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魯迅> 精選魯迅的作文九篇

魯迅的作文

精選魯迅的作文九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魯迅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魯迅的作文 篇1

  魯迅是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魯迅先生寫的文章,雖然篇幅並不長,數量也不多,但篇篇都能按照著他想要表現的那個時代的生活內容去表現。他並不追求詞與句的華麗,但就像在講故事一樣,讓人沉迷其中。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便是最好的證明。文中的“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肥胖的黃蜂”等景物寫得活靈活現,十分符合兒童的心理,將這些東西的色彩,形態描繪得栩栩如生。一讀完,我的腦海中就浮現出了一幅和諧的畫面,讓人如同身臨其境。

  然而我們在平常寫的時候,有時只是注重了語言的華麗與優美,對於文章的內容細節卻忽略進而忘卻了。

  我想你一定不知道,魯迅先生的一生都與繪畫有著密切的關係吧!魯迅先生自己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也曾說過:“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連著名畫家陳丹青都曾向他授以高度的評價,足以說明魯迅在美術上的巨大造詣。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第二段景物描寫裡,魯迅先生不但寫出了各種景物特有的色彩,也同時將動物、昆蟲的形狀融入其中。產生了一種非凡的藝術效果,這得益於魯迅先生對於美術的鑽研。

  不僅如此,就連北大莊重的校徽也是由魯迅先生設計完成的。在1917年,北大校長蔡元培上任第二年時,需要來設計校徽。他直接就找到了魯迅先生,魯迅所設計的校徽一提交便立即被採用,一直到1949年,才重又啟用,而現在的北大校徽就是在魯迅設計的原基礎上豐富而來的。魯迅先生對於繪畫的愛好與修養反映出他對美的敏感、對美的沉湎、對美的沉醉以及對的鑑賞力。

  魯迅先生曾在《自嘲》一詩中寫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一句話充分地體現了魯迅先生的疾惡如仇,願為人民做牛做馬的精神。

  在我眼中的魯迅先生是愛國、喜愛繪畫、文學底蘊濃厚、疾惡如仇、願為人民做牛做馬的一個人。他是真正的“民族魂”!我為有把國家與人民看得如此之重的一位前輩而感到自豪與驕傲。

魯迅的作文 篇2

  魯迅先生一生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魯迅先生的大半生中,去影院的次數比較多。他看電影不拘一格,尤其講究電影的品位魯迅當時很推崇進步的外國電影。他對前蘇聯的早期革命電影情有獨鍾,如《夏伯陽》、《復仇豔遇》(《杜勃羅夫斯基》)等。許廣平曾回憶說:"至於蘇聯的片魯迅是每部都不肯錯過的,任何影院不管遠近,我們都到的,著重在片子。"雖然,在當時很難看到這些影片,魯迅先生還是想盡辦法看了10部。就在他逝世前的10天,還看了由普希金小說改編的《復仇豔遇》,魯迅把它視為"最大慰藉、最深喜愛、最足紀念的臨死前的快意"影片,並向友人推薦"不可不看"。

  對美國電影,他以"拿來主義"的態度接受、欣賞。二三十年代美國電影波及到世界各個影院,充斥著駁雜斑斕的美國文化特點。而對傳入中國的美國電影,魯迅先生雖時而流露出不滿和激憤,但更多的還是成了他考察美國文化和作為文化娛樂的重要途徑。據統計,魯迅在1927-1936年的10年間,共觀看了142部影片,其中美國片就有121部。對好萊塢的探險片、喜劇片、偵探片、歌舞片都作了公允的評價,特別對卓別林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城市之光》給以熱烈的讚賞。他看得最多的是美國紀錄片學派實地拍攝的探險片,有37部之多,如《南極探險》、《奇觀》等等,有的不止看了一遍。

  魯迅熱情扶持中國的"左翼"電影事業,在《準風月談·後記》、《中國文壇上的鬼魅》中,他毫不畏懼地痛斥了藍衣社特務用法西斯手段搗毀藝華影業公司,禁演田漢、夏衍等編寫的早期進步電影的罪惡行徑。特別是對早期進步演員阮玲玉的自殺和"左翼劇聯"盟員艾霞之死,魯迅寫下了怒不可遏的檄文《論人言可畏》。魯迅對當時一些不好的國產電影也興趣索然。針對無聊的電影,魯迅曾當頭棒喝:"現在的中國電影,還很受著才子加流氓式的影響……看了之後,令人覺得現在倘要做英雄,做好人,也必須是流氓。"

魯迅的作文 篇3

  我泡上一杯清茗,在豆大的燈光下,坐在書桌旁回憶著我與魯迅先生的故事。我細品著清茗,才知道魯迅先生也像這茶一樣,品過之後,仍留有淡淡的清香,繼而,細細品過之後,才發現,魯迅先生這個偉大的人更是品不盡了……

  聞茶香:故事中的故事

  我細細聞了聞茶香,清新,引人深思。初識魯迅,還是在初中課本上。黑白照片中的他,身著長衫,目光堅毅,嚴肅。我似乎看到了有什麼東西在他目光深處,久久的燃燒著,永不熄滅。

  我試圖以一個初一學生的身份,在難懂的文章中前行,幾遍下來,我依稀地看到了那時黑暗的社會,和他辛辣的諷刺,像一把刀子,正中要害。先生把他熾熱的愛國之情,化作濃濃的墨,傾瀉在紙上,愈發愈引人深思,也讓我這個學生皺緊眉頭,細細思索著。

  我好奇地向老師請教願與魯迅的更多資訊,好像嗅到了茶的清香,急不可耐的要常常茶水的滋味,老師只給我講了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末了,老師只是笑笑,意味深長的說:“足矣,魯迅先生這個人,要慢慢品味。”。我有點一頭霧水,靜下來,思考著那個故事。也許,他知道,唯有醫治好人的靈魂才能救國吧,沒有靈魂的人,只是無異於行屍走肉罷了。時光流逝,中華魂,永遠不應丟下。

  第一口,略苦,留有餘香:時間的故事

  第一口下來,有點茶葉的苦澀,久了,唇留清香。“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擠總會有的。”老師用魯迅的名言嚴厲的對我們這些磨蹭的學生說。我低下頭,心裡澀澀的,好像剛被魯迅先生批評過一樣,在我的印象中,魯迅是一個惜時如金,如命的人呀!我下定決心,不再浪費時間。

  我望著電腦,堅定地走開,繼續寫作業。在睡夢中,我咬咬牙,在微涼的清晨中,早早去上學。在午後的陽光下,我孜孜不倦的背書……很苦,但是,在一切的苦澀之後,我總算換來滿意的成績,是魯迅,告訴了我時間的寶貴。他告訴我們,哪裡有天才?他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讀書上了。

  魯迅先生,是愛國作家,更是我人生的導師。苦澀之後,茶的餘香,滿口近是,清新,讓人振奮。

  細品:走進魯迅的童年

  細細品味,滿口近是濃香,讓人回味無窮。無意間,我在家裡發現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隨著魯迅的記憶,來到了他的童年,帶著純真的夢幻。我們走進百草園,逗弄班蝥,拔何首烏,摘覆盆子,雪地裡捕鳥,天真爛漫。我們來到魯鎮,掘蚯蚓,月夜行船,看社戲,偷毛豆,無拘無束。讓我看到了另一個魯迅,純真,歡樂。

  然而,它又是一個嚴肅的戰士,用鋒利的筆,為祖國而寫。用熾熱的愛國心,報答祖國。

  不盡的清香

  不知不覺地,一杯茶品近了,但是,餘香是不盡的,永遠用它固有的清香,飄在我的心中。也許,魯迅先生像茶,這又細細品,才嚐到他的滋味,也許我們用一生的時間也無法品讀出他最真實,偉大的情操,真情操,我與魯迅的故事也會越來越多,說不完道不盡。

  在燈光下,回憶著幾例我與魯迅的故事,細品清茗,我要在這青春的大好年華里,像魯迅一樣,愛著這片生我養我的祖國,要像魯迅先生一樣,報答這片曾經苦難的土地。

魯迅的作文 篇4

  當我們走近偉人時,我們會發現,其實我們是那麼的渺小。

  ——題記

  在十一月三十日的下午,我們小荷文學社集體去參觀上海魯迅紀念館。那天是星期五,車很堵,原本計劃用一個小時到那,但實際時間遠遠不止這些。幸運的是我們終於在閉館前趕到了那。

  走進魯迅紀念館,首先看見的是一個巨大的魯迅雕像。它的表情是嚴肅的,卻又有那麼一點親切。我們匆匆在它身前留了影,接著就上樓了。

  “瞧,是《阿Q正傳》!”一陣歡快的叫聲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抬起頭,只見電視里正播放著《阿Q正傳》。

  《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傑作,魯迅透過對貧苦、不覺悟的農民阿Q的描寫與刻畫,寫出了國人的靈魂。他揭露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制度和傳統思想文化造成的中國國民性的特點。值得諷刺的是文中的那個阿Q,被別人打了還說是兒子打老子,這就是眾所皆知的阿Q精神勝利法,多麼可笑且又可悲啊!!

  在往前走去,是一段有關於三味書屋的介紹。三味書屋是清朝末年紹興城內的一個私塾,位於紹興魯迅故居附近,距“百草園”不遠。魯迅曾在文章裡稱它是“全城中最嚴厲的書塾。”;說塾師壽鏡吾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魯迅也是在三味書屋中打下紮實的文化基礎,養成了嚴謹的治學態度。

  接著我們參觀了一個鐵屋子。開始我並不知道這鐵屋子是幹什麼用的,後來老師告訴我們:“魯迅先生把舊社會比喻成一個封閉的鐵屋子,把無知,愚蠢的人們比作在鐵屋子中熟睡的人,把正直的人比作鐵屋子中清醒的人。清醒的人是非常痛苦的,而熟睡的人則是麻木不仁的,感覺不到死亡的逼近。如果把熟睡著的人叫醒,他們也會變得痛苦,但是同樣,他們也許能找到開啟鐵屋子的方法。”

  告別了鐵屋子,我們繼續往前走。一路上我們看了不少有關於魯迅的東西,比如說魯迅的妻子許廣平,百草園等。

  到了最後,我們突然看到了一個醒目的魯迅雕像,旁邊寫著魯迅1936年10月19日因病在上海逝世,我們的心情一下子從輕鬆變得沉重了。是的,魯迅是一個跨世紀的偉大作家,他致力中外文化交流,竭力畫出國人的魂靈,是中國人的驕傲!他的死對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損失。

  參觀魯迅紀念館的時間是短暫的,很快我們便走出了魯迅紀念館。每個人的臉上都流露著依依不捨的表情。

  仰望天空,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魯迅先生的樣子,他正在對著我們笑,笑得那麼的親切……

魯迅的作文 篇5

  每每讀完魯迅的文字,眼前便會出現這樣一個面部特寫。

  這形象與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隨歲月的增長,由模糊而清晰,終於畫出了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

  在眾多的作家中,魯迅是突出的一個,也是特殊的一個。

  與其他舉世矚目的文豪相比,人們不禁要發出疑問:僅僅是以寫雜文見長的魯迅,何以在世界文學史上獨樹一幟,放出奪目的異彩來?是的,魯迅沒有莎士比亞的累累鉅著,沒有盧梭的長篇自傳,也沒有屠格涅夫那清新優美詩一般的筆調,沒有雨果那曲折動人的小說情節。然而他的確是位偉大的作家,因為他首先是偉大的戰士。

  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卻異常地清醒與敏銳。他不屈地戰鬥著,抗爭著,以思想做劍,寸筆為槍,劃破漫漫長夜,挑出些許亮色。

  讀魯迅的作品,實際上是在瞭解魯迅的為人。他敢罵,罵苟延殘喘、陰險狡詐的“落水狗”,罵奴顏婢膝、貌似中庸的偽君子;他敢論,論國民眾生的劣根本性,論轟轟烈烈的大革命的悲劇之源;他敢抨擊,抨擊狂人眼中吃人的世界,抨擊把孔乙己推上絕路的封建禮教;他敢吶喊,為艱辛而麻木地生活著的潤土,為受封建勢力壓迫的祥林嫂。他疾惡如仇,使那些反動的御用文人心驚肉跳,使病態社會的千瘡百孔暴露無遺。

  而他又始終在刀光火色的衰微中渴求著光明。夏瑜的墳頭,他放上一個紅白相間的花圈;碎影依稀中,他追尋著那個“好的故事”……他筆鋒幽默辛辣,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卻不是自命清高的冷嘲熱諷,他的幽默中閃爍出睿智與深刻,其中包含的是一顆憂憤深沉的愛國之心!

  “我時時解剖著別人,更多的卻在解剖著我自己。”確實,魯迅的坦率無所不在,無論對人對己。在熱情勇敢的農村孩子中間,他看到了一個無知無能的“我”,在衣衫襤褸的人力車伕面前,他感受到了體面外袍下的自私自利的“我”。從學醫到從文,從迷信“進化論”到辨證地看問題,魯迅就是這樣不斷的自我督促,自我更新,“一面清算舊帳,一面開闢新路。”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在那黑暗荒蕪的年代裡,多少青年聚集在這位先行者周圍,聽他呼吸,跟隨他吶喊。他用自己的心血引導莘莘學子,走上真理和正義之路。

  一個真正的思想家,他思想的光芒是不會受時間與空間的阻隔的。

  即便是在半個世紀後的今天,魯迅那深邃的目光依然會使你幡然悔悟。

  當你醉心享樂、虛度光陰時,“浪費時間無異於慢性自殺”的警告,會使你嚇出一身冷汗;當你無法把握自我,卻又自欺欺人、逃避現實時,阿Q的形象能使你窺見自己的影子,猛然從夢中驚醒;當你鑽入虛無主義的圈子裡不能自拔,對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歷史產生懷疑甚至自卑時,那一句“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麼?”

  的反問,又使你重新挺起了胸膛……

  這,就是魯迅。他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他屬於歷史,又屬於現實。

  他嚴厲,又慈祥。

  他消失了,又永遠在人們心中。

魯迅的作文 篇6

  魯迅先生,多麼了不起的人物,我就來談談我心中的魯迅先生。

  我心中的魯迅先生,是個樸素的魯迅先生。讀魯迅先生的文章,總覺得很親切、很自然。魯迅先生不像別人用華麗的'詞語來修飾文章,他用貼近生活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最真的魯迅。

  我心中的魯迅先生,是個關心人民的魯迅先生。對青年,他是多麼的關心。關心新一代的成長,關心新一代的未來。對中老年人,他像朋友一樣對待。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拉車伕腳受傷了。魯迅先生仔仔細細地為他包紮傷口。在那個年代,拉車伕是受人嫌棄與鄙視的,可魯迅先生對百姓如對親人的。

  我心中的魯迅先生,是個勤勞的魯迅先生。魯迅先生視時間如生命一樣寶貴,為了人民的生活,魯迅先生常常早起、晚睡,魯迅先生不僅愛惜自己的時間,也愛惜別人的時間。在《一面》中作者6次描寫了魯迅先生的瘦,那是為人民忙碌而形成的。

  我心中的魯迅先生,是個愛書的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的書都是整整齊齊、乾乾淨淨的。魯迅先生的書看起來都像新的一樣,魯迅先生最討厭別人在書上亂寫亂畫,把書折了、撕了。魯迅先生在看書前是要把雙手洗乾淨的,桌子也要抹乾淨的。

  我心中的魯迅先生,是個直率的魯迅先生。魯迅先生說話從來都不拐彎抹角,有話直說。雖然這樣的性格容易得罪別人,可是總不會欺騙自己的。

  我心中的魯迅先生,是個……

  哎!千言萬語也描繪不完魯迅先生在我心中的印象。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的作文 篇7

  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常常身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鬍鬚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他就是我心目中的魯迅!魯迅曾經被毛澤東評價為: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魯迅先生穿著破爛的衣服去理髮店理髮,一位年輕的理髮師打量了一下他,以為魯迅先生穿的這麼破爛可能是一個乞丐,於是就胡亂地給魯迅先生理了幾下頭髮,於是魯迅先生也亂抓一把鈔票給那位年輕的理髮師,理髮師馬上數了數錢。呀!他猛地一驚,多了許多錢!他的心中樂開了花,真希望魯迅先生多來幾次,那樣就可以多賺多少錢了呀?!

  過了一個月後,魯迅先生再次來到那家理髮店理髮,那位年輕的理髮師認出了他就是上次那位多給了錢的人。於是就笑容滿面的給魯迅先生細心的理髮,理完後,魯迅先生同樣也細心地給年輕的理髮師錢,理髮師數了數,咦?怎麼錢剛剛好?他用疑惑的眼神望著魯迅先生,魯迅先生便笑著說:“前一次你給我亂理髮,那我也就亂給你錢,但今天你仔細地給我理頭髮了,我自然也就要仔細的給你錢......”聽了魯迅先生的一番話,那位年輕的理髮師慚愧地低下了頭。當我看到這裡時,心理暗暗地想:魯迅先生教導人的方式還真是特別!魯迅的教育方法很有個性、很有效。讀《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讓我更加知道“魯迅是一個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人。魯迅常常教育青年人要認真讀書,魯迅常常幫助勞苦大眾、憂國憂民。因此,魯迅為祖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我心目中的魯迅就是一個:偉大、勇敢、機智的人,是一個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人,是一個憂國憂民的人。啊,魯迅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

魯迅的作文 篇8

  你是否記得“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出自誰之口?你又可否記得“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是在寫誰?沒錯!正是魯迅先生。他是我最崇拜的人。

  談起魯迅先生,他的形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蓬鬆的頭髮雖看起來很亂,卻很精神;每一根都筆直地挺立著。一張又瘦又黃的臉令人難忘。他的眼睛不大卻很有神,令人不敢直視他,卻又給人無窮的力量。

  他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體驗到了讀書的快樂;《社戲》則感受到了童真的幸福。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不朽的豐碑;他是文學的巨人!從他身上,可以讀出人性的真善美、讀出黑白、是非。

  我崇拜魯迅先生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他是個出凡入聖的“神”,他是嚴格意義上的真正的人!他愛憎分明,腳踏實地,品德高尚;他“俯首甘為孺子牛”!

  他說過“時間就像是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是有的。”時間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公平的,勤奮者,會努力去追趕,去掙、去擠;懶漢終不願去擠、去掙,他始終不會有。魯迅先生先生正是善於擠時間、支配時間的勤奮者。他一生多病,工作和生活條件都不好,但他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又是廢寢忘食。

  他一直以父親般的胸懷寬容我們,等待我們。讓我們一起走出浮躁的海面,以後輩學人的身份帶著一顆不然世俗的心,與他進行靈魂深處的對話吧!

魯迅的作文 篇9

  《孤獨者的吶喊》,給我最強烈的印象,就是對於魯迅現代精神價值的追問與闡發。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對魯迅精神價值的追問經歷了重大轉換。在80年代前,魯迅的精神價值被推到一個空前的高度,魯迅處在時代精神的核心,是人們仰慕的物件。到90年代,隨著中國社會文化的轉型,魯迅的影響力發生重大變化,擺在魯迅研究者面前的,是如何在新的歷史座標和問題意識中重新確認魯迅的精神價值。黃健對於魯迅精神價值的重新定位,有一個寬闊的文化座標,他將魯迅的精神價值放在中國近代以來文化轉型的背景下,放在東與西、新與舊、傳統與現代的時空座標中來把握。

在這一新的定位上,黃健分別在兩個方向上展開魯迅文化批判與文化選擇的複雜內因,一個是面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與選擇,一個是面對西方近代文化的選擇與批判。《中西文化衝突與魯迅的雙重文化選擇意識》是專門探討這一問題的長文,該文討論了魯迅面對傳統的複雜態度。作為第二代“先進的中國人”,魯迅首先意識到“要建構20世紀中國新文化,必須首先整體上反叛傳統”,並在一定歷史時期“以激進的方式呈現出來”。魯迅面對傳統的激進態度,曾招致許多詬病,但是黃健揭示了其中的複雜性:“情緒上的激進態度和方式,在魯迅那裡,實際上包含著一個嚴密而完整的邏輯程式:整體上的反叛傳統,是為了摧毀一切舊的、不適應時代發展的思想文化體系,同時,也是為了合理的繼承與選擇傳統。”在此基礎上,黃健認為魯迅整體上的反傳統,是“溝通‘傳統’和‘現代’之間內在關聯所作出深刻反省和努力的一種表現”;面對傳統,“‘反叛’與‘尋根’構成了他的思想文化觀念上的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

在第二個方向上,黃健指出:“在探究近代西方文化的邏輯結構與歷史程序當中,魯迅必然會以此來結合近代中國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取捨。”“更多地關注傳統,關注歷史現狀,並從中建立起一整套關於改變國人的觀念,改造國民性,重鑄民族靈魂的理性主義思想文化體系。”同時,在個人的內在精神層面,他指出:“魯迅的選擇卻又深藏著與19世紀後期興起的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冥冥相通的非理性情緒。”理性價值與非理性體驗的結合,使魯迅“表現出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衝突中,執著地尋找人的真正歸宿的激情,從而形成了一位現代中國思想家的思想獨創性特點”。如果說這篇文章是一篇總論的話,那麼《價值重構:取向與差異——魯迅與新儒家在價值觀建構上的差異》和《魯迅在日本期間對尼采的接受及其思想變化》兩篇,分別在前述兩個方向展開個案分析。前者透過對魯迅與新儒家在文化理想建構方面的差異分析,說明面對傳統,我們應該像魯迅那樣,以現代價值合理面對傳統,順應世界歷史的現代化程序,為民族新文化的建構尋找一條健全發展的道路。

  黃健這部自選集始終貫穿著呈現魯迅現代精神價值的主線,作品追問魯迅現代精神價值,具有深刻的問題意識,展現了深遠的學術空間。不像時下現代文學研究中流行的滿足於透過某一文史細節的發掘來解構一種定論,而是立意於建構——對魯迅現代精神的呈現。書中透過整合通透的論述,呈現出健全的價值判斷和合理的現實關懷,體現出學人的操守和知識者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