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歐陽修> 歐陽修之母

歐陽修之母

歐陽修之母

  著名的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母親是一位怎樣的人呢?母親對於孩子的成才具有有很大的影響力。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歐陽修之母故事,歡迎閱讀!

  歐陽修出身於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親歐陽觀是一個小吏。在歐陽修出生後的第四年,父親就離開了人世,於是家中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歐陽修的母親鄭氏身上。

  為了生計,母親不得不帶著剛4歲的歐陽修從廬陵(今江西永豐)來到隨州(今湖北隨縣),以便孤兒寡婦能得到在隨州的歐陽修叔父的些許照顧。

  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家庭,只讀過幾天書,但卻是一位有毅力、有見識、又肯吃苦的婦女。她勇敢地挑起了持家和教養子女的重擔。

  歐陽修很小的時候,鄭氏不斷給他講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講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個總結,讓歐陽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導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隨聲附和,不要隨波逐流。

  歐陽修稍大些,鄭氏想方設法教他認字寫字,先是教他讀唐代詩人周樸、鄭谷及當時的九僧詩。儘管歐陽修對這些詩一知半解,卻增強了他對讀書的興趣。

  眼看歐陽修就到上學的年齡了,鄭氏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家裡窮,買不起紙筆。

  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邊長著荻草,突發奇想,用這些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不是也很好嗎?

  於是她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歐陽修跟著母親的教導,在地上一筆一劃地練習寫字,反反覆覆地練,錯了再寫,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一絲不苟。這就是後人傳為佳話的"畫荻教子"。

  幼小的歐陽修在母親的教育下,很快愛上了詩書。每天寫讀,積累越來越多,很小時就已能過目成誦。

  歐陽修10歲的時候,經常到附近藏書多的人家去借書讀,有時候還把借來的書抄錄下來。

  一天,他從李家舊紙筐裡,發現一本六卷本《韓昌黎文集》,經主人允許,帶回家裡。開啟一看,大開眼界,便廢寢忘食、日以繼夜地閱讀。宋朝初年,社會上多流行華麗浮躁、內容空洞的文風。而韓愈的文風與之完全不一樣。歐陽修被韓愈清新自然的文章所打動。他高興地說,世上竟有這麼好的文章。

  儘管歐陽修年紀尚小,對韓愈文學思想未必能全部吃透,但卻為他以後革除華而不實的文風打下了基礎。而正是在這種思想啟迪下,一個學習韓愈、革除當時文壇上壞風氣的念頭,在他的腦海裡油然升起。

  歐陽修長大以後,到東京參加進士考試,連考三場,都得到第一名。當歐陽修20歲的時候,已是當時文學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了。

  母親為歐陽修的出眾才學而高興,但她希望兒子不僅文學成就出眾,為人做事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歐陽修的父親生前曾在道州、泰州做過管理行政事務和司法的小官。他關心民間疾苦,正直廉潔,為百姓所愛戴。歐陽修長大做了官以後,母親還經常不斷地將他父親為官的事績講給他聽。

  她對兒子說:你父親做司法官的時候,常在夜間處理案件,對於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來覆去地看。凡是能夠從輕的,都從輕判處;而對於那些實在不能從輕的,往往深表同情,嘆息不止。她還說:你父親做官,廉潔奉公,不謀私利,而且經常以財物接濟別人,喜歡交結賓朋。他的官俸雖然不多,卻常常不讓有剩餘。他常常說不要把金錢變成累贅。所以他去世後,沒有留下一間房,沒有留下一壟地。

  她告誡兒子說:對於父母的奉養不一定要十分豐盛,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孝心。自己的財物雖然不能施捨到窮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義。我沒有能力教導你,只要你能記住你父親的教誨,我就放心了。

  母親的這些語重心長的教誨,深深地印在歐陽修腦海裡。

  其時歐陽修官職並不高,但是十分關心朝政,正直敢諫。當范仲淹得罪呂夷簡,被貶謫到南方去的時候,許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諫官高若訥認為范仲淹應該被貶。歐陽修十分氣憤,寫信責備高若訥不知道人間有羞恥二字。為了這件事,他被降職到外地,過了四年,才回到京城。

  歐陽修為了支援范仲淹新政,又出來說話,使朝廷一些權貴大為惱火。他們捕風捉影,強加給歐陽修一些罪名,朝廷又把歐陽修貶謫到滁州(今安徽滁縣)。

  滁州四面環山,風景優美。歐陽修到滁州後,在處理政事之餘,常常在山水間寄託幽情。當地有個和尚在滁州琅琊山上造了一座亭子供遊人休息。歐陽修登山遊覽的時候,常在這座亭上喝酒。他自稱"醉翁",給亭子起個名字叫醉翁亭。他著名的作品《醉翁亭記》,就是這個時候寫成的。"醉翁之意不在醉,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他在文中以精練的語言,描述了自己與賓客在醉翁亭中開懷暢飲的歡快情景以及亭外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表達了"與民同樂"的思想情懷。

  正如李白所言:天才我材必有用。身懷八斗之才的歐陽修當了十多年地方官後,終於被宋仁宗想起。宋仁宗為歐陽修的才氣所打動,把他調回了京城,擔任翰林學士。

  歐陽修上任伊始,便積極提倡改革文風。有一年,京城舉行進士考試,恰好由他擔任主考官。他認為這正是他選拔人才、改革文風的好機會,便要求閱卷者以一種全新的眼光來審視考生,如發現故弄玄虛、華而不實的文章,一概不錄取。

  歐陽修的錄榜標準,開了一代文風,招納了大批人才,自然也得罪了那些華而不實的考生。頒榜的那天,有不少考生見自己落選了,對歐陽修十分不滿,吵吵嚷嚷地辱罵他。有些人甚至把騎馬出門的歐陽修攔住,向他討要說法。

  經過這場風波,歐陽修雖然受到了一些壓力,但是考場的文風從此發生了變化,大家開始摒棄那些不痛不癢、譁眾取龐的文章,繼而形成了樸素而自由、嚴謹而高雅的文風。

  歐陽修不但大力改革文風,還十分注意發現和提拔人才。許多原來並不那麼出名的人才,經過他的賞識和提拔推薦,一個個都成了名家。最出名的是曾鞏、王安石、蘇洵和他的兒子蘇軾、蘇轍。在文學史上,人們把歐陽修等六個人和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合起來,稱為"唐宋八大家"。

  歐陽修為官秉正,但也不忘孝敬為自己備嘗艱辛的母親。皇祜五年,歐陽修的母親以73歲的高齡病逝於南京,歐陽修將母親遺體運送。故鄉安葬。母親慈祥的面容,勞碌奔波的身影,時時出現在眼前,母親的諄諄教導激勵他成就了一生的'功業。為追悼母親,他寫下《先妣事略》,字裡行間無不透出母子的綿綿深情。

  歐陽修母親畫荻教子的故事

  人窮志不窮,想要讀書總歸會有辦法,讀書條件和環境不好,也可以透過各種辦法克服,這就是歐陽修母親畫荻教子的故事。這個故事雖然過去了很多年,卻是後人學習的榜樣,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歐陽修母親畫荻教子。

  歐陽修母親畫荻教子的故事是這樣的:歐陽修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個司法小官,但是為官清廉不敢錯判重判任何一起案件,他認為當官有錢就是累贅,所以死後沒有留下什麼東西,就連一間像樣的東西都沒有留下。歐陽修的家很窮買不起紙筆,可是她的母親又想讓他讀書成才,這怎麼辦好呢?他的母親一直為這事犯愁。有一天,她經過池塘看到荻草杆,於是就拿這個教歐陽修寫字。

  她拿來一些沙鋪平在地上,不厭其煩地用荻草杆教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對這個非常感興趣,一遍又一遍地在地上寫字。時間久了,他認的字多起來了,他母親就向有錢人家借書給他看,有時候還會把書抄錄下來。歐陽修的學問不斷提高,小小年級幾乎可以過目不忘,而且寫的文章已經達到成年人的水平。

  他的母親同時教他做人的道理,又把他父親怎麼做官的告訴他,目的是希望他將來做一個清廉好官。做人一定要孝順自己的父母,雖然不能給予母親多好的生活,但是也要保證母親的溫飽。

  歐陽修成了一個非常優秀的人跟他母親的辛苦教育是分不開的。歐陽修母親畫荻教子的故事流傳千古,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如果每個母親都像她這麼教育孩子,何愁出不了更多的歐陽修。

  詩人歐陽修性格分析

  大凡詩人都非常的有個性,歐陽修也不例外。發生在歐陽修身上的故事很多,足足可以寫厚厚的一本書,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歐陽修性格。

  歐陽修性格受他父母的影響很大,歐陽修性格的形成主要是她母親言傳身教的原因。他的母親是大家閨秀,識字懂禮節。他和母親從小寄居在叔父家裡,知道叔父家裡拮据,他母親就透過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和兒子,並教育歐陽修一定要有志氣,千萬不能看不起自己,要學會苦中作樂。他的母親還教育他以後做官一定要學他父親,清正廉潔且要寬大處理。

  他三次被貶,但都不以為然,反而能在逆境中陶冶情操。他很孝順,怕母親一時受不了自己被貶而過艱難的日子。他的母親說:我已經習慣過苦日子,只要你覺得沒什麼,我更覺得沒什麼。他第一次被貶夷陵,這個地方更似蠻荒之地,條件極差不說,冤假錯案不少且包括師爺在內都沒什麼文化。他積極改善夷陵的不良現象,提高官吏的文化水平,減少冤假錯案,受到百姓的稱讚。第二次貶官到經濟較好的地方,不與富商與其他官員來往,反而開發旅遊,有空飲酒作詩自得其樂。第三次被貶已是晚年,沒過幾年就去世了。

  歐陽修的品德很高尚,離不開他有一位賢德的母親。他做官敢於諫言,離不開他母親的薰陶。他做官寬大處理,離不開他有一個清廉的父親。他耿直敢得罪權貴,所以才三次被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