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都送鄭處誨校書歸上都》閱讀練習及答案
杜牧
悠悠渠水清,雨霽洛陽城。
槿墮初開豔,蟬聞第一聲。
故人容易去,白髮等閒生。
此別無多語,期君晦盛名。
【注】太和九年,杜牧被授任監察御史,分司東部,八月赴東都洛陽上任。因此逃過了十一月的甘露之變的善惡風波。此詩作於他到洛陽上任後的第二年。鄭處誨:太和八年登進士第。上都:今陝西西安。
1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A. 標題點明送別地點、物件及其歸處,首聯扣題交代送友的地點與環境。
B. “悠悠”“清”寫出渠水之綿長、清澈,“雨霽”點出雨後洛陽城風景的宜人。
C. 頷聯中“初”“第一”呼應“霽”字,突出景之清麗,表達了詩人歸隱之念想。
D. 頷聯分別從視覺與聽覺角度寫景,葉落、花開、蟬聲點出時序變換,為頸聯伏筆。
E. 全詩先寫景後抒情,層次明晰,寫景虛實結合,遣詞造句淺淡而有韻致,耐人玩味。
20.詩的頸聯、尾聯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回答。
【答案】
19.CE
20.①頸聯抒發了朋友難長守、人生易老的感慨; ②尾聯表達了對友人的勸勉之情。詩人希望友人隱匿盛名,韜光養晦,抱朴守拙以全身遠禍。
【解析】
19.試題分析:本題是對詩歌鑑賞的綜合考查,主要考查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C項,“表達了詩人歸隱之念想”這一分析牽強附會,脫離詩歌的內容實際。E項,“寫景虛實結合”這一分析與詩歌不符合。
點睛:詩歌鑑賞的'選擇題,綜合考核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注意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意或只答表層含義,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顯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