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報告> 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通用5篇)

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通用5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

  為配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聽取和審議全省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法實施情況的報告,10月中下旬,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許仲梓帶領部分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和省人大代表,先後赴南京、南通、揚州、淮安、連雲港等地開展專題調研,召開多場座談會,聽取了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情況介紹,以及各級各類學校負責人的意見建議,並實地考察了縣、鄉、村的部分學校、幼兒園。同時,又分別召開了省教育、編制、發改、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負責同志座談會和各部門相關職能處室負責人座談會,並召開了教育方面的專家學者座談會,深入瞭解情況,認真聽取意見,共同研究問題。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成績

  認真落實教師法的有關規定,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力推進依法治教,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新的成效。

  (一)加強黨的領導,對教師隊伍建設作出新部署

  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和把關作用,堅持教師隊伍建設的正確方向。省委省政府及時出臺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新時代我省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明確要求教師工作實行黨委政府一把手負責制,並將教師隊伍改革列入督查督導工作重點內容,其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黨政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參考。政府有關部門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出臺了《江蘇省教師教育創新行動計劃(xx—20xx年)》等檔案,進一步明確了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具體措施。鹽城市以黨建為引領,以改革為主題,專門召開了教育改革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高質量的教育必須有高質量的教師,要求深入實施中小學名師培養工程,打造一支品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淮安市委市政府定期研究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工作,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黨政“一把手”工程緊抓不放,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全程參加人大教師隊伍建設專題詢問,研究解決教師隊伍建設中的新問題。泰州市今年的新春第一會就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進大會”,提出了尊重教師、關心教師的一系列具體政策措施。徐州市“十三五”期間累計招補教師25451人,其中編制教師16342人,特別是從20xx年起,連續三年每年補充新教師不低於7000人,對解決教師缺口、推進教育優先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師德師風建設取得新進展

  一是加強學校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教師先鋒模範作用。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實施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在中小學試點實施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健全把骨幹教師培養成黨員、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骨幹的“雙培養”機制,努力形成“黨內帶黨外、黨員帶全員”的良好氛圍。二是強化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師全員培訓中普遍開設“一專題三建設”課程。在教師中大力開展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師道尊嚴、提升品行操守等教育。完善了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組織管理體系,逐步配齊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三是推動師德師風建設。依據教育部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要求,省教育廳出臺教師師德失範行為處理辦法,列出了教師職業行為負面清單,持續開展有償補課、校外兼課等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實行師德失範“一票否決”,壓實學校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建立教師誠信承諾、失信懲戒機制,健全教師入職查詢制度。堅持典型引路,持續開展“江蘇教師年度人物”“四有好教師團隊”“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等推選活動。建立江蘇省師德建設宣傳中心,講好江蘇師德故事,展現教師時代風貌。南通市持續開展向李吉林、李庾南等師德楷模學習活動,揚州市創新開展市特級班主任評選,讓優秀班主任獲得特級教師的榮譽和待遇。

  (三)加強教師教育,教師教書育人能力有了新提升

  一是健全教師教育體系。在全國率先部署和落實教師教育創新發展工作。圍繞建立健全以師範院校為主體,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參與,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為主的師範生培養體系,支援師範院校發展。從2020年起,省財政將省屬高校師範專業生均撥款學科系數從1提高至1.2。鼓勵南京大學、蘇州大學、南京資訊工程大學等高水平綜合性大學舉辦教師教育,啟動七年一貫制師範定向生培養試點和高素質複合型碩士層次高中教師培養改革試點工作,不斷提升教師培養質量和層次,同時吸引了優秀學生報考師範。二是健全教師培訓體系。構建省、市、縣、校四級教師專業發展支援體系,全面提升教師專業發展能力。整合現有教師培訓資源,加強省級教師培訓機構建設,單獨設定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核定編制數180個,作為省教育廳的直屬副廳級事業單位。南京市橫向建立起市、區、校三級教師培訓聯動工作體系,縱向建立職初教師、骨幹教師、卓越教師、教育家型教師的四級教師專業發展攀升培訓體系。南通市持續開展教師教學研究探討,推進教育技術不斷革新和推廣,帶動全市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著力向課堂教學要效率,成為全國首批9個“雙減”試點城市之一。三是推進名師梯隊化培養。面向“十四五”規劃目標和江蘇教育現代化2035遠景目標,啟動新一輪名師培養梯隊工程。開展“蘇教名家”培養物件選拔等,精心打造名校(園)長、名班主任、名教師“三名”工作室等培訓載體。南京市召開“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展示推進會,透過“市優秀青年教師、市學科教學帶頭人、省特級教師”等評選工作,以評促建,形成中青年骨幹教師人才培養梯隊。淮安市淮陰區與淮陰師院教科院、南通教師發展學院和南師大合作培養400多名的特級後備、學科帶頭人、區骨幹教師梯隊隊伍。連雲港市透過建設鄉村骨幹教師培育站,5年共培養鄉村骨幹教師近4000人。南通市把名教師、名校長整合起來,以“名師效應”帶動教師成長,促進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提高。目前已培養“蘇教名家”3人、“江蘇人民教育家”10人、省特級教師47人。

  (四)盤活存量資源,教師編制緊缺狀況得到新緩解

  一是加大編制統籌力度。開展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統籌,破解結構性矛盾。透過內部挖潛,將改革和管理中精簡下來的事業編制優先用於保障教育事業發展,全省較20xx年增加了2.8萬個教師編制。推動設區市在市域範圍內教師編制統籌,破解城鄉之間結構性矛盾。徐州、南通、鹽城、淮安等地已在市域內調劑11618名事業編制用於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施省級統籌,將各市超出核編標準的教職工編制作為統籌編制,由省委編辦合理分配至教師編制短缺地區,2020年已在全省統籌了1萬名教職工編制。二是創新編制管理辦法。編制部門會同教育等有關部門,推動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打破編制的學校壁壘,實現教師由“學校人”向“系統人”轉變,進一步盤活了教師編制,促進了教師資源合理配置。實行高校人員總量管理,根據學校辦學層次和辦學規模,科學核定人員總量,納入總量管理的人員參照事業編制人員管理,有效滿足高等事業發展需求。創新幼兒園人員編制管理,實行“骨幹人員核編+普通教師備案制+輔助人員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推動備案制普通教師與事業編制人員同崗同酬,按照國家規定參加社會保險,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目前,蘇州市已招聘備案制幼兒教師3453名。

  (五)完善政策措施,教師工資收入水平有了新提高

  20xx年以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我省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進一步保障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進一步保障義務教育教師待遇的通知》,明確提出各地在對公務員普遍發放獎勵性補貼時,及時統籌考慮義務教育教師。截止2020年,按預算安排我省已實現了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增加高校績效工資總量,增加幅度為單位基準線的10%以內。擴大高校績效工資內部分配自主權,自主決定分配形式和辦法。提高特殊教育教師基本工資15%,並按不超過當地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基準線的10%增核績效工資總量。出臺《關於全省鄉村教師職稱評審政策若干意見》,從2015年起,對在鄉鎮工作的教師普遍發放了鄉鎮工作補貼。2021年起,鄉鎮工作補貼平均每人每月超600元。對農村學校特別是條件艱苦的學校,在績效工資內部分配時允許增設農村學校教師補貼。明確技工學校、職業院校額外培訓淨收入的50%增核績效工資總量,不納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基數。

  二、存在問題

  近年來,我省教師隊伍建設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對標教師法的有關規定,對標廣大人民教師的熱切期盼,對標江蘇教育現代化發展的目標任務,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還不夠深入。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薄弱環節,師德師風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加強班子隊伍和基層黨組織建設不足,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不夠到位,有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不夠到位,陣地建設存在風險隱患。高校教師思政建設存在“上熱中溫下涼”問題,重視程度從校黨委、院(系)黨委到黨支部和教師層層衰減。在教師選聘、職稱評聘中對思想政治和師德考察缺乏有效手段,對教師的思想政治考核大多流於形式。有學校反映,師德師風雖然是教師考核評價的首要標準,但考核分類分級評價標準缺乏,難以起到引導和激勵作用,對師德失範教師懲處上存在著寬鬆軟。此外,教師有償補課、校外兼課問題仍然屢禁不止,少數幼兒園還存在虐待傷害兒童現象。這些都嚴重損害了教師隊伍整體社會形象,影響學生健康成長,甚至引發輿情事件。

  (二)教師編制和統籌管理還不夠到位。教師編制問題仍然是制約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今年6月,中央編辦、教育部印發的《關於推動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全面達到國家基本標準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地2022年6月底前以縣為單位實現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全面達到國家標準。但我省目前22個市縣尚未達標,缺編2.45萬。全省現有無編及5名編制以下公辦幼兒園661所,按最低標準配備教師缺編1754名。加上民轉公教師所需編制2.88萬,全省還需淨增加基礎教育教職工編制約5.5萬。如按教育現代化師生比標準測算,缺口更大。“無編可用”的同時,一些地方卻存在著“有編不用”和“有編難用”現象。調研中瞭解到,淮安市現有未入編的臨聘教師8058人,但全市教師編制卻空餘7225個。揚州市學前教育教師編制空餘963名,但大量公辦幼兒園教師卻沒有入編。此外,一些教師因年齡、傷病、體弱、孕產乳、借用等佔編不上課問題突出,加劇了編制使用壓力。

  (三)教師社會地位和待遇提升措施還不夠有效。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還不夠濃,教師尚未成為最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由於種種原因,教師工作受到社會、家長的質疑和衝擊越來越多,教師職業的吸引力不強。調研中發現,近年來,雖然報考師範的畢業生有所增加,但多數是因為就業壓力,真正崇教、樂教的優秀畢業生報考師範的還不多,有30%多的師範畢業生未從事教師職業。教師工資收入待遇尚沒有真正按教師法有關規定落實到位。目前,全省已按預算安排全部實現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但決算時的實際發放情況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編外教師收入待遇目前只有在編教師的30%—60%,“同崗不同酬”現象突出。有的地區非編幼兒教師工資僅為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備案制教師與在編教師收入差距雖有所縮小,但退休後的保障存在著很大差距,給社會穩定埋下了很大隱患。1985年出臺的一年1元、10元封頂的教齡津貼規定,近40年來一直沒變,根本起不到提高教師待遇收入的作用,更起不到引導全社會尊師重教的作用。此外,據一些校長和教師反映,一些家長“校鬧”干擾了學校正常教學秩序,損害了教師合法權益。還有一些檢查、評比、建立等非教育教學事務分散了教師精力,加重教師負擔。

  (四)教師教育工作成效還不夠明顯。目前,我省以師範院校培養為主體、高水平大學辦師範為補充的師範教育體系尚未真正建立。省裡沒有把地方師範院校建設擺上重中之重位置,沒有按照扶持壯大主體的要求加大支援力度,對高校考核只分辦學層次不分辦學類別,對師範院校發展不利。一些師範院校師範生佔比不高,南京師範大學2021年師範專業本科生僅佔全校本科生總數的30%左右。師範生向來是“吃飯生”,但現在省屬師範院校的師範生與其他高校學生一樣要繳學費、生活費、住宿費,這種狀況已經持續很多年了。高水平綜合性大學辦師範的主動性、積極性也不高。目前,國家有關方面正在考慮提高小學教師入職的學歷門檻,但我省部分培養小學教師的師範院校還是專科層次,迫切需要省裡支援其提升到本科辦學層次。省裡對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本科評審工作支援力度還需加大。教師培訓的針對性還需提高。市、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建設薄弱,各市縣教研室教研人員不足,不能有效開展教師全員培訓和支撐教師專業提升。鄉村教師的日常教研和培訓工作也沒有建立起一套有效辦法。隨著教育評價改革、新高考制度改革、“雙減”等一系列改革政策的落地,向課堂要效率,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作業設計質量,對教師的研究能力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有針對性的培訓。此外,應當引起高度重視的是,一些師範院校不按規定組織師範生的畢業實習,讓學生自找門路蓋章證明已經實習,使教育實習環節走過場,導致學生嚴重缺乏足夠的教育教學實踐機會,師範畢業生質量難以保證。

  (五)教師隊伍結構還不夠合理。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全省音體美、科學、心理健康等學科教師普遍缺乏,目前僅音體美教師就缺了1.7萬名。新高考制度改革後,化學、物理、地理、生物等學科教師也出現了結構性短缺。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一些地方特別是鄉村學校教師年齡老化,中青年教師缺乏,有的區縣10年未招聘一名在編新教師。基礎教育階段男女教師比例嚴重失衡,全省為3:7,有的地方達到了1:9,許多幼兒園甚至沒有一個男教師,導致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男性角色“失位”,不利於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從區域結構上看,教師資源在城鄉配置上還不均衡,鄉村學校骨幹教師缺乏。應當予以高度關注的是,蘇北等地區教師的嚴重流失問題。“十三五”期間,淮安市流失教師742人,揚州市基礎教育公辦學校流失教師700多人,鎮江市累計流失448人,其中學科帶頭人以上18人。連雲港市近三年流失397人,其中省特級教師19人、市級名師以上29人。蘇北、蘇中名特優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外流還會引發教師團隊流失,對當地教師隊伍影響極大,嚴重破壞了當地教育生態,剝奪了當地孩子、家長和社會的希望。據瞭解,這些流失的教師大多去了蘇南等發達地區,這與南北掛鉤幫扶、蘇南支援蘇北發展的政策完全背離,加劇了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

  (六)教師管理體制機制還不夠健全。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雖然實行了“縣管校聘”,但教師與學校、教育行政部門之間的關係不明確,教師的聘任合同還是與學校簽訂,教師在縣域內的統籌調配使用仍然不暢。教師職位職稱受到比例、數量等各方面的限制,教師的上升空間出現“天花板”現象,有的符合條件的教師等了28年都沒能評上高階職稱,有的評上多年也聘不上,嚴重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甚至出現了焦慮、抑鬱、懈怠等現象。校長等管理人員缺乏專門的職業上升通道,絕大多數校長等管理人員佔用了教師崗位職數,擠佔了一線教學崗位教師高階職稱名額。新教師招聘的崗位要求過於寬泛,考核方式單一,學校不能科學合理地選擇所需的緊缺教師,出現了“要的人進不來,來的人又用不上”。一些新招聘的教師只會考試,但站不住課堂,管不住學生,難以勝任教育教學的要求。此外,教師退出機制還不完善,對長期泡病假、違反師德師風的教師,學校不敢解聘或辭退。對於教學懈怠、知識老化等難以勝任教學工作的教師,也無法進行輪崗交流,讓其退出教學一線。

  此外,我省的職業教育還沒有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隊伍,許多高技能人才受年齡、學歷、資格等條件限制無法進入教師行列,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學校缺少一批“工匠之師”和“巧匠之師”,難以擔負起培養現代化建設亟需的創新型、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一些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學校陷入了“越辦越差、越差越難招生”的惡性迴圈,廣大家長根本就不願也不敢將孩子送到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就讀,不僅加劇了普職分流的競爭壓力,更不能為我省加快現代產業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實現製造業大省向製造業強省轉變,提供高素質的技能人才,與我省加快建設“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目標定位不相適應。

  三、幾點建議

  為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根據調研情況,綜合各方面意見,現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教師思想政治與師德師風建設。各級黨委政府要始終把教師思想政治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衡量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落實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透過的《關於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意見(試行)》,堅持和加強黨對中小學校的全面領導,要在深入總結試點工作基礎上,健全發揮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作用的體制機制,確保黨組織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領導職責。健全各級各類學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體制機制。省政府及相關部門要細化落實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主要負責人師德師風建設第一責任人的評價標準和考核辦法,全面落實高校二級學院院長、書記等關鍵崗位落實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責任的評價標準和考核辦法。在各級黨委(黨組)對高校巡視巡察以及各級政府教育督導中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專項檢查,重點解決好對教師思想政治與師德師風建設重視程度層層遞減問題。深入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提升“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水平,建立新教師宣誓制度。完善學生、家長和社會參與的師德監督機制,將治理師德失範納入專項督導和責任督學掛牌督導範疇,建立師德狀況定期調研和評議制度,完善師德輿情快速反應和重大問題報告、懲處機制。堅決從嚴處理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收受禮金等行為和高校教師在教育教學、學術研究、師生關係等方面的失範行為。

  (二)進一步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一是加強編制統籌、創新編制管理。建立健全以縣為主、市域調劑、省級統籌、動態調整的教職工編制管理機制,在嚴格落實教師編制國家基本標準、達到省定標準的基礎上,按照我省教育現代化標準,做好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和公辦幼兒園機構編制的配備工作。加大教職工統籌配置和跨區域調整力度,加強和規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嚴禁擠佔、挪用、截留編制和有編不補,加大問責查處力度,切實解決部分地區教師編制大量空餘卻大量使用非編教師的問題。規範代課教師管理,制定公辦學校非在編教師管理制度,解決中小學大量臨聘教師存在的隱患問題。制定完善公辦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等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教師備案制管理制度和政府購買工勤服務的管理辦法。二是調整教師隊伍結構,解決結構性短缺的突出矛盾。採取切實有效措施,解決好新高考制度改革後化學、物理、地理、生物等學科教師緊缺,以及體育、藝術教育、心理健康、技術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普遍缺乏的問題;解決好教師隊伍性別比失調,女教師佔比過高、男教師普遍缺乏,以及教師年齡老化、年輕校長後備梯隊不足等問題;解決好蘇北、蘇中地區骨幹教師嚴重流失問題。建議蘇北、蘇中地區要對晉升為特級教師、高階教師等骨幹教師採取簽訂服務期合約的辦法,省級層面要出臺確保優秀骨幹教師有序流動的引導管控辦法,對違反服務期合約的即行取消其職稱並納入失信記錄,對搶挖蘇北、蘇中地區骨幹教師的省內地區採取“挖一減二”的辦法,即搶挖一個高階或特級教師,核減流入地兩個高階或者特級教師職稱(榮譽)名額。三是完善准入退出機制,深化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最佳化教師招聘制度,增強教育部門特別是用人單位的自主權。健全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制度,逐步將編外聘用教師和民辦學校教師納入定期註冊範圍,不合格人員要堅決退出教學崗位。建立符合教師崗位特點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突出教育教學實績,不簡單用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等評價教師,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提高中小學中級、高階教師崗位比例,暢通教師職業發展通道。全面推開校長職級制試點工作,推進教育家辦學。同時,解決好校長等管理人員佔用教學人員高階職稱名額的問題。

  (三)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教師教育。一是大力振興師範教育。實施師範教育培養院校提升計劃,建立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高水平師範生培養基地。進一步提高師範專業生均撥款標準。擴大師範生培養規模,明確師範院校招收師範生不得低於非師範生的佔比要求,確保師範院校以師範教育為主業。強化教師教育學科建設。在師範院校及有關專案評審時,要體現師範教育特色。按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學歷要求,加快我省師範專科學校升為本科院校的進度。按照中央《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的辦好若干所幼兒師範學院的要求,加快我省優秀幼兒師專升為本科院校的進度。實施師範教育生源質量提升計劃,吸引優秀青年踴躍報考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大力推動師範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突出教師教育創新實踐教學,構建包括師德、教學、班級管理、教研等全方位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確保師範生教育實踐不少於半年。鼓勵支援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成立教師教育學院、舉辦師範專業。二是大力提升職教師資水平。深入貫徹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職教師資專業具有專業教育和師範教育的雙重屬性,樹立“大職教”“大師範”理念,儘快制定職業教育教師發展規劃,改革創新職業教育教師培養機制,擴大職業教育教師培訓規模,拓寬吸引優秀人才進入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渠道,創新招錄辦法,吸納一批具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管理、技術和高技能人才成為職業教育教師,建設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職教師資隊伍。三是切實加強教師培訓工作。完善省市縣校四級培訓體系,建好省級教師培訓機構,做強市級教師發展學院,重點推進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建設,開展教師發展示範基地校建設,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支援服務。

  (四)進一步提高教師地位待遇。各級黨委政府要明確教師職業具有公共屬性,公辦中小學教師具有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切實擔負起中小學教師保障責任,著力提升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吸引和穩定優秀人才從教。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在解決教師編制應入盡入之前,要提高中小學、幼兒園等非在編教師待遇,做到同崗同酬。關心鄉村教師工作生活,大力實施鄉村教師支援計劃。重視教師住房保障,把符合條件的教師納入當地住房保障範圍。維護民辦學校教師權益,使其在業務培訓、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科研立項等方面享有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權利。加強教師合法權益保護,保障教師教學自主權,保護教師教育懲戒權,全面清理規範各類涉校檢查、考核與評比活動,探索依法治理“校鬧”機制,最佳化教育生態環境,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

  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2

  根據我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學習調研階段工作計劃》的要求,為全面把握我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找準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尋求解決教師隊伍發展的突破口,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備、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由支部副書記兼工會主席任組長,工會委員參與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內容

  1.對學校現有師資狀況如何?

  2.怎樣提高教師的素養、能力和水平?

  3.怎樣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

  二、調研時間:

  10月21日-25日

  三、調研形式:

  1.發放徵求意見表

  2.召開座談會

  3、走訪

  4、設立意見箱

  四、調研物件:

  全體教職工、學生家長、學生、社會幹部群眾

  五、現狀分析:

  1.師資結構不合理。從編制結構來看,我校現有教職工73人,其中管理人員4人,專任教師58人,後勤人員9人,民辦人員2人,超編25人。從年齡結構來看,30歲以下23人,佔教職工總數的31%;31-50歲19人,佔教職工總數的26%;50歲以上31人,佔教職工總數的43%,教師呈現老齡化趨勢,55週歲以上教師佔35%,3-5年將有一大批教師退休。從職稱結構來看,高階職稱3人,佔教職工總數的4%;中級職稱45人,佔教職工總數的62%;初級職稱25人,佔教職工總數的34%,基本合理。從學歷結構來看,本科15人,大專33人,中師及高中25人,學歷達標率100%。

  2.教師配備不科學。我校現有教學班16個,學生686人。語文教師15人,代課1人;數學教師14人,兼課2人;英語教師2人,代課2人,兼課2人;音樂專職代課1人,美術專職1人,體育專職4人,科學專職2人,綜合實踐活動專職3人。4人懷孕在家休息,4人育嬰哺乳期給予課時照顧,1人大病住院,7人被城區學校借用(其中30歲以下的5人)。兼課教師不能勝任所教學科、代課教師專業水平貧乏、專業教師被擠用、師資流失或師資力量不足明顯制約著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民轉公”教師佔教職工總數的50%左右,部分教師“穿新鞋走老路”不能適應教育教學需求。學校中層以上幹部13人,是學校的骨幹力量,校級幹部不兼課,中層幹部兼課少或不兼課,這也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升。

  3.師資素質不平衡。

  學校中層以上幹部大專以上學歷佔76.9%,平均年齡50歲,領導班子很明顯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改革,管理方法保守陳舊,對年輕有為教師不能大膽任用,瞻前顧後。領導幹部自身素質有待提高,個別領導幹部工作方法有待改進,工作作風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工作不落實、不到位,與老師溝通交流少等。

  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學科帶頭人偏少,在區級、市級有影響的教師還缺乏。公開課始終停留在少數年輕教師身上,備課組長、教研組長缺乏主動,躲前閃後,不能起帶頭、示範、輻射作用,滿足現狀,對年輕教師缺少影響力。少數教師不思進取,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效果不佳,滿意度不高。

  青年教師工作激情受到約束,辦公環境、領導重視程度,導致少數教師缺少責任心和進取心,工作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學習、工作缺少鑽研精神,競爭意識不強。

  4.教師管理不到位。無論是考勤還是課堂督查,無論是食堂管理還是辦公室管理,都存在著教師管理不到位現象,如少數教師不按時到崗、早退、中途經常外出;私自調課、班級無人上課、合班上課時有發生;食堂人員自由散漫,缺乏敬業精神;部分辦公室教師跑崗、閒聊等。學校各項制度特別是績效評價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5.教師健康不樂觀。有不少教師存在著心理或生理的疾病如:心情捉摸不定、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精力下降、失眠、疲勞、憤怒、緊張、焦慮、壓抑、健忘、莫名其妙的煩燥不安、偏頭痛、頸椎(腰椎)骨質增生、慢性病、“三高”等。教師心理負擔沉重,缺乏職業成就感。由於自身不能合理調節工作狀態,對教育管理當中的檢查、評比等產生急功近利或者疲於應對的現象,導致身心疲憊。學校不能定期為教職工體檢,導致教師有病不能早發現、早治療,嚴重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六、主要措施:

  1.合理核定編制,科學配備師源。

  (1)上級人事部門要適當增加農村學校教師編制,解決農村因缺編造成的困難,以保證教學工作的正常有效開展;教育主管部門要嚴格控制農村教師的流動,對借用教師要實行申報制,對學校教師配置情況進行調研,實行“有借用不分配”原則,從政策上堵住農村教師外流現象。

  (2)學校對老齡化教師或多病教師實行人性化管理,一方面動員不能適應工作需要的教師提前離崗退養,另一方面對不能適應教學需要的教師實行轉崗使用。對提前離崗和轉崗人員的身份、工資待遇以及有關個人利益問題,市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儘可能地讓留者情願,去者甘心,沒有顧慮。

  2.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1)加強教師思想道德建設。一是建立學習型組織,堅持政治學習制度,組織學習政治理論、重要文獻、法律法規、典型事蹟,開展“求真務實,解放思想”、“責任與奉獻”大討論主題教育活動,弘揚愛國守法、敬業奉獻、改革創新、團結協作精神,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奉獻意識、競爭意識,進一步提高教職工的思想政治覺悟。二是組織開展“爭當師德標兵,做人民滿意好教師”立功競賽活動。透過競賽,把學習《規範》、貫徹《姜堰市中小學教師基本職業道德考評量化打分標準(試行)》,落實到教職工日常的具體言行中,引領廣大教師爭做人民滿意的“六有”好教師。三是建立師德考核評價機制。組織開展社會評學校、家長評教師、學生評教師“三評”活動和教師承諾活動,透過調查問卷、座談走訪、設立意見箱、舉報電話、校長接待日等形式瞭解各方面對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樹立典型,表彰先進;對搞有償家教、索請索禮、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體罰或變相體罰等違背師德師風的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制,不得評優、晉級、晉升,並作為績效工資考核依據。

  (2)加強在職教師培訓學習。一是建立教師培訓機制,確定培訓資金投入,保證定期輪訓,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儘快適應課程改革要求。二是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進修學習,為教師搭建平臺,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如透過自學考試提高理論水平、透過外出學習積累教學經驗、透過聽課評課提高業務素質、透過公開課提高自身教學水平、透過校本培訓提高專業水平。三是“請進來,走出去”,邀請本地區知名專家、教學能手講學授課,為教師引線指路;定期派員外出觀摩學習,為教師築石鋪路。

  (3)重視培養和指導青年教師。一是制訂青年教師培養計劃,明確培養物件,落實培養人,做到培養一個,發展一個,選拔一個。二是實施“青藍工程”拜師結對活動,制訂教師個人成長計劃,簽訂合同書,以骨幹教師帶動、帶好青年教師,為青年教師傳真經、露一手、鋪路子、架梯子、搭臺子,讓青年教師迅速成長。三是引導青年教師練好教學基本功,組織開展“八個一”活動,做到“三字一話”天天練,教學反思經常寫,教育專著日日看,讀書筆記週週寫,教學工作月月查,論文勤動筆,課件勤製作。

  (4)啟動“名師工程”,為教師成長導航。制定師資培養三年規劃,完善競爭激勵機制,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引導教師專業成長,為教師提供更多施展才華的舞臺,讓更多的教師“一年合格,三年成新秀,五年成能手,十年成骨幹,十五年成學科帶頭人,二十年成名師”。評選出首屆校園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

  3.加強教師管理,提高管理實效。

  (1)嚴於律已,率先垂範。學校領導要以身作則,在各方面要起帶頭作用。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者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有形的榜樣、無聲的命令、有力的指揮。凡是要求教師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要求教師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無論面對大小事情,都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不論工作環境好差,工作難度大小,都能迎難而上,以苦為榮。涉及榮譽、經濟利益的`時候,一不爭二謙讓,不和教師爭榮譽。在思想作風方面,力求清正廉潔;對工作實事求是,不搞報喜不報憂;對人對事處以公心,一碗水端平。

  (2)勤於督查,對症下藥。疏於管理易導致領導層失去公信力,教師思想麻痺。實行層級管理,一級對一級負責,確保事事有人過問,人人過問事情。領導班子要有明確分工,不流於形式,有工作臺帳,辦事日記,做到考勤心中有數,教師到班有底。堅持一日三巡,發現問題,及時指正,當場解決。

  (3)建章立制,長效管理。制度不是形式,不能走過場,貼在牆上不對照,說在嘴上不行動,制度等於沒有。制度就是公約,是全體教職工執行的準則,大家要常對照,常排查,常反思,有改進。領導要下基層,到辦公室,到課堂,到學校的方方面面,有調查,才能說服力。制度面前要一視同仁,不搞特殊,既要人性化管理,又要有剛性規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要對事不對人,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維護學校聲譽,樹立自身形象。

  4.關注教師健康,豐富教師生活。

  (1)定期舉行心理健康講座,平時與教師多溝通、多交流,緩解教師壓力,急教師所急,想教師所想,最大限度地解決教師所關心的問題。積極開展有益於教職工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緩解教師的壓力。定期組織教職工體檢,做到有病早發現,早治療,讓教師的健康得到保障。

  (2)以人為本,關懷激勵。發揮教師的優勢,讓教師們感到學校對他們負責任,幫助他們進步。在生活上,對教師體貼入微,改善食堂伙食;對生病的教師,學校領導親自探望,捎去大家的問候;對教師家庭困難,學校應盡力給予幫助解決,讓教師安心工作。學校在評優、晉級等問題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不停留在少數人,不圈點物件,不作憑老印象,不暗箱操作,一切在陽光下執行,接受全體教職工監督,還領導一個清白,給教師一個明白。

  (3)營造尊師重教氛圍。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援下,為教師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創造優越的工作環境,讓全社會重視教育,尊重教師,在住房、子女上學、晉級晉升等方面給予優惠,真正做到以事業留人,以待遇留人,為農村教育事業的穩步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發展,已成為倍受關注的熱點問題。學校要引導全體教職員工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把貫徹科學發展觀、推動學校科學發展作為自己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牢固樹立以師為本、以生為本的觀念,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過程作為為廣大教職工謀利益、推動學校科學發展的過程。

  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3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進一步加強全縣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隊伍合理最佳化配置,圍繞當前如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對各學校現有教職工人數、專任教師人數、一線教師人數、教齡、年齡、學歷、專業、不勝任學科性專業人數等方面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當前哈巴河縣教師隊伍基本情況

  全縣教育系統現有教職工1825人,其中專任教師1758人;義務教育階段教職工1330人,其中專任教師1256人;少數民族專任教師788人,佔專任教師比例62.73%;其中,35歲以下863人,36至45歲之間531人,45歲以上431人;其中,專科及以下學歷945人,本科及以上學歷880人;其中不勝任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540人。全縣教育系統現有黨支部21個,黨員總數534人,其中在職黨員357人,退休黨員177人。

  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此次對教育系統深入細緻的專項調研,發現教師隊伍存在黨員“雙培養”機制有待完善,發展成效不夠顯著、部分學校思政教師緊缺、城鄉教育教學質量存在一定差距、非寄宿中午留校學生管理不完善,設施不齊全等問題,其中阻力最大、困難最多的兩個問題是:學校管理幹部沒有形成梯隊建設、班主任難選難當;結構性缺編的問題、偏遠地區教師隊伍不穩定。

  (一)學校管理幹部沒有形成梯隊建設、班主任難選難當。一是貫徹落實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針對全縣54個村級教學點及幼兒園黨員不足3名或沒有黨員的實際問題,從縣直學校選派16名黨建指導員,負責聯絡村級教學點及幼兒園黨建工作。雖然人員已經到位,但是對校長責任制貫徹落實、書記校長共同發力認識不到位,書記的黨建素質有待提高,管理能力不夠。二是中層領導共有360人,其中45歲以上265人,佔比73.6%;中層年齡偏大,管理方式方法創新意識不足,管理幹部工作量大。比如:初級中學一名教務副主任,代2個班數學滿工作量的情況下,管理相應的教務工作,起到上呈下達的作用;一名班主任代兩個班的語文滿工作量的情況下,需完成好班級35名左右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時完成學校各部門安排的各項工作,班主任崗位津貼低、管理幹部崗位不具有吸引性、學校在選拔管理幹部方面方式方法單一等原因;導致很多教師在思想上不願意擔任管理幹部、班主任。

  (二)偏遠地區教師隊伍不穩定、結構性專業教師缺編的問題。一是近三年透過內地招聘、引進免費師範生、縣聘等方式招聘教師406名,一方面校領導對新招教師關心關愛不夠,對他們的工作、生活上基本訴求沒有及時瞭解掌握,另一方面偏遠地區學校條件艱苦,交通不便等原因,招聘教師流失共計37名。二是教師隊伍學科結構不夠合理,目前學校思政教師緊缺;其中縣高階中學英語、語文、文綜、理綜學科教師嚴重短缺;兩所中學語文、英語、專業思政老師緊缺,縣城小學專業思政老師緊缺;鄉鎮小學尤其幼兒園各科專業教師緊缺,現在崗多為縣招聘教師。

  原因分析

  1.擔當意識不夠。一是各校、園主要領導在幹部選拔培養方面重視度不夠,沒有制定切實可行的幹部選拔培養計劃,未形成有效機制;近三年來招聘、特崗、縣聘、免費師範生等教師674名,存在管理經驗不足,培養難度較大;同時班主任、一線教師激勵辦法不夠完善,管理幹部、班主任業務工作繁忙,付出的非常多,獎勵卻多以領導口頭表揚或精神獎勵為主;幹多幹少、幹好幹壞一個樣,多數教師出現職業倦怠,工作中缺失上進心、責任心。二是各校(園)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沒有設立相應崗位津貼,相關考核獎懲辦法缺失,待遇方面與普通教師一樣,有些待遇不如普通教師。

  2.宗旨意識不強,聯絡群眾不緊密。一是壓擔子多,幫帶機制不夠落實不到位。自20xx年9月全面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以來,我縣教育系統共有542名教師不能勝任一線教學任務,為解決師資力量緊缺難題,我縣透過內招從內地大量引進勝任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的教師407名教師,教師隊伍整體超編結構性缺編。隨著生源人數不斷增加,各校均增開班級,出現班級人數與專業教師人數不匹配;高校招生要求一定權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各級各類學校,尤其農村地區的藝體教師處於緊缺狀態。二是由於偏遠地區鄉村級學校成為城區學校師源供給處、大學生實習地,致使教師專業發展受限,評優晉級難度大等原因,偏遠地區農村教師隊伍流動性大,骨幹教師流失嚴重且教師隊伍整體專業水平低。三是師資力量薄弱、教師隊伍素質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現在教師社會地位不如從前,工資待遇水平不高,職業要求高、發展卻有限等一些原因,讓大多數優秀畢業生不願意選擇從教,或者將教師行業作為預備選項。

  解決問題的措施與建議

  (一)加強教師隊伍理論學習,築牢思想防線。建議縣黨校組織各校(園)中層以上幹部、教師後備幹部,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培訓班(每年輪訓2次),邀請專家進行講座;教育局每季度邀請專家對德育主任、班主任授思想政治教育課;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學習方案進行定期學習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識,提高教師的服務與教育意識,願當爭當敢當管理幹部與班主任。充分運用各種平臺、載體、手段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強民族團結,增強“五觀”意識,不斷增進各族群眾“五個認同”;加大黨的思想理論和大政方針政策的宣講氛圍,發揮正面宣傳鼓舞人,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

  (二)建立健全乾部選拔培養機制。一是嚴格督促教育系統幹部隊伍選拔後備庫相關工作。二是建立和健全《幹部選撥培養機制》、《偏遠地區教師待管理服務激勵制度》等一套科學的、切合實際的教師管理制度,中層幹部的選拔和任用引入競爭機制,實行竟爭上崗,幹部的考核實行量化。三是實行“獎勵、分配製度”管理激勵。按個人的工作量差額髮放補助,打破“大鍋飯”式的平均主義,多幹少幹不一樣;實行考勤獎勵制度,做到幹好幹環不一樣,鼓勵和增強教師“名師意識”。這些制度的實行與“量化考評”、“雙向選擇”等制度掛鉤,互相密切聯絡,對促進教工努力工作,積極進取起到有效管理激勵作用。

  (三)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一是規範辦學創新管理,努力提升辦學水平。嚴格規範學校辦學行為和教師從教行為,全面落實《中小學生減負措施》,持續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加強教材、教輔、講義、資源的全面政治稽核審查,確保教材內容絕對安全。推動管理創新,鞏固推進學前教育“應入盡入”工作成果,落實育人全面發展要求。重視體育鍛煉,實施中小學體育藝術“2+1”工程,開齊、開足相關課程。二是針對性培養重新上崗,解決部分結構性缺的專業教師。經哈巴河縣委、政府、教育局與昌吉學院協商,由縣財政投入84萬餘元,從我縣教師隊伍中選派40名不勝任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的少數民族教師,參加由昌吉學院承辦的為期三個月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訓班。三是發揮師徒結對培養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與年輕教師結成一幫一對子,耐心指導年輕老師如何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指導他們如何組織課堂教學,如何管理學生,互相聽課,指導老師每週至少聽評課兩節,指出年輕教師存在的問題,並給出合理的改進意見;組織縣城學校骨幹教師開展送教下鄉等教研活動,深化城鄉學校捆綁聯盟發展模式,每學期至少送教一次,實施中小學教師定期輪崗交流制度,常態化開展“校長交流觀摩互評”工作,促進學校管理工作同步提高。

  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4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20xx年工作計劃安排,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何曉帶領縣人大社會事業委員會全體同志,透過走訪了部分幼兒園,召開座談會,對我縣幼兒教師隊伍建設的情況進行了認真的調研。

  一、基本情況

  (一)總體情況。全縣現有幼兒園74所(在建11所),教學班367個,在園幼兒15297人,教職工1596人,其中,園長及專任教師888人,大專及以上學歷達88.2%,園長持證率100%,專任教師持證率達78.1%,保育員381人,持證率達96.3%。教職工較2012年增加428人,專任教師持證率增長22.1%,大專及以上學歷增長28.2%。

  (二)公辦幼兒園。全縣公辦幼兒園41所(在建11所),在園幼兒9009人,教職工共有918人,其中,在編教職工89名(教育局教育科借調2名、南街幼兒園42名、東街幼兒園30名、安仁鎮幼兒園11名、邑新幼兒園6名)、非在編教職工829名。園長和專任教師大專及以上學歷達83.1%,園長持證率達100%,專任教師持證率達74.3%,保育員持證率達96.3%。

  (三)民辦幼兒園。全縣民辦園33所,在園幼兒6288人,教職工678人,其中,園長及專任教師380人,大專及以上學歷達95%,園長持證率達100%,專任教師持證率達83.5%。保育員166人,持證率達96.4%。民辦幼兒園教師平均工資2900元/月(含社保)。

  二、工作舉措

  (一)實施公辦園管理體制改革。為進一步提高全縣學前教育發展質量,滿足人民群眾“入好園,入園近”的願望,按照《大邑教育綜合改革“1511”工作思路》的部署,2016年,我縣全面推行了“公辦園一體化管理”改革舉措。一是改革管理模式。按照“以城帶鄉,均衡發展”的工作思路,成立17個以城區省級示範園、成都市一級園和鄉鎮優質園為總園的公辦園發展集團,將小學附屬幼兒園全部從原小學剝離,交由集團總園託管,總園對分園實施全面“一體化管理”。二是改革人事管理。教育局直屬的幼兒園園長由縣教育局從現有公辦幼兒園中選派優秀幹部擔任,或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公辦幼兒園的在編教職工,按照“縣管校聘(用)”的原則,實行集中調控和統籌管理。非在編教職工採取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方式進行,各幼兒園與聘用人員簽訂勞動聘用合同。三是改革經費劃撥。出臺我縣《關於促進公辦和公益性幼兒園發展的實施意見》,專項制定“大邑縣公辦和公益性幼兒園財政經費保障標準”和“大邑縣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職工工資指導標準”,不斷提高公辦幼兒園財政保障水平。

  公辦幼兒園“一體化”管理改革,增強了學前教育的發展活力,滿足了廣大家長的入園需求,社會滿意度明顯上升,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的肯定好評,《育兒週刊》等多家媒體進行了採訪報道。

  (二)招聘補充在編教師。近六年,我縣透過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方式,補充公辦幼兒園在編教師34人,其中2013年公招30人、2016年公招4人。

  (三)強化教師隊伍培養培訓。一是切實加大幹部教師培訓力度。近年來,我縣建立了培訓經費保障機制,每年劃撥專項經費用於幼兒教師培養培訓。紮實開展幼兒園教師專業培訓,多種途徑培養市縣學科帶頭人、優秀名師等專業人才,培養和充實我縣幼兒園骨幹教師隊伍。以2016年為例,我縣共推薦8名幼兒教師為成都市未來名師培養物件,推薦18名幼兒教師為成都市中小學、幼兒園市級骨幹教師培養物件。積極選送幼兒園管理幹部參加省、市縣各類提高培訓,組織18名幼兒園幹部參加4期大邑縣中小學領導幹部培訓活動。二是聚焦專業,實施幼兒園任職資格達標培訓工程。為了切實保證我縣幼兒園園長、教師、保育員的任職資格和專業素質整體達標。近幾年,分別與成都廣播電視大學、四川省陶研會幼兒園長學術委員、成都市婦幼保健院等單位合作,組織開展了幼兒園園長任職資格培訓、幼兒教師學歷提升培訓、保育員資格證培訓和幼兒園保健人員上崗證培訓,參培人員達1000多人次,全縣幼兒園園長、教師、保育員等各崗位人員的持證上崗率大幅度提升。三是面向全體教師,實施教師素質提升計劃。近年來,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貫徹實施,以解決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線,以教師參與研究培訓為主要形式,每年開展一輪幼兒教師專業培訓,培訓內容涉及幼兒園保育教育的各個方面,如“幼兒園管理者培訓”、“幼兒園新教師培訓”、“幼兒園一日活動保教手冊培訓”等等,參培教師達3000多人次。在培訓的過程中,努力改變傳統單一的培訓模式,積極探索參與式培訓、專題研討、經驗交流等多種形式,注重調動教師的已有經驗,注重引導教師深入思考和探索運用理論知識解決日常教育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同時,積極探索以“科研育骨幹”的“校地合作”模式,與成都大學合作開展《〈指南〉背景下,農村在園幼兒家庭教育的支援性策略研究》科研課題,在課題研究中,促進幼兒園骨幹教師的專業成長。

  (四)開展教師“柔性流動”的探索和實踐。在部分幼兒園探索教師“柔性”流動的改革實踐,重點拓寬兩個渠道,一是教師“柔性流動”渠道,即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柔性流動到幼兒園,每週承擔一定課時的適宜的教學任務,如蘇家中心園的幼小銜接課程,王泗中心園的足球遊戲活動。二是社會資源渠道,即引進社群資源和幼兒父母參與到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如董場中心園的爸爸樂園,安仁幼兒園的“警察叔叔進校園”等等。這一舉措的實施,有效整合利用了學校教師資源,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幼兒教師性別不均衡現狀,增加了幼兒園師資隊伍的活力,深受孩子們喜歡和廣大家長的好評。

  (五)強化民辦園師資配備監管。一是進一步完善幼兒園行政審批機制和流程,重新修定了《大邑縣民辦學校(幼兒園)行政審批辦理指南》,在新設立幼兒園的審批過程中,對教職員工配備情況和人員資質進行嚴格審查,規範幼兒園用人用工的專業性和合法性。二是加強日常監管,將民辦園人員配備、持證上崗及培養培訓情況納入年檢、辦園質量考核、等級園評定之中,定期考核和督查,促進民辦園舉辦者不斷強化依法辦園的意識,規範辦園行為。

  三、存在問題

  (一)公辦幼兒園機構編制缺位。在我縣41所公辦幼兒園中,經縣編制部門批准設立的有4所(東街、南街、邑新、安仁鎮幼兒園),政府投資修建但未核定機構編制的公辦幼兒園有37所(在建11所),這37所標準化幼兒園沒有公辦教職工配置,幼兒園完全與民辦園一樣,僅靠以園養園的方式謀求發展,發展後勁嚴重不足,並且導致一系列問題產生。一是沒有辦理事業單位法人機構登記的幼兒園資產屬性不能確認是否為國家資產,而這部分幼兒園均為國家投資建設,屬於國有資產,同時無法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二是由於沒有辦理機構登記,縣教育局不能任命園長,導致目前在崗的園長和管理人員無法享受相應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三是不能辦理單位法人證書、組織機構程式碼和對公帳戶,對幼兒園的日常保育教育業務、對外交流等造成諸多不便。四是由於沒有辦理機構登記,名不正、言不順,影響幼兒園園長的責任心和榮譽感。

  (二)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師待遇偏低。目前,我縣公辦幼兒園教職工共有918人(含北幼),其中,在編教職工89名,非在編教職工829名。公辦幼兒園在編教職工平均工資為5357元/月,與2012年相比,平均工資每月增加2925元。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師平均工資2700元/月(含社保),與2012年相比,每月增加500元。非在編教師工資待遇明顯偏低,導致優秀的學前教育人才引不進、留不住,保育教育質量不能得到有效提升,隊伍問題已成為桎梏我縣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從各公辦幼兒園涉及非在編教師工資的有關經費安排情況統計看,調查的17所公辦園非在編人員年人均工資最高的是33735.4元,最低的是26400元。全年用於發放非在編教師工資經費佔年總收入比例最高的是99.95%,最低的是65.65%。調查的17所公辦園793名非在編教師年平均工資為31887.39元,全年用於發放非在編教師工資經費佔年總收入的76.67%。經調研分析全縣公辦幼兒園現狀,我們認為:非在編教師工資待遇偏低,且部分幼兒園擠佔日常運轉經費過高,造成幼兒園正常運轉困難。

  四、意見建議

  (一)解決公辦幼兒園機構編制問題。根據《成都市教育局關於印發〈成都市中小學(幼兒園)衛生工作評估標準的通知〉(成教辦〔2015〕10號)、《中共成都市委編制部門辦公室關於〈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企業等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事業單位設立登記辦法(試行)〉的通知》(成機編辦〔2016〕10號)精神,為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事業,著力解決我縣學前教育的機構設定問題,建議參照青白江區的做法為我縣37所未取得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的公辦幼兒園辦理機構設定登記手續。

  (二)提高公辦園非在編幼兒教師工資待遇。參照公辦幼兒園在編教師工資64300元/人.年,非在編教師達到70%為45000元/人.年。日常運轉經費按900元/生.年的標準,對公辦幼兒園經費予以保障。一方面,希望縣財政加大投入,對公辦幼兒園予以專項經費補助;另一方面,縣政府及縣主管部門要加大向上級爭取支援力度,爭取市上更多的支援。

  (三)加強民辦幼兒園監管扶持。在民辦幼兒園設立、年檢及質量考核過程中,嚴把人員配備、教職工資格准入等關鍵環節,不斷督促民辦園配齊配足各崗位人員。強化對民辦園的支援力度,每年劃撥專項經費,根據民辦園的辦園質量和師資發展情況,給予獎勵和扶持,促進民辦園不斷規範辦園行為。

  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5

  一、基本情況

  建築工程繫有教師91人,其中正高職稱2人(佔2.2%),副高職稱15人(佔16.5%),中級職稱人38(佔41.8%),研究生學歷人37(佔40.7%),碩士學位人39(佔42.9%),雙師型教師人25(佔27.5%)。

  二、存在問題

  經實地調研,建築工程系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數量不足。隨著學院的不斷擴招,在校生人數激增,教師出現數量上的缺口,教學工作量偏大,導致生師比偏高,部分課程如《建築製圖》等嚴重依賴外聘教師,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教師隊伍結構不平衡。從學歷、職稱、年齡結構上看,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比例偏低,中級及以下職稱教師偏多,高階職稱教師偏少,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年青教師比例偏大,教師隊伍中能擔任教學和科研重任的、具有突出業績的學術骨幹和學科帶頭人較少,沒有形成一個合理的梯隊結構。

  (三)教師來源渠道單一,具有豐富職場實踐經驗的教師較少。大部分青年教師是從高等學府畢業後直接來到學院工作,沒有生產實踐經驗,缺乏必要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也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論基礎,又對學生的學情分析不足,教學上存在照本宣科,脫離生產實踐等問題。

  (四)教師的科研能力不足,承擔科研課題的層次、數量、成果等都有待提高,發表的科研論文、專利等偏少,社會服務能力不足,師德師風的教育以及教師“三全育人”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五)教師的培訓缺乏整體規劃,教師專業能力提升途徑有待擴寬。赴企業掛職鍛鍊是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受制於企業內部管理制度,教師的企業實踐鍛鍊往往流於形式,難以融於企業工作環境,專業能力提升受到限制。有的教師培訓往往是走過場或效果不明顯,培訓方式還有待改進。

  (六)教師職業生涯定位模糊,激勵機制不夠完善,缺乏全面綜合的評價手段和激勵機制,現有的評價體系和職稱評聘制度苛求教師全面發展,忽視了教師個性和特色,使教師難以充分發揮自身特長。

  三、原因分析

  存在以上問題的原因,既有教師主觀的原因,也有體制、政策導向的原因。首先,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到資訊化教學手段的應用等方面都對教師的個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師觀念跟不上形勢的發展,視野不夠廣闊,阻礙了教師的專業發展。一些教師長期專注於教學,缺乏與行業企業接觸,對於引領產業發展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裝備瞭解不夠,安於現狀,制約了個人業務能力的提高。

  其次,教師的工作任務繁重,既面臨職稱晉升的壓力,又承擔著繁重的備課上課、課程建設、專業建設、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等任務,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導致真正用於個人專業技能發展、科研能力提升的時間和精力缺乏,制約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第三,沒有建立起系統化的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教師培訓經費投入還不足,規範化的繼續教育制度尚處於起步階段,還普遍存在“重引進、輕培養”的狀況。另外,對新進教師學歷、學位過高的要求,也是導致“雙師型”教師短缺的一個原因。

  四、對策建議

  針對以上的問題和困難,擬採取以下措施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工作。

  (一)改革教師准入制度,拓展專業教師來源渠道,放寬學歷要求,為吸納企業一線的技術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進入教師隊伍制訂具體的制度和措施。進一步完善人才引進機制,科學合理地制定師資補充規劃,重點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學科急需的短缺人才,進一步完善學科佈局。

  (二)改革教師激勵機制,建立良好的專業教師發展外部環境,完善以實際貢獻為導向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對現有薪酬分配、績效考核制度進行最佳化完善,薪酬分配向教學一線、“雙師型”教師、業績突出的教師傾斜。

  修訂完善高層次人才管理辦法,保障高層次人才的教學、科研、專案經費,解決好住房、配偶就業等問題,鼓勵青年教師攻讀在職博士、晉升高一級職稱。

  (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和規範教師實踐鍛鍊制度,與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鼓勵教師開展對外技術服務,並以此豐富教學素材,鼓勵教師參加各種技能比賽,考取各種職業資格證書,提升實踐技能。

  (四)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考核評聘、崗位聘任、評優評先的重要指標,把師德建設與工匠精神結合起來,透過開展最美教師和師德標兵宣傳工作,培養教師的職業責任感、職業榮譽感和職業成就感,形成敬業愛生、嚴謹治學、為人師表、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五)堅持引進和培養並重的原則,採取引進、培養和鍛鍊等多種途徑,最佳化教師隊伍,努力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加強青年教師的繼續教育,有計劃地選派業務水平優秀的中青年教師到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做訪問學者或攻讀博士學位。

  繼續開展導師與青年教師“一對一”結對子工程,幫助青年教師儘快提升專業能力。在青年教師中繼續開展備課、“說課”、教案編寫、PPT製作等教學基本功培訓,組織開展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不斷提高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的能力。

  (六)加強兼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相對固定的、具有較高素質的兼職教師隊伍,加強兼職教師的職業教育教學規律與教學方法培訓,支援校內教師與兼職教師合作開展科研專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