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工作計劃> 【精華】中學學年工作計劃三篇

中學學年工作計劃

【精華】中學學年工作計劃三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計劃了。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學學年工作計劃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學年工作計劃 篇1

  新的學期又開始了,我們高中語文組為進一步推進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深化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成果,本學期我們組將繼續發揚“求真務實,高效創新”的教學理念,加強校本課程建設。為此,特擬定教研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結合我校高中語文教育教學的現狀,以及教學成績發展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語文教學規律,努力摸索科學的教學方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力求最佳化我校語文教研的內容和形式,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工作目標:

  1、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2、認真搞好教學研究,爭取在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特色,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

  3、繼續強化協作精神,建立團結、和諧,充滿創新與活力的優秀教研組,出色完成學校各項工作。

  三、具體措施:

  為一更好地完成上述教育教學工作目標,我們組打算以教學為中心,教改為動力,教研為生命,課堂為陣地,學生為載體,全面推進課堂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強化同組聽課評課制度,每次聽課後儘量多交換些缺點和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意見,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2、高度重視公開課教學,無論是新分配的老師,還是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在新課改面前,要甘當小學生,潛心研究,相互學習,公開課教學就是一個很好交流的平臺,我們每個人都要不放過每一次學習提高的機會。

  3、繼續做好“走出去,請進來”工作,向兄弟學校多學習,力爭多創造機會讓組內老師走出校門聽取外校的優質課、示範課,參加各級各類的教學研討會,回來後在本組傳達學習,形成輻射。

  4、廣泛開展課餘活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爭取在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的開發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本學期,我組計劃開展一些作文、演講、書法、古詩文、名句等知識競賽。寓教於樂,有力地促進我校的第二課堂的開展。

  5、各段備課組制定教學計劃時應有所側重,有所突出。

  以上教研活動具體時間安排則以各備課組的安排為準。

中學學年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普陀區教學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以《200x年xx二中工作計劃》為指引,以“傳承(學校教學文化與教師敬業精神)、規範(成功經驗與有效行為)、質量(教學與教研質量)”為關鍵詞,以“有效學、有效教、有效研、有效管”為突破口,規範教學全面質量保障體系的執行,提高課程的`組織領導力和教師的執行力,深入推進“第九輪課堂教學攻堅”。以專案改進為機制,特色更特、優勢更優,彰顯“負擔不重,質量較高,揚長髮展”的教學風格;打造品牌課程,繼續堅持“好課、名師、強勢學科”工作方向,以教研組標準化建設為載體,進行“教研修”一體化建設,發揮領軍人物(特級教師、區學科帶頭人、區中學高階指導教師、教育教學能手)作用,凝聚教改志願者攻堅隊伍,鼓勵教學創新,開展教學行動研究,形成教研與教學人才高地,協調統籌教育園區四校(二中、附校、蘭田、江橋)聯合教研工作,切實將xx二中教育園區向普陀區現代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和示範中心推進。

  二、工作策略

  以 “健康第一”為育人宗旨,大力推進二期課改,全面深化素質教育;

  以“人文教育”為辦學特色,深入貫徹《兩綱》精神,豐富學校品牌(中華傳統文化與國際理解)課程;

  以學案研製為載體,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管理,提高學生終身學力;

  以深入推進“第九輪課堂教學攻堅”為依託,提高學校的課改領導力和教師的課程執行力,形成教改高地;

  以教研組標準化建設為基礎,開展教育行動研究,建設“教研修”文化高地;

  以領軍人物凝聚教改志願者攻堅隊伍為特色,深化教師專業化建設,形成教學人才高地;

  以專案改進為動力,推進全面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促進卓越教學文化演進。

  三、工作任務

  (一)要繼續開展以提高“教學領導力和課程執行力”為主題的第九輪教學攻堅。

  目標:提高課程執行力是課改的永恆主題,在順利完成第九輪攻堅第一階段(提高“課程執行力”大討論)基礎上,規範每個教師個體的課程教學行為,鼓勵教師超越規範,提高課改實施質量。圍繞攻堅,有機整合從課程建設、課堂有效性、教研組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各項工作,完善學校“教研修一體”執行機制。

  載體與成果:透過提煉教研組提高“課程執行力”的特色做法、有效模式與成果,逐步形成學校課改整體健康執行機制,提高教學領導力和課程執行力,傳承教學文化,提高教學效益。

  (二)要深化校本“學案”研製,及時總結經驗成果。

  目標:教學效益除了教師的教學思維是否清晰以外,更與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管理(動機激發與學科本質把握)很大關係。以學案研製為載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引導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管理,促進學生元認知水平的提高,為學生終身學習的高學力打下基礎。

  載體與成果:學校圖書館將為教師逐步提供上海市老教材課本和全國各省教改課本,支援備課組編制學案。各備課組須對《學案》研製進行整體安排,每月活動中至少一次對學案進行主備,開展備課組討論與交流,達成初步共識,在教學中試用此學案,聽取學生意見,修改學案,形成初步成果,並將修改後《學案》上交教研組,同時上傳到學校內部網,學期末開展教研組學案(備課組學案及相關討論交流文字)評比,評比結果與質量獎緊密掛鉤,總結《學案》階段研究成果,按學科年級將較為成熟《學案》結集出版。

  (三)要深入開展“有效教學”行動研究,規範有效教學行為。

  目標:提升教與學的效益,規範教學行為,完善教學五環節改進的機制。

  濾布載體與成果:

  第一,完善課堂反饋機制。實踐證明,有效溝通有利於提高教、學有效性。學校擬定學生反饋問卷模板,並提供給教師(教師可在其基礎上修改)。由教師階段性下發,自行彙總,及時瞭解學生學習感受和需求(其結果不納入學校評價體系,用於改進教師教學行為),學期末教學研究成果或教學後記應在此基礎上形成;

  第二,改進對教學基本內容的質量監控機制。教學基本內容即指課堂基本例題、基本方法、課後基本作業、課後基本作業的批改及反饋要求等相關內容。備課組在備課過程中應明確這些基本部分(學案也可反映上述要求),並在教學執行過程中進行必要的階段性監督,定期向教研組長反饋。

  設計班級作業情況登記簿,同時兼做作業考勤用,由課代表負責登記每天作業要求和缺交情況,班主任可據此評價學生作業態度。由年級部(學生自管會具體負責)試行每週公佈一次,教導處負責督查作業佈置與批改是否基本統一。

  第三,強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針對當前出現較多低端生的現實,教導處將推出《xx二中關於加強學習過程評價的指導意見(試行)》,改進學習過程的常規管理。

  第四,規範與完善聽課制度。進一步細化校級領導、教導處、年級部主任、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導師與學員的聽課機制,教導處將根據學校要求推出《xx二中關於聽課的若干規定(試行)》,以此加強教學過程監控與交流。

  (四)要進一步推進教研組標準化建設。

  目標:透過教研組標準化建設,提高教研活動實效,總結“教研修一體”工作模式。

  載體與成果:

  第一,研製《教研組長評價指標(試行)(含教研組長對備課組工作的指導與管理)》;

  第二,研製《教研組工作規程(試行)》:計劃制訂、活動程式(教研活動流程設計)、教研快報、教研總結、專案研究、質量分析與監控等;

  第三,研製《教研組行動研究規範與教研活動典型案例評比條例(試行)》(由教研組根據學科特點及存在問題設定問題,透過教研組學習、反思、展示、實踐、交流等環節開展行動研究,最後形成成果,並根據成果確定相關的教學新規範);

  第四,研製《教研組評價指標與評價要求(試行)》。

  (五)要依託“學科教學改進專案”行動研究,逐步實現特色學科更特,強勢學科更強。

  目標:特色打造,規範“行為改進”。

  載體與成果:部分學科將有效經驗進行特色專案提煉;特色專案的經驗行為規範化,規範後,實施成果分層展示(比如去年數學TI全市展示,對外省市TI教師培訓;舉辦長三角學科論壇等,由教研組選擇展示範圍、組織形式、邀請物件等,由學校提供指導和支援)。

  (六)要充分發揮領軍人物在教研組工作中的作用。

  目標:發揮領軍教師在本校教學中的帶頭引領作用,進一步加強教師團隊建設,充分體現教育園區的實驗性和示範性。

  載體與成果:領軍教師在教研組各類活動中充分發揮作用,常規參與率達100%(特殊情況例外);

  (七)要積極建設全面質量保障體系,開展有效教學管理。

  目標:在學校前八輪攻堅活動實踐的基礎上,為學校九輪教學攻堅提供支援與保障,形成學校教研修長效執行機制。

  載體與成果:學校九輪教學攻堅相關成果(全面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個案)

  四、重點專案

  繼續開展以提升“課程執行力”為主題的校第九輪教學攻堅活動:

  “學案”研製與彙編出版

  教研組標準化建設

  學科教學專案改進的行動研究

  全面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中學學年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教學工作以“以生為本、以師為本”為教學管理思想,以“規範教學行為,深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為工作方向;以“務實、管用、求精、先導、創新”的工作原則。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工作中心,以“四項規範和教師素質提升”為工作重點;以“聚焦課堂,迴歸學生”為科研思路,以“校本培訓和教師專業發展培訓”為平臺,立足學校現狀,繼承學校優良傳統,打破因循守舊,敢於銳意進取,創三中教學管理特色文化,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和xx市品牌學校”而不懈努力。

  二、工作目標及工作要點

  (一)構建教學質量監測體系,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工作目標:全體師生確立在確保重點高逐年提升的前提下,走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素質教育之路,創三中教育質量提升特色模式,促進學生學業水平測試平均分和後20%學生的情況有明顯改觀。

  重點工作:

  1、教師管理:

  (1)進一步完善和整合教學質量監控制度. 學生學業動態監控。

  (2)改變學校質量檢測方式。《xx三中質量監測改革的實踐研究》。

  (3)推進“資料背後的故事”和“教學改進計劃”,帶動有效教學的深化。

  2、學生培養:

  (1)做好學生學業成績評價和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定工作。特色學生學業表彰。

  (2)後20%和輕負提質。生生和師生幫帶制;十個一工作;中考補考制度。

  (3)培優工作,限時訓練工作。

  (4)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和學法指導。學習心理學研究和開展。

  (5)七八年級多科知識競賽(十五週)

  (6)“四小培養”活動

  3、課程建設:整合——學習心理學、中華傳統美德和生命教育。

  4、學習環境建設。

  5:九年級畢業班工作。

  (二)嚴格依法執教、規範辦學行為

  1、 認真貫徹執行嚴格執行省教育廳“六個嚴格”規定,深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輕負高質”工作。開齊、開足、上好各類課程,尤其是音樂、美術、

  資訊科技、勞技、綜合實踐等科目。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嚴格遵守市教育局關於各季節及節假日作息時間的規定;控制學生作業總量,不超量佈置課外作業,確保學生有自主學習時間、空間;保證學生每天陽光體育鍛練時間不少於1小時。

  2、做好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切實有效開展探究性學習;用好兩室:勞技和探究實驗室。

  3、做好教師教學計劃制定工作,課任教師安排、功課安排、教師上課考勤等課務管理。

  4、學籍管理。轉學和休學等手續辦理、義務卡管理和中考報名等工作。

  5、教學用書和學生學習資料徵定、圖書資料。

  6、做好全校統一檢測命題、油印、考務、評卷安排、成績錄入工作。

  (三)、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切實做好“四項教學規範”的指導和檢查工作。

  1、教師在備課、上課、作業佈置與批改、質量測評與評價四個環節達到教學規範標準作為教學管理工作重點之一。嚴控“四項規範”底線,統一思想。採用教研組、學科中心組、行政“教學月檢”和“推門聽課、約課隨堂聽課、行政巡課和過程查案”制度。加強過程管理,同時做好定期評估。確立備課組教學質量責任制,實行備課組集體備課和單元考自主命題,備課組和年段學業質量分析報告。

  (四)搭建校本教研活動平臺,狠抓教師專業素養提升。

  幫助教師儘快度過“高原期”,打造一批名教師,為我校現在乃至今後教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每位教師上好常態課”和“培養一批骨幹教師”為兩個中心任務。為此本學期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 進一步落實教師“常態課”標準。

  2、 做好校本培訓和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工作。完善省市縣各類培訓管理制度。落實“溫州市教師專業素養提升過程”等各類培訓和管理。積極創造骨幹教師外出考察、學習條件。

  3、 推進《xx三中骨幹教師培養規劃》。做好教師個人專業成長規劃。搭建校本教研活動新平臺,根據校情,篩選構建我校教研活動特色。各教研組根據組的實際情況,確定主題,從五個維度(備課、上課、議課、過程展示、案例撰寫)有側重地選擇開展,做好四個結合——教研和有效課堂相結合,教研和難教難學內容相結合,教研和資訊化建設相結合。

  4、 積極做好縣市“三壇”、“學科骨幹”、“名師”、 高階職稱、各項課堂評比等指導、組織工作。評比中提升,擴大知名度,提高影響力。

  5、 開展教師全員讀書系列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強新課標和名家課堂實錄的學習,促進廣大教師自覺學習新課程理論知識。

  (五)加強教研組建設,營造教研氛圍。

  打造一支凝聚力強、和諧合作、科研能力高的教研組,是推進以上兩個重點工作的強有力的保障。為此本學期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 建設一支強有力的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隊伍,發揮xx三中學科中心組作用,明確職責,承擔教學參謀、督查、組織、指導、科研等工作。

  2、 教研活動正常化。實行單週備課組活動,雙週教研大組活動。做到“五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主題、定形式。教科室考勤作為先進教研組評比的主要依據之一。

  3、 構建符合學科特點的教研組活動有效形式,營造濃厚的教研組氛圍。

  (六)興科研務實之風,積極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

  以“聚焦課堂、迴歸學生”為指導思想,以“有效課堂模式構建課題”為平臺,做好“四結合”——科研和有效課堂教學相結合,科研和教研相結合,科研和學生有效學習相結合,科研和教師專業成長相結合。切實開展教科研活動,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我校教科研質量。

  重點工作:

  1、新一輪課程培訓,轉變教師教學理念,改變學生學習行為。

  2、本學期重點是準備好精品校本評選,教育教學文稿評選和應用課題研究。實施好兩個縣級課題。《農村初中學生有效學習的課堂觀察實踐研究》和縣招標課題《鰲江三中質量監測改革的實踐研究》。

  3、做好“小班化”試點工作,七年級試點。

  4、繼續做好省市縣課題的申報、立項、管理、指導、結題及課題組組長的培訓等工作。

  5、積極組織和指導教師撰寫論文、教學案例、反思敘事、製作精品課件等工作,學校教科室將做好送評、發表等幕後工作,創造外出學習、培訓、專家講座、校本研修等機會。

  (七)完善各項保障體系,推進學校資訊化建設

  重點工作:

  1、落實《教學工作五年規劃》和《教學質量監控制度》,修訂完善制度:《教師外出培訓制度》《學生綜合實踐制度》等。

  2、制定學校資訊化發展規劃,健全相關規章制度,完成資訊化達標建立和落實數字化校園工程建設。

  3、學校網路、網站建設,做好網路安全管理和網站日常維護。加強廣播、有線電視、電話以及多媒體教室、會議室、音樂室、報告廳電子螢幕等師生活動場所it裝置的維護保養。

  4、做好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工作。

  5、構建師生交流平臺,做好教學宣傳工作。推行教師線上學習和對學生答疑,以及學生網上學習。建立“xx三中教學資源網”和“xx三中精品資源庫”。用好“我愛21世紀課件中心校園直通車”,舉行媒體制作培訓活動;辦好《xx三中月報(刊)》,開設教師交流、展示、討論、學習、宣傳等欄目,發揮校園網,教師poker作用。

  6、加強實驗室、圖書室、計算機室規範管理。建立溫州市和浙江省示範圖書館。

  7、縣市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建立工作。

  (八)構建教學評價機制,促進教學管理科學有效開展

  1、做好教研組和教師教學評價及考核、教師教學業務檔案。

  2、教師教學情況問卷調查,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定工作。

  3、期末教學質量評估和畢業班教學質量評估獎勵。

  教務處

  X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