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方案> 資訊保安培養方案(精選5篇)

資訊保安培養方案

資訊保安培養方案(精選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資訊保安培養方案(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資訊保安培養方案1

  一、指導思想

  透過開展資訊保安教育活動,廣泛宣傳國家網際網路管理、使用及網路安全等法律法規,營造文明健康網路環境,倡導文明上網,引導學生健康上網,自覺抵制網路不良資訊,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

  二、活動安排

  1.廣泛深入開展宣傳。班級各結合實際,充分利用週會升旗、道法課、資訊課及黑板報,班隊會等廣泛開展宣傳動員,使學生充分認識資訊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努力營造健康網路資訊環境。計算機要安裝綠色上網過濾軟體,利用技術手段及時發現並處理網路不良資訊,確保建設綠色校園網路環境。密切社群、家庭的聯絡,透過家長會、手機簡訊(家校通)、致家長一封信等形式,爭取社會、家庭的廣泛支援,努力營造關心、支援學生資訊保安教育的良好氛圍。

  3.切實加強資訊法制和安全教育。認真貫徹落實《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引導學生自覺踐行《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樹立網路資訊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自覺抵制網路不良行為。將網路資訊法制教育、網路資訊保安教育納入學校德育和安全教育工作內容之中,制定工作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開展好活動。

  4.突出重點。要根據各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習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尤其是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等重點群體進行重點關注和引導,讓學生形成對網路資訊保安的正確認知,增強安全判斷能力,自覺形成文明上網的良好習慣。

  5.注重總結,形成班級管理長效機制。及時對班級此次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取得的成效進行總結,注意樹立典型,以典型促發展,增強網路安全教育工作的實效性,並逐步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形成網路安全教育的班級長效機制。

  三、活動內容及方式

  1.積極開展“安全網上行”主題班隊會活動。透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引導學生安全上網,形成正確的網路認識觀,享受著網路給我們帶來的便捷,對沉迷網路、瀏覽不良資訊等現象嚴加抨擊。

  2.以《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的“五要五不”為基礎,全面開展網路法制教育。透過講座、主題討論的方式,運用正反事例,讓學生較深刻地體會網路不良資訊的存在與危害,敲響警鐘,引起學生的警醒,產生內在的免疫力,自覺遠離網路垃圾,抵制不良的上網行為。

  3.開展“安全上網”網路徵文等活動,依託吸引力強、參與性高的文娛和益智活動,用健康向上的校園網路活動充實學生課餘生活。

  4.透過致家長的一封信,爭取廣大家長與學校一起有效監控和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際網路和手機,倡導家長對孩子上網進行合理引導和約束。

  資訊保安培養方案2

  一、指導思想

  資訊保安意識就是人們頭腦中建立起來的資訊化工作必須安全的觀念,也就是人們在資訊化工作中對各種各樣有可能對資訊本身或資訊所處的介質造成損害的外在條件的一種戒備和警覺的心理狀態。

  學生資訊保安意識就是學生頭腦中建立起來的資訊化學習必須安全的觀念,也就是學生在資訊化學習中對各種各樣有可能對資訊本身或資訊所處的介質造成損害的外在條件的一種戒備和警覺的心理狀態。

  以貫徹落實《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為依據,突出“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活動主題,深入開展“網路安全進校園”宣傳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校園宣傳教育主陣地作用,提升師生綠色上網、文明上網意識和網路安全防護能力,全面加強法治網路教育宣傳,強化各項管理措施,全面構建我校文明、安全、和諧的網路環境。

  二、活動主題

  “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

  三、活動目標

  透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行之有效的網路安全宣傳活動,加強青少年網路安全教育,積極倡導師生文明上網、安全上網、綠色上網,大力宣傳涉網案件防範基本知識,實現網路安全宣傳學校和社會的互利共贏,使廣大師生成為積極參與活動、主動教育宣傳、堅決抵制惡習,養成良好上網習慣的網路安全踐行者,使學校率先成為我市文明、安全、和諧的網路育人基地。

  四、活動物件

  我校全體師生。

  五、活動形式內容

  (一)網路安全知識講座

  由學校網信辦組織安排,根據當前我國網路安全狀況與我校師生實際,在全校師生當中開展一次網路安全知識講座。

  (二)主題班會

  要求各班級結合實際情況,組織開展一堂以“網路安全與生活”或“網路安全與學習”等為主題的班會活動。要求主題明確,內容豐富,有計劃有總結,有圖片有小影片等活動資料,X月X日前,將相關資料電子版交到XXX。

  (三)黑板報

  要求各班級在網路安全宣傳週,出一期以“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為主題的黑板報,學校將在X月X前組織檢查評比,並將檢查結果納入班主任考核當中。

  (四)手抄報比賽

  要求學生以“我眼中的網路安全”為內容,辦一張A4手抄報。要求:主題突出、組稿合理、用色協調、版式美觀、圖文佈局合理、標題製作醒目。各班、各年級組在進行初評以後,每班推薦X份優秀作品參加學校評比,學校將評選出一等獎X名,二等獎X名,三等獎X名,優秀獎若干,並予以獎勵。

  (五)網路安全知識競賽

  各班在初賽基礎上推薦X名同學參加學校比賽。學校將評出一等獎X名,二等獎X名,三等獎X名,優秀獎若干,並予以獎勵。

  六、活動要求

  1.提高認識,要把開展網路安全宣傳週系列活動作為學生安全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落到實處,力求實效。

  2.營造氛圍,要充分運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營造聲勢,讓網路安全深入人心。

  3.學校各部門、各辦公室要嚴格按照學校要求認真做好網路安全宣傳週系列活動資料的整理、報送工作。

  資訊保安培養方案3

  為進一步增強校園資訊保安意識,提高資訊保安防護技能,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xxxx年校園資訊保安宣傳週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圍繞活動主題,深入學習貫徹網路強國戰略思想,透過組織動員廣大師生廣泛參與,深入宣傳國家網路安全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宣傳貫徹《網路安全法》及相關配套法規,普及資訊保安意識和防護技能,營造健康文明的網路環境,共同維護國家網路安全和個人資訊保安。

  二、活動主題

  資訊保安為人民,資訊保安靠人民

  三、活動時間

  20xx年xx月xx日—xx日

  四、活動物件

  學校全體師生

  五、活動內容

  結合學校實際,採用多種形式進行網路資訊保安宣傳,普及基本的資訊保安知識,進一步增強師生資訊安全防範意識,提升識別和應對資訊危險的基本能力。主要活動如下:

  1、開展一次致學生的一封信活動從科學使用網路,從自身做起,文明上網,維護網路純淨天空,確保資訊保安,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愛國付諸行動。

  2、開展一次手抄報評選。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資訊保安靠大家,人人都是資訊保安宣傳員”的手抄報比賽,並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評比活動。

  3、開一次資訊保安宣講在資訊保安宣傳週期間,學校聘請法制領導到校,開一次網路及資訊保安知識主題講座,進一步普及資訊保安常識和法律法規知識,提升學生資訊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4、利用LED屏滾動宣傳資訊保安相關內容製作電子版資訊保安宣傳單,滾動宣傳,擴大宣傳教育的覆蓋面。

  5、多渠道宣傳資訊保安知識在學校網站和家長微信群,增加資訊保安宣傳知識,宣傳資訊保安法律法規、政策檔案、學校資訊保安活動方案等。

  六、活動要求

  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舉辦資訊保安周活動是貫徹落實關於網路安全和資訊化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學校要高度重視,精心謀劃、創新形式開展系列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師生積極參與宣傳教育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活動形成聲勢。突出主題,注重工作實效要緊緊圍繞活動主題,利用群、電子顯示屏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牢牢抓住課堂主陣地,將資訊保安教育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文明校園建設、維護校園穩定等工作有機結合,採取有效形式提升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營造校園安全上網、依法上網的良好氛圍。加強協作,建立長效機制以資訊保安宣傳週為契機,探索建立青少年學生資訊保安教育長效機制。要推動相關內容納入新生教育、課程教育和課外實踐活動,完善資訊保安教育工作體系,切實增強教育實效。

  資訊保安培養方案4

  安全工作報告制度,是小學安全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

  1、小學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後,小學除及時啟動預案組織施救外,必須在24小時內將有關情況報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當地人民政府,屬於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的,小學應當在2小時內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當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在2小時內報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同級人民政府安監部門。

  2、小學發生涉及學生傷害的違法犯罪事件、交通事故以及火災、食物中毒、急性的傳染病症狀等情況的,除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當地人民政府報告外,還必須立即報告當地公安、衛生等有關部門。

  3、小學安全事故報告範圍,除包括校內校外各種非正常死亡外,也包括對校園秩序和師生人身安全造成較大影響的、搶劫、縱火、爆炸、盜竊等重大刑事案件以及校舍倒塌、校園火災、食物中毒等重大安全事故。

  4、在實施安全工作目標考評中,對校園內或由小學組織的活動發生死亡事故或重大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瞞報現象的,將實施安全工作“一票否決制”。對發生遲報現象的,小學必須向教委作出書面解釋,理由不充分的,將給予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直接予以通報批評。對由於瞞報、遲報導致安全事故擴大或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將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和主要領導者的責任。

  5、學生到校和放學時間、學生非正常缺席或者擅自離校情況、以及學生身體和心理的異常狀況等關係學生安全的資訊,及時告知其監護人。

  6、對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其他生理、心理狀況異常以及有吸毒行為的學生,小學應當做好安全資訊記錄,妥善保管學生的健康與安全資訊資料,依法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

  資訊保安培養方案5

  一、企業移動資訊保安方案設計

  1.系統安全設計

  1.1移動安全設計原則

  第一、合規性原則:系統安全設計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企業的`資訊保安政策,實現廠商、技術、產品整體合規。

  第二、區域防護原則:根據移動應用資料的處理和傳輸過程,對其進行物理和邏輯多層次區域防護,以滿足國家資訊系統安全等級三級保護基本要求。

  第三、統一規劃、分佈實施原則:規劃統一的移動應用平臺安全方案,配合企業移動應用試點、建設、推廣三個階段分佈實施。

  第四、保護現有投資原則:在企業現有的資訊保安管理體系框架和安全技術架構基礎上,根據移動應用安全的特點和管控要求進行安全功能細化和完善,保護企業現有投資。

  第五、可擴充套件原則:在資訊安全系統功能、容量、覆蓋能力等各方面,系統安全架構要易於擴充套件,以適應業務快速變化對企業移動應用安全的安全管控要求。

  1.2移動安全技術方案架構

  第一、移動安全區域劃分:企業移動應用平臺所涉及的資訊資產具有不同的安全屬性和價值,因而需要不同級別的安全保護。

  第二、技術功能元件設計:結合資訊保安等級保護要求以及資訊保安技術架構參考模型ISO13335/15408,安全技術功能分為移動應用物理安全防護、移動應用安全網路安全防護、移動終端安全防護、移動應用安全防護、移動資料安全防護等安全防護子系統。

  1.3方案特點分析

  企業移動應用平臺系統安全方案透過管理及技術控制措施的部署,對移動應用過程中的資訊保安風險進行了有效的控制,實現了風險可識別、可控制、可化解的風險管理要求。透過移動管控系統,採用主動與被動相結合方式,對整個移動應用進行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任何事件的監督、控制和審計,確保系統安全。整體架構可充分滿足國家安全及企業資訊保密的管理和技術控制要求,緊扣國家及企業保密相關政策,滿足合規性要求。

  2. 災備方案設計

  根據備份災備需求分析,企業移動平臺的災備等級定義為六級,即資料零丟失和遠端群集支援。企業移動平臺的災備方案、資料歸檔、同城備份、異地災備組成多級的高可用和災備方案,同時涉及到備份流程、恢復流程、介質管理等相關流程。

  二、企業移動資訊保密方案

  企業保密方案主要分為幾個部分,其中重點是資訊的生成、使用與交換。

  1. 資訊生成

  對企業移動應用平臺資訊資產按照企業資訊保密要求進行分類、分級和標識,對不同安全級別的資訊資產採取保護措施。

  1.1管理方案

  根據相關規章制度對企業移動應用平臺涉及的企業三星級及以下商業秘密資訊進行分類、分級和標識,並將秘密知悉範圍限定在最小範圍。

  三星級商業秘密是對企業整體利益、運營安全和競爭優勢產生嚴重影響的核心秘密,包括涉及國家安全的發展戰略、企業核心技術、重大經營管理決策、重大合資合作專案等事項的相關資訊。

  二星級商業秘密是對企業整體利益、運營安全和競爭優勢產生一定影響的秘密,包括企業重要技術、重要經營管理、重要交易等事項的相關資訊。

  一星級商業秘密是對企業區域性利益、運營安全和競爭優勢產生影響的秘密,包括一般的技術和經營等事項的相關資訊。

  1.2技術方案

  企業內部應用系統自身的辦公管理類、經營管理類、生產執行類、基礎應用類等四類應用系統資訊資料生成現有應用系統,企業移動應用平臺僅透過應用介面伺服器與其進行資訊訪問互動,可確保業務應用資訊的生成在原有應用系統的安全環境下不被破壞。企業移動應用平臺自身生成的資訊資料主要包含作業系統、應用程式、配置資訊、應用快取、使用者快取、審計日誌等,其資訊資料的生成在經過三層網路及應用安全防護安全系統架構保護環境之下,同時最核心的使用者資訊資料在網路及應用防護的最內層保護,可確保資料生成環境的安全。

  2. 資訊使用

  建立統一的、基於使用者身份和角色的企業移動應用平臺,並建立對使用者企業移動應用平臺資訊訪問過程的日誌記錄和審計。

  1.1管理方案

  對企業移動應用平臺使用者進行統一的身份認證、授權、審計及賬戶生命週期管理,防止惡意人員假冒使用者身份對企業移動應用平臺資訊進行濫用或故意洩露;對企業移動應用平臺資訊的訪問和使用情況定期進行設計,確保資訊使用過程是合規的經授權訪問;對企業移動應用平臺系統作業系統、資料庫系統、應用系統管理員進行職責分離,防止內部人員對企業移動應用平臺資訊的濫用或惡意洩露;利用資料中心現有物理安全防護措施,實現對企業移動應用平臺資訊及其資訊載體的物理安全使用和訪問控制。

  1.2技術方案

  透過密碼技術和企業統一的PKI/CA 融合實現企業移動應用平臺使用者統一身份認證和單點登入,實現安全的企業移動應用平臺資訊訪問。為移動辦公終端使用者每個人均下發終端特製密碼裝置,該終端特製密碼裝置內含企業廣域網PKI/CA 系統下發的數字證書。在移動接入區部署安全接入認證閘道器,終端在接入移動辦公應用平臺之前,必須經過安全接入認證閘道器對數字證書的身份認證。終端特製密碼裝置內建了PIN 碼,且具備自動鎖死功能,使用者連續輸入PIN 碼錯誤超過設定的次數,終端特製密碼裝置將不能使用,進而採用雙因子的身份認證保證了接入者的身份真實性。移動終端在接入企業移動應用平臺之前,安全接入認證閘道器會對終端自身的唯一標識、終端自身唯一標識與使用者終端特製密碼裝置的從屬關係進行校驗,確保合法使用者在其可使用的合法終端上對企業移動應用平臺進行訪問。

  3. 資訊的儲存、交換、備份/ 恢復、銷燬。

  1.1資訊儲存:對企業移動應用平臺資訊及其儲存介質進行集中和統一管理,透過物理和邏輯的訪問控制,實現資訊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保護。

  1.2資訊交換:建立統一的企業移動應用平臺資訊交換策略和控制程式,規範資訊傳輸和交換方式,並對資訊交換內容進行安全控制和審計。

  1.3資訊備份/恢復:建立企業移動應用平臺資訊的備份及恢復策略,對研發資料進行有效的備份和恢復。

  1.4資訊銷燬:對物理裝置上儲存的敏感資訊進行安全的清除或銷燬,降低殘餘資訊洩露的風險。

  技術手段是資訊保安保密工作的基礎,管理制度是資訊保安保密工作的保障,使用者則是資訊保安保密工作的主體,只有技術到位、制度健全和使用正確,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甚至杜絕工作中的資訊保安保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