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歌語言鑑賞
詩歌鑑賞指導
★怎樣讀懂一首詩
第一步,把全詩默讀兩遍,先有個總體印象。
第二步,找出詩中寫景、寫物、寫人的名詞(有時還得注意名詞前的修飾語),弄清它寫了什麼。
第三步,找出詩中反映詩人心情的動詞或形容詞(如惜、哀、悲、痛、怒、憤、怨、嘆、笑、喜、樂等),弄清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第四步,看看標題有什麼提示,然後作一個總體思考。例如:
秋思——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王安石評論張籍詩歌的風格是:“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試析此詩寫了生活中哪個“尋常”的細節?表達了他什麼樣的情感?
詩中畫橫線的名詞告訴了你所寫的景、人、事:在秋風的日子裡,身處洛陽城的`詩人寫信回家,臨到要把信發出去,又開啟信封。“尋常”的細節是“臨發又開封”。“開”是一個動詞,很傳神,它表達了什麼情感呢?“家書”即將發出,又開啟信封補寫,是因為有“說不盡”的“意萬重”。再聯絡標題“秋思”(“思”就是思念),那就不難看出,這首詩表達了對家鄉親人的無限思念(或“深切的思念”)。
☆【古詩鑑賞表述】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描寫了(意象、形象),寫出了(意象、形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語言特點】含蓄、幽默、風趣、直露、平實、典雅、粗俗、自然、清新、優美、質樸等。
☆【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覆、設問、反問。
☆【表現手法】象徵、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託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高考古詩詞鑑賞指導寶典】高考古詩詞鑑賞指導寶典。
☆【思想感情】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閒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等。
☆【特別注意】
◆ 在瞭解“詩家語”多省略、多倒裝特點的基礎上,抓關鍵點:
(1)上看:看詩歌題目,圈出題眼(某一詞語),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再看作者,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
(2)下看:看註解提示,瞭解詩歌的背景,尋找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線索。
(3)中看:看全詩主體,每句圈出一兩個詞作為句眼,特別注意詩歌中的表現情感的形容詞和副詞(如:孤獨寂寞)。後部分一般運用議論、抒情手法,是詩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4)注意用詞的巧妙、修辭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見9種修辭)。
(5)注意詩中出現的意象(即描寫的物件),揣摩形象的象徵意味。
(6)評價要恰當,嚴禁人為拔高。圍繞人之常情考慮詩歌的感情基調。
(7)儲備一些詩歌鑑賞中常用的名詞術語,要敢於大膽使用,不懂也要裝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對全詩的作用及其在全詩中的分量;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復明等);注意前後期風格變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後主李煜,宋代女詞人李清照)。
◆明瞭答案構成要點(即給分點)。小口徑問題問什麼答什麼,大口徑問題一般要包括三個要點:
(1)採用的寫作手法。
(2)手法揭示的內容:結合詩句,分析該手法寫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麼特點,或抒發(突出了)什麼思想感情(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