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運動才能培養要講究時間表

運動才能培養要講究時間表

運動才能培養要講究時間表

  孩子從小喜歡運動,並且熱愛和堅持某一項運動,不僅僅是強身健體,還可以從中體會到快樂、意志、分享、規則以及如何對待挫折和成功等等。然而在運動專案的選擇上,家長們當前的長按點大多是看專案是否熱門、孩子是否有興趣、是否與孩子的性格契合等等。至於運動專案與孩子的年齡是否匹配,往往是大家比較容易忽視的問題。

  有些父母自己對某項運動有難解的情結,再加上一些機構不負責任地對適合的年齡下限一味鼓吹,這讓不少家長都會有培養運動愛好、特長“越早越好”的誤區。實際上,一項體育專案所需要的能力,不完全是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還包括理解力、注意力、多工協作能力等心智上的要求。與嬰兒時期學習大動作和精細動作一樣,孩子進行體育運動專案技能的學習,也是有內在規律和“時間表”的。如果孩子還沒準備好就開始訓練,反倒有可能“拔苗助長”,讓孩子錯失了真正喜歡上運動,和發展運動特長的機會。

  就像剛剛駕馭“跑、跳、投”的孩子,是完不成“接球、傳球”這樣複雜動作的。關於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生理特徵和運動能力發育情況,有不少文獻都進行過論述。美國兒科學會也專門撰文《你的孩子準備好參加體育運動了嗎?》,針對各年齡段的孩子提出了相應的運動專案指導意見,並指出,這裡的“準備好”,是指的孩子在身體條件、心理條件以及社交技能方面都能夠滿足體育專案的需要。

  一、6歲以下。

  1、年齡特徵:

  大多數6歲以下的孩子,平衡能力和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對移動物體的.視覺跟蹤能力也不成熟。此年齡段的孩子,更適合一些以自我為中心、強調基本運動技能的活動,而不是有組織的體育專案。

  2、推薦運動:

  跑步、游泳、翻滾、投擲、捕捉等。

  3、運動建議:

  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多的是在運動中探索、試驗和模仿,並從中學習;他們適宜面對有限的指令和有效的示範,儘量避免競爭;家長應該多參與到運動中來,給孩子起到榜樣的作用。

  二、6——9歲。

  1、年齡特徵:

  6歲以後,大多數孩子都可以完成簡單的有組織的體育專案,但在手眼協調能力上仍然欠缺,對團隊作業、戰略戰術等也不能完全理解。那些需要快速反應、細節戰術、團隊合作的運動(如橄欖球、曲棍球、排球等),對他們來說仍比較困難。

  2、推薦運動:

  跑步、游泳、初級足球、棒球、網球、體操、武術、滑冰、滑雪、腳踏車等。

  3、運動建議:

  如果進行比賽類專案,應該以加強參與和學習新的動作技能為目標,靈活制訂規則,而不是強調贏得比賽。運動採用的規則和器械也最好適用於兒童,如使用較小的球、較小的場地、較少的參與人數、較短的遊戲時間等。

  三、10——12歲。

  1、年齡特徵: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可以進行較複雜的運動。但此時若經歷青春期,身體的快速增長有可能暫時影響到孩子的協調性、平衡感和執行能力。同時,由於每個孩子發育早晚不同,有些青春期來臨較晚的孩子可能在體能方面暫時處於不利地位,這只是暫時的,不應被老師或父母武斷地看作是“缺乏運動天賦”。

  2、適宜運動:

  大部分運動專案。但因為每個孩子身體發育早晚不同,應該鼓勵孩子多參加一些不需要“拼塊頭”的運動,如球拍運動、游泳、武術等。

  3、運動建議:

  此年齡段的孩子在運動訓練時可更專注於提高技巧,強調樂趣和參與感。

  當然,上述只是一般的指導意見,每個孩子的身體條件和發育進度並不相同,仍要根據孩子的具體表現來做出相應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