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河中石獸> 河中石獸的文言常識

河中石獸的文言常識

河中石獸的文言常識

  河中石獸的文言常識詮釋了生活學習中要注意理論聯絡實際,不可做空頭理論家的哲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河中石獸的文言常識,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www.ruiwen.com/wenxue)。

  一、讀準字音

  河干(gān ) 圮( pǐ ) 棹(zhào ) 曳(yè ) 鐵鈀(pá ) 木杮(fèi )

  湮 ( yān ) 齧(niè ) 坎穴( xué )溯流( sù ) 臆( yì )斷 歟( yú )

  二、原文與譯文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 圮(pǐ)於河,二石獸並沉焉。

  譯文:滄州南邊有一座寺廟就在河岸上,寺院的大門倒塌在河中,(門前)兩隻石獸一起陷入水中。

  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

  譯文:過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資金重新修繕寺廟,在水中尋找石獸,竟然無法找到,就認為石獸順著河水流到下游去了。

  棹(zhào)數小舟,曳(yè)鐵鈀,尋十餘里無跡。

  譯文:划著幾隻小船,拖著鐵耙,往下游找了十幾裡地,不見石獸的蹤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 物理。是非木杮(fèi),

  譯文:一位教書先生在寺中開設學館教學,聽了這件事笑著說: “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客觀事物的道理。這兩尊石獸不是木片,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

  譯文:怎麼能夠被洪水攜帶走呢? 只不過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子的性質疏鬆漂浮,

  湮(yān)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 眾服為確論。

  譯文:石獸埋沒在沙中,逐漸沉到深處罷了。順著河水尋找它們,不是弄顛倒了嗎?”大家信服,認為是確定不移的道理。

  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

  譯文:一位鎮守河防的老兵聽到了這件事,又笑著說:“凡是河水中丟失的石頭,應當到上游去尋找。”

  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

  譯文:正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子的性質疏鬆漂浮,(所以)河水不能沖走石頭,它相反的沖刷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沖走沙子形成陷坑。

  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齧,石又再轉。

  譯文:越沖刷坑越深,到了石頭的一半那麼深,石頭一定倒轉栽倒在洞坑中。如此這般又一次沖刷,石頭又往後翻轉一圈。

  轉轉不已, 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 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譯文:翻來翻去停不下來,石頭於是反而逆著河水朝相反的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下游尋找石頭,固然荒唐了;在河底尋找,不更加荒唐嗎?

  如其言, 果得於數里外。

  譯文:按照他說的那樣去找,果然在上游幾里外找到了石獸。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譯文:真麼說來,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點、不知其中第二點的多了,可以憑據常理主觀地推斷嗎?

  三、重點字詞解釋:

  滄州南一寺臨(靠近)河干(河邊 ),山門圮( 倒塌 )。於河,二石獸並(一起 )沉焉。閱(經過,過了 )十歲,僧募金重修,求(尋找 )二石獸於水中,竟( 終於,到底 )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划船 )數小舟,曳鐵耙,尋十餘里無跡。

  一講學者設帳( 講學,教書 )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你們 )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規律 ),是( 這 )非木柿(木片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 埋沒 )於 沙上,漸沉漸深耳( 語氣詞,表示“罷了” )。沿河求之,不亦顛( 通“癲”,瘋狂 )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丟失的石獸 ),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 這裡是侵蝕、沖刷的意思 )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這樣)再齧,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 於是 )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之於數里外。然則(既然這樣,那麼)天下之事,但( 只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 主觀地判斷 )歟?

  四、簡答題:

  1、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透過尋找掉在河裡的石獸的故事,說明任何事物都不能根據主觀臆斷,實踐出真知。

  2、對於河中石獸的位置,寺僧判斷其“在水中” 、“順流下矣” ;講學家判斷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則判斷其在 ________________,是因為 “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

  答案:“湮於沙下,漸沉漸深” “石性堅重,沙性鬆浮” “求之於上流”

  3、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2分)

  答案: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著複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僅僅根據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據常情作出主觀的判斷,而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判斷。

  4、探究在尋找石獸的問題上,廟僧 和講學家犯了什麼錯誤?為什麼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確的方法?(4分)

  廟僧只考慮流水,沒有考慮石獸、泥沙的關係,講學家考慮了石獸和泥沙的關係,卻忽略了流水,他們都犯了脫離實際、主觀臆斷的錯誤。老河兵而“老河兵”則根據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屬性,以及三者之問的關係,作出正確的判斷。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準確把握三者的性質及其相互關係,因此能提出正確看法。

  5、 課文闡述的事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有什麼啟示?

  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調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觀臆斷,而應當遵循客觀事物的規律。同時也詮釋了生活學習中要注意理論聯絡實際,不可做空頭理論家的哲理。

  6、分析寺僧、講學家、老河兵性格特徵。

  寺僧:“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 ”可見其毅力堅定但經驗不足

  講學家:“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足顯其一知半解而好為人師,自視清高而輕視他人老河兵:有實際經驗,沾沾自喜

  7、文章最後一段運用了那種表達方式,有什麼啟發意義?

  議論。由此可以看出,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著複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不能根據自己的一知半解做出推想,要根據實踐情況做出判斷。(或是事物的變化是很多的,不能憑主觀臆斷去判斷事物。

  8、文中講到了尋找石獸的哪四種方法?他們各自的根據是什麼?

  答: 四種:一在河中原地尋找兩個石獸,理由原地是石獸沉落的地點;二到河下游找, 理由是認為石獸會順流而下;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理由是石重沙輕,石獸會漸沉 漸深。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於河水衝激,石獸反而會溯流而上。

  9、分析講學家和老河兵“笑”的含義。

  答:.講學家的“笑 ”是嘲笑順流而下尋找石獸的做法,說明講學家自以為是,空有理論,是可笑的。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講學家的認識錯誤,眾人輕信講學家的糊塗,說明老河兵閱歷深廣,有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