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普天樂 淡煙迷》的閱讀答案

《普天樂 淡煙迷》的閱讀答案

《普天樂 淡煙迷》的閱讀答案

  ﹝中呂﹞普天樂

  滕

  賓

  淡煙迷,遙山翠,秋天雁唳,夜月猿啼。小徑幽,茅簷僻,秋色南山獨相對,傲西風菊綻東籬。疏林鳥棲,殘霞散綺①,歸去來兮。

  [注] ①綺:錦緞。

  ⑴此曲在景物描寫方面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指出其中一種並結合原曲作簡要賞析。(3分)

  ⑵這首散曲主要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原曲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⑴①視聽結合(有聲有色)。(1分)視覺角度:淡靄迷濛,遠山青翠。秋光中獨自與南山相對,西風中傲然挺立的菊花綻放在東籬。疏林中鳥兒棲息,殘餘的晚霞像錦緞一樣鮮亮美麗。聽覺角度:大雁鳴叫著從秋空飛過,猿猴望月長嘯。(視覺、聽覺角度各舉一處即可,共1分)描繪了一幅寥廓、美麗、清幽的鄉村秋日黃昏圖。(1分)

  ②動靜結合。(1分)靜景:淡靄迷濛,遠山青翠,秋光中獨自與南山相對,西風中傲然挺立的菊花綻放在東籬。疏林中鳥兒棲息,天邊殘霞像鮮亮的錦緞。動態景色:大雁鳴叫著從秋空飛過,猿猴望月長嘯。(靜態、動態景物各舉一處即可,共1分)以動襯靜,描繪了一幅寥廓、美麗、清幽的鄉村秋暮圖。(1分)

  ③以聲襯寂(襯托)。(1分)大雁鳴叫著從秋空飛過,猿猴望月長嘯,用寥廓空中、空曠山中傳來的鳥獸聲音,(1分)反襯出鄉村秋日黃昏的.清幽。(1分)

  ④遠近結合。(1分)遠景:淡靄迷濛,遠山青翠,疏林中鳥兒棲息,天邊殘霞像鮮亮的錦緞。近景:西風中傲然挺立的菊花綻放在東籬。(遠、近景各舉一處即可,共1分)層次分明地描繪了一幅寥廓、美麗、清幽的鄉村秋暮圖。(1分)

  ⑤化用前人詩句(用典)。(1分)“秋色南山獨相對,傲西風菊綻東籬”化用陶淵明《飲酒》詩中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描繪出秋光的寥廓、美麗。“殘霞散綺”化用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中名句“餘霞散成綺”,描繪出天邊晚霞的美麗、鮮亮。(任舉一處即可,舉例1分,效果分析1分)

  ⑥渲染。(1分)透過對淡煙、翠山、幽徑、僻簷、疏林、殘霞等景物的描寫(1分),渲染鄉村秋暮的清幽、美麗。(1分)

  ⑦對偶,(1分)“淡煙迷,遙山翠”、“秋天雁唳,夜月猿啼”、“疏林鳥棲,殘霞散綺”(1分)。這些簡潔整齊的對偶句增強了景物描寫的表現力。(1分)

  ⑧比喻(1分),“將天邊殘霞比作鮮亮美麗的錦緞”(1分),生動地表現了天邊殘霞的美麗。(1分)

  ⑨比擬。(1分)說“南山孤獨相對,秋菊傲立西風”,賦予南山、秋菊以人的感情,(1分)傳達出詩人的人格追求及對隱居環境的喜愛。(1分)

  【評分細則】①任答上述一種即可。共3分,其中手法判斷1分,舉例1分,效果分析1分。②若答“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不得分。

  ⑵表達了歸隱田園的強烈願望。②透過描繪“秋色南山獨相對,傲西風菊綻東籬”的圖景,化用陶淵明寫歸隱生活的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用典),表達對歸隱生活的嚮往之情。③透過末句“歸去來兮”直抒胸臆,引用陶淵明表明歸隱願望的名篇《歸去來兮》中的“歸去來兮”之語,表達了歸隱的願望。(答第①點得1分;②③答任一點得1分,答兩點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