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成語故事> 馬的成語故事

馬的成語故事

馬的成語故事

馬的成語故事1

  馬(mǎ),草食性動物,也算古代的交通工具

  關於馬的成語故事一

  【成語】: 馬革裹屍

  【拼音】: mǎ gé guǒ shī

  【解釋】: 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成語故事】:

  馬援是東漢名將。他年輕時當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個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肅一個僻遠的鄉村。

  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禦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屢建戰功。光武帝封他為伏波將軍。

  不久,威武將軍劉尚在貴州陣亡。訊息傳來,光武帝十分擔憂那裡的戰局。馬援年過花甲,卻自願請求出徵。他說:好男兒為國遠征,以馬革裹屍還葬!他出兵貴州,勇挫敵兵,後來不幸病死在戰場。

  馬革裹屍是指犧牲在戰場上,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形容英勇殺敵,不怕死在疆場上。

  關於馬的成語故事二

  【成語】: 馬首是瞻

  【拼音】: mǎ shǒu shì zhān

  【解釋】: 瞻:往前或向上看。看著我馬頭的方向,決定進退。比喻追隨某人行動。

  【成語故事】:

  戰國時,晉淖公聯合了十二個諸侯國攻伐秦國,指揮聯軍的是晉國的大將荀偃。

  苟偃原以為十二國聯軍攻秦。秦軍一定會驚慌失措。不料景公已經得知聯軍心不齊,士氣不振,所以毫不膽怯,並不想求和。苟偃沒有辦法,只得準備打仗,他向全軍將領釋出命令說:“明天早晨。雞一叫就開始駕馬套車出發。各軍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爐灶。作戰的時候,全軍將土都要看我的馬頭來定行動的方向。我奔向那裡,大家就跟著奔向那裡。”

  想不到苟偃的下軍將領認為,苟偃這佯指令,大專橫了,反感他說:“晉國從未下過這樣的命令,為什麼要聽他的?好,他馬頭向西,我偏要向東。”

  將領的副手說:“他是我們的頭,我聽他的。”於是也率領自己的隊伍朝東而去:這樣一來,全軍頓時混亂起來。

  苟偃失去了下軍,仰天嘆道:“既然下的命令不能執行,就不會有取勝的希望,一交戰肯定讓秦軍得到好處。”他只好下令將全軍撤回去。

  關於馬的成語故事三

  【成語】: 老馬識途

  【拼音】: lǎo mǎ shí tú

  【解釋】: 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成語故事】:

  古代戰國時,齊國發兵攻打另一個國家。齊軍勝利返回時,因為不熟悉地形,走進了一個險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謀的齊國軍師說:老馬無論走多遠,總能順著來路回去。果然,齊軍跟在老馬後面,走出了險谷。將士們樂呵呵地誇讚:還是老馬識途啊!

  關於馬的成語故事四

  【成語】: 萬馬齊喑

  【拼音】: wàn mǎ qí yīn

  【解釋】: 喑:啞。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舊時形容人民不敢講話。現也比喻沉悶的政治局面。

  【成語故事】:

  清代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龔自珍,也是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之一。龔自珍27歲中舉,11年後才中進土。倒不是他不肯用心,而是因為他從小討厭那些禁錮思想的八股文,不願寫華而不實的文章;他所鑽研的,都是對興國濟世有作用的學問,並以此引為驕傲。參加殿試時,龔自珍交卷最早。便離開了考場,有人問他考得怎樣,他把文章內容大概說了一遍,朋友們慶賀說:“龔老兄一定高中榜首!”龔自珍哼了一聲,說:“要看他清朝的國運如何了!”言外之意是,如果主考官慧眼識珠,我龔自珍願為振興大清王朝盡心竭力,做一番大事業。龔自珍絕無譁眾取寵之心,他的文章都是關係國計民生的議論,其中關於開發西北的意見最為精當實用。然而,龔自珍只是在京中做了10年無足輕重的閒官,英雄無用武之地,政治抱負不得施展,而且時常受到排擠。這10年,他目睹清王朝的昏庸腐朽,認為這是一個聰明才智被扼殺的時代。所以,他剛剛48歲,就藉口侍奉年邁的父母,離官回鄉了。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龔自珍在南下途中,共寫了315首七言絕句。到家後整理成集,因那年干支紀年為“己亥”,故起名為《己亥雜詩》。其中有一首是這樣寫出來的:那是七月初的一天,火辣辣的太陽烤得龔自珍滿臉淌汗。路上行人極少。不遠處卻是鐘鳴技響,樂聲悠揚。龔自珍舉目望去,卻見一座古廟前旗幡高掛,青煙繚繞,一群善男信女正在道士們引導下,向神龕裡的玉皇大帝、雷公風神頂禮膜拜,乞風求雨。龔自珍聯想到自己曾多次上書朝廷,要求變革現實,富國強民;這種主張不僅得不到實現,反而屢遭打擊和迫害。又想到這條路之上所看到的田園荒蕪、民生凋敝的景象,覺得在這毫無生氣的時代,必須要有各種各樣的優秀人才來實行大的改革,才能打破這死氣沉沉的局面。此時此刻,龔自珍滿腔的憤懣,頓時化作對大地風雷的殷切呼喚、對改革圖新的熱切要求,一詞一句撞擊胸膛,於是吟出一首詩來: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在詩中提出的革新要求,表達了人民的希望,也是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先聲。成語“萬馬齊喑”即出自龔自珍的這首詩。原意指,需要依靠像暴風、雷霆那樣的巨大變革,來恢復中國的生機;人們不敢講話,是一種可悲的現象。

  關於馬的成語故事五

  【成語】: 走馬看花

  【拼音】: zǒu mǎ kàn huā

  【解釋】: 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成語故事】:

  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詩人孟郊。他出身貧苦,從小勤奮好學,很有才華。但是,他的仕途卻一直很不順利,從青年到壯年,好幾次參加進士考試都落了第。他雖然窮困潦倒,甚至連自己的家屬都養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權貴之門。他決心刻苦攻讀,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叩開仕途的大門。唐德宗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參加了一次進士考試,這次,他進士及第了,孟郊高興極了。他穿上嶄新的衣服,紮上綵帶紅花,騎著高頭大馬,在長安城裡盡情地遊覽。京城美麗的景色使他讚歎,高中進士的喜悅又使他萬分得意,於是,他寫下了這首著名的《登科後》詩:

  昔日齷齟不足誇,

  今朝曠蕩恩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首詩把詩人中了進士後的喜悅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中“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成為千古名句。

  關於馬的成語故事六

  【成語】: 車水馬龍

  【拼音】: chē shuǐ mǎ lóng

  【解釋】: 車象流水,馬象游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不斷的熱鬧情景。

  【成語故事】:

  漢光武帝劉秀去世後,太子劉莊即位,就是漢明帝。他為了紀念那些幫助光武帝中興漢朝的功臣,命畫師在南宮雲臺中畫上他們的像。在這些功臣像中,卻沒有大功臣伏波將軍馬援的像。這是為什麼?原來,皇后馬氏是馬援的女兒。明帝為了避免親寵外戚的嫌疑,故意不畫的。

  馬皇后牢記父親遭人嫉妒陷害、含冤而死的教訓,處處虛心待人。馬皇后那時沒有親生兒子,明帝立賈氏的兒子為太子,委託馬皇后教養。馬皇后把他當作親生兒子一般,精心培養,母子十分親熱。明帝去世後,18歲的太子繼皇位,就是漢章帝。馬皇后被尊為皇太后。

  漢章帝根據一些大臣的建議,打算把馬太后的兄弟封爵。馬太后遵照光武帝生前的規定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制度,堅決反對。她說:從前外戚外出的情景,真是‘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如此招搖,實在不好啊!

  後人把車如流水,馬如游龍簡略為成語車水馬龍,形容車馬不絕的熱鬧景象。

馬的成語故事2

  殷仲堪、桓玄、顧愷之三人都是東晉名士,他們關係密切,經常聚在一起聊天。

  殷仲堪是陳郡(今河南淮陽)人,曾經擔任荊州刺史。仲堪是個孝子,有一年,父親得了重病,他衣不解帶在病榻前服侍。一天,他見父親被病魔折磨得形容枯槁,不由得潸然淚下,待伸手去拭淚時,忘記了手中還有藥,藥不慎進了眼睛,從此他的一隻眼睛就瞎了。殷仲堪待人熱情,喜歡結交朋友,家中經常高朋滿座。

  桓玄是東晉名將、南郡宣武公桓溫之子。桓溫死時,桓玄才七歲,他替父親守孝三年期滿時,府州文武官員前來向他的叔父桓衝辭行。桓衝撫摸著桓玄的頭說:“這些都是你父親的老部下呀!”桓玄聽了淚流滿面。那些官員都感到非常驚異,覺得這個孩子不可等閒視之。長大後,桓玄身材魁梧,氣壯聲宏,多才多藝。受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不少名士都極力想和他結交。

  顧愷之,字長康,東晉傑出畫家。興寧二年(公元364年),顧愷之在建康城西南的瓦官寺作壁畫,繪維摩詰像。維摩詰居士是佛教信徒中在家修行的典範,一向被視為繪畫的難點,顧愷之卻憑著精湛的畫技把他畫得惟妙惟肖。這事在當時引起轟動,為他博得了“才絕、畫絕、痴絕”的美名。他曾經擔任過桓溫的參軍,深得桓溫的信任。桓溫死後,他又擔任殷仲堪的參軍,與桓玄、殷仲堪來往甚密。

  這天,桓玄、顧愷之相約來到殷仲堪家裡。坐定後,他們開始喝茶閒聊,先是談些自然界的景象,後來有人提出講故事比賽,誰講的最驚險,誰就算贏。大家都點頭同意。

  桓玄最先說:“矛頭淅米劍為炊。”這話的意思是:用長矛的尖頭淘米,用劍燒火做飯。殷仲堪接著說:“百歲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說一位年紀很大的老翁懸掛在一棵乾枯的樹枝上,自然險得很。這時旁邊有人又接著說了一句:“井上轆轤臥嬰兒。”井臺的轆轤上睡著一個嬰兒,聽起來更險。顧愷之見輪到自己了,不慌不忙地說:“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應仲堪嚇了一跳,下意識地想到自己瞎了的那隻眼睛,脫口而出:“啊!這太可怕了!”

  “矛頭淅米劍為炊、百歲老翁攀枯枝、井上轆轤臥嬰兒”確實已經夠兇險的了,但顧愷之的“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更是險到了極致。後人就用“盲人瞎馬”比喻一個人面臨巨大的危險而不自知。這個故事的啟示意義不言而喻。我們不論做什麼事,動手之前都應該仔細謀劃,要不然就會像“盲人瞎馬”一樣面臨兇險。

馬的成語故事3

  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佈,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能夠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那裡一隻鹿,你怎樣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樣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能夠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正因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透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馬的成語故事4

  走馬觀花

  唐朝詩人孟郊年輕時隱居嵩山,過著清貧閒淡的生活,在母親的鼓勵下,他多次進京趕考沒有考中,直到41歲時才考取進士,他寫詩“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來抒發自己的喜悅心情。

馬的成語故事5

  【生肖由來】

  傳說古時的馬有雙翅,叫天馬。它地上會跑,水中能遊,天上能飛,是一種極有威力的動物,後來它在玉帝殿前做了一匹御馬。天馬因玉帝寵愛,漸漸驕橫起來,時常胡作非為,一日,天馬出天宮,直奔東海要硬闖龍宮。守宮門的神龜帶領蝦兵蟹將一齊阻擋,天馬惱羞成怒,飛腿踢死了神龜。此事告到天宮,玉帝便下令削去天馬雙翅,壓在崑崙山下,300年不許翻身。200多年後,人類始祖——人祖,要從崑崙山經過,天宮玉馬園的神仙便給天馬透了信,並告訴天馬如何才能從山下出來,當人祖經過時,天馬大喊道:“善良的人祖,快來救我,我願同您去人世間終生為您效力。”人祖聽了,生出同情之心,便依天馬所言,砍去了山頂上的桃樹,只聽一聲巨響,天馬從崑崙山底一躍而出。

  天馬為了答謝人祖救命之恩,同人祖來到人世間,終生終世為人祖效勞。平時耕地拉車、馱物、任勞任願,在戰時,披甲備鞍,征戰沙場,同主人出生入死,屢建佔功。從此,馬和人就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當玉帝準備挑選十二種動物生肖時,馬成了人類推選的動物之一。玉帝也因馬立功贖罪,有助於人而允許馬當上了生肖。

  【田忌賽馬】

  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於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田忌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準能讓你贏了他。”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孫臏搖搖頭說:“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田忌毫無信心地說:“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便站起來譏諷地說:“怎麼,莫非你還不服氣?”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齊威王一看,心裡暗暗好笑,於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那就開始吧!”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齊威王有點心慌意亂了。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當然是田忌贏了齊威王。還是同樣的馬匹,由於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王亥馴馬】

  馬,原是一種野生動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黃帝時代,人們過著遷徙不定的遊牧生活。傳說有一次,黃帝的部下捕獲了一匹野馬,每當人們接近它時,它就前蹄騰空,昂頭嘶鳴,或把後腿崩起,但它並不傷害人和其它動物,只以草為食。當時人們都還不認識這種動物,便把黃帝請來辨認。黃帝觀察很長時間,也未能認出是什麼動物,只讓大家不要殺掉,派馴養動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欄先把它圈起來。

  過了一段時間,王亥發現欄杆外邊又來了幾匹這種紅色的野馬,它們對著欄杆內的那匹野馬叫個不停,不肯離開。過了一天,王亥把木欄門開啟,不料外邊的好幾匹野馬一下子都衝進木欄,和圈在欄內的野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陣,然後又都臥了下來。王亥把欄杆門關住,用割來的草餵它們。過了不長時間,其中一匹馬突然生下了一隻小馬駒。王亥高興極了。訊息傳開,人們也都紛紛前來觀看。這些野馬和人接觸的時間一長,好像發現人類並不想傷害它們,所以在人面前也不驚慌,變得十分溫順。特別是小馬駒,很喜歡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餵過馬後,牽出一匹性格溫順的馬,縱身跳上馬背。馬一受驚,猛地四蹄騰空飛奔起來,把毫無精神準備的王亥一下子拋下來跌了個仰面朝天。等王亥從地上爬起來,馬已跑得很遠了。王亥站起來望著越跑越遠的馬,心裡十分著急,以為它再也不會回來了。正要往回走,不料,這跑得很遠的馬,又扭頭跑回來了。王亥高興極了,忙把馬引進欄杆內圈好。後來他想出了一個辦法,用桑樹皮擰成一條繩子,把馬頭綁好,慢慢牽出來。然後又跳上馬背。馬仍像頭一次一樣,四蹄騰空,飛奔起來。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訓,一隻手緊緊抓住綁在馬頭上的繩子,另一隻手又緊馬鬃,任憑馬怎麼飛跑,王亥總是不鬆手。跑了一陣後,馬的速度減慢下來,直到馬不再跑時,王亥這才勒過馬頭,緩緩地騎著回去。

  王亥騎馬成功後,一下子轟動了許多人,風后、應龍、常先、大鴻等前來觀看,很快黃帝也知道了。應龍是黃帝身邊的一員大將,對騎馬當然更感興趣。他積極協助王亥馴馬,練習騎馬。就在這時,一件不幸的事發生了,一天清早,王亥、應龍起來練馬,忘記把欄杆門關上,一隻老虎乘無人時闖進圈裡,把可愛的小馬駒咬死,正張口要吃的時候,被人們發現了。老虎來不及吃掉小馬駒,跳出欄杆逃走了。王亥和應龍一見小馬駒被老虎咬死,氣得快要發病,立刻帶上弓箭,騎上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們一口氣奔跑了幾十座山。終於找到了這隻老虎。兩人看準目標,連發幾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回路上,王亥、應龍又騎在馬上順便射死了幾隻鹿。不料他們的行動,引起了風后的注意。風后一向智多謀廣,他腦子一動,便對黃帝說:“既然騎在馬上能追老虎,能射殺野獸,那麼,打仗時能不能也騎在馬上,追殺敵人?”風后建議黃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獵的人,今後出外打獵,一律不許射殺野馬。凡能捉回野馬者,給予獎勵。”黃帝不僅同意這個建議,而且自己也開始練習騎馬。他命應龍、王亥對捉回來的200多匹野馬要精心飼養,進行訓練。應龍專門挑選200多名精幹的小夥子,每天從早到晚,既馴馬,又練人。經過兩年多的訓練,中華民族最早的一支騎兵就這樣誕生了。這支騎兵在後來的涿鹿大戰中起了重大作用。

  【塞翁失馬】

  戰國時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養了許多馬,一天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到這事,都來安慰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還會帶來福氣。”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裡覺得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過了沒幾天,丟馬不僅自動回家,還帶回一匹駿馬。鄰居聽說馬自己回來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預見,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老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到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麼福氣,也許惹出什麼麻煩來。”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裡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遊,心中洋洋得意。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塞翁說:“沒什麼,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麼福氣。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徵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馬的成語故事6

千金買馬骨

  “幹金買骨”出自《戰國策·燕策》。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了內亂。齊宣王乘機派兵侵佔了燕國的一些城池。燕昭王即位後,決心振興燕國。因此,他廣招賢士,虛心求教。公元前312年,燕昭王去拜訪了一位很有才學的人——郭隗。

  在交談中,郭對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國君,拿出了千兩黃金讓手下的人去買千里馬。結果卻花了五百兩黃金給買回了一匹死馬的骨頭,國君一見,拍案大怒:“我是讓你去買千里馬,誰叫你買死馬?”手下人說:“大王息怒,你想,連死馬都肯花五百兩黃金買來,這件事情傳出去,還愁沒有好千里馬?”

  果然,不到一年,就有人送來了三匹千里馬。郭隗講完了這個故事,又接著說:“現在,大王如果真心求賢,就先從我郭隗開始吧!人們看到象我這樣的人尚且能夠得到您的任用,那麼還愁比我郭隗富有才能的英雄豪傑不來投奔嗎?”

  燕昭王聽罷,覺得這話很有道理,便為郭隗修築了官邸,責成他動工建造黃金臺。不久,樂毅、鄒衍、劇辛等人,紛紛從周圍的國家投奔燕昭王而來。沒過幾年功夫,燕國就強盛起來,把齊國打得大敗。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概括出“千金買骨”這個成語,容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

馬的成語故事7

  秦始皇於統一全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20年來榮成成山頭拜日途中,聽說花斑彩石是女媧補天時遺落的神石,能保佑江山穩固,便專程禮拜花斑彩石。當時他率領萬馬千軍,沿著修好的專用馳道,直奔花斑彩石所在處,恭敬而拜。回朝後果然事事如意,天下太平,便龍顏大喜,讓百官做詩慶賀。當時便有術士徐福(就是後來出海求仙不歸的徐福老先生)詩曰:“萬馬千軍御馳道,始皇拜石得成功。”可惜當時這首文采一般的賀詩沒得到秦始皇的青睞和眾人的喝彩。但花斑彩石所在的附近沿海卻因此稱之為“馬道”。

  “馬道”地名的出處一是秦始皇曾率萬馬千軍到此拜石,二是秦始皇東巡所修馳道由此經過。一直到了元朝,著名大作家關漢卿慧眼識寶,由“秦皇拜石”的典故創造出了“馬到成功”這個成語,他在《五侯宴》這部作品中第一次提到他創造出了“馬到成功”這個成語。

  由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現在已成了人們最喜愛的成語之一,

馬的成語故事8

  小馬過河

  馬棚裡住著一匹老馬和一匹小馬。

  有一天,老馬對小馬說:“你已經長大了,能幫媽媽做點事嗎?”小馬連蹦帶跳地說:“怎麼不能?我很願意幫您做事。”老馬高興地說:“那好啊,你把這半口袋麥子馱到磨坊去吧。”

  小馬馱起口袋,飛快地往磨坊跑去。跑著跑著,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著。小馬為難了,心想:我能不能過去呢?如果媽媽在身邊,問問她該怎麼辦,那多好啊!可是離家很遠了。小馬向四周望望,看見一頭老牛在河邊吃草,小馬“嗒嗒嗒”跑過去,問道:“牛伯伯,請您告訴我,這條河,我能趟過去嗎?”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趟過去。”

  小馬聽了老牛的話,立刻跑到河邊,準備過去。突然,從樹上跳下一隻松鼠,攔住他大叫:“小馬!別過河,別過河,你會淹死的!”小馬吃驚地問:“水很深嗎?”松鼠認真地說:“深的很哩!昨天,我的一個夥伴就是掉在這條河裡淹死的!”小馬連忙收住腳步,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他嘆了口氣說:“唉!還是回家問問媽媽吧!”

  小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媽媽問他:“怎麼回來啦?”小馬難為情地說:“一條河擋住了去路,我……我過不去。”媽媽說:“那條河不是很淺嗎?”小馬說:“是呀!牛伯伯也這麼說。

  可是松鼠說河水很深,還淹死過他的夥伴呢!”媽媽說:“那麼河水到底是深還是淺呢?你仔細想過他們的話嗎?”小馬低下了頭,說:“沒……沒想過。”媽媽親切地對小馬說:“孩子,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

  小馬跑到河邊,剛剛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來:“怎麼?你不要命啦!?”小馬說:“讓我試試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對岸。

  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驕傲的馬

  從前,森林裡有一匹馬,它非常驕傲自大。小動物們都不喜歡和它玩。

  有一天,馬去散步,在狹窄的小路上,一隻小狗擋住了它的去路。馬生氣地說:“小狗,快走開!我是世界上最珍貴的一匹馬,不管是什麼馬,都不可以和我比。而你呢?你算哪根蔥!你是世界上最難看的小狗,任何小狗都能比得上你。現在快點給我走一邊去,別再讓我看到你!”小狗聽了,沒說什麼,就跑開了。“看來這隻狗根本就不敢和我比!”說完,馬大搖大擺地走了。

  驕傲的馬第二天,馬聽說小白兔跑得很快,和烏龜比賽還贏了。馬就跑到小白兔家門口,叫道:“小白兔,聽說你跑得很快,你敢和我比一比嗎?”小白兔聽了,放下手中的紅蘿蔔,和馬比起來。雖然小白兔跑贏了小烏龜,但怎麼可能是馬的對手呢?結果,馬當然贏了。

  這下,馬更覺得自己了不起,更看不起其它小動物了。

  一天,駱駝聽說了馬的驕傲自大,於是,它對馬說:“你敢和我在沙漠裡比一比嗎?看我們誰更厲害?”馬心裡想:“你算什麼東西,也敢向我挑戰?在這個森林裡,沒有誰有我厲害,看我不打敗你!”

  剛開始,馬跑在前面,覺得很輕鬆。駱駝呢,慢吞吞地走著,一點也不著急。馬心裡想:“哼,跑得這麼慢,還敢向我挑戰。”不一會,馬漸漸地受不了了,沙漠可不比草原,馬的優勢發揮不起來了。而駱駝,還是慢悠悠地走著。又跑了一段路,馬覺得自己快渴死了,它不得不停下來,向駱駝求救,駱駝把它帶到綠洲,讓它喝夠了水,才把馬帶出了沙漠。

  自那一次後,馬再也不敢說自己了不起了,它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當然,也會有短處。所以,它再也不敢驕傲自大。

  馬狗和兔子

  一個小山村裡住著老大爺和老大娘一家,他們養了很多牲畜和家禽。辛勤的馬每天跟著大爺下地幹活;忠實的狗給大娘作伴、看家;大爺每天從地裡帶回很多鮮嫩的青草給兔子吃。

  一天,一向任勞任怨的馬翹起尾巴輕蔑的對狗和兔子說:“你們從來不幫主人幹活,每天就知道在家裡吃閒飯,白養你們了,哼……”

  狗也不示弱伸直了喉嚨對著馬大聲嚷道:“我咋沒用了?我每天給大娘作伴、看家,你沒看見嗎?”然後又轉身衝著兔子嘟囔:“兔子才沒用呢,就知道吃”。

  兔子聽了他們的嘲諷,停下來想了很久,什麼都沒說,又低下頭默默地吃起草來。

  有一天大娘突然生病了,病得很厲害,為了給大娘補充營養,大爺殺了兩隻大兔子燉了給大娘吃。沒幾天大娘就痊癒了。

  從此以後,馬和狗再也不說兔子沒用了。

馬的成語故事9

  老馬識途

  公元前663年,齊桓公應燕國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國的山戎,相國管仲和大夫隰朋隨同前往。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而歸時已是冬天,草木變了樣。大軍在崇山峻嶺的一個山谷裡轉來轉去,最後迷了路,再也找不到歸路;雖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該從哪裡走出山谷。時刻一長,軍隊的給養髮生困難。狀況十分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軍就會困死在那裡。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個設想:既然狗離家很遠也能尋回家去,那麼軍中的馬尤其是老馬,也會有認識路途的本領。於是他對齊桓公說:“大王,我認為老馬有認路的本領,能夠利用它在前面領路,帶引大軍出山谷。”齊桓公同意試試看。管仲立即挑出幾匹老馬,解開韁繩,讓它們在大軍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個性,這些老馬都毫不猶豫地朝一個方向行進。大軍就緊跟著它們東走西走、最後最後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齊國的大路。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熟悉狀況,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的作用。指鹿為馬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佈,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能夠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

  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那裡一隻鹿,你怎樣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樣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能夠問問眾位大臣。”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正因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事後,趙高透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馬的成語故事10

  【注音】guǒ shī mǎ gé

  【出處】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後漢書·馬援傳》

  【解釋】革:皮革。用馬皮包裹屍體。形容將士戰死沙場的英勇無畏的氣慨。

  【用法】作賓語;指將士戰死沙場

  【近義詞】馬革裹屍、馬革盛屍

  【押韻詞】心滿意得、捷足先得、滴水成河、情投意和、一差兩訛、風雲開闔、如之奈何、迂迴曲折、鶚心鸝舌、富貴他人合、......

  【成語故事】東漢時期,北方匈奴發生動亂,大將軍馬援率軍前去鎮壓騷亂,他英勇殺敵,大破匈奴,平定了邊境的動亂,皇帝封他為伏波將軍。他62歲時,匈奴又侵東漢,馬援請求帶兵出戰說:“男兒當死於沙場,以馬革裹屍還葬”,同年病死在軍中

  【成語示列】男兒墜地誌四方,裹屍馬革固其常。 宋·陸游《隴頭水》

馬的成語故事11

  有關馬的成語故事【1】

  一馬當先的成語故事講的是三國時,黃忠的來到定軍下,黃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軍山的作戰方案。法正指著定軍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說:“這座山比定軍山高,如果攻佔它,居高臨下,定軍 山上的情況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軍山易如反掌。”黃忠抬頭觀察了一蕃,當天半夜就發動了進攻,佔領了山頭。法正說:“老將軍,請您帶領在半山腰,我 在山頂監視。夏侯淵來攻打,我就舉旗幟為訊號。舉白旗,老將軍就緊守不出擊;舉紅旗,就立即衝下山狠狠的打。這樣,一定能取得勝利。”黃忠完全贊成。

  夏侯淵得知對面的高山失守後極為僨怒,下決心把它奪回來。張頜勸他說這是法正的計謀,應該堅守,決不可出去。但是,夏侯淵聽不進去。他親自帶領下 山,圍住那座高山,大聲叫罵,向黃忠挑戰。法正在山頂上舉起白旗,黃忠看見,守在山腰不下來。

  到了下午,法正發現魏軍已經疲勞,乘他們沒有防備,連忙揮舞 紅旗。黃忠看到訊號後,發起進攻。隨著一片喊殺聲,黃忠已飛衝到夏侯淵面前,夏侯淵被連頭帶肩砍作兩段。

  黃忠斬了夏侯淵,奪下了頂軍山,為奪取整個漢中掃除了障礙。

  有關馬的成語故事【2】

  指鹿為馬的成語故事說的是秦始皇死後,趙高和李斯專政,他們為保住自己權勢,假傳“聖旨”,令本應繼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兒子扶蘇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趙高則做了宰相高職。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趙高仍不滿足,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從他,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

  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有多少,都有誰。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

  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裡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

  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

  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陷害。

  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大言不慚地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結果,趙高透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說真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從此,留下“指鹿為馬”成語。

  有關馬的成語故事【3】

  馬首是瞻的成語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秦國十分強大,常欺負那些弱小的諸侯國。引起了眾諸侯國的強烈反感。公元前559年,晉悼公聯合了其他諸侯國,組成聯軍去攻伐秦國。

  指揮諸侯聯軍的是晉國的大將荀偃。他原先估計,秦國得知諸侯聯軍來進攻,肯定會驚慌失措,戰爭很容易取勝。沒想到聯軍內部各懷異志,並不齊心,士氣也很低落,秦國得知這些情況,所以一點也不怕,根本就沒有求和的表示。秦軍還在涇河的上游放毒,毒死了不少聯軍計程車兵。

  看到這種情況,荀偃就想早點發動總攻,他向聯軍將領釋出命令說:明天早上雞一叫,我們就準備出發,各軍都要拆掉土灶,填平水井,以便佈陣。作戰時,大家都看著我的馬頭來行動,我指向哪裡,大家就奔向哪裡。

  荀偃手下的將領聽了他的話,覺得他太專橫了,很反感。有個將領說:晉國從來就沒有下過這種命令。你要向西去打秦國,那你自己去吧,我的馬頭可要向東,回到我們晉國去。

  其它諸候國的將領看到晉國的將領帶兵回國,也紛紛撤回自己國家去了。全軍頓時不戰自亂,荀偃眼看無法挽回,也只好狼狽地撤軍了。

馬的成語故事12

  天馬行空的成語故事發生在漢武帝時期,在西域有一匹馬叫做天馬。那匹馬四肢健壯,腿腳靈敏,因此沒人可以抓住它。後來人們在山腳下放了一匹五彩馬,不久它與天馬配對生出了很多匹小馬。

  據說這種馬出的是的赤石色汗,馬蹄踏在石頭上就可以形成深深的坑。不久這個訊息傳到漢武帝耳中,漢武帝十分高興,便派使者透過絲綢之路送去百匹綢緞以換得一匹小馬。可是西域人認為這馬萬萬不能送,於是就將使者趕了回去。漢武帝十分生氣,於是下兵攻打西域,終於得到了一匹小馬,後人也將天馬稱作西極天馬。

  天馬行空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tiān mǎ xíng kōng

  【出處】明·劉廷振《薩天錫詩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於眾表者;殆猶天馬行空而步驟不凡。”

  【解釋】天馬:神馬。天馬奔騰神速,象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比喻詩文氣勢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實。

  【用法】比喻才思敏捷;豪放不羈。一般作謂語、定語。

  【近義詞】揮灑自如、龍飛鳳舞

  天馬行空點評

  一個人如果太浮躁,就會給人一種不成熟不穩重的感覺,別人自然不太願意和這樣的做朋友。這個故事啟示我們,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要總是空想,只有這樣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喲!

馬的成語故事13

  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為東漢青銅器,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著地。一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一隻正疾馳的小燕子背上,小燕子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了駿馬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膽的構思,浪漫的手法,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令人叫絕。藝術家巧妙地用閃電般的剎那將一隻凌雲飛馳、驍勇矯健的天馬錶現得淋漓盡致,體現出漢代奮發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該作品不僅僅構思巧妙,而且工藝十分精湛;不僅僅重在傳神,而且造型寫實。按古代相馬經中所述的良馬的標準尺度來衡量銅奔馬,幾乎無一處不合尺度,故有人認為它不僅僅是傑出的藝術品,而且是相馬的法式。

馬的成語故事14

秦瓊賣馬

  隋朝末年,在濟南府當差山東豪傑秦瓊受命來潞州辦事,不幸染病於店中,所帶盤費俱已耗盡。無奈之中,牽著他心愛坐騎黃膘馬到西門外二賢莊去賣。

  秦叔寶將黃膘馬拴在莊南大槐樹下,二賢莊莊主單雄信聽說有人賣馬,便去相馬。

  秦叔寶早在山東就聽說單雄信是一條好漢,只是眼下窮困潦倒,羞於顏面,難以通報真名實姓。偏偏單雄信聽說賣馬人是濟南來,便請他到府上吃茶,還順便打聽仰慕已久山東好漢秦叔寶。

  秦叔寶謊稱:“員外打聽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聞知他與叔寶是朋友,隨即修書一封託交叔寶,並付了馬價紋銀三十兩,外加程儀三兩,不在馬價數內,還取潞綢兩匹相贈。

  卻說秦叔寶瞞得了單雄信,卻在潞州酒樓上邂逅了另一條好漢王伯當。伯當告知了單雄信,害得雄信到處

馬的成語故事15

  馬到成功的成語故事講的是唐朝時期,繹州龍門大黃莊農民薛仁貴,自幼喜歡武術,到20歲時已學成十八般武藝。他一心想投軍報國,父母擔心他並勸阻他。他對父母說:“今當國家用人之際,要掃除夷虎,肅靖邊疆,憑你孩兒學成武藝,智勇雙全,若在兩陣之間,怕不馬到成功。”

  馬到成功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mǎ dào chéng gōng

  【出處】元·鄭廷為《楚昭公》:“管取馬到成功;奏凱回來也。”

  【解釋】形容工作剛開始就取得成功。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常與“旗開得勝”連用

  【近義詞】旗開得勝、水到渠成

  【反義詞】屢戰屢敗

  【例句】無論什麼事,只要你一出面,定會~。

  馬到成功點評

  沒有誰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就像故事裡的薛仁貴也不是天生的人才,是他愛國熱情給了他習武的熱情。同樣的,小朋友們,你要找到激勵你前行的動力,當你將自己鍛造成一個堅不可摧的人,那麼也能做到馬到成功,旗開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