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隨筆> 說來慚愧我已經不想上進了的雜文隨筆

說來慚愧我已經不想上進了的雜文隨筆

說來慚愧我已經不想上進了的雜文隨筆

  曾經,

  每天都給自己立下大大小小的flag,

  每天都想著進步,

  早起打卡、背單詞打卡、看書打卡……

  恨不得把一天掰成兩天用。

  風風火火,恍恍惚惚。

  一週以上,一月以內,

  總會在某一個回到家的時刻完全崩潰。

  看著APP裡背不完的單詞、家裡積灰的書本,

  微信打卡群裡又開始的嘰嘰喳喳無聊對話……

  喪的感覺快得像龍捲風,裹挾了一切。

  為什麼我得放棄看電影吃零食反而一個人孤孤單單地背單詞?

  為什麼我就不能辛苦工作後安安心心躺在床上睡大覺?

  為什麼我就得承受這種上進的折磨?

  朝著目標拼盡全力努力最後筋疲力盡哭不出來的感覺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

  每一次都要耗盡所有的意志力重新振作,

  但沒有人告訴我們還得繼續堅持多久,沒有人告訴我們上進的盡頭在哪裡。

  我們不缺目標、不缺時間、不缺上進心,我們唯獨缺少了“上進力”。

  1、被拖垮的上進力

  我們都知道,所有的成功學格言,所有的勵志雞湯,最可恨的地方就在於,它摧殘了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幸福感卻沒有給我們一點可操作性的建議。因為沒有及時性的反饋,我們害怕自己堅持的方向或方法是錯誤的。而我們更害怕的是,在經歷無數暗無天日的努力後,還是無法成功。

  不同程度的拖延症也在拖垮上進力。中國社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有80%的大學生和86%的職場人都患有拖延症。50%的人不到最後一刻,絕不開始工作。13%的人沒有人催,不能完成工作。我們奉行著“deadline 是第一生產力”的信條,在大好時光且工作且拖延,等到最後關頭再不吃不睡完成KPI。所以想到上進和實現目標時,也是能拖就拖,有藉口就用藉口敷衍自己。加上資訊、綜藝、遊戲、影視劇這些無處不在的誘惑,上進力被消耗殆盡。

  2、陷入“內疚快感”的陷阱

  我們心態上積極,行動上打臉。間歇性享樂後恐慌,常常在事後自責。在工作了一天後總會覺得自己都這麼幸苦了,要好好犒勞一下自己。於是回到家開啟電腦看起了《權利的遊戲》,一看就是一晚上。結果當天的學習目標又沒有完成,心中出現了罪惡感,認為自己自律太差,太放縱自己。

  我們覺得,自己的`生活當中累積了這麼多委屈,我們需要補償自己。本來是為了放鬆,耍一下任性,結果卻搞得更自責。我們心裡面都知道這是不對的。可是當我們做的時候,又有一種很過癮、很滿足的感覺。我們一邊自責,一邊又忍不住這樣做,心理學上把這稱為“內疚的快感”。

  陷入“內疚快感”的陷阱,我們重複在立flag-推翻flag-重新立flag-再次推翻flag的迴圈中。

  我們該如何拯救脆弱的“上進力”?

  1、適當獎勵自己,保持情緒的彈性

  往往我們會在情緒低落的時刻自動產生補償自己的想法,在如今社會,放縱吃零食患上暴食症的人不是少數。我們要學會把肆意的放縱獎勵轉換成正向積極的獎勵。比如給自己買一件新衣服、學習一個新菜式、邀請朋友一起出去旅遊……。同時,我們要懂得拿捏耍小任性的時機,還有尺度。獎賞自己的密度越高,就越容易消化掉種種的小委屈跟小不滿。

  另外,我們也可以創造出一個只屬於我們自己的情緒的轉折站。一個獨自的世界,讓我們可以跟自己獨處。把自己受到的委屈,在這段獨處的時間裡面給釋放掉。當情緒調節完成,你會擁有新一輪的上進力。

  2、以過程為導向,別把自己逼得太緊

  《奇葩說》有一期辯題,講的是“沒有上進心,錯了嗎”,辯手顏如晶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她告訴我們,很多時候,讓生活破碎的不是別人,而是那個習慣了自欺欺人的自己。你不用當將軍,當個小兵也不錯。

  她坦言:“這種上進沒有盡頭,當不斷努力過後不斷失敗,卻還是要被逼著不斷上進,感覺真是接近於絕望。”所有人都在講“一個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但很少有人表示,如果怎麼努力都當不上將軍,那麼當個小兵也不錯。

  有人說:很有可能,我們所追求的終點只是別人的起點。但,那有怎樣。我們拼盡全力,不是為了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壓榨現在的自己。我們要做的是讓自己的每一個當下都過得快樂,因為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明天和死亡究竟哪一個會先到來。

  別把自己逼得太緊,壓力太大的時候,不妨先安靜下來告訴自己—— 不想上進的時候就先停下來歇一歇,儲備好上進力、重新出發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