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魯迅> 精選魯迅的作文錦集10篇

魯迅的作文

精選魯迅的作文錦集10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魯迅的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魯迅的作文 篇1

  輕輕翻開泛黃的書頁,指尖觸控跳動的文字,我乘一葉輕舟,在時間間的河流裡追尋名人的足跡,傾聽名人的聲音,感知一段段芬芳的人生。——題記

  透過語文學習,我讀了不少的名人篇章,認識了不少的名人。相比之下,與魯迅一起走過的日子,讓我領悟了他偉大的人格。

  孝

  我欣賞魯迅先生的孝。即使父親對他嚴厲到近乎殘酷,但他依然深愛著父親,他已不止一兩次說,永遠記得自己拿著家中的一件又一件的東西去當鋪,當時當鋪櫃檯比較高,自己還夠不著,那是一種何等心酸的記憶?為了父親的病,他把自己臨摹的寶貝——一幅繪畫作品賣給了自己的同學;為了能醫治父親這樣的病者,他立志學醫,這就是他對父親愛的詮釋,也是對父親最大的孝。

  尊師

  我欣賞魯迅先生的尊師。我從課文《藤野先生》中得知,藤野先生是他在留學日本時的一盞明燈,帶領他一步一步走向社會。作為一名老師,為他改講義,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藤野先生的治學嚴謹,為他的做事風格做了個好榜樣;作為一名老師,為他引證解剖圖,關心他的解剖實習,藤野先生的認真負責,關愛年輕人,讓他在異鄉的土地上有了些許溫暖;作為一名日本的老師,能夠做到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更是讓他的心中充滿了不捨:不是那七年的點點滴滴?。若他還在世,他最懷念的一定還是那位敬愛的老師——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的音容笑貌始終會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裡?

  敢於批判

  我欣賞魯迅先生的敢於批判。這表現在他的《五猖會》中。在文章中,他這樣寫道:“這是我兒時所罕見的一件盛事!”物質匱乏的年代,能逢著一次盛大的廟會,對愛好玩耍的小孩子而言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於是他跳著,叫著,跑著,喜悅之情不由自己,但是父親的一句“給我熟讀,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將他所有的快樂迅速澆滅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教育,有時忽視了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竟現出幾分殘忍?他一直思考著這些問題,還從自身找原因,他寫成了《風箏》一書,那是自責的痛;從父親身上找原因,那是《五猖會》埋藏在心底的封建家長制的陰影,誤了自己的親兄弟,也誤了自己的。

  最後,魯迅先生深深地愛著家人,愛著朋友,愛著老師,愛著一切美好的事物:百花園的美食與美景,三味書屋裡的種種?。當然,他名為魯迅,有批判精神的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他愛憎分明,有一顆溫暖的心,因為愛得深沉,才痛的徹骨。

  輕輕撿拾歲月的背囊,在人生銀河中細數“成長”的露珠,回憶起與魯迅一起走過的日子,心有所悟,趣味無窮。——後記

魯迅的作文 篇2

  魯迅先生被喻為“中國魂”,試問除了魯迅先生,誰還可以擔當起這幾個字的份量。

  魯迅先生對國家的愛是深沉的,而對國家的恨也是咬牙切齒的。愛是愛它的豐饒,愛它的壯麗,恨是恨它的黑暗,恨它的麻木不仁。

  把筆當做弓,把字當做箭,同樣把敵人傷得血淋淋的只有魯迅先生,只有魯迅先生的筆才會有如此的殺傷力,才會如此的致命。

  看魯迅先生的散文,他把我們引領進入他的那個時代,他所有經歷的一切,都願意與我們一同分享。我們歡樂著他的歡樂,悲傷著他的悲傷。我們的魂逃脫了自己的本體,便如神遊了一遍又一遍他所經歷的一切,他回憶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就像這一切是我們所經歷過的一樣。

  魯迅先生並沒有長篇小說,他的短篇小說篇幅雖小,但短小精?I的小說卻也足以證明他高超的小說技巧,塑造了無數的活靈活現,有血有肉的人物形像。阿Q,狂人,祥林嫂……哪一個人物不是給人以震憾,讓人難以忘懷。而且,魯迅先生的小說不僅僅給了人一個個故事,還飽含了思想的火花,憂國憂民的情緒永遠籠罩全文,讓我們的思想也為之觸動。

  關於魯迅先生的詩歌成就,有人這樣說“魯迅先生雖然詩作不多,但每首都是詩中精品,有誰看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能不讓人欽佩?能不讓人欣賞?那是一種怎樣的用字化境,怎能不讓人震憾?”

  魯迅先生,一代文豪,他用筆做武器,戰鬥了一生。那種酣暢淋漓的諷刺藝術是對人類語言的一大貢獻;那種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和錚錚鐵骨的硬漢形象又使他成為了“中國魂”。

魯迅的作文 篇3

  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髮刷子似的直豎著,濃密的`鬍鬚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他,就是魯迅。

  毛主席曾說過:“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正如毛主席所言,魯迅一生都在為人民、為社會奮鬥,他憎惡黑暗如同憎惡魔鬼,並始終衝鋒在文化戰爭的最前線,一次又一次對國民黨反動派進行猛烈的進攻。他不懼迫害、不懼挫折,絕不向敵人屈服,永遠也不會被打倒。無論受到多少殘酷的折磨,無論嚐到多少人間的辛酸,無論多少作品被查封,他始終用筆頑強與敵人作鬥爭,為人民、社會做貢獻。

  “我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魯迅對敵人向來是橫眉冷對,對人民卻甘願俯下身子當牛馬,奉獻出自己的一切。寒風刺骨的冬天晚上,一個赤腳的車伕在魯迅門前摔倒了,魯迅竟然親自為車伕上藥、包紮,還把家裡剩下的藥、繃帶和一些錢給了車伕。魯迅臨死前,仍不忘關心勞動人民。他生了重病時,對自己的病情毫不在乎,反倒勸他家的女傭阿三多休息,別乾重活兒。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這是多麼難得的一種品質啊!

  魯迅不僅關心勞動人民,而且對下一代關愛有加。他一生接待過五百多名青年,親自給青年回信三千五百多封,關心過的青年更是不計其數,而阿累就是其中一個青年。雖然他與魯迅僅僅只有一面之緣,但正是這一面,使他在以後的生活中不懼迫害,在逆境中仍勇敢前進。蕭紅與魯迅一家更是一見如故,在魯迅家找到的家的感覺使她心中的冰塊漸漸融化了。正是由於魯迅先生的幫助,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風才吹進了文學界。

  “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魯迅還非常珍惜時間,無論鬥爭多麼緊張,環境多麼惡劣,身體多麼不好,他都如飢似渴的學習,夜以繼日地忘我工作。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一生最真實的寫照。雖然魯迅先生早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的精神將永駐人間!

魯迅的作文 篇4

  翻開厚厚的相簿,映入眼簾的便是這張我最珍貴的照片。那是我在魯迅的私塾三味書屋拍的,照片上我甜甜的微笑定格在那一瞬間。魯迅是我最敬佩的作家之一,能坐在他用過的硬木書桌前留念,這是我最有幸近距離的一次珍貴的回憶。

  早些天聽爸爸說我們要去紹興玩,到那去看看魯迅紀念館,我很是興奮,自從讀過魯迅的幾部經典作品《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阿Q正傳》、《故事新編》以後,我特有一種想從他的全世界路過的感覺,去深入的瞭解一下他的童年求學的地方到底是怎樣的呢?

  終於到了目的地三味書屋,書房正中懸掛著“三味書屋”匾額。南牆有個圓洞門上面有一副小匾,題“停雲小憩”,正中掛著一幅畫,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下伏著一頭乖巧的梅花鹿。樸素的八仙桌,高背椅子,東北角正是魯迅先生當年用過的那一張書桌,我快步上前,似乎都要把鼻子貼在桌子上了,清楚地看見了刻在書桌右下角那個“早”字,無情的歲月,終將無法絕跡魯迅留下的堅韌意志,雖然字已經有些淡了,但可以醒目的看到,那一橫,一豎,不是不經意間刻上的,而是貫穿了魯迅強烈鬥爭精神的傲骨之靈魂。“早”這個字無不是魯迅一生奮鬥的目標,時時早,事事早!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正是他的愛國精神和崇高的人格,如同性情剛烈的牛對敵人,抱以橫眉冷對,對人民懷著滿腔熱忱。在那腐敗的年代,他毅然拿起文學這杆槍,“解剖”別人,“解剖”自己。我的身上如同注入了一股暖流,在這寒冬,迎面有一股撲鼻的清香,這不是臘梅花嗎?我的腦海裡呈現出滿樹都是花,像琥珀雕成的,花瓣如同冰薄一樣透明,冬日的一抹陽光使得整棵樹發光了似的,真是白裡透光呀!突然我愉悅的想象似乎融會貫通了,再仔細想想魯迅先生的小說裡好像也說過後院有梅花,難道這棵樹存活到了現在,那真是奇蹟呀!他的靈魂就在臘梅花裡,正盛開,正怒放,臘梅花就是魯迅,魯迅就是臘梅花,他們同樣敢於迎風傲雪,同樣冰清玉潔,同樣頑強不屈。是啊,我也要像他們一樣,珍惜清晨,珍惜每一天,做“東風第一枝”,我如夢方醒,停止了想象,卻收穫了很多,臉上掛著甜甜的微笑。

  不知道何時,爸爸舉起相機,“咔嚓咔嚓”給我拍下了這張照片,這是一張珍貴的照片,給我帶來的美好回憶!

魯迅的作文 篇5

  每當人們沉浸在新年的喜悅中,在深藍的天幕下放起絢爛的煙花時,我的胸口都會隱隱作痛。現在,每當看到煙火棒燃燒時,自己兒時對精神虐殺的那一幕,就忽的浮現在眼前,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負罪感。更多關於改寫魯迅的《風箏》的作文盡在。

  每當人們沉浸在新年的喜悅中,在深藍的天幕下放起絢爛的煙花時,我的胸口都會隱隱作痛。

  新年來臨人們喜歡燃放一些絢爛的煙花爆竹,在深藍的天幕下,那明亮的焰火,彷彿把無邊的黑夜點著,照得如白天一般亮,與天上的明星相照應,顯出一片歡樂的景象。

  而我卻不愛放煙花,不但不愛,而且討厭它。因為我認為那東西又危險又難聞,和我不同的是我的表妹,她那時大概只有五歲,然而她最愛放煙花,但我不允許她放,她只得穿著厚厚得棉衣,走出門去看別人放,一隻長長的火焰點燃了,她高興地歡呼雀躍;一隻焰火熄滅了,她會無奈的嘆息。她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可笑的。

  一次,她正看別人放煙火看的出神,那人見她喜歡煙火,便送了一根給她,恰巧被正路過的我撞見了,我憤怒的走上前,從她手中奪過煙火棒,扔在地上,踏扁了。她頓時哇哇大哭起來,我毫不理會,頭也不回地走了。後來她怎麼樣了,我也沒在意。

  現在,每當看到煙火棒燃燒時,自己兒時對精神虐殺的那一幕,就忽的浮現在眼前,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負罪感。

  我想了很多補過的方法:向她承認錯誤,但從她疑惑的眼神中,我讀出,她已經什麼也記得了。於是,我買來很多煙火,和她一起放,我記得,那天她開心極了,絢爛的焰火與她燦爛的笑容交織在一起,她手持焰火轉吶轉吶,我彷彿看見一個可愛的天使正朝我微笑,那天真無邪的笑容,抹去了我沉重的負罪感。情不自禁的,我也手持焰火棒和她手牽手轉吶轉吶……

魯迅的作文 篇6

  冬日的陽光照耀在大地上,雖然積雪還沒有完全融化,但我們的心猶如受到了拂面的春風,今天天氣彷彿是特地為我們準備的——今天是冬令營。同學們各個興高采烈,紛紛議論著。

  這次冬令營我們要前往紹興,去“訪問”著名的作家魯迅先生和“瞻仰”大禹皇帝。

  “到了!到魯迅故里啦!”一位眼尖的同學激動地叫了起來。我順著他手指的地方望去,果然,“魯迅故居”四個大字引入我的眼簾。車還為停穩,我們就像出籠的小鳥,蜂擁而下。下車後,飛奔向這次參觀的目的地——魯迅故居。來這裡認識這位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我們跨過高高的門檻,踏著一塊塊青石板鋪成的石板路,走進了既富麗堂皇又古色古香的魯迅故居。十分氣派的大客廳裡,一張張檀香木雕做成的桌椅,顯得那麼古老;一幅幅精美的圖畫,顯得那麼豪華……我瞻望著牆上魯迅先生銳利的眼神,聽著導遊的介紹:五間二層樓房,東首樓下小堂前,是吃飯、會客之處,後半間是魯迅母親的房間,西首樓下前半間是魯迅祖母的臥室。西次間是魯迅誕生的房間。樓後隔一天井,是灶間和堆放雜物的三間平房。魯迅的童年、少年時期在此度過,直至1899年出外求學……在這裡,我瞭解到了魯迅先生的妻子是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舊禮俗;在這裡,我知道了魯迅童年有個小夥伴叫閏土,他在這裡告訴了魯迅很多的新知識;在這裡,我看見了“百草園”,高高的圍牆上爬滿了藤,一棵桑樹,一棵皂角樹,一片菜園,雖然還“覆蓋”著殘剩無幾的白雪,但我的眼前彷彿看到了它生機勃勃的場景,出現了魯迅和那些朋友們一起學習一起玩耍在大院裡的情景。

  離開百草園,我們走過一條窄窄的青石板路,走過一座小小的石拱橋,四個醒目的大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三味書屋。這是魯迅先生的書房,教室。我們立刻湧向了裡面,一張大講桌上躺著一把陳舊的戒尺,周圍6張大小不一,各式各樣的書桌述說著歲月的痕跡。魯迅先生的書桌在哪兒,我伸著脖子想看看那個“早”字,可惜,導遊說為了保護它,拍成了照片給大家看。望著“早”字,聽著魯迅先生為了給他父親治病買藥而藥店當鋪來回跑,為了告誡自己不再遲到而在書桌上刻下的“早”字,我的眼睛溼潤了,多麼艱辛的生活呀,可他依然努力學習著!想想自己那是多麼的幸福……

  走出魯迅故居,我們品嚐了“孔乙己”的茴香豆、紹興的臭豆腐,我們忽忽悠悠漫遊著。

  最後“咔嚓”一聲,在魯迅先生的巨幅照片前留下了我們的身影。我們也隨著大家一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朗誦離開了魯迅故居。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大禹皇帝的紀念館,知道了大禹治水的艱辛。

  快樂的時間總是很短,現在已經接近黃昏了,我們也戀戀不捨地上了車。

魯迅的作文 篇7

  一說起大作家,大家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魯迅;一說起魯迅可能想起的不僅他的作品還有他的故鄉——紹興。

  而我覺得在紹興看魯迅故居,卻沒有在魯迅故居里看紹興那樣別有一番風味,整個魯迅故里是粉牆黛瓦,而魯迅的故居更是蘊藏著紹興悠遠的人文,藝術與獨特的江南風味。今天我們小記遊學紹興。去體驗魯迅故里的人文軼事。

  且不說魯迅小時候的住的房子、魯迅爺爺奶奶的祖屋和他上學的古老學堂——三味書屋。就單單說魯迅小時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園。那裡翠綠的菜畦長得十分繁盛,小巧圓滑的市井壘得十分精緻;碧綠的爬山虎還是爬滿四壁圍牆,茂盛的何首烏心葉蒼翠。且不進去仔細瞧,只是站在圍欄邊一望,眼前就好像浮現出魯迅孩提時與夥伴在此追逐嬉戲的樣子。又好像看見長媽媽拉著年幼的魯迅,坐在大桑樹下吃茴香豆,講《美女蛇》的故事。

  一想起這兒,整個紹興熱鬧的街景有立刻浮現在我眼前——在街頭叫賣蓮子、香糕的小販,在那古色古香的街坊間穿梭的炸油豆腐的老奶奶,在題扇橋上畫扇子的作坊老闆……

  轉過街角,看見飯店的招牌,聞到酒菜的香味,遠遠地便看到了咸亨酒店大大的招牌,依稀記得以前讀過的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又想起”竊書不算偷”這句話,好像看見了文中的”我”在酒店裡忙碌著為客人們溫酒,而孔乙己悠閒的倚在門欄上喝著碗裡的濁酒。頓時整個紹興的街景又浮現在我眼前——蜿蜒窄小的河道、古色古香的烏篷船,釀酒作坊裡放著的壇壇清酒,木桌上擺著的幾粒茴香豆……不由得,又嗅到了很濃的江南氣息。

  要說在魯迅故居,三味書屋是最值得一看的。那是魯迅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的家。在那裡我們看到了魯迅當時讀書所坐的地方。看到這個書屋,讓我們彷彿看到當時的魯迅穿著長袍,跟著老師搖頭晃腦地念“人之初,性本善”。一張擺著桌椅的小角落,桌上刻著一個“早”字,據說當時魯迅為了給身患重病的父親買藥每天一早去當鋪變賣家產——換藥,結果有一天上課遲到了。這個“早”是他為了提醒自己——無論多忙,上課都不能遲到,可能這也是他成為大作家的原因之一吧。

  這次遊學是我多次遊學中,覺得學習東西最多的一次。在三餘書屋我們還體驗了一把魯迅小時候聽課的經歷:穿上藍色的長袖長袍,繫上衣襟上的藍色盤扣,寬寬的袖口,長長的衣衫,我們再戴上一頂粘有小辮子的瓜皮錦緞小帽,活脫脫的一個個明清時期的小小秀才,在全木結構的書屋,仿梨花木刻的桌椅裡,聽劉老師講魯迅小時候的趣事,他的經歷,咀嚼他文字的精彩……

  桌上的一罈濁酒,碟中的幾粒茴香豆,碗裡的一堆手剝筍,這些依著水,坐在烏篷船上慢慢享受著紹興人文的遊客,使我從魯迅的筆下,他的故居看見的頗具江南韻味的真實紹興。

魯迅的作文 篇8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何家雄,歡迎大家來到紹興。紹興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也是一個小型遊樂園。

  魯迅故里是一個江南民居與園林情趣之勝。

  進了魯迅故里,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幅關於魯迅的畫。只見畫中的魯迅正在抽菸,相傳這便是魯迅的標誌,他正在凝視古房和小河,似乎在考慮如何寫作。

  從臨街石庫臺門的右側進去並穿過長廊,再經過桂花名堂,便來到了魯迅的臥室。在辛亥革命時期,魯迅便住在這裡。

  來到了魯迅家燒菜的地方;我們知道了一個故事:當年,一個叫章福慶的農民,家住上虞杜浦村,他經常到周家來作“忙月”。還給少年魯迅做過許多玩具,受魯迅喜愛。

  最後,我們來到了三味書屋。一進大門,便看見兩邊的柱子上有一副抱對:“至樂無聲唯孝弟,大羹有味是詩書”。而仔細一看,發現書桌右邊有一個一寸見方的“早”字,是魯迅當年刻下的,用以自勉和提醒自己。

  魯迅是紹興人,但他屬於全中國,屬於全人類。

魯迅的作文 篇9

  我去過魯迅留學仙台時讀書的階梯教室,在那裡,魯迅和藤野先生結下了深厚的師生友誼。今天,我又有機會去魯迅少年時期讀書的三味書屋,在那裡,魯迅遇到了他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我的心情好激動!

  是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為我們32位學生提供了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乘坐的大巴,在一路歡歌笑語中來到了紹興。

  第一站是魯迅故居。我們首先參觀了寬敞的廚房,在臥室裡,我還看到了一張床,那可是魯迅當年睡過的,不是仿製品。

  從魯迅故居出來不遠的地方,就是我們的第二站,無人不曉的三味書屋。跨入門檻,上方懸掛著一塊寫著“文魁”的匾,聽說壽家出過舉人。穿過一扇黑色的竹門,我們便來到了當年魯迅唸書的房間。同行老師告訴我們,“三味”指的是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也就是說當普通老百姓,吃粗茶淡飯,認真讀書。我看到房間裡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桌椅,原來當時的私塾只提供書本,桌椅得自帶,難怪書桌這麼不統一,看來那個年代的學習條件真的很惡劣。除了講臺之外,房間裡還擺放著八張桌子,這就意味著教室裡只有八個人,這才是真正的小班化教學呀!真羨慕!大家一定都聽所過魯迅因為遲到刻“早”字自勉的故事吧,我很想看看課桌的右下角那個“早”字是否還保留著,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字跡已經很模糊了。走出三味書屋時,一株茂盛的桂花樹映入眼簾,據說魯迅經常在這裡捉知了。

  第三站是百草園,魯迅兒時玩耍的樂園。和黑乎乎的三味書屋相比,這裡空氣清新甜潤,樹木枝繁葉茂,河水清澈見底。不過,菜地上長滿了野草,而且沒有見到蟋蟀和黃蜂,有些遺憾。

  在咸亨酒店美食一餐後,我們又回到了三味書屋。大家穿上藍色長袍,帶上一頂垂掛著長麻花辮子的帽子,準備親身體驗一下當年魯迅上課的情景。《小學生魯迅讀本》的作者劉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美女蛇的故事。這個故事是一位老和尚隨口編的。劉老師一層一層啟發我們,我們終於明白了,老和尚之所以編這個故事,是因為他身為和尚,不能喜歡美女,於是索性讓大家都不喜歡美女。一個簡單的故事,能引發很多思考呀。

  今天,我看到了魯迅的故里,聽到了名師的講課,認識了很多朋友。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是,三味書屋的課桌、百草園的野草、咸亨酒店的梅乾菜蒸肉已經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中。

魯迅的作文 篇10

  魯迅,原名周樹人.大概是他的父親想讓他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吧.給他取了這樣一個名字.他也沒讓父親失望,在上私塾的時候父親過世,母親又有病在身.小魯迅就每天早上把他母親安頓好後才去上學,因為遲到,先生打了他三戒尺.從那以後小魯迅便在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小魯迅也做到了“時時早,事事早”.過完了他那毫不鬆弛地一生.

  1902年,20多歲的魯迅東渡日本去學醫,因為他的父親就是因為沒錢而耽誤了救治的時間才去世的.他要學好醫術救治中國人民.但是在一次學習的時候看到:中國人給俄國人當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而圍觀的,那些所謂的清國留學生卻鼓掌喊萬歲!

  從那以後,魯迅意識到治病不如救民心,所以他便棄醫從文.拿起筆桿當槍使,寫出那些所謂的“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魯迅的一生甘為孺子牛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他是一位偉大的作家,更是一位光榮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