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報告> 【精品】測繪類實習報告三篇

測繪類實習報告

【精品】測繪類實習報告三篇

  在現在社會,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測繪類實習報告3篇,歡迎大家分享。

測繪類實習報告 篇1

  本學期的實踐周實踐是一個特別有意義的實踐。這是一個讓我們能夠深刻了

  解建築的機會,一個可以讓我們親身走進古代建築,感受古代建築文化的機會,同時讓我更好的領略建築藝術的魅力。時代在速度發展著,新一代的建築也不斷的創造著,但是去看懂讀懂體會古人建造的古代建築也是作為一名建築學子的必要課程。這次的古建測繪實踐讓我受益匪淺,同時也對古代建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一、 實踐目的:

  透過本次實踐周的實踐我們能夠從歷史中學習建築,建立建築體驗與認

  知,總結建築經驗,培養專業素養。透過實際測量並繪製測繪文字,體驗建築的空間感、材料的應用、建築的尺度感等,把理論聯絡實際,掌握古代建築和古代建築裝飾設計的常用方法手段,全方位瞭解設計,與現代建築公共思考,創造性應用基本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實踐地點:

  廈門盧厝(成功大道與思明南路交匯處,西南角)

  三、 實踐時間:

  20xx年7月9日——20xx年7月xx日

  四、 實踐內容:

  對廈門盧厝的古建築進行測量並繪製CAD圖,電子模型以及實體模型。

  下面首先讓我介紹一下廈門盧厝這一有代表性的古厝。

  盧家大厝位於廈港福海社群圍仔內巷,是清末旅菲華僑盧安邦(又名盧國樑)歷時三年構築的一座近代紅磚民居精品。盧厝坐北朝南,佔地近千平方米,由中軸對稱的兩落橫向大厝和兩側縱列護厝及院前石埕組成,埕周為圍牆,中間建一個高大門樓,形成完整的群落,十分氣派。前後大厝平面均為三進三開間,明間

  為寬敞的廳堂,左右均設廂房,後廳比前廳深闊,設神龕,是祭祀、議事的廳堂。

  盧厝的兩落主厝採用的是抬梁式木架構及單簷尖山式,硬山屋頂,弧線形燕

  尾式屋脊,其間以過水廊相連線,圍合成中心大天井。東西護厝為琵琶式山尖硬山屋頂,與大厝之間留有狹長天井,以漏窗牆分隔成對稱四小天井,與前後護厝小房廳自成小單元居室。東西前半部天井中另加蓋小方亭,用於休閒和會客。護厝前簷下貫穿南北的走廊,同院後巷弄及中央廊道連通,形成了整體建築的聯絡紐帶。前院圍牆正中設門廳,兩側各有隨牆門,作為平時的主要出入口,東西和西南院角分建廚房和電石房,服務於主厝。盧厝整體佈局結構及屋頂樣式仍保留著北方四合院和宋代曲線屋頂的建築特點。

  囊括閩南民居大多雕飾手法盧厝對建造材料特別講究,杉、楠、桉木兼用,

  花崗石、青石並存。粗圍高大的樑柱、板扇的使用,使得屋架高舉開闊,門窗寬敞明亮;整個牆裙由“泉州白”花崗岩石板與高腰“櫃檯腳”組合而成,寬厚結實,令建築顯得更為氣派和穩重。

  於細微處見精細,是盧厝建築裝飾上最大的特點,閩南民居的所有雕飾手法

  幾乎都在這裡得到了發揮。牆體多以紅磚組砌或拼貼而成,和牆面上用白灰勾縫構成的各種花紋或文字圖案,紅白相間,相映成輝;門窗、牆堵的石雕則以白色磨光花崗石為外框,內嵌精緻的青石雕構件,青白相襯,並與牆面上花紋相互協調呼應。在前落大厝前的東西兩側牆面上,各有一組讓人看不懂的文字圖案,盧合溪說分別是“天宮賜福”“金玉滿堂”。盧厝的石雕數量多達上百幅,大多分佈在門廳、垂花門、護厝入口處及漏窗隔牆,既有刀光劍影、戰馬嘶鳴的打鬥場面,也有“漁樵耕讀”“仕農工商”的生活寫照,還有寓意吉祥平安、富貴有餘的寶瓶鐘鼎、花卉魚鳥圖案。這些石雕運用了浮雕、淺浮雕及透雕等雕鑿技法,雕刻出來的花鳥生動自然,人物神態活現,就連懸空的馬韁,也琢得極為分明。 梁枋間佈滿了活靈活現的獅獸、力士、花鳥等飾件和雀替以及精緻玲瓏的蓮

  花垂拱;各種花鳥圖案的漏空窗花,在門窗稚壬弦彩撬媧可見。特別是那些以卡榫鬥拼圖案或詩句文字來裝飾的窗欞花格,和以鑲嵌手法拼成的梅蘭竹菊陽文紋飾,更是體現了雕刻花樣的繁多。不過,最能體現主人高雅情趣和文化修養的,是牆面裝飾中那些用琉璃燒製和石板摹刻的唐英、張瑞圖、呂世宜、郭尚先等大量歷代名人墨客的詩詞墨跡。古厝防雨還要防賊據說,盧厝在當時還挺“現代化”的:透過房屋內部鋪設的暗管,由“能量”(電石與水作用產生易燃氣體)房和廚房頂“蓄水池”向各房廳供氣、供水。如今,宅邸牆邊屋角還可以見到管道、水頭殘跡,門窗頂上也保留有燈頭足,但“蓄水池”早已被拆掉了。 盧厝還在臥房和廳廊地面率先使用了西式壁爐和花面瓷磚。據盧合溪介紹,

  這些花磚都是從德國進口的,一百多年了仍完好無損。他說,盧厝裡的所有木料全部是從菲律賓運過來的,而石雕則都是惠安工匠們的作品。但是,盧厝在文革時期被破壞了一些東西。牆面上的那些石雕,幸好當時用水泥抹起來,才得以儲存下來。春節前應文物處的要求,他才把那些水泥挖掉。盧厝儘管結構還儲存完好,但部分牆體也已經出現了一些傾斜、塌下的跡象,而且屋頂上瓦碎木朽,盧家後人說最怕的是下雨天。除了要擔心房屋坍塌下來,盧家後人還要提防“盜賊”。

  下面介紹下這次我們小組的測繪。

  到達盧厝時,我們首先是大致的瞭解一下盧厝的總體佈局,接著是我們小組

  的測繪範圍。然後,仔細的觀察我們需要測量的建築的特色,平面形式、構架方

  式、屋頂形式、臺基情況、彩畫等等。

  當以上這些準備工作做好後我們正式展開測量工作,我們分好工,一部分同學測量平面一部分同學測量剖面,而我和另外3名同學負責測量立面。立面的測繪看似簡單,但期間困難重重。由於建築的高度較高,我們的拍照沒法用平行投影的方式進行拍照,這就只能藉助爬梯了。另外一點,我們需要將立面上的雕花,門的大小,以及窗戶大小都測量出來,這就很考驗我們的動腦能力了,在門的較高處,我們的捲尺硬度不夠沒法伸長到較高的地方,於是我們藉助竹竿,透過把皮尺的頭部固定在竹竿上,從而進行測量。我想,最困難的測量就是對斗拱及其上面的雕花的測量了。由於盧厝現已屬於危房,房東在有些地方並不讓我們爬高進行測量。最終,在我們的努力下,房東終於同意讓我們用爬梯爬高測量斗拱了。這也開始考驗了我們小組的互助能力了,由於需攀爬的高度較高,所以爬梯下由兩名同學扶住,測量的同學帶上一個捲尺和一個手電筒上去進行測量,下面一個同學負責記錄資料。由於我們小組配合的默契度高,我們一個早上就完成了我們小組範圍內各個部分的測量。

  在測量完成之後,我們回到了學校之後,很快組織了本組的各個成員進行資料的統計,然後開始繪製。公佈不負有心人,短短的兩天時間我們小組就完成了老師給我們的任務。

  五、 實踐心得:

  我們在做完這個古建測繪的實踐以後,我們更實際的瞭解了古建築的構造:屋頂

  的各種形式,建築的組成,結構型別,斗拱的組成以及機構特點,彩畫的分類及特點……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內涵是博大精深的,然而,我們平日裡對古建築的關注太少了,經過這次測繪,我們又對古建築的知識進行了更多的瞭解以及鞏固。透過這次學院組織的測繪實習,雖然我們做的工作不是很足,但是至少有一點是值得肯定了:就是對本國古建築的瞭解。此外,由於這次對古建築深入的測量也激發了我們對古建的興趣。與此同時,我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佩服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加強了我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由於測量中有很多地方無法具體的量

  到,只能靠估算,大家就集思廣益想了很多方法,例如藉助竹竿等等。在繪圖方面,培養了我們認真嚴謹的態度。由於古建中有很多部件,我們就必須對每個部件的每個尺寸進行測量,進行記錄。同樣,畫草圖,校對資料,畫CAD圖都需要認真仔細,透過這次測繪,這在以後的學習乃至工作中都無疑是一種很好的習慣。

  最後,我也深深體會到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由於這次測繪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的,因此大家必須分工合作,既要把自己的任務完成,又要協助隊友測繪。充分體現了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互相配合。我想只要一起努力,沒有什麼困難無法攻克的。這次的測繪我學到了很多,也體會到了很多,這將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憶。

測繪類實習報告 篇2

  1 引言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當代社會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於即將畢業的我們而言,為了能更好的適應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後能夠儘快的融入社會,同時能夠為自己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故而開展畢業實習必不可少。畢業實習是學校為我們安排的在校期間最後一次全面性、總結性的重要實踐環節,也是我們大學生走出校園的第一個舞臺以及告別學生角色的一個橋樑。平常學到的都是書面上的知識,能不能把我們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工作中是我們能否適應社會的基本體現。如果不能巧妙的應用理論知識,我們學的再好那也是紙上談兵。

  而畢業實習正好就給了我們一個在投身社會工作之前把理論知識與實際設計聯絡起來的機會,透過畢業實習,我們至少可以獲得以下三點寶貴的財富:一是加深對職業與行業的瞭解,確認喜歡或擅長的.職業,二是為從學生向職場人士轉變做準備,三是增強找工作時的競爭優勢。透過畢業實習,從找工作到找到工作到工作的過程中發生的點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體會到很多,相信此次經歷多我而言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畢業實習是每個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受益匪淺,也打開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使我認識到將所學的知識具體應用到工作中去,為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在實習期間儘快調整好自己的學習方式,適應社會,才能被這個社會所接納,進而生存發展。

  1.1 實習名稱

  畢業實習。

  1.2 實習目的

  (1)實踐教學環節,是理論聯絡實際,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徑。開展畢業實習,就是使學生校外實踐活動達到預期目的,保證實踐教學活動有領導、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

  (2)鞏固和深化課堂教學知識,加深對課本課程的基本理論、水準儀、全站儀以及GPS的理解與使用,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

  (3)畢業實習是我們在校外完成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全部課程和實習、實驗、課程設計以後的一次綜合性生產技能鍛鍊實習,其目的是鞏固和運用所學的全部知識,特別是測繪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課程實踐,透過參加實際工作,瞭解和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鍛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1.3 實習時間與單位、地點

  實習時間:20xx年2月24日—3月31日。

  實習單位:杭州新海建設工程實業有限公司長春分公司。

  實習地點:長春市經濟開發區洋浦大街3188號。

  1.4實習專案簡介

  本次實習專案是杭州新海建設工程實業有限公司長春分公司承接的長春市經濟開發區長春澳海新海建設集團的小區住房變形監測任務。

  1.5 實習專案安排

  我是20xx年2月24日到達實習公司,去時測區內控制點已經佈設完畢,在實習公司我參與完成了餘下的監測任務。

  2 測區概況

  2.1 測區的地理位置

  長春位於北半球中緯地帶,歐亞大陸東岸中國東北松遼平原腹地,是東北地區天然地理中心,東北亞幾何中心,東北亞十字經濟走廊核心。總面積20604平方公里。居北緯43 °05’~45 °15’;東經124 °18’~127 °02’。幅員20604平方公里。西北與松原市毗鄰,西南和四平市相連,東南與吉林市相依,東北同黑龍江省接壤。長春市地處中國東北松遼平原腹地,市區海拔在250--350米之間,地勢平坦開闊。

  2.2 交通條件

  測區內過往私家車流量較多,過往行人較多較頻繁;測區邊道路交通繁忙,車流量很多,影響測量進度和精度。

  2.3 氣候、地形與地貌

  2.3.1 氣候條件

  長春市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在全國乾溼氣候分割槽中,地處溼潤區向亞乾旱區的過渡地帶。氣溫自東向西遞增,降水自東向西遞減。春季乾燥多風,夏季溼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漫長,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季,乾溼適中的氣候特徵,為人類開發和利用大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氣候環境。

  2.3.2 地形條件

  測區內地勢比較平坦,道路平直。

  3 實習過程

  3.1 沉降觀測概述

  3.1.1 沉降觀測的目的

  監測建築物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沉降),以確保建築物及其周圍環境的安全。建築物沉降觀測應測定建築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並計算基礎傾斜、區域性傾斜、相對彎曲及構件傾斜。

測繪類實習報告 篇3

  為期一個星期的工程測量實習已經結束了,透過這次實習,讓我深刻明白了理論聯絡實際的重要性。測區是我們院校區,雖然測區比較大,基本上是半個學校,測繪圖也是我們整個學校的平面圖,不過,讓我們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個已經步入雨季的時節,在我們測量的時間裡,並沒有多少雨,並且天氣涼快。

  測量學首先是一項非常精確的工作,透過在學校期間在課堂上對測量學的學習,使我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基本的、理論的測量學輪廓,而實習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理論與實際工程聯絡起來,這就是工科的特點。

  測量學是用來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地面點位的科學,從本質上講,測量學主要完成的任務就是確定地面目標在三維空間的位置以及隨時間的變化。在現在這個資訊的社會里,測量學的作用日益重要,測量成果做為地球資訊系統的基礎,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間位置資訊。

  構建資訊高速公路、基礎地理資訊系統及各種專題的和專業的地理資訊系統,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統一標準,可共享的測量資料庫和測量成果資訊系統。因此測量成為獲取和更新基礎地理資訊最可靠,最準確的手段。測量學的分類也有很多種,比如普通測量學、大地測量學、攝影測量學、工程測量學。作為城建的學生,我們要學習測量的各個方面。我們所學的測繪學基礎就是這些專業知識的基礎。

  透過這次實習,不僅學到了測量的實際能力,更有面對困難的忍耐力;也學到了小組之間的團結、默契,更鍛鍊了自己很多測繪的能力。

  首先,我們是熟悉了水準儀、光學經緯儀的用途,熟練了水準儀、光學經緯儀的各種使用方法,掌握了儀器的檢驗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對資料的檢查和矯正的過程中,明白了各種測量誤差的來源,其主要有三個方面:儀器誤差(儀器本身所決定,屬客觀誤差來源)、觀測誤差(由於人員的技術水平而造成,屬於主觀誤差來源)、外界影響誤差(受到如溫度、大氣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時時處於變動中而難以控制,屬於可變動誤差來源)。

  知道了如何避免測量的資料錯誤,最大限度的減少測量誤差的方法,要作到:(1)要選擇精度高的測量儀器。(2)提高自己的測量水平。(3)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第三,除了熟悉儀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誤差的來源和減少措施之外,還應掌握一套科學的測量方法,在測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測量原則,如:“從整體到區域性、先控制後碎部”的工作原則,並做到“前一步工作未做檢核,不進行下一步工作”。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

  透過工程實習的實踐,真正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測量儀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練,學會了數字化地形圖的繪製和碎部的測量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

  我們在這次的實習中,也瞭解到了要想很好地進行測量,首先必須要掌握過硬的基本理論知識,要有實幹精神,每個組員都必須親自實踐,而且要分工明確,工作也可以交換來做,還需要知道失敗乃成功之母,在實習測量的過程中,不可能完全的沒有錯誤,我們應該不氣餒,繼續一次又一次的重測,重計算,一次次地練習,一次次得提高測量水平,我們不斷在經驗中獲得教訓。而且也多虧了老師的指導,我們實習之初,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多虧的老師的耐心講解,才使我們解決了不少測量中的難題。

  我們在實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困難,在我們實習之初,我還有點擔心自己不會測,測不好,擔心只有兩個星期的測量時間,自己不能按時的完成任務,但是,經過我們小組的反覆測量,我們的團結、默契,克服了測量中的種種問題,終於按時完成了任務。在測量實習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

  (1)立標尺時,標尺除立直外,還應選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選點就非常重要,點一定要選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時要注意並非點越多越好,相反選取的無用點過多不但會增加測量,計算和繪圖的勞動量和多費時間,而且會因點多而雜亂產生較大的誤差。

  (2)在用水準儀和經緯儀測量的過程當中,有的過程出現了大的誤差,經過我們的重新測量計算,誤差範圍也減小到了可以允許的範圍裡。

  (3)還有就是計算問題,計算必須由兩個人完成,一個初步的計算,一個檢驗,不過,在此過程當中,也還是出現了計算錯誤的問題,我們在不斷的重複檢驗之中算出了正確的數值,儘量讓誤差減少到了最少。比較難的還是檢驗校核,不過,我之所以認為它難,也是因為在此之前不是很會計算它,在這次實習中,我又重新瞭解它的計算方法,現在也能自己把它計算檢驗出來了,頓時覺得校核也並不如自己想像中的那麼難。

  (4)最後的困難就是畫圖的部分了,雖然畫圖是交給一個同學完成的,但是我們整個組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只要一個環節出了錯,圖就不可能畫出來。我們畫圖之初,最先是把九個控制點的座標畫出來,然後繪圖員就畫的三食堂,當我們還在沾沾自喜的時候,卻被告之需要重畫,而且有的座標也有一定的誤差,我們就不斷的在檫了畫、畫了檫的過程中如此往復,不斷精益求精,測繪圖的一點一滴也慢慢浮出了水面

  透過這次學習,讓我知道了團隊精神是如此的重要,無論是少了中間的哪一環都無法完成任務,任何一個步驟、環節,都少不了,也出不得錯,一步錯步步錯,因此,測量學才是“從整體到區域性、先控制後碎部”的工作原則,並做到“步步有檢核”。因此,測量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團隊的合作。

  就整個實習測量來說,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不過這其中也體現了我們還有許多的不足,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記得這次的經驗教訓,精益求精,力求能最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