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優秀說課稿

《水調歌頭》優秀說課稿

《水調歌頭》優秀說課稿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軾的一首詠月詞――《水調歌頭》,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式及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 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水調歌頭》是蘇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民俗風情”中的一首詞。 這首詞可謂膾炙人口,前人評論說:自東坡詠月詞一出,餘詞盡廢。同樣給予這首詞很高的評價,

  《水調歌頭》是蘇軾政治失意。懷念弟弟蘇轍之作,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願。對於引導學生樹立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具有重要意義。

  2、 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感知特點和這首詞的特點,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瞭解作者蘇軾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這首詞

  (2)過程與方法:

  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疏通詞的大意,體味作者蘊含其中的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其中我將第1、2點確立為教學重點,第3點確立為教學難點。依據是誦讀品味體悟是新課標關於詩詞教學的要求,其次,初一學生人生經歷和感知特點使得他們對於人生態度的理解相對困難。

  二、 說教法

  古語有云:教學相長也,可見教學是教與學的互動,因此我採用引讀法和點撥法作為本課的教法指導。

  三、 說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本課我採用誦讀體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讀說結合法作為本課的學法指導。

  1、 誦讀體悟法

  這首詞語言優美。感情真摯,需要學生在反覆誦讀中去細細品味。

  2、自主合作探究法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標誌性的學習方式,這樣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鍊,認識更加深刻全面。

  3、 讀說結合法

  這樣能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滲透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 說教學設想

  考慮到這首詞的特點和學生的領悟能力,我將本課的教學設計為一課時,並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 說教學程式

  (一) 課前準備

  為了更好的輔助與促進教學,我在課前佈置讓學生蒐集查詢有關蘇軾的生平資料及其名篇代表作。

  (二) 匯入新課

  導語設計為:

  同學們,請大家認真聽老師讀一段文字:有這樣一個人,

  他,才華蓋世,貢獻卓著。散文與韓、柳、比肩;詩與黃庭堅相齊;詞與辛棄疾並舉;書法、繪畫也屬開山之尊,在他所涉及的領域裡,都作出了創造性的貢獻。

  他,勤政愛民,造福蒼生。歷仕四朝,屢任地方官。所到之處興修水利,賑濟災民。百姓擁戴,有口皆碑。並多次向朝庭進言,革故鼎新。顯示了封建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的雄才大略。

  他,樂觀豪邁,睿智曠達。政治上的失意令許多封建官僚深陷泥淖而無力自拔,發出英雄末路之嘆,而蘇軾則失意不失志,一曲“大江東去”,千古絕唱唱到今,顯示了古代知識分子的情感魅力。

  同學們說,他是誰,(蘇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詞《水調歌頭》(板書標題作者)請大家把課本開啟到第111頁:

  這裡導語設定語言精練優美,富有人文氣息,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作者簡介

  首先讓同學們自由說出自己蒐集到關於蘇軾的一些情況,而後教師以課件的形式作補充和明確。具體如下:

  明確: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故事典故;被貶黃州,躬耕於村東)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蘇、韓柳、王安石、曾鞏、歐陽修)眉州眉山人,作品有詞集《東坡樂府》等。

  生平簡介:蘇軾,22歲便中進士,入世做官後,因新舊黨之爭,先後被貶到杭州、密州、徐州、潮州做地方官,45歲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後來又相繼被貶到惠州、瓊州、儋州。所以蘇軾在自題畫像中說過: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另外,蘇軾可謂是一位藝術天才,在詩、詞、文、書法、繪畫等方面都造詣極高。

  (四) 背景簡介

  對蘇軾寫作這首詞的背景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這首詞創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當時,蘇軾被貶在密州做地方官,政治失意,而此時他與弟弟蘇轍已經有七年沒有見面了,這一年的中秋之夜,蘇軾把酒望月,有所思,有所想,寫下了這首詞。

  在介紹完寫作背景之後,正式進入課文的學習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分為:讀詞、說詞、品詞、拓展遷移和總結全文五個部分。

  (五) 讀詞

  可播放背景音樂營造氣氛

  分為學生讀、教師範讀、學生齊讀幾個環節,讀的過程中教師強調朗讀要求:正

  確、流利有感情。教師範讀時,力求讀出感情以感染學生,範讀如下: 《水調歌頭》――蘇軾

  (六) 說詞

  (1) 首先,講解小序

  小序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交代寫作時間和寫作目的.(板書)

  (2) 說詞大意 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之後分句說說這首詞的大意,教師給出示範:

  如說首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先讀出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在說大意是:明月什麼時候出現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

  並以課件的形式對這首詞的大意進行展示明確:

  (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明月什麼時候出現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現在是什麼年代了。

  ( 我欲乘風歸去,)

  我想乘著風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來就是從天上下到人間來的,所以說“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 高處不勝寒。)

  只怕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傳說月中宮殿叫廣寒宮)。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彷彿乘雲御風,置身天上,哪裡像在人間! (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月光從硃紅色樓閣的一面轉到另一面,低低的灑在窗戶上,照著不眠之人 。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明月不該有什麼怨恨,卻為何總在親人離別時候才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但願離人能平安康健,遠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3) 概括大意

  疏通大意後,讓學生思考這首詞的上下闕分別主要寫了什麼?

  明確:上闋:月下飲酒

  下闋:對月懷人

  (七) 品詞

  (1)具體設定問題為:透過誦讀學習這首詞,你從蘇軾身上學習到了什麼? 教師總結概括:手足情深、樂觀曠達

  (2)蘇軾的樂觀曠達可謂是一種可貴的品質,我們在前面學習他的《浣溪沙》時,也感受到他的熱愛生活,樂觀曠達,大家記不記得《浣溪沙》中下闋的名句? 明確: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之後,教師稍作總結:古代詩論家關於這樣說詩詞,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又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盪性情,形諸舞詠。可見,詩詞中總是蘊含著作者的情感,需要我們去細細體味。

  在這一環節中,注重前後知識的聯絡,以溫故而知新。並貫徹授之以魚不如授之

  以漁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夠觸類旁通。

  (八) 拓展遷移

  穿越歷史

  假設你穿越歷史,回到宋代,看到了此時正在月下飲酒,思念弟弟的蘇軾,你們之間會產生怎麼樣的對話呢?(要求對話內容積極向上,不偏離詞的主題。)

  (九) 音樂欣賞

  播放王菲歌曲《但願人長久》,讓學生在優美音樂中聆聽感受這首詞,最後,讓學生齊背這首詞。

  (十) 作業佈置

  蘇軾面對一輪明月吟誦出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祝願,前面學習《十五夜望月》中王建發出了“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感嘆,可見月亮成為古代文人墨客情感的一種寄託,課後請大家蒐集整理寫月的詩詞名句,每人至少五句,多多益善。

  (十一) 總結全文

  結餘設定為: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蘇軾的《水調歌頭》,在誦讀中體味到了蘇軾雖遭貶謫,仍然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是啊,客觀事物無法改變,但是我們可以去改變對生活的態度,老師衷心的希望大家,在今後的生活和學習中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挫敗,都不要氣餒不要退縮,時刻保持著一種樂觀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最後,呈現我的板書設計,請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北宋)蘇軾

  小序:交代寫作時間與寫作目的

  上闋:月下飲酒 手足情深

  下闋:對月懷人 樂觀曠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