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在教學中運用延時評價和學生互評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論文

在教學中運用延時評價和學生互評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論文

在教學中運用延時評價和學生互評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論文

  摘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針對適當的內容,採用延時評價和學生互評的形式充分發揚民主教學,創造自由的教育環境,提高學生理解的深度,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品質方面進行了嘗試。

  關鍵詞:延時評價;學生互評;案例;探究

  教師評價學生是教學評價常用的形式。教師在教學中的評價分為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兩類。即時評價是教師對學生的表現立即給予評價,有利於學生及時糾正學習中的缺點和錯誤,鼓勵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延時評價指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表現不立即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是以鼓勵的行為方式和語言,讓學生暢所欲言,然後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說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延時評價能充分發揚民主教學,創造自由的教育環境,有利於提高學生理解的深度,培養學生自信、靈活、深刻的品質。在教學知識難點時,應當採用延時評價的方式,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探究能力,從而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案例:

  中圖版必修一:地球的運動——正午太陽高度角

  正午太陽高度角是地球運動中的一個難點和重點,很多學生在學習正午太陽高度角時都會受到空間想象力和方位感的困擾。

  教師面對這個教學內容,通常有兩種對策:

  方法一:用較多的時間和較慢的速度詳細系統地講解,在講解過程中要注意給予學生即時評價,注意學生的掌握狀況;再加以適量的練習及時鞏固,但是,這樣對於理解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接受,但是對於空間想象力較弱的學生來講,講解越詳細,學生越容易混亂,練習越多,錯誤越多,越沒有自信。所以,我們總是感覺,“好學生”怎麼教都行,“差學生”怎麼講都沒有用,對那些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簡直就是噩夢。

  方法二:教師首先分析,學生之所以感覺正午太陽高度角很難理解,主要原因是因為內容比較抽象,學生方位感和空間想象力薄弱。那麼,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去形象地感悟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即老師介紹方法,佈置任務,學生分組去多次測量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並探究其原因和規律,寫出測量報告。在課堂上學生展示測量結果,並探討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

  學生彙報展示:正午太陽高度角測量報告(以下所涉人員均為化名)

  組員:張雯嘉汪霖林賴想想洪文芮

  分工:測量員:汪霖林記錄員:洪文芮計算員:張雯嘉

  彙報員:賴想想

  測量原理:要測量太陽高度角,要讓太陽處於一天最高的地方,只有當地時間為十二點時,太陽的高度才最高。因為我們使用是東經120度的時間(北京時間),由於各地經度不一樣,手錶上的十二點並不代表你所在地的地方時是十二點,也就是說,當時當地的太陽並不是處於它當天最高位置,此時測出來的角度是有誤差的正確的方法是這樣的:(1 )搞清楚你所在地的經度;(2 )用求地方時的方法,求出你所在地的地方時與北京時間有多少差;(3 )插棍子測量影子,計算在地上豎直立根小棍,測量小棍長度a和小棍在地面的投影長度b,a/b 即為夾角正切值,用反三角函式求夾角,再用計算器就可以算出測量所得的太陽高度角。

  教師沒有作出即時評價而是問其他組的同學的看法:小奇說:“在測量太陽高度角的過程中,被測物體越長誤差會越小,很明顯你們組的被測物體太短了,誤差會很大,不夠精確。我們組是把人當做被測物體,這樣既方便又增加了被測物體的'長度。”話音剛落,同學小貝就接過話題說:“用人體當做被測物肯定是不行的,因為人的身高在一天當中是變化的,被測物體高度不確定,就會帶來更大誤差。”“而且你怎麼保持人體跟地面絕對垂直呢?”小林接著補充問道:“對呀,那怎麼做才能避免這些問題呢?”老師進一步引導。小安說:“我們選擇位置固定的、長度足夠的、垂直於地面的物體——旗杆,不過我們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影子較長,而且影子落在斜坡上時,這樣測量就會使影子變長,增加誤差。”……“誰來總結一下測量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小蕊說:“首先,選好被測物體,長度適中,最好是固定垂直於地面的物體。”小珊補充說:“時間可以再精確一些,可以用GPS 測出更精確的精度。”

  顯然,在方法二的教學過程中,不但把抽象的思維變成了形象的動作和直觀的感受,而且自己動手和小組合作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研究的主動性,不但較好地解決了教學難點,而且很好地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當然,學生在親自操作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各組的測量結果不一致,因此他們之間就會有爭議。自然,學生會想到請老師做出評判。這個時候作為老師,千萬不要急於給出評判結果,而應當對學生的測量結果和探究內容一起分享、一起分析,並給予鼓勵和支援,這樣學生會再次充滿信心地研究自己和別人的差異,探究問題的原因和結論。我想這個過程才是培養學生學會合作探索的最重要的過程。教師越不給予即時評價,學生的探索就不會終止,就越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研究習慣和研究能力。

  參考文獻:

  李曉東。發展心理學援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02.

  英海爾德,辛克萊,博維爾。學習與認知發展援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08.

  林崇德,辛濤。智力的培養援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1.

  郭小玉。延時評價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廣西教育,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