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林清玄> 林清玄《隨風吹笛》練習及答案

林清玄《隨風吹笛》練習及答案

林清玄《隨風吹笛》練習及答案

  【林清玄《隨風吹笛》原文】

  微微的雨。

  遠遠的地方吹過來一股涼風,風裡夾著呼呼的響聲。

  側耳仔細聽,那像是某一種音樂,我分了很久,確定那是笛子的聲音,因為簫的聲音沒有那麼清晰,也沒有那麼高揚。

  由於來得遙遠,我對自己的判斷感到懷疑:有什麼人的笛聲可以穿透廣闊的平野,穿過雨聲,在天地間擴散呢?笛的聲音好像沒有那麼悠長。而且只有簡單的幾個音節。

  我站的地方是鄉下的一片農田,左右兩面是延展到遠處的稻田,我的後面是一座山,前面是一片麻竹林。音樂顯然是來自於麻竹林。而後面的遠方彷彿也在迴響。

  竹林裡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時候我覺得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歷史悠久的竹林。因為樹林在密,陽光總可以毫無困難的穿透它,唯有樹林的密葉,有時連陽光也無能為力;再大的樹林也有規則,人能在其間自由行走,唯有有些樹林是毫無規則的,有時走在其間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親就告訴我們“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況有的樹林中是有亂刺的,像刺竹林。

  這樣想著,使我本來要走進竹林的腳步又遲疑了,在稻田邊坐下來,獨自聽那一段音樂。過了一會我看看天氣尚早,離竹林大約兩公里路。遂決定到竹林裡去走一遭————我想,有音樂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時。整個人被天風海雨的音樂震撼了,它像一片樂海,波濤洶湧,聲威遠大,那不是人間的音樂,竹林中也沒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樂器,風是指揮家,竹子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發現,原來竹子灑過了小雨,上面有過水漬,互相擦便發出了尖利如笛子的聲音。而上面滿天搖動的竹葉間隙,即便有雨,也阻不住風,發出許多細細的聲音,配合著竹子的笛聲。

  每一個人都會感動於自然的聲音,譬如夏夜蛙蟲的鳴唱,春晨鳥雀的啾唧,甚至颳風天裡滔天海浪的交響。凡是自然的聲音沒有不令我們讚歎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靜的夜裡聽到遠處的春雷乍響,心裡總有一種喜悅的動。

  我有一個朋友,偏愛蟬的歌唱。孟夏的時候,它常常在山中獨坐一日,為的'就是要聽蟬聲,有一次他送我一盒錄音帶,是在花蓮山中錄的蟬聲。送我的時候已經冬天了,我在寒夜裡放著錄音帶,一時萬蟬齊鳴。冷漠的房宇像是有無數的蟬在盤飛對唱,不遜於在山中聽蟬。

  後來我也喜歡錄下自然的聲籟,比如流動的聲音,山風吹拂的聲音。有一回我放著一盒寫明《溪水》的錄音帶,在溪水之間,突然一兩聲山鳥長鳴的銳音,盈耳繞樑,久久不滅,就像人在平靜的時刻想到往日的歡愉,突然失聲發出歡欣的感嘆。

  雖然我聽過許多自然之聲,但是都沒有這一次在樹林裡感受得如此深刻。原來在自然裡所以的聲音都是獨奏,可是竹林的交響整個包圍了我,像是百人的交響團剛開始演奏的第一個緊鑼密鼓的樂章。那時候我才真正知道,為什麼中國很多樂器都是竹子製成的。因為沒有一種自然的植物能發出像竹子那樣清脆、悠遠、綿長的聲音。

  可惜的是我並沒有能錄下竹子的聲音,後來我去了幾次,不是無雨,就是無風,或者有風有雨卻不像原來配合的那麼好。原來要聽上好的自然聲音是要有福分的,它變化無窮,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沒有風,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風,竹子才變成音樂,而有風有雨,正好能讓竹子擦生籟,才成為交響樂。

  【練習】

  15.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和括,不恰當的兩項是( )(4分)

  A.作者認為,每一個人都會感動於自然的聲音。這“自然的聲音”所表達的本質意義是相同的。比如,百靈鳥畫眉的聲音與蟬蛙的聲音,對熱愛自然的人來說,都是悅耳的。

  B.在寒夜裡放著萬蟬齊鳴的錄音,至少會給聽眾帶來兩種感受:一是讓自己走進自然之中;二是從心裡驅趕了冬天的寒意,心裡漸漸暖合起來。

  C.聽《溪水》的錄音時,聽到了兩聲山鳥的銳音,“盈耳繞樑,久久不滅,就像人在平靜的時候想到往日的歡愉,突然失聲發出歡欣的感嘆”。著說明作者更喜歡鳥聲。

  D.“我”後來去了幾次,要麼有雨無風,要麼有風無雨,其實就是有了和那天一樣的風和雨,還有竹子,“我”的感受也不會和那天一樣,因為一種感受只屬於那個瞬間。

  E.文章最後說“有雨有風,正好能讓竹子擦生籟,才成為交響樂”,這句中的“交響樂”與我們平時聽到的那些高超的音樂家演奏的“交響樂”給我們的感受是一樣的。

  16.請說出“我的故鄉在遙遠的地方”這一句中的“遙遠”與文中“由於來得遙遠,我對自己的判斷感到懷疑”句中的“遙遠”的含義。(4分)

  前者的“遙遠”:

  後者的“遙遠”:

  17.為什麼說“有音樂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2分)

  18.每逢冬春之交,“我”在寂靜的夜裡聽到遠處的春雷乍響,心裡總有一種喜悅的動。請把我喜悅的內容有自己的話寫出來。(4分)

  【參考答案】

  15 、CE

  【分】

  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C說作者更喜歡鳥聲沒有根據,作者在裝有錄音帶的盒子上寫了《溪水》,就足以說明他特別喜歡溪水的聲。E音樂家演奏的“交響樂”永遠都是人為的痕跡,與文中所寫的“交響樂”是不能等同的,給人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

  16、前者“遙遠”指路途很遠。後者“遙遠”指文中笛子的聲音所飄到的地方比一般音樂傳送的地方遠。

  【分】

  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從題幹來看“我的故鄉在遙遠的地方”這一句話不是來自本文,可以只看本句話,“遙遠”在這個句子中是之空間距離遠,用的是本義;“由於來的遙遠,我對自己的判斷感到懷疑”這幾話來自本文,必須聯絡上下文,“懷疑”後面用冒號,表明了後面的句子是對前面的解說,從這些解說句可以看出,本句中的“遙遠”不是指空間距離遠,而是笛聲所飄到的地方比一般的音樂傳送的地方遠。

  17.因為作者認為:音樂是美好的象徵,產生音樂的地方應該是美好之地、善良之地、文明之地。(意思對即可)

  【分】

  本題考查體會重點語句的含意。作者潛意思裡認為竹林是不安全的,因為“小時候我覺得竹林是做神秘的,尤其是那些歷史悠遠的竹林”“幼時父親就告訴我們 ‘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況有的竹林中是有亂刺的,像刺竹林”。所以,到了竹林邊,作者“要走進竹林的腳步有遲疑了,在稻田邊坐下來,獨自聽那一段音樂”。但作者認識到,音樂史美好的,美好的音樂應該是安全的,戰勝了對竹林的恐懼,“遂決定到竹林中走一遭”。這樣聯絡上下文答案就出來了。

  18、春雷響起,表明冬天的結束,明媚的春天來臨了;春雷響起,這是自然的聲音,它粗礦、豪放、驚天動地,給人一種抖落冬天的寒意。迎接萬物甦醒的時刻的快樂。

  【分】

  本題考查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象,這句話出自第十段,全句是這樣說的:“凡是自然的聲音沒有不令我們讚歎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靜的夜裡聽到遠處春雷的響,心裡總有一種喜悅的動”此句中有幾個短語是值得我們注意的:“自然的聲音”“令我們讚歎”“冬春之交”,這幾個短語就是我們推斷和想象的根據。春雷在“冬春之交”乍響,預示著冬天的結束春天的來臨,這是令人喜悅的;春雷是“自然的聲音”,自然“令我們讚歎”,再聯絡全文,作者對自然之音的敬仰,聽到春雷響能不欣喜若狂?這樣分答案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