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當前基層普查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範文
從進入縣統計局的我,如今已在統計崗位上工作了五六個年頭,期間經歷了一次經濟普查,一次農業普查,如今又面對著即將進入臨戰狀態的第二次經濟普查。憑藉多次參與普查的經歷和對基層的瞭解,我是對基層尤其縣鄉普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思考,發現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人員選調的問題。因為普查,尤其是大型普查,像農業、人口、經濟普查,這些普查都是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調查,是國務院領導下的政府行為,並非統計部門想當然的調查。但到了基層,一些配合部門領導往往視各種普查為負擔,認為是統計部門自家的事,從自己單位選調人員純粹是多餘之舉。為此,往往不是從工作的角度把優秀的人才選配到普查辦,而是把本單位平時工作表現差、業務素質低的人甩給普查辦公室。或者雖然是把業務骨幹選配到普查辦,但真正讓其到普查辦上班的時間卻很少,工作仍是以本單位工作為主。這就造成了雖然普查辦公室人員不少,但業務骨幹和可用人才並不多,工作上大多仍以統計局人員為主的局面。沒能充分發揮抽調人員及其單位的積極性。
二是經費問題。每項普查的成功與否,起關鍵作用的就是經費能否保證,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搞普查就是要花錢,包括普查的每一個過程:業務人員抽調、辦公場所的落實、普查宣傳、普查員、普查指導員的選調、培訓、補助、會議費用、物資準備、普查試點、資料處理、質量複核、資料開發、資料出版等等,每一步離了經費都會寸步難行。但由於目前縣鄉政府的財政普遍困難,特別是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多數屬“吃飯財政”,致使普查經費極難保證。這就造成了每搞一次普查,縣鄉統計部門都會背上很多債務。還有就是由於基層政府在選調普查員和指導員時,承諾的補助或優惠條件往往在普查結束後不予兌現,造成選調人員對統計部門的極大不信任。致使帶著情緒工作的普查員其所填表的質量讓人懷疑,以及由此給統計部門形象造成的傷害卻是深遠的。還有今後統計部門在搞其它普查的時候,選調普查員都會變得都很困難。這雖然只是個別現象,但基層政府在各項普查工作中的不講信用行為,造成的後果卻要由統計部門來承擔。還有就是由於經費的緊缺,造成抽調人員工作熱情不高的現象。筆者就曾聽部分抽調人員多次私下講過:本認為被抽來搞普查能多拿些補助,沒想到統計局這麼窮,累得要死,還沒有補助,早知如此就不該來!如果多數人都以這樣的心態去搞普查的話,普查的質量就要打個大大的問號了。
三是普查工作往往虎頭蛇尾。我感覺每次我們搞普查基本就是三個過程:事前轟轟烈烈,事中熱熱鬧鬧,事後悄無聲息。重視宣傳和過程,但不注重結果。所以普查往往是虎頭蛇尾。我想這可能與普查的.週期過長有關。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再一個原因就是上級部門在取得基層普查資料的情況下,往往只注重自身的資料開發,而忽視了基層對資料的利用。基層往往由於經費的緊缺和人員素質的限制,很難寫出高質量的分析報告來。長此以往,基層政府見普查對自身的幫助並不大,認為只是在白白為上級做事,對普查的熱情自然不高,當然也就不會真正重視這項工作了。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解決之法也有三條:
一、要選出真正有責任心、有能力的人才充實普查隊伍。事情是人幹出來的,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沒有一流的隊伍是幹不出一流的成績來的。普查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體普查人員密切協作、團結一心才能做好,如果出現有人幹、有人看、還有人在搗蛋的現象,可以肯定地說,這個地方的普查工作是不可能幹好的。因此,各級普查機構要從工作的角度來選配人員,對不能勝任的人員,要堅決予以調換,決不能怕得罪人,而對工作認真負責、能力較強的抽調人員要委以重任,充分調動普查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二、要爭取將普查經費列入地方財政預算,同時上級要適當對地方予以經費上的支援。《普查辦法》中儘管規定了地方要將普查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但好多地方並不能做到這一點。不外乎兩個原因:地方不重視或財政資金緊缺。經費列入預算後,財政部門便可以按照預算安排按時撥付資金,不用經常向政府打報告要錢。而沒有列入預算的地方,其主管政府在上級督察普查工作時往往承諾:普查經費,統計局隨時打報告隨時批。這樣看起來,好像地方政府也很重視普查經費,實際執行起來弊端很多:每打一次報告,批的經費很少,加之普查的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要打報告要經費,往往給領導留下極壞的印象:統計局很煩人,乾點活就要錢。這樣的結果,就是領導批錢批得心煩,統計局長要錢要得心焦,普查工作沒錢幹得心急。建議上級部門在對下級普查工作進行督察時,不但要聽基層政府的彙報,還要實地檢視機構、人員、經費落實情況。尤其對經費,要看財政部門的撥款單,以真正起到督察的作用。同時,對縣鄉級的普查經費,國家和省應該適當予以支援。畢竟稅費改革後,縣鄉政府可用財力實在緊張,有時縣統計局長就是拿著縣長的批條,到財政局也未畢能要來錢,因為實在沒錢。如果能讓我們的統計局長從惱人的要錢事務中解脫出來,一心一意投入到指揮普查的行動中來,相信普查工作會進行得更加完美。
三,普查工作要善始善終。其實普查工作在取得真實、完整的資料後,只是完成了任務的一半。因為我們要明白,搞普查的目的是什麼,僅僅只是為了取得資料?我想那就遠遠背離了普查的宗旨。普查的最終目的是為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提供依據,為各級政府的決策提供基礎資訊。這就要求我們在普查資料出來後,要開發、利用好寶貴的普查資訊資源,編輯整理高質量的普查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