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報告> 高職學生專業能力實踐報告

高職學生專業能力實踐報告

高職學生專業能力實踐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型別。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職學生專業能力實踐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十多年來的實踐已經證明,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已不僅是進行學生思想教育的一種好形式,更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大學生社會實踐已為大家所認同,成為了各高校每年必須開展的一項思想教育活動。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隨著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和深化,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的一些不足和亟待改進之處也日顯突出,如何讓大學生透過社會實踐真正“受教育”、“長才幹”是值得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問題。

  高職教育以培養生產一線需要的高階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後主要在基層、在生產一線的工作崗位就業,其與社會基層、與生產單位的結合更緊密,更直接,因此也更需要了解現實社會中的實際情況及老百姓所關心的熱點問題,更要具有符合行業崗位要求的實踐工作能力。透過在校學習期間的假期社會實踐活動,開展與專業有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社會、瞭解行業,則是進行專業能力培養的、“長才幹”的一種有效方式。透過這一方式可以使學生熱愛社會、關心社會和了解本行業的現狀,使學生更成熟、更理智,從而成為合格的生產一線需要的人才。

  針對筆者所在學院農業類專業在過去開展假期社會實踐活動與專業教育結合得很不夠、專業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指導教師和參與的同學的積極性普遍不高的現象,我們對學院農業類的部分專業組織假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了改革試點,組織大二學生開展了與專業相結合的假期社會實踐。透過三年的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現將我們的做法和體會總結如下:

  一、堅持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是為了人才培養這一主題

  我們認為,大學生參加假期社會實踐活動,雖然具有服務社會、服務“三農”的功能,但更主要的還應將其看成是在校期間人才培養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其目的主要是為了人才培養這一主題。

  回顧以往的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其成績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以下問題:

  (1)各校在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時,大多為學生處、團委、學生會等部門組織,教學部門和專業教師為參與(甚至沒有參與)性質,從而使該活動未能與高校的專業教育和技術資源有效地結合,更沒有納入專業教育教學範疇;

  (2)參加學校組織假期“下鄉”活動隊的學生往往是集中少數的優秀生或學生幹部,受教育的學生面十分有限,且有“鄉村旅遊”嫌;

  (3)參加“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沒有進行有效的考核和效果檢查;

  (4)由於學校組織的假期社會實踐活動是以“三下鄉”形勢出現,活動目標之一是以對社會、對農業的服務為主,學生下去若是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下鄉活動,則大多定位於技術指導者的身份,而實際上許多大

  一、大二的學生其實並不能真正勝任這個任務,使每次活動的實際作用不大,並不能解決多少實際生產問題,最多隻能算是搞搞形式而已。

  因此可以說,這種只有部分學生參加的假期社會實踐活動並不能很好地起到對廣大全體學生進行教育的目的,不能達到對合格人才在思想和專業能力上進行培養這一目標。

  高職大學生是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主體,大學生透過參加假期社會實踐活動,使他們能按照社會的人才需求而健康成長。透過將社會實踐活動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能夠充分發揮它的人才培養雙重作用——實踐中的思想教育和實踐中的專業學習。總之,高職學生的假期社會活動要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最終目的。

  二、明確與專業結合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

  隨著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和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高職院校在組織學生進行假期社會實踐活動時,應積極地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與專業相結合的假期社會實踐活動,透過這種社會實踐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創新意識,進而為培養生產一線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

  透過實踐,我們認為與專業結合進行假期社會實踐具有以下明顯的優勢:第一,假期社會實踐與專業能力培養相結合應是人才培養方案中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鞏固所學專業知識、吸收實踐新知識、增強專業技能水平、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第二,學生在假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可不受教學大綱的限制,可以在本行業的社會實踐大課堂中自由馳騁,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專業(或專業方向)興趣有重點的發展和學習,從而能增強學生在未來就業時對某一崗位(或崗位群)的工作能力。第三,能充分利用在校期間的.以學習為主、有專業老師進行指導的條件下學好和掌握本專業知識的有利條件,在結合本專業的假期社會實踐中磨鍊自己,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素質。第四,透過與專業結合的假期社會實踐活動能充實教學中的實踐內容,活躍教學氣氛,拓寬師生的社會視野,使學生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掌握在學校課堂上難以掌握的技術,同時也縮短了理論與實踐的距離。第五,在與專業相結合的社會實踐活動中,透過在對應的行業工作實踐進行專業知識的實踐和運用,能夠激發、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加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學習意識,有利於專業能力的培養。

  因此,透過充分利用與專業相結合的假期社會實踐,能進一步加強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使之成為職業院校一種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

  三、專業教師或企業人員進行指導的假期社會實踐更具有行業針對性

  為使假期專業社會實踐能讓學生深入接觸和了解行業情況,增加對未來的崗位適應能力,使社會實踐更具有行業針對性,同時也為保證社會實踐的實效而不走過場,在進行假期社會實踐中必須要有專業教師指導。

  我們的做法是:放假前,組織學生進行會議佈置、實踐單位安排(選擇校外實習基地單位、教師任技術顧問的企業、主動來校要求學生前往實習的生產單位為主,也可安排讓少量的學生自行選擇假期實踐單位)、公佈各位專業教師的專業方向和聯絡方式,各系成立由系主任和書記負責組織的假期實踐活動機構,具體負責此項活動。學生在暑假中根據安排或自行落實好專業實踐專案和內容後,及時透過電話或網路(QQ或電子郵箱)向系裡彙報,由系裡幫助統一進行專業指導教師的指定,然後告知學生和相應指導教師,讓學生與教師取得聯絡。如在假期實踐中,遇到生產實踐中的某一專業技術問題時,可給學生指定對應專業教師進行指導。在某生產單位進行調查性質的實踐時,可請該單位的技術人員或負責人進行指導,系裡同時對一些單位進行電話抽查和聯絡溝通。以此保證學生的社會實踐落到實處。

  由於這種方式的實踐是在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管理人員的指導下完成的,所以學生開學返校時帶回的社會實踐資料大多有較豐富的內容或具體的資料,能反映某地某企業、行業的一定生產狀況或某一生產中的具體技術問題。比如在某養殖企業或園林企業進行假期社會實踐時,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針對企業的具體實際,在企業生產技術人員的幫助下進行的實踐活動,能真實反映企業實際情況,學生能學到真實有用的東西。

  同時,透過這種方式也加強廣大教師對本行業、對社會的及時瞭解,提高自身能力。實踐證明,凡有專業教師進行指導,效果都比較好。

  四、以教學的方式進行組織,要求學生人人參與假期社會實踐

  我們透過對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實踐和研究得出:要將假期社會實踐擺在學生的專業必修課的地位。要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門特殊的課程,是學校與社會、教師與群眾、書本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高職院校要把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要納入學生德育考評體系,制定詳細科學的考評辦法,分等級考評。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後每人應當寫出一份假期社會實踐報告,進行心得交流,同時報告成績要記入畢業檔案。

  因此。我們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將暑假專業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計劃,使其具備制度化、經常化、教學必需化。雖然我們目前未將該內容計算教師的教學學時,但由於是以教學的方式進行組織的,在教學計劃中將其視為教學必修內容之一,所以學生都必須參加,從而保證了全體學生都參與到假期專業社會實踐中去,保證了對廣大學生接受教育和培養機會都均等,而不是過去的那種只由部分學生幹部組成的、只能有部分學生參與的暑假實踐活動。

  五、社會實踐在活動前有周密的計劃安排、活動後有檢查評價和總結

  為保證暑假專業社會實踐活動能夠正常有序地開展下去,在三年的改革實踐中,我們堅持做到:活動有周密的計劃安排、實踐專案和內容有指導、暑假報告質量有要求;活動前有宣傳發動、活動中有督促檢查、活動後有檢查評價與總結。因而做到活動的可操作性強,保證了社會實踐的實效,保證了人才培養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我們將這一活動安排在每屆學生的第四學期結束前,因為此時學生已學完了許多專業課程,只要再經過一學期學業後就將進入畢業實習環節,開始步入社會進行“預就業”了。此時安排這一活動可為學生即將來到的“零距離就業”增加競爭能力。

  我們教育學生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這個活動,要認清它的意義。這是畢業前的最後一個暑假了,要珍惜這次以學生的身份直接去接觸社會的最後一個假期學習機會,要增加自身的就業能力和畢業時的就業資本。所以,有90%以上的同學表示接受這種觀點,並且願意積極參加。

  為做好活動前的發動工作,我們用半天時間召集參與活動的學生進行暑假社會實踐工作安排與培訓。在培訓中對假期社會實踐的目的、內容、方法設計、工作實施、時間安排和調查報告(或假期打工實習體會、專業實習論文)的寫作進行講授。

  在時間上我們要求每個學生不能少於十天的實踐活動。在實踐內容上可以是在本行業生產單位打工;也可以是對某企業或家鄉當地進行行業調查;也可以參與一項企業的生產技術工作。為此我們對每個學生髮給一份“暑假專業社會實踐活動安排和指導提綱”的計劃書。

  在活動中,要求學生都要在系裡指定下與相應專業方向教師取得聯絡,對個別在假期實踐中未與專業教師聯絡並獲得指導的學生,教師可拒絕為其進行暑假調查報告(或實踐工作報告、專業論文)的指導修改,允許學生在半年後的寒假中補修該教學內容,以完成教學計劃中的學業任務。

  在活動結束,學生返校時,要求開學後兩週內上交一份有指導教師(或生產單位和技術人員)簽名的報告,並附有教師評價意見。對於報告的要求是,文字只要求在1500字以上(不一定達到通常論文要求的字數),但報告一定要有實際的內容。不要求報告寫得洋洋萬言,但一定要有真實體會。

  透過這種形式的實踐和報告總結後,許多同學除了得到不少的實踐工作體會外,還學會了寫調查報告(或對某一技術工作的總結報告),學會了分析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新晨:

  如筆者所在學院畜牧獸醫、園藝、園林技術等專業的許多學生,透過在大二時的假期進行專業結合的社會實踐,採取了行業社會調查、專業打工實踐等方式,在返校後反映收穫很大,認為提前接觸和了解了本行業的實踐,同時也基本為三年級的專業課學習確定了自己未來發展的行業崗位方向,為未來的崗位就業增強競爭能力。很多同學找到了畢業實習單位,同時在二年級就落實了工作崗位。此外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透過假期在企業進行打工實習,做到實踐學習與獲得經濟收入的雙贏,在每年暑假的大二學生中有一半以上是採取這種方式進行專業實踐。目前這種方式已逐步為學生所認同和歡迎,成為了教學改革的一個成功經驗。

  透過實踐我們深深地體會到;高職院校學生要成為現代化建設生產第一線需要的高階技能型人才,就不能閉門讀書,而必須走向社會,投身社會實踐,接觸專業生產,在實踐中與普通勞動者相結合,瞭解社會,瞭解生產實際。高職院校為適應人才市場的發展需要,為促進學生儘快成為高階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應當積極地將社會實踐活動與專業教育結合,讓社會實踐更好、更有效地圍繞人才培養這一主題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