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會議講話> 2015國土資源工作會議講話

國土資源工作會議講話

2015國土資源工作會議講話

  在2015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姜大明代表部黨組發表重要講話。姜大明指出,這次國土資源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農村工作會議部署,分析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國土資源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總結2014年工作情況,部署2015年重點工作。

  姜大明表示,2014年,國際環境複雜多變,世界經濟仍處於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我國經濟在合理區間平穩執行,但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多重困難和多方面矛盾相互交織,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艱鉅繁重。在這種形勢下,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履行新的職責定位,全面服務“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工作大局,改革創新、主動作為,攻堅克難、紮實工作,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姜大明指出,要歷史地、辯證地認識新常態下國土資源領域的階段性特徵,正確認識主動適應,努力把握新常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同時強調,要主動作為奮發有為,紮實做好2015年國土資源工作。

  姜大明強調,腐敗是國土資源系統最大的危險,是國土資源事業發展的“攔路虎”和“絆腳石”。今年國土資源工作的一項艱鉅任務就是要正風肅紀、高壓反腐,為國土資源事業健康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回顧二一四

  “改革創新、主動作為”落實職責新定位

  2014年國土資源工作落實新要求,履行新定位,在服務大局中取得新的成績。

  圍繞中心準確定位,服務大局的自覺和自信進一步增強。國土資源部黨組認真貫徹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了“盡職盡責保護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的職責定位。一年來,國土資源部以“三句話”職責定位為工作總抓手,完善佈局,明確任務,細化分工,狠抓落實,推動國土資源工作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創新思路主動作為,為穩增長作出積極貢獻。主動參與國家宏觀調控,狠抓穩增長措施落實,對國務院重點安排的鐵路、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專案用地,研究特殊政策,簡化審批程式,提高審批效率,予以全力保障。去年9月底,提前完成全年列入國家8000億元投資計劃的64個鐵路專案用地預審,出臺了支援鐵路建設土地綜合開發的意見。加快北京新機場建設用地預審,為專案可研及時上報國務院和年底前順利開工爭取了時間。研究制定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新疆、福建、黑龍江兩大平原等區域發展戰略支援政策。圍繞國務院關於新型城鎮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等重要部署,及時研究制定支援政策,認真落實工作要求。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畫上圓滿句號。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堅持立足國內增強能源礦產保障能力,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第二階段取得新成果。西藏羌塘盆地勘查取得重要發現,大慶油田外圍打出輕質原油,陵頁岩氣開發取得重大突破,在南海發現儲量可觀的可燃冰資源。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以來,每年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0億噸左右、天然氣地質儲量8000億立方米左右。重要和緊缺礦種勘查取得重大進展。境外礦業勘查為中資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有效支撐。成功舉辦北京APEC礦業部長會議和2014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擴大和提高了我國在國際礦業界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突出重點嚴守紅線,夯實了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紅線基礎。透過嚴格用地審批,全年核減不合理用地6.46萬畝,其中耕地2.74萬畝;與農業部聯合部署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和規範設施農用地管理工作;500個高標準基本農田示範縣建設和一批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繼續推進,完成了全年1億畝建設任務;落實地方政府共同責任,去年省級政府約談了60個地級市和246個縣(市、區),是前五年直接約談總數的3倍;完成礦山整治復綠10萬公頃,礦山環境保護加強。

  上下聯動多措並舉,全力推進了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高舉節約集約大旗,用資源利用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注重頂層設計引導,注重標準技術規範,健全完善標準,啟動了580個城市節約集約用地評價。累計完成20個重要礦種開發利用“三率”指標要求,遴選釋出三批共159項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先進技術。注重典型推動,研究部署新一週期模範縣市建立活動,總結推廣了一批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城市低效用地再開發、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先進經驗和做法。

  統籌協調紮實推進,國土資源領域改革實現良好開局。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完成頂層設計;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24個省(區、市)完成了省級職責整合任務,一些地方開展了市縣級職責整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國土資源部56項行政審批事項共取消下放21項,佔37.5%。

  情繫民生信守承諾,更加有效地維護了群眾權益。把維護群眾權益貫穿到國土資源工作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推動房地一體的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加大徵地資訊公開力度,棚戶區改造、養老服務業發展等民生用地應保盡保;把“生態保護第一、尊重群眾意願”作為地質工作必須嚴格遵守的政治紀律和工作紀律;全年成功預報地質災害417起,避免人員傷亡3.37萬人和直接經濟損失18.1億元。

  落實責任完善制度,黨風廉政建設取得了新的成效。認真抓好巡視問題整改,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加強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行政審批和評審評估人員“六不準”,全面落實黨委(組)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具體化、落實好“一崗雙責”和“一案雙查”。

  海洋、測繪地理資訊和武警黃金部隊工作也都取得了新進展。海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海洋維權執法能力明顯加強,海洋資源和生態保護更加嚴格,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大洋極地科考成果豐碩,實施海洋強國戰略取得新進展。地理國情普查順利推進,地理資訊產業佈局更加合理,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深化改革邁出重要步伐,保障服務大局的能力顯著增強。武警黃金部隊調整轉型圓滿完成,“西進北上”部署基本到位,“兩調一查”成果豐碩,在地質找礦、抗震救災和維穩處突中的生力軍作用更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