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習報告> 有關地質工程實習報告三篇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有關地質工程實習報告三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地質工程實習報告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1

  一、地質實習的目的

  1、學會對岩石的肉眼判別

  2、瞭解饅頭山沉積岩的每一層的岩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4、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岩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5、掌握褶皺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

  6、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岩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二、地質實習的過程

  我們的實習分為兩天(六月三、四號),六月三號實習地點是長清張夏鎮滿壽山和靈巖寺, 實習專案是滿壽山的岩層構成和滑坡、斷層現象,六月四號的實習地點是蘇莊,實習專案是背斜構造和地質羅盤的實習,六月四號下午我們結束地質實習,返回學校。

  三、實習的內容

  (一)認識滿壽山的岩層

  饅頭山,海拔408米,位於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境內,當地老百姓習慣稱此山為“饃饃山”、“滿壽山”,或者高雅的稱為"曼壽山"。20xx年,饅頭山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第三地質名山,當年又被列入省級地質自然遺蹟保護區。饅頭組主要由紫紅色、黃綠色等雜色頁岩及泥質、白雲質灰巖組成。底部不整合於泰山雜巖的肉紅色片麻狀花崗岩之上。下部灰巖中含磁石結核和條帶,上部頁岩中具微細水平層理,中部頁岩含有三葉蟲化石~中華萊德利基蟲。厚度119米。

  在開始實習前,劉老師將此次實習分為三組—饅頭組(十層)、毛莊組(六層)、徐莊組(五層)。

  1、饅頭組

  第一層是由頁岩組成,厚約兩米,岩層呈現黃綠色,區域性呈現灰色,風化程度非常的嚴重,裂隙發育大,我們在工程中應儘量避開。

  第二層是由石灰岩組成,該層岩石深入山體,厚約四米,岩石呈灰綠色,此處的裂隙極有可能發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應注意勘探。

  第三層是頁岩,厚約八米,岩石呈現黃綠色,區域性呈現褐色。

  第四層是由頁岩組成,厚約十三米,顏色顯紫色。

  第五層是由石灰岩組成,厚度約六米,顏色呈現土黃色,裂隙發育輕微,有利於工程實施。

  第六層是由頁岩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呈現黃綠色。

  第七層是由石灰岩組成,厚度約兩米,顏色呈現綠色,空隙發育,石灰岩表面覆蓋物為填充在裂隙中的雜質。

  第八層為頁岩,厚度約七米,顏色為紫紅色風化程度比較大。

  第九層為石灰岩,厚度約兩米,顏色為灰白色,縱向裂隙發育比較大,但是橫向裂隙發育小,前度較高。

  第十層是由頁岩組成,厚度約五米,顏色呈鮮紅色,由於該層位於山頂,所以此處岩石風化嚴重。

  2、毛莊組

  第一層是由頁岩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為紫紅色,頁岩中含有云母。

  第二層是由頁岩組成,厚度約為十三米,顏色呈現紫紅色。

  第三層是由頁岩組成,厚度約為四米,顏色為紫紅色,由於該處地勢高以及各種外力因素,使得該岩層水土流失嚴重,表面基本無植被覆蓋。

  第四層:灰色鮞狀石灰岩,厚零點八米。

  第五層:灰色石灰岩,厚零點二米。

  第六層:灰色鮞狀石灰岩,厚零點三米。

  3、 徐莊組

  由於徐莊組地勢陡峭,我們不能繼續前行,所以未能近距離觀察徐莊組的岩層組成。

  (二)認識滑坡與斷層

  下午我們到達靈巖寺附近,開始下午的實習,主要是認識滑坡,斷層以及一塊花崗岩。

  首先老師將我們帶到實習地點,指著遠處的山體讓我們找出斷層的上盤,下盤,斷層線,斷層面以及滑坡體,然後詳細講解了該處滑坡和短層,在山路的一邊同學們邊聽邊記,最後老師帶我們去看了一塊花崗頒巖,三號的實習結束。

  (三)認識蘇莊斷層

  六月四號,我們開始了第二天實習,首先是一處斷層,這處斷層比昨天的更有價值與意義,因為該處斷層斷距小,我們能看的很清楚上盤,下盤等,而且該處斷層低。加深了對斷層的認識。

  (四)地質羅盤的實習及背斜的判定

  地質羅盤儀是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藉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察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察面的空間位置(如岩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理面……等構造面的空間位置),以及測定火成岩的各種構造要素,礦體的產狀。

  岩層走向是岩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岩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後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標所指刻度即為岩層之走向。岩層傾向——是指岩層向下最大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恆與岩層走向垂直。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著層面並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岩層的傾向。

  背斜是褶皺的一種,為岩層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皺,經風化,剝蝕後露出地面的底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老地層在中間,新地層在兩側,另外褶皺也包括向斜,其為岩層向下彎曲的槽型褶皺,經風化、剝蝕後,露出地面的地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新地層在中間,老地層在兩側。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連線、相間排列,常是多個連續出現。正常情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基本形式。

  褶皺要素:褶皺要素是指褶皺的各個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轉折端、樞紐、軸跡、脊線和槽線、褶軸。

  結束斷層的實習,我們繼續登山,開始褶曲的認識與實習,首先,老師將我們帶到一個牙口讓我們判斷一下該處是向斜還是背斜,同學都說是向斜,老師說過一會就知道答案了,咱們慢慢的揭露它,然後我們在劉老師的指導下對地質羅盤進行了實習,同學們分組測量,我所測得岩石產狀如下:走向NE35,傾向NE360,傾角45 。

  在結束了羅盤的實習,我們繼續上行,在途中老師不時停下給我們講解背斜與向斜的判定方法,我們從中知道背斜與向斜不能簡單透過直觀的感覺來判斷,就像這個山他就是一個背斜構造,雖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當我們走到最後一個山頭的時候,結果就出來了,這就是一個背斜構造,是由於地質運動的時候,兩側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緩,所直觀看上去容易造成錯誤判斷。

  在看完了,這個背斜構造後, 我們的實習全部結束,下午返校。

  四、實習的結論

  1、我們在實習過程中學到了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縮小了書本與實際的差距。

  2、學會了地質羅盤的使用,測得岩層產狀。

  3、掌握了背斜與向斜的基本判定。

  4、對斷層與滑坡等地質現象有了進一步認識,理論聯絡實際。

  5、瞭解了饅頭山的岩層構造,對沉積岩有了更深的認識。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2

  我是一名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XX年畢業於桂林工學院勘查技術與工程(物探)專業,畢業後就職於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七一一總隊地勘院物化探專案組,工程地質實習總結。到XX年7月工作已滿一年,在這短暫的一年時間裡我學到了許多學校裡無法學到的知識,開闊了眼界,提高了專業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參加的工程

  在這一年之中,我參加了徐家溝南部鐵礦磁法測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對傳灣銅礦、金洞子、紅巖山激電測井5口,陶家溝金礦充電測量0.5平方公里(充電激發激化法已完成),也參加了雪花太坪鉛鋅礦以及徐家溝南部激電物探成果編寫等工作。

  二、對專業知識的提高

  我是學物探專業,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在學校只學習了一些理論知識,實踐的機會很少,工地是我學習和實踐的好地方。到工地後發現以前在學校學的理論知識太膚淺,實踐起來非常困難,在工地我就向師傅虛心的請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問,經過一年的工作實踐,增加了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了自己的實踐能力,把理論和實踐很好的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業餘時間先後系統地學習了磁法、激電、充電、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等方面的理論知識,虛心向老師傅學習,注重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和吸收教訓,很快就適應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參加工作的體會

  以前聽說物化探幹活累,工人非常辛苦,來到地勘院後感受到了工人們的辛苦,物化探師傅們就用四個特別來形容,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幹活、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忍耐,實習總結《工程地質實習總結》。前輩們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顧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們任勞任怨地工作,從來沒有一句怨言,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我必須學習的。在和前輩的交流中我學會了怎樣面對困難,怎樣做人,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透過一年的工作和學習我感到作為一名技術人員必須要細心、認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對野外資料採集以及處理等流程要熟悉,對圖紙要熟悉,對規範更要熟悉,還要繼續學習和工程相關、和專業相關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

  四、對公司的建議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質量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堅實基礎。質量的提高靠工人的總體素質和技術管理水平的提高,為能夠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技工和管理人員是公司的'重點。

  過去的工作中,在領導的關懷和同志們的支援與幫助下,經過不斷努力,我適應了這種工作,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工作能力,但是仍存在著一些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強學習、克服缺點,力爭自己專業技術水平能夠不斷提高。同時我清楚地認識到,為適應單位發展的新形勢,今後還需不斷地加強理論學習,尤其是新技術、新理論的學習,勤奮工作,在實際工作中鍛鍊和成長,不斷積累工作經驗,提高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為公司的發展做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貢獻。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3

  一.前言

  實習的目的:工程地質野外教學實習是本課程教學實踐的重要環節,目的在於鞏固和加深理解在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為今後學習、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質資料打好基礎。

  實習意義:本次實習鞏固了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聯絡實習現場和土木工程實際,加以驗證和拓寬,使我們獲得了感性知識,開闊了視野,培養和提高了實際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瞭解了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以及訓練編寫實習報告等。為以後土木工程有關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此外,野外實習還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艱苦奮鬥,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也有利於我們增強體質和磨練意志。

  二.區域地質構造與地層

  此觀測路線位於峰峰礦區新市區南約1000米。本區為丘陵區,地層零星出露於高地和溝谷,因此觀測線沿地層露頭佈置,按地層順序,由老至新進行觀測。觀測路線從南山村北開始,至仁義村東止,全長約4000米。

  觀測路線上零星出露的地層由老至新有奧陶系中統峰峰組,石炭系中統本溪組,石炭系上統太原組,二疊系下統山西組,下石盒子組及二疊系上統上石盒子組部分地層。觀測路線上出露的岩石有第四紀

  沉積物,泥質岩,砂岩,鋁質巖,石灰岩和煤層。可以看到的構造有節理,崩塌,正斷層,平移斷層,平行不整合線,角度不整合線等。

  三.區域氣候條件

  峰峰礦區地處中緯度地帶,年乾燥度為1.4度,屬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春季

  (3~5月):升溫快,少雨雪,多風沙,氣候乾旱。3月份的月均氣溫是7.7℃,4月份升到15.1℃,5月份再度上升達21.4℃,其中4月份升溫幅度最大為7.4℃。春季是日較差全年最大的季節,其中5月份最大,平均為12.7℃。由於冷暖氣團活動頻繁,南風北風交替出現,大約每隔4至6天就有一次天氣過程。歷年最大風速14m/秒。

  春季降水量佔全年的12.7%,由於氣溫迅速升高和水份增加較慢,使春季的相對溼度為全年最低值。歷年3月至5月的最低相對溼度甚至降為零。稀少的降水抵償不了蒸發的水分消耗,因而形成"十年九春旱"的氣候特點。特別是冷空氣南下時,常伴有5至6級的大風,出現較嚴重的風沙現象。歷年4月最多沙暴日為3天。春末至夏初,往往出現一種災害性天氣--乾熱風。峰峰礦區焚風效應明顯,這種效應影響峰峰礦區氣溫明顯偏高。年平均氣溫比邯鄲市區高0.5℃,比肥鄉縣高0.9℃。這是由於冬春秋冷空氣較強,夏季冷空氣較弱之故。

  夏季

  (6~8月) 炎熱多雨、降水強度大、集中、變率大。月平均氣溫都在25℃以上,7月平均為27.0℃,是全年最炎熱的月份。極端最高氣溫41.9℃以上,降水量佔全年的降水量的67.0%。雨日較多,日雨量≥0.1毫米的日數,6月8天,7月13.1天,8月11.2天。夏季降水又以7、8月為最多,平均降水量7月為178.0毫米,8月為146.6毫米,一般7月上旬進入雨季,8月下旬汛期結束,往往降水時間短促,強度大,因而產生暴雨、冰雹、大風等災害性天氣。夏季降水的另一個特點是變率大,不穩定,因而造成某些年份先旱後澇、旱澇交替發生,其原因主要與每年夏季風的強弱及其進退早晚有關。

  秋季

  (9~11月) 秋季氣候涼爽,風和日麗,大氣透明度好。秋季來臨非常急促,一般始於9月上旬,正如農諺"一陣秋風一陣寒"。10月中下旬已是深秋時節,這時峰峰礦區旬平均氣溫已降到12-15℃。降溫幅度逐月加大,9月平均氣溫20.7℃,10月下降到14.8℃,11月平均氣溫7.2℃。秋季強冷空氣的南侵常常促使區域性的霜凍出現,初霜凍的日期平均在10月30日。

  秋季是旱季的開始,降水明顯減少。平均降水量9月為52.0毫米,10月33.7毫米,11月為17.7毫米,總計為103.5毫米,佔年降水量的17.9%。個別年份由於夏季風撤退較晚,形成秋雨連綿,甚至有的年份到10月上、中旬仍降暴雨。多數年份降水偏少,造成秋旱。

  冬季

  (12~2月)冬季多晴朗天氣,少雪乾冷。平均氣溫11月上旬開始降到10℃以下,至翌年3月下旬才逐漸回升到10℃以上,是峰峰礦區一年中最長的季節。1月為最冷月,平均氣溫負1.4℃,較暖年為

  1.1℃。年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12月至1月,歷年極端最低氣溫為負15.7℃。

  冬季降水稀少,季平均降水量14.0毫米,僅佔全年的2.4%,各月平均降水一般在3至7毫米之間。11月至次年3月為土壤封凍季節。凍土深度一般在10至20毫米,最大凍土深度可達24釐米。土壤穩定凍結日期在1月4日,土壤化凍日期在2月3日。平均每年出現寒潮次數為1.6次。

  四.區域經濟條件

  區委、區政府提出了“解放思想、發揮優勢、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在全市基本實現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峰峰”的奮

  鬥目標。

  工業發達

  工業基礎雄厚。峰峰礦區是一個典型的資源性工礦區,是全國聞名的煤炭、鋼鐵、建材工業基地,以“煤都、瓷都、鋼鐵城”而遠近聞名。經過年五十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以煤炭、陶瓷、水泥、電力為支柱,鋼鐵、食品加工、電子、機械、化工、建築、煤氣等行業齊全,企業眾多的工業體系。該區利用和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交通優勢,區位優勢,駐區大企業優勢,人才優勢和民間資金優勢,努力增創後發優勢,大力推進和加快實現原材料工業向現代加工業轉變,資源向資本轉變,開發礦產資源向人力資源轉變。重點推進了義井煤化工產業園區、大社迴圈經濟產業園區、和村煤化工產業園區、義井陶瓷產業園區和新坡新型工業園區,大批新型產業和專案迅速發展,有力推動了該區經濟高速執行。

  資源豐富

  旅遊資源豐富。該區旅遊資源豐富,致力於建設“山水峰峰、園林峰峰、生態峰峰”,在結合傳統旅遊強勢專案南北響堂石窟、磁州窯遺址、無樑閣等景點基礎上,聘請中國旅遊學院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知名專家學者,對區內旅遊資源進行論證和規劃設計,系統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