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調查報告> 大學環境調查報告兩篇

大學環境調查報告

大學環境調查報告兩篇

  篇一:

  根據《雲南農業大學委員會關於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實施方案》(校黨發〔2015〕6號)和《關於做好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學習調查階段各項工作的通知》(校學辦〔2015〕2號)要求,在學習調查階段,調查組一行以我所聯絡的部門和學院為主要調查物件,對我校校園環境建設問題進行了調查。透過對調查情況的整理、彙總和分析,形成此報告。

  調查的基本情況

  年4月14、15、16日連續三天,調查採用召開座談會、走訪、實地檢視等方法,專題對校園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廣泛調查。根據現代大學對建築、綠化、景觀和文化要素等有形和無形的軟、硬環境的要求,對校園環境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透過分析,充分估價業已形成的實體功能和文化元素,同時查詢缺失和不足之處,提出整合、最佳化、改造、建設、提升的對策和措施。

  雲南農業大學校園環境的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分析

  我校校園環境建設總的情況是新老校區分割槽佈局,老校區環境改造充分體現了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特點,原有建築儲存較好,道路、花園改造優化合理,形成了主體建築突出,其他建築相呼應,錯落有致,功能相互補充的建築格局。道路曲徑通幽,形成了微迴圈系統,基本滿足了交通和人行的需要。新校區區域劃分科學,辦公區、教學科研區、生活區等功能分割槽界限分明。特別是標誌性建築科研綜合樓外型獨特、氣勢雄偉。校前區廣場視野開闊,與氣派的校門相協調、相呼應,反映出現代大學的恢宏氣勢。校訓、校園精神的提煉,連線校園新老校區的天橋和文化牆,使校園有了最主要的文化元素,反映了農大的歷史積澱、學科特點和人才培養特色。總之,從整體看,農大校園區域劃分合理,建築物佈局科學、功能完善,綠化、美化基本成型,總體上滿足了師生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需要。

  存在問題

  總體規劃有待進一步完善、調整和最佳化。我校校園是根據學校發展的需要逐步擴大的,總體規劃未能及時跟進,目前未能形成新校區、老校區、後山新徵地擴充套件區相統一的總體規劃,而規劃是學校發展的基礎,亟待從學校發展定位、戰略目標出發,著眼長遠,立足現實,應儘快組織力量對校園整體規劃進行完善、調整和最佳化。

  校園建設缺少文化元素。目前除校訓、校園精神外,理念文化層尚未形成系統,包括大學精神、校風、校訓、人才培養目標在內的核心價值體系尚未完全成型。同時缺少文化載體和文化符號,具體表現為無校歌,缺少主題突出的文化景觀和園林綠化,老校區建築長期以來以序號命名,道路無規範名稱等。在一些細部問題上也體現出文化觀念的不足,如新老校區缺少垃圾桶,老校區蜘蛛網式的空中電線,燈光設計不夠科學等。上述現象的存在,與我校70年的辦學歷史不相符合。

  校園植物景觀量少而單調,沒有形成多樣性群落,綠化檔次不高,與農大學科水平不符。同時環境與人缺乏互動,環境育人的功能沒有完全體現。

  功能佈局不盡合理,地下管網尚未健全。新校區辦公、教學、科研、生活區域劃分雖已成型,但細部功能不全。老校區由於歷史原因,邊發展邊建設,缺少統一規劃,分割槽不夠合理,部分割槽域功能交叉,客觀上造成管理困難,人員混雜,有的地溝氣味難聞,校園環境未能充分體現大學應有氛圍。

  對策和建議

  針對存在的問題,結合調查過程中反映的情況,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在原來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的規劃的基礎上,聘請全國知名院所和專家,對學校整體規劃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學校總體規劃要根據 科學謀劃、超前規劃、擴大數量、強化質量、因地制宜、依山就勢 的原則進行編制和調整;要兼顧軟、硬環境建設,使二者相輔相成渾然一體;要定戰略、看長遠,根據學校發展戰略的需要,規劃硬體建設;校園規劃一經確定,不應因領導的變動而變動,不應因領導的意圖而隨意改變,應維護總體規劃的嚴肅性、法定性、連續性,保持學校的持續和諧健康發展。

  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既要重視文化軟環境的建設,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並重,又要重視文化硬環境的建設,建設若干文化設施,使之成為農大特色文化的載體,運載和傳承理念文化。在這方面,校訓和大學精神的凝鍊概括已開了個好頭,但農大70年辦學歷史仍需進一步挖掘提煉,同時文化也是一個不斷建設發展的過程,為此,有必要成立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做好文化建設的規劃,並組織實施,長期不懈地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做實、做強學校的軟實力。

  加強和改進校園綠化環境。根據雲南氣候和學校實際,分割槽域建設若干園林景觀,體現大學的清幽、厚重、古典、雅緻和生物多樣性,融中西、傳統與現代為一體,打造特色鮮明的雲南農大綠色環境。

  進行學校視覺形象設計,統一學校標識系統,規範學校重大活動、典禮議程。充分挖掘學校資源,結合學科特色,形成在雲南乃至全國高校都有影響的的文化活動品牌。現有的如普洱茶學院的茶文化系列活動已經有一定影響,工程技術學院的汽車知識競賽等也很有特色。建議在全校開展以學院為單位、突出學科和專業特色的文化活動品牌建立活動,力爭打造出能夠代表農大水平的文化活動品牌。

  篇二

  大學是一個城市的 人文標杆 ,大學校園環境也應是一個城市的`環境標杆。同時大學校園環境還是大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大學校園環境由學校的內部環境和校園的周邊環境組成。在高校發展過程中,學校的內部環境可以透過自身努力,進行建設和美化,但是學校的周邊環境就不在高校決策者和管理者控制範圍內了,它受到諸多方面的影響,它的現狀也深刻的影響著學校的發展和辦學目標的實現。因此,調研高校周邊的環境現狀以及分析校園周邊環境,為相關部門提供治理和規範建議,對最佳化高校周邊環境,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校園周邊環境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其反映了社會對學生成長的重視,也折射出校園周邊環境客觀存在著不同忽視的問題。

  調查地的選擇及說明

  選擇石家莊市高校區作為調查地點,一是高校區的大學比較集中,問題也相對典型和突出;二是大學生本身在高校區受教育,對高校區的情況比較瞭解,便於大學生進行調研活動。

  本調研選取西南高校區作為調查物件,一是本校即在西南高校區,對周邊環境比較熟悉;二是西南高校區內高校佈局集中,數量多、規模大,發展較為成熟,在石家莊高校區中具有典型性。

  石家莊市西南高校區位於石家莊市區西南地區,歸屬橋西區。高校區以紅旗大街為中心線向兩邊輻射,北達槐安路附近,南到紅旗大街最南端,是河北省內高校聚集區之一。由於這裡聚集了河北省本地眾多高校,且位於市區西南,故名西南高校區。石家莊市西南高校區教育資源十分豐富,這裡有河北省內眾多的高校。包括河北師範大學匯華學院、河北經貿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河北外國語學院、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河北科技大學長安學院、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石家莊城市職業學院、河北師範大學民族學院、河北勞動關係職業學院、石家莊科技資訊職業學院、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石家莊工商職業學院、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石家莊女子學院、河北文理學院、河北稅務學校。此外,還有石家莊紅旗職業中專學校、河北工運學校、石家莊銀星電焊培訓學校、新華電腦學校等中專學校,以及數量眾多的美術、音樂等藝術培訓機構。這些高校中人數過萬的大學即有六所,整個高校區大學生人數在十萬左右。

  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學生人數大量增加,公共交通網不斷完善,吸引了大量生活住宅區的興建。通過幾年發展,西南高校區的生活配套設施日益發展完善,購物、醫療、商業、交通、教育等逐漸發展成熟,西南高校區已成為石家莊市區較為繁華的區域之一。但高校區因其特殊性而不同於一般社群,因為這裡有數量巨大的大學生群體,大部分學生遠離家庭,在校園、宿舍集體環境中,生活獨立,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期,加之現在大學多為開放式校園,校園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學校周邊環境在大學生的成長生活中發揮著重大的影響。高校區區作為大學集中的區域,整體高校區區域環境在大學生的成長生活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透過對石家莊西南高校區的調查研究,主要發現了一下一些突出問題。

  交通安全問題。

  隨著高校區的發展成熟,生活住宅區大量興建,人口逐漸增多,首先凸顯出來的即是交通安全問題。首先是高校周圍分佈著較多的公交站點,尤其是在學校門口處,在公交站點附近公交、出租停靠多,對學生的出行安全有較大影響。部分學校,尤其是地處中心地區或繁華地段的學校,早晚高峰或放周假時公交站前後常常排起公交車長龍,計程車、私家車夾雜其中,造成道路擁堵、人車混雜,極易發生交通事故。比如在紅旗南二環口有兩所超萬人的高校,校園三面均有眾多公交停靠站,僅紅旗大街站即有14、15、46、78等九趟公交車在此停靠。在紅旗大街匯豐路口,是五所高校彙集的十字路口,有46、47、70、107等九趟公交車。再如友誼大街交通學院站是三岔路口所在地,交通繁忙,也有14、78、93等七趟公交在此停靠。其次,校園外圍隨意擺攤設點,佔據了人行道和路面,影響了人流車流的正常順利通行,堵塞交通,嚴重危及外出師生的生命安全。再次,道路規劃和施工也對學生安全出行造成一定影響。以紅旗南二環口為例,二環為快速通行主路,此處南北分別有兩個上橋口兩個下橋口,汽車行駛速度較快,加之車流量大,四周公交站多,極易在此造成擁堵。西南高校區高校佈局即以此為中心向外輻射,路口四周附分佈著八九所高校,學生出行透過此處時往往穿梭於車流之間,有嚴重的安全隱患。

  學生飲食衛生問題。

  高校周邊存在有大量流動小吃攤,因此帶來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及環境問題已成為高校周邊一個久治不愈的頑症。校外流動小吃攤往往佔據了校門口兩側人行道的大部分空間,當早晚高峰到來的時候,學生三五成群集中購買校外小吃,造成交通擁堵,帶來安全隱患。更重要的是,這類攤點無證無照、無固定營業場所,他們出售的飲食質量無保證,有些攤點出售的零售大多是 三無 產品,為了爭搶生意,有的甚至從店內做到店外,流動攤點在過往車輛飛揚的灰塵中,在缺乏衛生消毒設施的條件下,以低廉的價格吸引眾多學生就餐,而食後常會引起嘔吐、腹瀉、急性腸胃炎等中毒現象。

  營業性網咖及低俗文化、娛樂場所對大學生危害不容忽視。

  大學生多為遠離家庭的獨立生活,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高校的開放式管理一定程度上密切了校園周圍環境和大學生群體的關係。現在高校周圍聚集著大量營業性網咖、歌廳及低俗文化、娛樂場所,吸引著一部分學生頻頻出入徹夜不歸,特別是在晚上和週末,學生結伴出入網咖、歌廳漸成一種風氣。據調查發現,紅旗大街南二環路口南北3公里東西1.5公里的範圍內分佈著40餘所網咖,13所KTV,3所,還有幾所其它遊戲電玩、娛樂等場所。以網咖為例,一般高校周外五百米內都有數所大型網咖,以其自由性大,娛樂性強,花費低等優點,日益成為大學生主要休閒場所,每逢週末網咖都會爆滿,主要消遣內容是聊天、遊戲、電影等。網咖內往往燈光昏暗,密封性強,聲音嘈雜,社會閒散人員較多,吸菸上網的較多,其衛生、安全隱患令人堪憂。

  這些場所不僅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和金錢,還刺激著學生進行無節制的高消費,暴力、金錢、色情、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消極、頹廢的內容被大量渲染,嚴重腐蝕著學生的靈魂,扭曲著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導致道德人格標準的偏移,出現不道德的行為。

  校外文化場所:盜版猖獗,層次不高,品味斷檔。

  現在高校大多具有優美的校園環境,文化象徵性的景觀建設以及藏書豐富的圖書館,為學生提供了濃郁的文化氛圍。高校區作為高校彙集的地方,應當是彙集高校文化之長,形成優勢文化產業,培育濃厚人文特色,打造文化氛圍濃厚的區域環境,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