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魯迅> 關於魯迅先生的作文3篇

魯迅先生的作文

關於魯迅先生的作文3篇

  郁達夫在《懷魯迅》中沉痛地寫道:“因魯迅的一死,使人自覺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為,也因魯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國還是奴隸性很濃厚的半絕望的國家。”可見魯迅先生在國人心中的偉大。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幾篇關於先生的,謹表懷念,歡迎大家點選閱讀!

  【1】魯迅先生

  偉大——這就是我對魯迅先生的第一印象。他“俯首甘為孺子牛”日夜為改變民族的命運而忙碌著。身體瘦弱的他卻是文學上的巨人。魯迅先生幽默,且不乏親切。他憎恨黑暗如魔鬼,而且處處為他人著想,淡化自己。在我看來,他是平凡而偉大的人!

  魯迅先生逝世的時候,終年才55歲,卻寫出了無數經久不衰的書:《阿Q正傳》、《狂人》、《彷徨》、《墳》等作品廣為流傳。但被世人所敬仰的魯迅先生卻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魯迅先生的房間必定是最“熱鬧”的時候,他正演奏著“文字交響曲”希望這一首首動聽的曲子能喚醒麻木不仁的中國人。

  魯迅先生在日本學醫時,意識到中國人“中國人的病不在身體上,而是在心理上。”於是他決定拿起筆,透過自己的文章來呼籲所有的中國人,所以有的人說:“魯迅先生的筆是同黑暗作鬥爭最厲害的武器。”

  人們把魯迅先生譽為“民族魂”,原因是魯迅先生或者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他給人民當牛做馬,卻毫不驕傲,更不曾騎在人民的頭上高呼:“啊!我多麼的偉大!”所以,群眾們把他舉得很高,很高。魯迅先生從不突出自己的地位,賣弄自己的知識。他只是默默地接受人們給他的榮譽和讚賞。

  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的文章永遠是中國歷史上最璀璨耀眼的光芒。

  我是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魯迅先生的文章的,從《三味書屋》到《藤野先生》再到現在的.《藥》,算算大概也有五六個年頭了:以前年紀還太小,不能完全明白文章的韻味,只是人云亦云地跟著老師說,說當時社會的黑暗,說人性的醜惡。可是,現在自己也真的能夠明白那是一個多麼黑暗的社會,心中有恨,恨民眾的麻木,很人性的冷漠,更恨自己沒有生在當時,也同樣為醫國醫民奉獻熱血與青春。

  【2】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用筆來拯救中國的人,他所面對的社會是我們所不能想像的,是那樣的陰暗、悽清與恐怖,可仍義無反顧地用筆在寫,用心在吶喊。雖然曾經也有過彷徨,但內心的信念最終戰勝了一切。

  也許最難過的不是“醉生夢死”的麻木,而是“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唯我獨醒”這是一種何等的寂寞啊!能夠戰勝孤獨的人也許才是真證的勇者,想到這不禁讓我對魯迅先生肅然起敬,

  在先生的眾多文章巾我是最喜歡《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子,這裡的文章大多都是記述魯迅先生幼年時期的生活,故事平淡,卻讓人感到一種淡淡的溫暖,一種家的溫暖。這裡沒有殺戮,沒有爭鬥,有的只是那平緩的心境。這也許是一種趨利避害的天性,讓我總是不由得去偏愛那些舒適祥和的文章。

  什麼是傳世的孤寂?胸膛裡大開大合的悲痛,像拉動的風箱一般沙啞地呼喚起來;一絲光線湧出,把所有沉睡的過往輕輕喚起。這也許就是魯迅先生當時的心情,可正是我現在的心情。

  【3】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一生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魯迅先生的大半生中,去影院的次數比較多。他看電影不拘一格,尤其講究電影的品位魯迅當時很推崇進步的外國電影。他對前蘇聯的早期革命電影情有獨鍾,如《夏伯陽》、《復仇豔遇》(《杜勃羅夫斯基》)等。許廣平曾回憶說:"至於蘇聯的片魯迅是每部都不肯錯過的,任何影院不管遠近,我們都到的,著重在片子。"雖然,在當時很難看到這些影片,魯迅先生還是想盡辦法看了10部。就在他逝世前的10天,還看了由普希金小說改編的《復仇豔遇》,魯迅把它視為"最大慰藉、最深喜愛、最足紀念的臨死前的快意"影片,並向友人推薦"不可不看"。

  對美國電影,他以"拿來主義"的態度接受、欣賞。二三十年代美國電影波及到世界各個影院,充斥著駁雜斑斕的美國文化特點。而對傳入中國的美國電影,魯迅先生雖時而流露出不滿和激憤,但更多的還是成了他考察美國文化和作為文化娛樂的重要途徑。據統計,魯迅在1927-1936年的10年間,共觀看了142部影片,其中美國片就有121部。對好萊塢的探險片、喜劇片、偵探片、歌舞片都作了公允的評價,特別對卓別林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城市之光》給以熱烈的讚賞。他看得最多的是美國紀錄片學派實地拍攝的探險片,有37部之多,如《南極探險》、《奇觀》等等,有的不止看了一遍。

  魯迅熱情扶持中國的"左翼"電影事業,在《準風月談·後記》、《中國文壇上的鬼魅》中,他毫不畏懼地痛斥了藍衣社特務用法西斯手段搗毀藝華影業公司,禁演田漢、夏衍等編寫的早期進步電影的罪惡行徑。特別是對早期進步演員阮玲玉的自殺和"左翼劇聯"盟員艾霞之死,魯迅寫下了怒不可遏的檄文《論人言可畏》。魯迅對當時一些不好的國產電影也興趣索然。針對無聊的電影,魯迅曾當頭棒喝:"現在的中國電影,還很受著才子加流氓式的影響……看了之後,令人覺得現在倘要做英雄,做好人,也必須是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