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實驗教學工作總結三篇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總結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實驗教學工作總結3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驗教學工作總結 篇1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本學期中,由於有校領導的直接領導和具體指導,全體實驗教師的共同努力,順利地完成了本學期預定的工作目標。
1、實驗室工作規範化
學校制定了一整套實驗管理規則。如實驗教師崗位職責、儀器管理制度、安全衛生制度、賠償制度並張貼在牆,實驗教師在實施過程中都能嚴格按以上的制度執行。教學使用時都有進出登記。我們特別注意做好安全防護工作,注意做好危險藥品的保管工作。注意防火、防水、用電安全。保持經常性的清潔衛生,對公用物品進行維護,堅持了勤儉辦學的原則。
2、儀器管理有序化
實驗室管理有序,每個櫃都有反映內容的目錄卡,帳物相符、物卡相符、帳物卡相符。期末清點儀器裝置數目,檢查損壞程度。
3、教學儀器維護、保養經常化
根據儀器不同的要求做好通風、防塵、防潮、防鏽、防腐蝕工作,生物標本採取防潮、防鼠、防蛀等措施,對損壞的儀器及時維修,及時做好損壞維修記錄,使實驗儀器處於可用狀態。經常教育學生要積極實驗,勤儉實驗,保護儀器,儘量不浪費;我們還教育學生規範實驗操作程式,防止不必要的損壞,杜絕實驗事故。
4、實驗教學與研究方面
為提高實驗室的使用率,期初訂好科學教學實驗計劃,凡教學大綱與教材規定做的演示與分組實驗,我們都想辦法給學生開出。分組實驗的材料有四個
(1)、儀器室內分組實驗盒,
(2)、學生下發的實驗耗材;(3)、自制自購分組實驗材料。(4)、發動學生平時注意收集各種廢舊物品。積極安排好實驗所需用品、藥品,,提前根據教學進度準備好,演示和分組實驗努力開足開全。本學期實驗開出率達100%。實驗教學做到規範化,每次演示與分組實驗都預先寫好實驗通知單,課堂上的演示、分組實驗有儀器配備、使用情況、過程等整
體效果記錄。實驗完畢後的儀器進行全面的檢查後整理收放原處,以便下次使用。 以保證儀器裝置的充分使用,體現管理為教學服務,為師生服務。實驗教學活動納入學校教研活動中,經常組織科學教師外出聽課,學習好經驗,不斷使我校的實驗教學綜合水平得到提高和完善。
實驗教學工作總結 篇2
一年來,我校的實驗教學工作,在電教處的領導下以及學校領導的重視下,工作面貌在原有的基礎上又有新的進展,現將本學年的實驗教學工作情況做如下總結:
一、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老師進行實驗教學的自覺性實驗教學的開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各方面素質,以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本學期一開始,根據電教處會議精神我們馬上召開實驗教學專題會,在會上認真分析總結我校上一年度的實驗教學進展實施情況,總結經驗與不足,並確立新一學年我校的實驗教學工作目標和重點,強化實驗教學日常管理,重點是要讓實驗教學能真正發揮它應有的作用;還要求每位教師都要提高服務意識,真正意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讓實驗教學真正為提高學生素質服務;提倡開創精神,精心開發研究實驗,將現有的實驗設施努力用好用巧,使其發揮出最大的功效。同時闡明有關實驗教師的職責,對課本和大綱要求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全部開齊開足,實現實驗開出率達到100%。學生填寫好實驗報告,實驗教師認真填寫網上實驗通知單,填寫好實驗室實驗記錄本,定期做好統計彙總,根據電教處的規定,認真備好學生實驗教案。並能在此基礎上,根據教材的實際情況補充一些教材上沒有安排但有必要的演示實驗、探究實驗。個別演示實驗為了增強實驗效果和體現實驗的探究性,改為邊講邊實驗或分組實驗。透過實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和創新意識。
二、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確保實驗教學的規範化為保證學校實驗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促進實驗教學工作的健康發展,建立實驗教學規章制度是學校實驗教學管理的必要措施。根據學校的規劃
目標,結合理、化、生各科本學期的實驗配檔,各學科精心制定學年實驗教學工作計劃,落實完成情況由實驗管理員學期末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建立健全了實驗器材保管、領用、借還制度、維修保養制度、損壞賠償等各種制度,建立健全了實驗器材的明細帳冊,做到帳物相符;對於人為損壞的儀器,視具體情況予以賠償,正常損壞的儀器,經過修理能使用的儘量維修,這樣為學校節約了不少開支。
學期末學校將實驗教學計劃、總結,實驗通知單、實驗記錄,集體和個人的實驗教學經驗、典型材料等進行整理、建檔,統一存入檔案室。
三、搞好集體教研,努力提高實驗教學的水平。
1.學期初對理、化、生老師提出本學期的目標和要求:目標是:積極採用實驗教學手段,改進教法,最佳化課堂教學過程,減輕學生負擔,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求是:教師利用實驗手段授課,要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其觀察力和創造力的效果。要求每位老師要充分利用實驗室的實驗器材,做到實驗器材能用壞別放壞。
2.積極開展集體教研活動,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我校理、化、生老師實驗水平參差不齊,各實驗室實驗器材充足,但老師們卻很多沒能去熟悉和操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充分利用每週雙節教研的時間,由教研組長帶頭,走進實驗室,對著實驗器材集體研討它們都能做哪些實驗,如何操作。透過這樣的活動,大多數老師都能掌握各器材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一年來,我校在實驗教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管理力度,使我們的實驗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實驗教學工作總結 篇3
《夜晚的'實驗》講述了科學家從蝙蝠飛行的現象上發現了超聲波,而用這個科學成果造福人類的事實。按通常做法,教學這篇課文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飛行現象上發現超聲波的,並從中學習科家留心觀察,勤于思考,潛心研究,造福人類的精神。像這樣的課文很容易成自然科學課,或用來了解科學知識、掌握實驗方法。那麼,對於這篇課文該如何進行憑藉語文材料教學生生成與語文發展有關的智慧。即在語文學習,讓學生對語文具有一種敏感,能思索、體味、探究語言文字內容與形式所載的有利於語文發展的資訊,從而建構與生成出屬於自己的知識經驗呢?在學中,我除了讓學生透過各種方式反覆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抓關鍵詞句,導學生品讀,感悟課文的語言文字,感受科學家們孜孜以求的精神。還為學在該階段的語文學習發展需要,講一些有關寫作方法的知識與技巧,如課文3自然段:斯帕拉捷原來總以為蝙蝠在夜晚輕巧自如地飛翔,一定長著一雙別敏銳的眼睛。可當斯帕拉捷做完蝙蝠矇眼的實驗後,斯帕拉捷又產生了疑:“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憑什麼愛辨別前方的物體,捕捉靈活飛蛾呢?”這句話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承上啟下的作用)“於是” 斯帕捷又進行了第二次堵鼻的實驗。“於是”在這裡起了轉折的作用。又如:在完第二段時,讓學生把四次的實驗進行比較,“與第一次相比,後來三次實的情況是怎樣簡明扼要地寫的?”“為什麼要這樣寫?”透過學生的討論交,使學生掌握一些寫作的方法和技巧。這樣的語文教學才能讓學生學到語文應該學到的東西。針對這樣的環節,匡教研提出:像這樣的學生的質疑比較淺顯,沒有深度。有的問題學生已知答案,根本不需質疑。因為老師安排了質疑,所以學生只能這樣問不成問題的問題。這樣的學習則是假學習,學生處於被動。怎樣才能使學生真學習呢?教師課的開始可以這樣安排:同學們課前預習課文有哪些收穫,請交流交流。這時候學生就會交流一些已經學會的內容,同時提出自己的真問題。這種情況下,因學施教,也體現真教。另外這節課中,我們一直在思考,這樣的一篇文章怎麼上出語文味呢?其實,在安排學生講述斯帕拉捷做試驗的過程時,教師應該適時地點撥指導,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更趨完整生動。在講述的過程中,學生要能夠將科學家做實驗過程中的疑問、分析、思考的過程說出來。另外,課堂上創設情景,讓學生轉化角色變成斯帕拉捷到各地演講。這一環節可以將學生單一的演講變成生生之間的互動。而且演講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先對話,再演講;還可以在演講的過程中與演講物件對話。這樣學生就可以將文字語言真正內化。這樣語言訓練的目標就多元化了。
教學主要圍繞一個問題展開——斯帕拉捷共做了幾次實驗?分別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交流。這樣的文章,語言平實,學生一讀就懂,在語言文字的訓練點上還是比較難找的;同時它又是一篇有著科學性的文章,如果上不好,就會使語文課走樣,成為科學課。那麼這篇課文如何來教?就是在人文性上下工夫,重點指導讀好第3、4自然段中的三個問句和第6自然段中的感嘆句,體會斯帕拉捷終於揭
開蝙蝠夜間飛行秘密的無比喜悅激動的心情。課後有一個基本要求是複述課文,在體會的基礎上,能夠按照“設疑——假設——實驗——結果——再反思的順序說一說,重組文章的結構。這樣一來,雖然打亂了文章的結構,缺少了幾分文學性,但是對於闡述實驗過程,能夠讓學生清晰的瞭解課文內容,對於訓練學生語言還是有幫助的。
《夜晚的實驗》教後記
《夜晚的實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講述了科學家斯帕拉捷從蝙蝠飛行的啟示中發現了超聲波,造福人類的故事。怎樣讓學生從閱讀文字中學習科學家留心觀察、勤于思考、潛心研究的精神,當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不上成自然課,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呢?
本課教學重點是要修學生能複述實驗過程。 我抓住斯帕拉捷在實驗過程中的三次疑問,充分表現於觀察、勇於提問的科學精神。
對斯帕拉捷的認識,我是在出示他的三個問題之後就請學生說說“你覺得斯帕拉捷是個怎樣在一開始不瞭解文字的基礎上就談人物形象,對我們班的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課後覺得可以在次實驗後,再回頭讀三個問題,體會斯帕拉捷勤于思考、大膽實驗、不怕失敗、不斷探索、不達罷休的精神。
還應該要進行創造性地複述,除了引導學生按原文順序複述以外,也可以按照實驗表格進行復 上課的時候感覺有點“散”,可能是因為我的兩條線:斯帕拉捷的問題和4次實驗相互交叉,在程中有重複現象,索性就選擇其中一條進行有重點的交流,另外一條到完成後再尋找,這樣的話思路就更加清晰了。
經常聽到概括段意必須做到十二字要求——語言簡潔,語句通順,要點明確。這樣的要求,對於大多數學生還是比較困難的。其中的“要點明確”更是讓學生不知道“要點”究竟在何處,究竟如何來抓住要點?同時抓住了要點如何通暢順利的概括,並且用較少的文字來敘述,這培養學生推敲語言文字,運用語言文字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別看小小的一個概括課文的段意,蘊涵其中的能力可是不容小窺的。要點可能是文中或神會的一個字,一個詞。我想也可以是一種心會的一個符號,一個成文於胸的朦朧的綱領……。關鍵是學生如何統攬全域性,鍥入文字的中心,才能真正的很好地去意會概括的要點。這個需要我們大家好好思考的問題吧!
《夜晚的實驗》教後感
《夜晚的實驗》一課,主要記敘了斯帕拉捷透過多次實驗,揭開了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的經過,指出正是這次實驗,引起了科學家對超聲波的研究,才使我們今天能夠享受到超聲波技術帶來的恩惠。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關注了以下幾點:
一、以課文為載體,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小學語文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之一。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方面能起巨大作用。這是一篇科學性的說明文,介紹了科學家由對蝙蝠夜間飛行現象的好奇到反覆猜想實驗,探求真相造福人類的過程。這樣的課文真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進行科學精神教育的好文章。為了真正還學生“自主探究”的權利,我作了一番嘗試:課始,我啟發學生針對課題質疑,然後圍繞問題讓學生透過自讀課文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科學家四次實驗部分,我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同桌合作,自讀課文,自主探究,完成練習。
在完成表格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科學家探索的過程,感受到了科學家不怕失敗尋求真理的精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關注語文自身的特點,重視語文素養的培養。
科學性的課文往往重視其科學性、知識性,而忽略其本身的語文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在引導學生了解科學家四次實驗情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探究作者是怎樣寫的,去研讀文字,體會科學家實驗過程中的情感變化,去體會蘊藏在文字背後的作者對這種科學精神的讚美,組織學生複述課文,實現語文自身的要求。
三、課外拓展,有機延伸。
科學發明是學生喜愛的話題,學完課文後,我組織學生課外去尋找關於仿生學的資料,學生非常感興趣,查到的資料也是豐富多彩,有根據蜻蜓發明直升機,根據豬發明防毒面具等等。一時之間班級掀起了一股科學熱。
《夜晚的實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講述了科學家斯帕拉捷從蝙蝠飛行的啟示中發現了超聲波,並進而造福人類的故事。怎樣讓學生從閱讀文字中學習科學家留心觀察、勤于思考、潛心研究的精神,又能適當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不上成自然課,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呢? 本課教學重點是要修學生能複述實驗過程。 我抓住斯帕拉捷在實驗過程中的三次疑問,充分表現了他善於觀察、勇於提問的科學精神。我請學生找、讀、悟,想想斯帕拉捷是個怎樣的人。並利用這幾個問題產生的原因,將4次實驗串聯起來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好幾個不盡人意的地方。
講讀完第一段後,我就直接要求學生填表: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實驗結果、實驗結論。
可能是有的學生沒有理解,所以填實驗目的和實驗結論都不會說。而且,因為要求每人都填,花費時間較多,以致到後來來不及複述實驗過程了。處理方法:教師將表格出示,並且與學生一起交流第一次實驗,起到“主導”作用,然後同桌合作,完成接下去的三次實驗。在此基礎上,教師將填完整的實驗表格出示,要求複述。這樣,減低了難度,擴充了時間,學生複述的目的也達到了。
對斯帕拉捷的認識,我是在出示他的三個問題之後就請學生說說“你覺得斯帕拉捷是個怎樣的人?”在一開始不瞭解文字的基礎上就談人物形象,對我們班的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師傅指出:可以在學完四次實驗後,再回頭讀三個問題,體會斯帕拉捷勤于思考、大膽實驗、不怕失敗、不斷探索、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
師傅指出:應該要進行創造性地複述,除了引導學生按原文順序複述以外,也可以按照實驗表格進行復述。
師傅還指出:上課的時候感覺有點“散”,可能是因為我的兩條線:斯帕拉捷的問題和4次實驗相互交叉,在交流過程中有重複現象,索性就選擇其中一條進行有重點的交流,另外一條到完成後再尋找,這樣的話,學生思路就更加清晰了。
《煙臺的海》教後感
《煙臺的海》以優美的筆觸,形象地再現了北面臨海的煙臺一年四季獨特的海上景觀。我在教《煙臺的海》一課時,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依據課改新理念,著重從訓練學生的朗讀出發。翻開這篇文章,通覽一遍後,你會發現本文沒有按一年四季的順序來寫煙臺的海,而是獨具匠心地先呈現了冬天煙臺海的景觀。巨浪拍岸,蔚為壯觀的海景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第二小節是本文的重點段。我抓住第二小節,讓學生品詞品句,以讀促情。從讀通到讀懂,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提高了閱讀質量,培養了學生愛祖國大自然的情懷。其次在學完了本文後,我對學生進行了仿寫指導訓練,讓學生用上課內積累的好詞好句,把曾看到過的海上景觀描繪下來。可以寫一個季節,有寫作能力的學生鼓勵他們寫2個或3個季節。因為新教材理念這樣說道語文教學要立足工具,弘揚人文,抓好學生的語言積累和運用是學好語文的關鍵。語文教學是一門反覆實踐,不斷求精,求新的藝術。一堂課雖然短暫,只要看到學生平時在閱讀積累中的點滴進步,學生能讀出文字背後所蘊涵的東西,這就是我做語文老師的最大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