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經典寓言故事
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進行散文創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驢、鼠3種動物的故事,諷刺那些恃寵而驕、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達到寓意深刻的效果。
老鷹和鴿子
有一次,戰爭之神把整個天空攪得大亂,群鳥為了個小問題發生了爭端。這裡要說的鳥不是指春天到來時飛到人們庭院裡的那種鳥,也不是說為愛神之母駕車的鴿子,而是一群老鷹,它們只只鉤喙銳爪,只是為了一隻死狗發生了廝殺爭鬥。毫不誇張地說,當時滿天腥風血雨,如果把細節詳細描述,那真令人緊張得喘不過氣來。許多首領戰死,眾多的英雄陣亡,囚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羅米修斯也彷彿看到苦刑將結束的曙光。看到群鷹英勇鏖戰令人可喜,但看到它們戰死後從天空摔下來又叫人感到悲傷。英勇機智、狡詐奇襲,所有手段無不用其極。
戰爭狂熱使兩群老鷹互不相讓,不擇手段,天空中瀰漫著陰森恐怖的氣氛,疆場上遍佈屍體,陰曹地府一時間也被死屍塞得擁擠不堪。這一恐怖情景引起另一種鳥的憐憫,這種鳥叫鴿子,它溫和誠實,頸毛常常變換顏色。鴿子想利用自己的中立地位,對這場惡戰進行調停,它們派出使者,努力從中斡旋,鷹群最終停止了爭鬥,隨即休戰,迎接和平。但可悲的是,鴿子非但沒得到鷹群的感謝,反倒成了雙方的犧牲品。這群該死的東西緊接著向所有的鴿子不宣而戰,田野、村鎮裡的鴿子幾乎被殺光了。這些可憐的鴿子居然去調停一場如此野蠻的糾紛,真是太不識時務了。
要牢記,對惡人要永遠分而治之,這樣世界上其他人的安全才有保障;要使惡人之間自己產生紛爭,否則與他們在一起你休想得到安寧。當然這不過是隨便說說,其實應該保持沉默才對。
江湖騙子
人世間的江湖騙子從沒絕種,騙術這門學問,歷來都有許多大師。在這當中,有的搭臺表演驚險的節目,有的到城裡招搖撞騙,自稱賽過西賽羅。就有這麼一個江湖騙子,他誇下海口,自稱是蓋世無雙的雄辯大師,能使白痴、鄉巴佬、老粗和蠢人變得能言善辯。“對啊,先生們,我說的是蠢人、畜生和驢子。你們可以牽頭驢子來給我,牽頭最笨的驢子來,我也能把它變成一個穿學者黑長袍的有學問的大師。”君主聽說這件事以後,便聘請他為修辭學教師,並說:“在我的馬廄裡,有一頭十分精神的阿克迪驢子,我想使它成為演說家。”騙子馬上回答:“陛下,您的願望一定能夠實現。”於是,騙子得到一筆犒賞,並約定10年後,一定讓驢子獲得學位。不然的話,他寧願在大庭廣眾之下,脖套絞索,讓別人把自己絞死,再安上一對驢子的耳朵,後背上還寫上自己的演說辭。
一個侍臣對騙子說,10年後他一定要讓這個雄辯家上絞刑架,並嘲諷地說,一個被吊死的人臨刑前一定是堂堂儀表,風度翩翩,希望到時候能向在場觀刑的觀眾發表一篇技藝完美的演說辭,而且應當悲壯感人,其風格應當像一些通常被稱為“小偷”的演說家的風格。
騙子接過話茬,狡獪地說:“在這一學習期滿前,君主、我或者驢子這三者之一都有可能死去。”
騙子說得實在有理,10年的學習期限實屬荒唐,因為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三者中肯定有一個會去世,不信就等著瞧吧。
魚和魚鷹
附近所有的池塘都為魚鷹所涉足,魚塘和水池是它食宿的好地方,所以魚鷹的伙食一直很好。但隨著年事增高,精力衰退,原有的伙食水平難以為繼,每況愈下。這隻魚鷹老眼昏花看不清水底,又無羅網捕魚,只好經常得忍受飢餓的煎熬。怎麼辦呢?飢餓所迫,萬般無奈之中它想出了一個好計謀。魚鷹在池塘邊上看見一隻蝦,便對它說:“我的好夥計,我有一個重要訊息告訴大家:大禍將要降臨到你們頭上,一星期後這池塘的主人就要下網捕魚蝦了。”
蝦聞言急急忙忙向大家通報情況,一時間滿城風雨,一片驚慌。水族動物全跑了出來,聚在一起選派代表謁見這隻水鳥。
“魚鷹大人,您這訊息是打哪兒來的?您說的'靠得住嗎?您有解救的辦法嗎?我們應該怎麼辦才好呢?”
“換個地方。”魚鷹不容置疑地答道。
“可我們怎麼換呢?”
“你們不用操心,我可以把你們逐個帶到我住處的附近,只有上帝才知道這條路,世界上沒有比這更隱蔽的地方了。這是一個自然生成的魚塘,一個歹毒的人類所不知道的去處。這個魚塘能使你們全體獲得新生。”
大家全都相信魚鷹的話,於是水族被一一帶到一塊人跡罕見的岩石底下,在這裡,魚鷹這個偽君子把它們全都安置在一條狹長的水坑裡,這裡水淺見底,魚鷹要逮住它們那真是唾手可得,隨心所欲。
魚蝦用生命換來的教訓告訴我們:永遠不能相信吃人者的話。當然了,其實葬身於魚鷹腹中的魚蝦還不能算太多,既然人們也同樣把魚蝦的大部份都吃掉了,吃魚蝦的是誰又有什麼關係呢?進人腹和進狼肚,都差不多,早一天或晚一日,我看區別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