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魯迅作文500字錦集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魯迅作文500字6篇,歡迎大家分享。
魯迅作文500字 篇1
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市區的魯迅中路,是一條獨具江南風情的歷史街區,而這條街上的魯迅故里,是原汁原味解讀魯迅作品,感受魯迅當年生活情境的場所。
我們來到大門口,門口有一堵牆,牆上畫著魯迅抽菸的圖畫。在這堵牆的前面,有幾個兒童雕像,他們圍在一起,好像在聊天,又好像在玩耍。
踏著青石板路往前走,路的左邊是烏篷船碼頭,小河上,烏篷船晃晃悠悠地蕩著,這已經成為紹興的一道風景。
石板路旁邊就是三味書屋,那是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這裡發生了許多故事。石板路兩旁還有許多特色的小店,有臭豆腐店,有黃酒店,有工藝品店……最有特色的要數紹興黃酒了,那裡的黃酒酒精度含量很低,我一個人就喝了一瓶。我們正在魯迅紀念館遊玩,突然下起了暴雨,讓我們猝不及防,一瞬間就淋成了落湯雞。
溼淋淋的我們來到一家商店裡面遊玩,有一個老爺爺正在題扇,他的名字叫沈長軒,93歲了。爺爺為我們題了一副扇子,剛勁有力的字型,慈眉善目的爺爺,我們和爺爺合了影,然後去了魯迅故居。
魯迅家的房子很大,房梁也很高,感覺像是一座巨人住的房子,魯迅其實也是一位巨人——文學巨人。魯迅家的後院叫百草園,裡面都是些雜草,據說魯迅小時候經常和朋友在裡面玩。走出魯迅家的屋子,有一個賣青瓷的商店,我們在琳琅滿目的商品中選擇了一套餐具,短暫的休息過後,我們的旅行就結束了。
旅行雖然結束了,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他的精神鼓舞著我,我不但對魯迅先生更加敬仰了。
魯迅作文500字 篇2
我喜歡魯迅,我沒有裝深沉。除了課本上的,我甚至沒怎麼看過他的作品。不是不想看,是真的太難理解了。一個順口溜大概已傳遍了中國的每所學校,說現在的學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周樹人和文言文並列,可見其難度。
若要我說出喜歡魯迅先生理由,我還真說不出個所以然。也許是崇拜他的深刻見解,也許是折服於他獨到眼界,也許是驚詫於他前沿的思想領悟,也許僅僅是沉迷於課本上魯迅先生肖像那雙深邃的眼睛。
後來在語文選修課本上跟隨蕭紅的筆墨對魯迅先生了解了更多,在蕭紅的筆下,魯迅是一位紳士,一個溫和的大哥哥。這讓十七歲的我忍不住浮想聯翩,若我生在那個時代,真想嫁給他啊。
有一天我跟朋友聊天兒,朋友向我抱怨為什麼魯迅的文章會被選為必學的課文,還變態地要求背誦。我的一句話結束了她喋喋不休的抱怨,我小聲地說,我很喜歡魯迅啊。她朝向遠處的頭大弧度地轉向我,看我的`眼神猶如看著一個傻子。然後我們一起沉默到上課鈴響,默默地走進教室。
朋友的反應讓我懷疑我是不是腦子壞了,可是我控制不住,對魯迅先生的迷戀沒有任何消減。
隨後在同桌的影響下我喜歡上了許嵩,最先吸引我的並不是歌聲或嗓音,也不算曲調,而是歌詞。那是我偶然間在網上看到關於《毀人不倦》的解讀,那篇文章對我的震驚程度猶如一記炸雷,原來看似普通的歌詞竟有如此的深意。好奇心驅使我去了解許嵩其他歌的解讀,從此開啟新世界……
之後的某一天,我又天馬行空,我竟然覺得魯迅先生和許嵩有相似之處,深刻的見解,獨到的眼界,溫和的大哥哥……我想我是不是魔怔了,兩個生活在不同時代的人,我居然會聯絡在一起。
當然,我不會再把這種驚人的想法與朋友分享了。
魯迅作文500字 篇3
今天,學校龍湫文學社組織去紹興,遊覽文學巨匠魯迅的家——魯迅故里。大家早早地來到了學校,談論著魯迅。魯迅原名周樹人,他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大家對魯迅充滿好奇,個個都興奮不以說個不停。我們的汽車經過三小時的漫長行駛終於來到了紹興,來到了盼望已久的魯迅的家。
魯迅故里位於城區魯迅路都昌坊口,是一所青瓦粉牆、磚木結構,坐北朝南的六進的大宅院,建於清代乾嘉年間,距今已有二百餘年曆史。我們首先來到了三味書屋。那裡是魯迅先生曾經攻讀詩書近五年的地方。屋裡擺放著一些椅子和桌子。一個“早”字我們彷彿又看到了先生小時候刻苦學習的樣子。接著我們經過小橋來到了魯迅的祖居。那裡有“德壽堂”、“香火堂”等古建築,是用於拜祭祖先、會客和居住之用。
魯迅故居的後面即“百草園”,其實就是菜園,佔地4000平方米,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已道盡了百草園的斑讕色彩、盎然情趣。有大小兩園,南稱大園,與西邊梁家園子隔一堵1米多高的泥牆。有“無限趣味”的“短短的泥牆根”至今仍留存如故。那裡有一口井聽導遊講:魯迅小時候經常在井口蹦上跳下,母親怕他掉下去,在井口上蓋了石蓋,後來又用兩根粗粗的木條拼成了一個叉叉釘在井口上,表明不能在井口玩耍。
紹興之旅就要結束了,我們坐上了回程的車子,懷著喜悅與充實和魯迅故里揮別。
魯迅作文500字 篇4
魯迅,相信大家都瞭解,他是一名大文豪,也是一位偉大的諷刺家。但是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什麼諷刺人的話,都可以是魯迅說的了。
有一些,是用來娛樂的。我給大家提供一下:所有的名言都是胡扯的,包括這句。——“魯迅”。這句的話一般是用於網上論壇之間的調侃或之間的談資,是十分風靡的一句話。
還有,比如說這句:我從沒說過這句話。——“魯迅”。這句話就比較好玩了,既然從來沒有說過這句話,那何來這句話呢?
還有這句話:“到了一定年齡,必須扔掉四樣東西:沒意義的酒局,不愛你的人,看不起你的親戚,虛情假義的朋友。”這句話看起來還有模有樣的,似乎真的就是魯迅曾經說過的。但是你要仔細一查,咦,這句話哪兒蹦來的,石頭裡蹦出來的嗎?
再給大家來一句:我還能怎樣?能怎樣?還不是像父親把你原諒。——“魯迅”。大家聽說過這句話嗎?我真是佩服網友們的想象力啊。
“我即使是死了,釘在棺材裡,也要在墓裡,用這腐朽的聲帶喊出:我沒說過這句話。”——“魯迅”。從這句話我可以看出魯迅先生是多麼執著啊,到死的他也自己打假,儘管這句話也不是他說的。
剛剛我還查到了一種,沒錯,是一種,不是單單一句。來,我給大家複述一下其中的兩句:表情包多的人,沒有物件。晚睡的人,沒有物件。這兩句都是“魯迅”說的,但是他們有沒有物件關魯迅先生什麼事啊?他給他們相親嗎?
世界上最大的洞不是黑洞,而是網友們的腦洞,希望大家能小心一點,不要再被假名言所迷惑。
魯迅作文500字 篇5
《故鄉》中的時過境遷,《孔乙己》中可悲可嘆的酸秀才,《阿Q正傳》中的世態炎涼,它們都出自一人筆下,他就是魯迅。初次閱讀他眼中的封建社會,理解那些晦澀難懂的句子,我只覺得這位作者悲天憫人,是個無聊的悲觀主義者。然而,我漸漸發現,魯迅也如詩。
回憶起小學課本中《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就想起他在回答“鼻子為什麼是扁的?”時,意味深長的說:“我處在一個黑暗的環境中,什麼都看不見,四處碰壁,就把鼻子碰扁了。”他的正直為他惹來許多迫害,他卻依然保留著不屈不撓,正義凜然的民族氣節,被人們稱作“民族魂”。他是一首正義的詩。
上了初中,我又讀到阿累的《一面》,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那隸書般的一字濃眉,兩端猶如蠶頭雁尾。他與阿累的見面讓人難忘,作為文學大家,親自降低身份與阿累見面,對年輕人寄予厚望,絲毫不擺大師的架子。他是一首平易近人的詩。
到紹興旅遊,參觀魯迅故居,煙波浩渺的水鄉蘊藏著他幼年美好的回憶。碧綠的菜哇,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古板又和藹的壽鏡吾先生,也一定令魯迅受益終生,創作喜愛《百草園與三味書屋》回憶童年。他是一首充滿回憶的詩。
時代在變化,留在故鄉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書,往昔美好的故事,親情的人物,甜醉的情景,就像鮮活花瓣夾在書裡面,再翻開都變成了乾枯的回憶。《蕭紅傳》中的魯迅已步入暮年,頻頻遭到日本人的迫害,幼時的無憂無慮一去不復返。儘管如此,對於剛見面的二蕭他還是傾囊相助,無論文學上的指點,還是替他們付回程電車錢。這樣的魯迅是一首關懷備至,體貼入微的詩。
現在,我對魯迅只有深深的敬意,魯迅也如詩,一首蘊含著中華民族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的詩。
魯迅作文500字 篇6
上個星期六,我和媽媽乘動車組來到了紹興。我們先去了魯迅故里。
魯迅故里包括魯迅祖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等。一進魯迅故里,就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因為外面都是高樓大廈,而裡面都是老房子:不高,但很有特色。先進了祖居的大門,就來到了“客廳”,“客廳”裡的傢俱已經很舊了,顯然已經放了幾十年。魯迅他家裡非常富有,都有一張高檔的“寧式床”了。“寧式床”是一種木頭做的床,木頭上刻著十分漂亮的花紋,還鑲嵌著漂亮的圖畫。
魯迅故居是魯迅青少年時代生活、學習、工作的地方,1881年9月25日,魯迅出生在這裡。故居沒有祖居那麼大,但家比祖居的要新。客廳的擺設與祖居的一模一樣,剛進去時我還以為走錯了。百草園其實就是魯迅他家的菜地,也是魯迅玩耍的地方。魯迅先生曾寫道如此生機勃勃:“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想必當時一定很美,但現在卻只是個普普通通的菜地。
以前有兩種“學校”,是“私塾”和“家塾”。所謂“私塾”,就是由學生到老師家裡去讀書,“家塾”就是請老師到自己家裡來教書。三味書屋是魯迅讀書的地方,是一個由壽鏡吾老先生辦的“家塾”。魯迅的座位在東北角上。但他原本是坐在東南角上的,但因為你、那裡是一條過道,經常有人進進出出,他很喜歡讀書,但又靜不下心來,於是他要求老師把他的座位東北角。魯迅的座位上刻著一個一寸見方的“早”字,據說魯迅有一次遲到了,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後刻下“早”用以自勉的。
魯迅故里果然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