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紙船和風箏》評課稿
岑老師執教的《紙船和風箏》一課,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設定情境,注重朗讀的指導,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緊緊抓住“情”字,設定感人的情境,給學生以情感上的薰陶。
新課程改革提出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精神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岑老師在教學中根據課文內容多次設定情境,使學生始終處於豐富的情感體驗之中。
本課是一個小小的童話故事,岑老師透過精美的板畫創設出了美麗的童話世界,不但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簡單明瞭的讓學生了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理解了山頂和山腳兩個詞語。並學會了帶著問題讀書,從文字中找依據,用書本來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深入到課文中來,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為後面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二、培養學生的語言用運能力。
1、在學生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用上“小熊”、“風箏”、“松鼠”、“紙船”四個詞語來簡單的話概括課文內容,當學生有困難時,又用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這樣既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在指導學生學習第三自然段,老師讓學生仔細地觀察圖片,說說小熊究竟樂成了啥樣?學生透過自己的認真觀察,說小熊的眼睛眯成了一條縫,樂得手舞足蹈,一蹦三尺高等,教師隨機概括板書,還送了幾個好詞(喜笑顏開 眉開眼笑、心裡樂開了花笑得合不攏嘴等)。並讓學生讀一讀,記一記,把這些語言積累在學生的.心中。學生有了這些語言的積累,在感悟小松鼠的樂壞了時,自然地就會用這些語言了,把話說得更生動,把小松鼠的樂壞了感受得更真切。有了這些鋪墊,學生很快體會到了這種快樂的感受,朗讀自然就到位了。
三、培養學生字詞理解能力。
識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充分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 課文中出現了“漂、飄”,一個是風箏飄在空中,一個是紙船漂在水裡。老師抓住這兩個音同意異的字進行語文訓練,出示兩個句子後,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藉機引導“飄”帶風字旁和風有關,是指飄在空中,而三點水旁的“漂”和水有關,指漂在水裡。教師的教學充分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這就是漢字獨有的魅力,同時也會引起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好奇和熱愛,進行語文的薰陶。
四、創設兒歌,復現生字。
把課文中的語言進行提煉整合,編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引導學生用不同形式讀,再找找兒歌內的動詞。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複習了生字,而且也感受了兒歌的韻律美。“語文教學要回歸到讀上,所有的創新都應建立在讀好的基礎上。”
整節課岑老師用多種形式來激發孩子朗讀的慾望,來促進孩子體會感受小熊和松鼠的快樂,朗讀中去體會,去感悟,讀出了它們之間快樂,使課堂上充滿琅琅書聲。這就是我們語文課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