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成語故事>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1

  滔滔不竭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中書侍郎張九齡負責吏部選拔人才,他主張不循資格用人,設十道採訪使,受到皇帝的讚許。他不但能很好地協助皇帝處理政務,而且是有才的詩人。他能言善辯,每當談論經書時總是滔滔不絕,像下阪走丸一樣毫無阻礙。

  【典故】飲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 《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二·積善歌》

  【釋義】比喻像流水一樣連續不斷。

  【用法】作狀語、定語;形容話多

  【近義詞】滔滔不斷、滔滔不絕

  【示例】張九齡善談論,每與賓客議論經旨,滔滔不竭,如下阪走丸也。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走丸之辯》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2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裡吊著一口大鐘。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揹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裡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成語故事是《順手牽羊》。

  梁山泊好漢們在宋江的帶領下打敗遼國的入侵,又奉命清剿河北的。田虎。在清剿的過程中,田虎的大將馬靈會巫術,被公孫勝破解。馬靈如飛逃去,戴宗作法也追不上。恰好碰到花和尚魯智深,一禪杖把馬靈x,順手牽羊把他捆了交戴宗看押。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4

  唐朝著名的大詩人李白小時候非常不喜歡唸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閒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麼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發現坐著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麼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麼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故事點評:一個人無論做任何的事情,都要花費一番心血。只有經過無數血汗、苦淚和功夫磨礪後,你才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物。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5

  北宋時著名的學者程顥,世稱明道先生。他從小聰明青年時代在西京洛陽講學,非常有名氣。他的弟弟程頤也是著名的學者,經常講學,人們稱他們為“二程”。

  後來,他們的學說被朱熹繼承和發展,人們稱他們為“程朱學派”。程頤十六七歲的時候,非常喜愛打獵。後來他集中心思研究學問,便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打獵了。有一次,他惋惜地對友人說:“打獵的愛好我今後沒有啦!”

  有個名叫周茂叔的朋友聽到了這話,特地去對程顥說:“你說的話不一定就是如此。千萬不要說得那麼容易。我看你不是不喜愛打獵,而是把這種心思隱埋起來罷了。說不定哪一天這種心思萌發起來,你還是會像年輕時一樣,高高興興地去打一陣子獵的。”程顥對周茂叔的話末置可否,只是哈哈大笑了一陣。

  周茂叔的這席話,在十二年後得到了驗證。一次程顥外出歸來。在田野裡見人打獵,頓時想起了打獵的樂趣,高興得手癢起來。但他忽然回憶起周茂叔說過的話,便硬是壓制了要打獵的慾望,徑自走回家去。

  小學生成語故事比賽文字稿本2:膠漆相投

  漢朝的時候,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雷義,另外一個叫陳重。雷義和陳重的感情比親兄弟還要好,有一次,他們兩個人一起去參加考試,雷義考上了,陳重卻沒考上。

  雷義心想:”陳重的學問比我好,居然沒有考上,真的是太可惜了!”雷義就跑去找掌管考試的官員說:”大人,麻煩您將我的功名轉給陳重,他比我優秀呀!”官員當然不理他:”胡鬧,功名怎麼可以隨便轉給別人呢?”雷義心裡好失望:”那我也不要這個功名了!”雷義就假裝發瘋不去做官,終於被解除了功名。

  過了幾年,雷義和陳重又一起去參加考試,這一次,他們兩個都考上了,還很幸運地被派在同一個地方做事。雷義高興的對陳重說:”陳兄,以後又要麻煩你多照顧了。”

  陳重說:”雷兄,您說笑了,都是您在照顧我呀!”兩個人很開心能在一起工作,感情變得更好呢!大家看到他們感情這麼好,都說:”膠和漆凝聚在一起很堅固,不過還是比不上雷義和陳重的深厚友誼呀!”

  後來,有人就把這件事變成“膠漆相投”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好朋友間的深厚友情,就像膠和漆聚合在一起那麼堅固!

  小學生成語故事比賽文字稿本3:價值連城

  楚國人卞和在荊山上來得一塊玉璞(末經加工的玉,外包一層石質),拿去獻給楚厲王,厲王和大臣及玉匠看後說是石頭,並以欺君之罪把卞和的左腳砍掉了。

  武王繼位後,他又把玉璞獻給武王,結局同樣,又失去了右腳。文王繼位後,卞和不敢再獻玉了,就抱著玉在荊山下痛哭,直哭得眼裡流血。

  文王派人問其原因,他說:我傷心的主要是你們把玉認作石頭,把好心認為是欺詐。文王命人把玉璞鑿開,裡面果然是一塊質量極高的玉,被作為國寶珍藏起來,人稱和氏璧。

  後來這紙璧落到趙惠王手裡,秦昭王要用15座城換取。從此以後,人們就把極有價值的東西稱為價值連城。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6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

  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

  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7

按圖索驥

  【典故】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據說,伯樂把自已豐富的識馬經驗,編寫成一本《相馬經》,在書上,他寫了各種各樣的千里馬的特徵,並畫了不少插圖,供人們作識馬的參考。

  伯樂有個兒子,智質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里馬的主要特徵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麴塊”,便拿看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隻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麴塊!”

  伯樂看了看兒子手裡的大癩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氣,幽默地說:“這‘馬’愛跳,沒辦法騎呀!”

  【出處】這個成語來源於《藝林伐山》,伯樂《相馬經》有“隆顙(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曲爾。”

  【釋讀】按影象尋求良馬,比喻做事拘泥教條,墨守成規。現在指順著線索去尋找。索是尋找、覓求,驥是好馬。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8

  成語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做成還能增加小朋友的表演慾望。

  小學生成語故事劇本篇一

  狐假虎威

  場景1:兩位公子繼續前進,一位公子對另一位公子說:“仁兄”“賢弟”(兩人互做抱拳鞠躬狀)前面一片百畝森林,讓我們一起去探個虛實。(配音樂〈敢問路在何方〉)

  旁白:在茂密的大森林裡,老虎是最兇猛的動物,大家都叫它森林之王。它每天要吃掉好多的小動物。一天,它碰到了一隻狐狸,狐狸剛要溜走,就被老虎捉住了。

  場景2:老虎昂首挺胸的在森林裡巡視,(音樂〈兩隻老虎〉+舞蹈) 遠處妞妞的走來了一隻狐狸(狐狸的快板:我的名字叫狐狸、美麗動人有詭計、花言巧語是長相、老虎前面我神奇)。

  狐狸見到了老虎馬上殷勤的跑了過去和老虎打招呼“虎哥、虎哥,好久不見都想死我了”,狐狸依偎在老虎身邊,曖昧的給老虎整理毛皮,給老虎擇蝨子,對老虎說:“虎哥你是森林之王——”,沒等狐狸說完,老虎一把把狐狸抓住,狐狸掙扎了幾下,見無法逃脫就轉了下眼珠,

  旁白:狡猾的狐狸看見自己無法逃脫,就耍了個花招。它對老虎說:“你怎麼敢吃我?我是天帝派來管理所有動物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地會懲罰你的。要是不信,你就跟在我後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動物都害怕我。”老虎聽完狐狸的話,有點相信了,決定跟著狐狸去看看。

  場景3:狡猾的對老虎說:“你怎麼敢吃我?我是天帝派來管理所有動物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地會懲罰你的。要是不信,你就跟在我後面走一

  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動物都害怕我。”老虎聽完了狐狸的話,摸了摸腦袋,傻胡胡的跟著狐狸身後走。狐狸偷偷的笑著。

  旁白:森林裡的動物們,看見一隻狐狸走過來,後面還跟著一隻張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嚇得要命。老虎一看,不知道動物們怕得是它自己,以為真是被狐狸嚇跑的,就相信了狐狸的話。它怕狐狸懲罰自己,也慌忙逃走了。

  場景4:

  小豬出場(〈豬之歌〉片段)邊唱邊做動作。 小貓出場(〈波思貓〉片段)

  小動物見到了老虎各個嚇得瑟瑟發抖,做驚恐狀。老虎一臉的警鄂(用手放在嘴角做警鄂不解狀)狐狸得意洋洋(用眼左右環顧)。小豬趕緊跪安,貓連連作揖。老虎見狀“敖”的一聲逃走了。

  小學生成語故事劇本篇二

  望梅止渴

  旁白: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打仗,天氣炎熱得出奇,熱得透不過氣,士兵紛紛暈倒,(做暈倒狀),曹操見狀十分心急。

  場景:一隊人馬從遠處走來,曹操騎著高頭大馬,士兵們東倒西歪的走著,不時倒下。曹操見狀雙手拖須搖頭狀“哇哇哇呀,這可如何是好呀?”他叫來了嚮導,坐在馬上俯身問:“這附近可有泉水?”嚮導彎腰抱拳道:“在山的那一邊,要走很遠才能到”。曹操騎在馬上歪著腦袋想了想,(食

  指在腦旁做纏繞狀)。他用鞭子拍馬屁股,跑馬步到前面,揮鞭指向前面,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楊梅樹林,樹上長滿了又大又好吃的楊梅,我們快點趕路吧”。士兵們一聽馬上從地上起來,跟著曹操退場了。(配音樂〈劃大船〉片段)

  旁白:眼下一滴水都沒有,大家快渴死了怎麼辦呢?他立刻叫來了嚮導,悄悄問他:“這附近有沒有水呀?”嚮導搖頭。曹操想了一個好主義,對士兵說:“前面有一大片楊梅樹林,樹上長滿了又大又好吃的楊梅,我們快點趕路吧,繞過這座山就到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嘴裡已經吃上了楊梅,好象不那麼渴了,走路都有勁了。

  小學生成語故事劇本篇三

  聞雞起舞

  旁白:《聞雞起舞》

  西晉的名將祖狄在年輕的時候就立志報效國家,他每天讀書習武,從不浪費時間。一天早晨,天還沒亮,祖狄就被雞叫聲吵醒了。

  場景1:天微亮,一隻驕傲的大公雞慢慢的抬起了頭,緩慢的將身體抬了起來。一條腿(誇張)的從雞窩裡邁了出來(動作慢而誇張)另一隻腿也跨出了雞窩。慢慢地慢慢的伸展看了翅膀(動作誇張、緩慢),大公雞慢慢昂起了頭,抬起了下額。高高挺起了胸膛,喳喳著翅膀,在場地內精神的渡來渡去。

  加上配音數來寶:我公雞喔喔起得早、舒展羽毛我伸伸腰、一日之計在於晨、清清喉嚨我來歌唱、喔喔喔 喔喔喔 (公雞邊打鳴邊伸長了脖子左面叫三下右面叫三下)。

  旁白:他立刻起身,穿衣、習舞,由於祖狄的勤奮,後來他當上了奮威將軍,為國家立下了許多的大功。

  場景2:相公側窩躺在床上睡覺,忽聽得雞叫三聲,騰的從床上坐了起來,(“這公雞的叫聲是在催促我早早起來,練舞呀!)立刻下床、穿衣、洗臉(配京劇:《賣水》),抄起寶劍前往園內開始練箭(配《精忠報國》片段)。

  小學生成語故事劇本篇四

  刻舟求劍

  兩位相公相約出遊、踏青,兩人手持摺扇一搖三擺,左看看、右瞧瞧,忽然見前面有條河擋住了去路。正在範疇之時,忽然間得遠方漂來一架小舟,漁夫朝兩位相公擺手示意並招呼道:“兩位公子,可問是否打船地否?本船乃花冠20xx年最新配置,安裝了倒船雷達和GPS定位系統,每公里起步價8元”。兩位公子坐上了船,一位公子說:“我們要報銷的”。

  船在河中行駛著,突然公子的寶劍掉到了河裡,他高聲叫船伕停下船,船伕著急的向水裡張望,另一位公子則不著急的搖了搖頭、擺擺手說;“沒關係、沒關係”,然後用超大的`鋦子鋸船在船上做記號。(配音樂《就算了吧 》 )

  旁白:船到江心時一個不小心,他把心愛的寶劍掉到了水裡。好心的船伕願意幫他撈箭,可是這個楚國人不慌不忙,把掉劍的位置刻在船身上,說:“不用了,等船靠岸後再說吧!”船靠岸後,他才請船伕從他刻了記號的船邊下水,替他打撈寶劍。但是船一直在走,而寶劍掉到了水中就不會再移動。就算船伕潛水的本領再高,又怎麼能找到根本不在船下的劍呢?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9

濫竽充數

  【典故】據《韓非子》記載,齊宣王愛聽吹竽,又好講排場。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根本就不會吹竽,看到這個機會,就到齊宣王那裡去,請求參加這個吹竽隊。齊宣王就把他編在吹竽隊裡,並且給他很高的薪水。這位根本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隊裡,拿著竽裝腔作勢。這樣一天天混過去,不曾被人發現。

  等到齊宣王死了,齊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齊宣王不同,不喜歡聽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歡叫吹竽的人一個一個地來吹給他聽。南郭先生聽到這個訊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釋讀】西方諺語說,你可以在某時欺騙某一些人,卻不能一直欺騙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硬裝做會吹竽,終有露出馬腳之時。

  這個故事也說明南郭先生不善於運用良好的學習條件。在齊宣王300人的吹竽隊裡,與其他299名樂師相處,學習資源還算豐富。但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滿足於濫竽充數,自欺欺人,只能落個逃之夭夭的下場。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10

各得其所

  漢武帝妹妹隆慮公主的兒子昭平君,是漢武帝的外甥,隆慮公主知道昭平君倚仗權勢,經常為非作歹,難免要惹出大事。她擔心自己死後,昭平君會犯死罪無人救他,便在病重時對武帝說:“陛下,我願以一千斤黃金和一千萬錢,為昭平君預贖死罪。”

  這種事沒有先例,但漢武帝見她病生得很重,為了安慰她,也就點頭應允了。隆慮公主死後,昭平君因沒有人管束他,日益驕橫。一次他酒後殺人,被捕入獄

  。武帝非常難過,嘆息道:“我妹妹很晚才生這個兒子,死前把他託付給了我,現在要判他死罪,我實在不忍心呀!”左右的大臣們都說:“公主早已替他贖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一次吧!”武帝搖搖頭說:“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必須遵守。

  如果因為我的親屬而破壞法令,豈不失信於民?”最後,武帝狠了狠心,還是下詔處死了昭平君。

  處死了昭平君,武帝心裡很難過。但是,太中大夫東方朔卻向武帝祝酒說:“賞功不避仇敵,罰罪不考慮骨肉,這兩點陛下都做到了。四海之內的百姓就會各如其所願。”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11

  病入膏(gāo)肓(huāng)

  春秋時期,晉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聽說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生,便專程派人去請。

  醫生還沒到,晉景公恍惚中做了個夢。夢見了兩個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說話。一個說:“那個高明的醫生馬上就要來了,我看我們這回難逃了。”另一個小孩說道:“這沒什麼可怕的,我躲到肓的上面,你躲到膏的下面,無論他怎樣用藥,都奈何我們不得。”

  不一會兒,秦國的名醫到了。名醫診斷後,對晉景公說:“這病已沒辦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針又達不到,吃湯藥,其效力也達不到。這病實在沒法子治啦。”

  晉景公聽了,心想醫生所說,果然驗證了自己夢見的兩個小孩的對話,便點了點頭說:“你的醫術真高明啊!”說畢,叫人送了一份厚禮給醫生,讓他回秦國去了。

  “病入膏肓”這則成語,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也常用來比喻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12

  【成語】:不得要領

  【拼音】:bùdéyàolǐng

  【解釋】:要:古“腰”字;領:衣領。要領:比喻關鍵。抓不住要領或關鍵。

  【成語故事】:

  不得要領這則成語的要,即腰,指衣腰;領指衣領。古人上衣下裳,提上衣時拿著衣領,提下裳時拿著貼腰部份。要領是比喻人的意旨,這裡引申為態度。現在一般來表示說話、寫文章抓不住要點或關鍵。

  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大宛列傳》,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

  漢武帝初即位的時候,從北方匈奴投降過來的人都說,匈奴打敗了月氏,拿月氏王的頭顱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趕跑,對匈奴懷著強烈的仇恨。他們想攻打匈奴,但得不到別國的援助。

  當時,武帝正想消滅匈奴。聽了這話,想和月氏友好往來。但要到月氏去,必須經過匈奴,於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擔任郎官不久的張騫應募出使,被武帝批准。

  不幸的是,張騫經過匈奴的時候,還是被抓住,押送到單于那裡。單于把張騫扣留下來,並且對他說:月氏在我們的西北,你們漢人怎麼能出使到那裡去?如果我們要出使到越國去,你們能讓我們去嗎?

  就這樣,張騫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匈奴給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兒子,但張騫始終儲存了漢朝交給他的使節。

  後來,匈奴放鬆了對張騫的監視。於是,他與隨從們一起逃走,朝月氏方向前進。他們走了幾十天,來到了大宛國。大宛的國王聽說漢朝十分富足,想和漢朝往來,只是未能如願;見張騫後非常高興,問他打算到哪裡去。張騫回答說:我奉漢朝之命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鎖了交通,如今從匈奴逃到這裡。希望大王能派人給我帶路,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到那裡,將來回到漢朝,漢朝將贈送給你們無數財物。

  大宛的國王聽從張騫的話,為他派出嚮導和翻譯,一直送到了康居國,康居國又派人送他到了月氏。原來,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擊,國王被殺,大部分人西遷到了這裡,稱為大月氏。現在國人已立被殺國王的太子為國王,統治著早先就存在的大夏國而定居了下來。那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沒有外來的侵略,他們只想太平無事,快樂逍遙,又覺得和漢朝的距離很遠,不再有向匈奴報復的心願了。

  張騫從大月氏到大夏,始終不能得到月氏對與漢共擊匈奴之事的明確態度。他在那裡留住了一年多,就起程回國了。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13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成語故事】傳說中道家有八大仙人去參加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他們來到東海邊,呂洞賓建議各自渡海,鐵柺李站在龍頭杖上,韓湘子坐在花藍裡,呂洞賓、藍采和、張果老、漢鍾離、何仙姑、曹國舅乘各自的簫、紙驢、拍板、鼓、竹罩、玉板渡海。

  【典故】正是八仙同過海,獨自顯神通。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一回

  【解釋】八仙:道教傳說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互相比賽。

  【用法】作定語、分句、賓語;比喻個人有自己的本事

  【近義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成語例句】

  ◎ 海拉爾墾區從這一最敏感的神經入手,在堅持多勞多得按勞分配的原則中,注入了與投入產出掛鉤,按效益分配和多投多得按資分配的內容,使墾區上下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 歷史大踏步地走進八十年代,山溝溝迎來了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沸騰局面。

  ◎ 真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 是啊,訓練時教練說話沒人聽,打比賽時又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14

  賈寶玉偷聽到林黛玉的《葬花詞》後,心裡十分悲涼,他追上林黛玉想問個究竟,心裡想自己對他已經很不錯了便說:“憑我心愛的,姑娘要,就拿去,我愛吃的,聽見姑娘也愛吃,連忙乾乾淨淨收著等姑娘吃。”林黛玉低頭不語。

小學生經典成語故事15

聞雞起舞

  【典故】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釋讀】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