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的端午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詞中的端午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月初五,祭屈子。一代名臣,終投汨羅江,上至君臣,下至黎民,無一不惋惜。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唐。文秀)”
沒有人能懂屈原的痛,他的名字中也帶有“屈”這一決定命運的字。直臣進諫,帝王昏庸。楚國的未來搖搖欲墜,不測風雲席捲全國。屈子投江以示清白。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減字木蘭花。競渡》宋。黃裳)”
端午龍舟,突出了中華民族的.雄渾、敦厚,一聲聲的鼓聲、吶喊聲匯聚成一片,水面上龍舟你追我趕,年輕的漢子們使出全身力氣,只為摘得第一枚金牌。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端午即事》宋。文天祥)”
文天祥的端午,是思念,是對在水一方的伊人的思念。雖隔遼海,心卻連線在一起。正直的內心,直白的談吐,文天祥是否也會像屈原那樣寧死不屈?但我們記得,文天祥坐在元軍帳中,哪怕刀抵喉管,依舊正直不屈。
“舉世濁濁,唯我獨清。”屈原,生於一個經不起擊打的國家,長於混亂戰事之中,死於滾滾汨羅江中。百姓們惋惜他的死,也憤恨於君王的昏庸無能。
千年後的我們,回望那段濁濁歷史,心中怎不波濤洶湧?白水缸中一滴墨,能使清水變濁。但染缸中的一滴水,卻不能讓水變清。屈原的心無人懂,那清白一世的節操,令人佩服!
今日又端陽,故人已去,唯有緬懷。屈子之品質,值得每一個人學習、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