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魯迅> 【必備】魯迅的作文四篇

魯迅的作文

【必備】魯迅的作文四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魯迅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魯迅的作文 篇1

  每一個人的心中吧都有一顆明亮的“星星”, 這些“星星”,可能是偉人、專家、學者、明星……而我心中的那一顆最閃亮的“星星”並不是急速串紅明星,更不是演技高超的演員,而是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

  魯迅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生長在封建王朝統治的中國,清政府的腐敗,官僚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人民大眾的痛苦掙扎,他都看在眼裡。但是使他最感痛心的是,當時的民眾昏昏沉沉。 魯迅用筆尖銳乃,但在這尖刻的筆調背後,又含有對國民和國事的悲憫。先生的文章,讓我們能常反躬自省,要榨出自己“皮毛下面的小來”。近日佛山發生的一起18路人漠視小悅悅被2車撞到碾壓事件,彷彿又讓我們看到魯迅小說《藥》裡描摹的“看客”的形象:“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很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向上提著”。

  毛主席這樣評價魯迅: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就像臧克家寫的《有的人》裡一樣: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那些欺壓百姓的惡人雖然活著,但是他在人民的

  心裡已經不復存在了。像魯迅這樣的人即使已經離開了人世,但他的靈魂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揮之不去。

魯迅的作文 篇2

  記得那是五年級的一天,我學了課文《早》,一下子就迷上了魯迅。透過閱讀和查詢資料,我瞭解了時代背景,明白了當時的社會狀況。《朝花夕拾》《吶喊》堆滿了我的書架,孔乙己,閏土也一個個走進了我的世界。每天伴著一絲茶香,一縷陽光,我久久沉醉在魯迅的世界裡,為那個時代的不公而吶喊,心裡久久不能平靜。那些日子,魯迅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去趟紹興,走進魯迅先生的故居,觸控那段塵封的歲月。

  終於,在一個細雨濛濛的早上,我來到了紹興。這裡沒有太多的現代化氣息,有的只是古色古香的建築,我彷彿穿越到從前,回到了魯迅那個時代,在咸亨酒店,遇到穿著長衫站著喝酒的孔乙己;在街頭,目睹了衣衫襤褸,目光呆滯的祥林嫂……

  坐在歷史悠久的咸亨酒館,沒錯,就是孔乙己天天都來的那個酒館,我沉醉於魯迅小說中:客人慢慢散了,老闆娘仍舊在噼裡啪啦撥著算盤,孔乙己顫顫巍巍地走到門口,仍舊是那句話:“給溫碗酒,加一碟茴香豆,賬明天一定還。”說著,就穿著那身破爛不堪的長衫,輕輕地坐在我面前,一邊嚼著茴香豆,一邊向我訴說他的不幸與痛苦,不禁老淚縱橫……我同情孔乙己,更多的是同情那個時代的最底層的老百姓。

  我再一次沉醉在魯迅的世界裡,是在魯迅故居前。我輕輕地向同行的人介紹著,說著魯迅的故事。我多希望魯迅先生能笑一笑,可當我來到魯迅銅像前時,他有的只是一臉的深沉與憂傷。別人也許看不懂,但我看到了他的眼睛裡,寫滿了對社會不公的憤怒。

  告別了魯迅故居,告別了紹興,我仍久久不能自拔,魯迅的民族情懷讓我敬佩,悲天憫人的情懷更讓我視為知己。但同時,我又有些欣慰,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那些沉醉在魯迅世界的日子,使我頓悟,使我感慨,使我不知不覺地成長起來。

魯迅的作文 篇3

  一張方臉,一字須,充滿堅決之色的一雙可以醫人可以醫心的一雙手。他是中國史上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有著“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高尚品質。“他”是誰?他有著救中華人民於水火之中的高尚品質。在他的著作《朝花夕拾》中可以知道他的家世顯赫,他本有能力在出國留學之後回國繼續經營他們家的家業,可是他為什麼沒有這樣做呢?那是因為他在日本留學時看到了太多“清國留學生”成天無所事事的樣子,他便認為中華民族這個當時思想,文化,科技都遠遠不如其他民族的這個民族不單單是身體需要醫治,心靈和內在更需要醫治。之後他便棄醫從文,展開了他的文學之路,以筆為武器與惡勢力做鬥爭,開始救人民於水火之中的偉大工作!他這種救人民於水火之中,敢於為祖國母親及中華兒女奉獻一切的高尚品質怎能不使我受益匪淺呢?不僅如此,他做為人也十分謙遜。

  有人想讓他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時他拒絕了;有人說他是天才時他卻說:“我只是趁別人喝咖啡的時間工作而已。”;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個多麼了不起的人物,而是時常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說話,批判者封建思想的成舊和腐敗。他這樣極其謙遜的高尚品質難道不是我一生都所值得學習的嗎?他還十分關心青少年,敢於與反動派做鬥爭。在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中他多次用到了“吃人”這個詞,最後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心聲。

  在他接受媒體採訪時更是嚴肅地提出了這個問題。他這種熱愛青少年“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品質使我終身受益。到這裡想必你已經知道他是誰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他就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魯迅先生。啊!魯迅先生啊!——我永遠的偶像,您使我終身受益!

魯迅的作文 篇4

  一說起大作家,大家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魯迅;一說起魯迅可能想起的不僅他的作品還有他的故鄉——紹興。

  而我覺得在紹興看魯迅故居,卻沒有在魯迅故居里看紹興那樣別有一番風味,整個魯迅故里是粉牆黛瓦,而魯迅的故居更是蘊藏著紹興悠遠的人文,藝術與獨特的江南風味。今天我們小記遊學紹興。去體驗魯迅故里的人文軼事。

  且不說魯迅小時候的住的房子、魯迅爺爺奶奶的祖屋和他上學的古老學堂——三味書屋。就單單說魯迅小時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園。那裡翠綠的菜畦長得十分繁盛,小巧圓滑的市井壘得十分精緻;碧綠的爬山虎還是爬滿四壁圍牆,茂盛的何首烏心葉蒼翠。且不進去仔細瞧,只是站在圍欄邊一望,眼前就好像浮現出魯迅孩提時與夥伴在此追逐嬉戲的樣子。又好像看見長媽媽拉著年幼的魯迅,坐在大桑樹下吃茴香豆,講《美女蛇》的故事。

  一想起這兒,整個紹興熱鬧的街景有立刻浮現在我眼前——在街頭叫賣蓮子、香糕的小販,在那古色古香的街坊間穿梭的炸油豆腐的老奶奶,在題扇橋上畫扇子的作坊老闆……

  轉過街角,看見飯店的招牌,聞到酒菜的香味,遠遠地便看到了咸亨酒店大大的招牌,依稀記得以前讀過的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又想起”竊書不算偷”這句話,好像看見了文中的”我”在酒店裡忙碌著為客人們溫酒,而孔乙己悠閒的倚在門欄上喝著碗裡的濁酒。頓時整個紹興的街景又浮現在我眼前——蜿蜒窄小的河道、古色古香的烏篷船,釀酒作坊裡放著的壇壇清酒,木桌上擺著的幾粒茴香豆……不由得,又嗅到了很濃的江南氣息。

  要說在魯迅故居,三味書屋是最值得一看的。那是魯迅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的家。在那裡我們看到了魯迅當時讀書所坐的地方。看到這個書屋,讓我們彷彿看到當時的魯迅穿著長袍,跟著老師搖頭晃腦地念“人之初,性本善”。一張擺著桌椅的小角落,桌上刻著一個“早”字,據說當時魯迅為了給身患重病的父親買藥每天一早去當鋪變賣家產——換藥,結果有一天上課遲到了。這個“早”是他為了提醒自己——無論多忙,上課都不能遲到,可能這也是他成為大作家的原因之一吧。

  這次遊學是我多次遊學中,覺得學習東西最多的一次。在三餘書屋我們還體驗了一把魯迅小時候聽課的經歷:穿上藍色的長袖長袍,繫上衣襟上的藍色盤扣,寬寬的袖口,長長的衣衫,我們再戴上一頂粘有小辮子的瓜皮錦緞小帽,活脫脫的一個個明清時期的小小秀才,在全木結構的書屋,仿梨花木刻的桌椅裡,聽劉老師講魯迅小時候的趣事,他的經歷,咀嚼他文字的精彩……

  桌上的一罈濁酒,碟中的幾粒茴香豆,碗裡的一堆手剝筍,這些依著水,坐在烏篷船上慢慢享受著紹興人文的遊客,使我從魯迅的筆下,他的故居看見的頗具江南韻味的真實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