矣。予居潁州六年,歲在丙戌,秋九月,閱篋中舊書,得平生所為,惜其久而忘之也,乃作《潁濱遺老傳》,凡萬餘言。已而自笑曰:“此世間得失耳,何足以語達人哉!”

  (節選自蘇轍《潁濱遺老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年十九舉進士,釋褐 釋:脫下

  B.只乞寢臣新命 寢:停止

  C. 微仲直而暗 暗:不出聲

  D.莘老陰竊其柄 柄:權力

  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 時上春秋高,始倦於勤 善假於物也

  B. 上以轍為之屬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C. 復以臣故,改翰林承旨 秦亦不以城予趙

  D. 何足以語達人哉 即謀單于,何以復加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轍因所問,極言得失。策入,轍自謂必見黜。(4分)

  譯文:

  (2)繕書而藏之,顧謂諸子:“今世已矣,後有達者,必有取焉耳。”(4分)

  譯文:

  11. 第Ⅰ卷文言文中,從哪些方面表現了蘇轍的“孝悌”品德的'?請簡要概括。(5分)

  答:

  12.用斜線(∕)給下面的短文斷句。(限劃8處)(4分)

  若夫志意修德行厚知慮明生於今而志乎古則是其在我者也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節選自《荀子》)

  8.C(“暗”是“糊塗、昏昧、不明事理”的意思。)

  9.A(A項都是介詞,相當於“對”。B項,前者動詞,“擔任,做”的意思;後者介詞,“替”的意思。C項,都是介詞,前者“因為”;後者“把”。D項,前者疑問副詞,“怎麼”;後者代詞,“什麼”。)

  10.(1)蘇轍趁著皇帝的詢問,盡力去論說政事的得失。策問試卷送上後,蘇轍認為一定會被罷官。(“因”“見”各1分,大意2分)

  (2)整理好書稿並收藏起來,回過頭來對孩子們說:“今天世上沒有這樣的人了,後代有這方面專長的人,一定會從我的書裡獲取他需要的東西。”(“繕”“顧”各1分,大意2分。)

  11.①主動上奏請求留京侍奉父親。(2分)②父親去世,守孝期滿才出任官職。(1分)③主動向皇帝推薦水平高於自己的兄長蘇軾。(2分)

  12.參考答案:(4分)

  若夫志意修∕德行厚∕知慮明∕生於今而志乎古∕則是其在我者也∕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