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堂> 關於課堂作文錦集五篇

課堂作文

關於課堂作文錦集五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堂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堂作文 篇1

  平日裡安靜的課堂,今天鬧鬼了。

  那是第一節數學課,同學們正在認真聽講,突然響起一陣急促的敲門聲。趙老師走過去開啟門,卻不見有人。過了一會,敲門聲又再次響起,開門居然還是沒人。

  莫非有鬼?同學們竊竊私語,都覺得這事非常詭異。趙老師卻生氣地說:“是有鬼!搗蛋鬼!他要再敢來咱們就把他捉住!”大家聽了都很興奮,打心眼裡盼著敲門聲能快點再響。可等了半天,竟一點動靜都沒有了。

  就在大家漸漸的防備鬆懈下來的時候。“噹噹噹!”急促的敲門聲猛地響了起來。坐在門口的高浩浩立刻衝出去,卻因為太激動被課桌腿絆了一下。等他爬起來再開啟門,“鬼”早逃掉了。我們都很失望。高浩浩還想說什麼,但趙老師擺擺手說:“算了算了,別管他了,開著門,咱們繼續上課吧。”坐在最後面的劉大可乾脆把後門也給開啟。這才順利地上完了數學課。

  一下課,我們立刻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高浩浩指天畫地發誓說:“我看到一個背影鑽進廁所裡去了,還挺眼熟,可能就是‘鬼’。”我摸著下巴分析道:“沒準那‘鬼’就是藉口上廁所溜出來的,他不可能一節課都不上,肯定還得回教室。”“那肯定不是後面那幾個班的,”劉大可接著說”我一直盯著呢,沒人經過後門。”於是我們推斷“鬼”只可能來自位於我們班前面、廁所對面的一班。

  第二節英語課,我們跟付老師彙報了這件事以及我們的推斷。付老師說句:“我知道是誰了。”就去了一班。沒多一會,付老師回來不無得意地說:“果然是他,上節課跟我請假說鬧肚子,原來是出來調皮搗蛋!”。可當我們追問究竟是誰,付老師卻不肯告訴我們。

  好容易等到下課,我們全都衝到一班打探訊息。原來那個搗蛋“鬼”是劉小碩。他被付老師懲罰,要抄整整十遍課文。哈哈哈哈,這真是吊死鬼討賬——活該!

課堂作文 篇2

  現在的黑板是用鐵做的,桌椅是用木頭做的,很浪費資源。同學們還揹著沉重的書包來到學校。

  未來的世界科技很發達,學校教室裡黑板的工作被液晶電腦投影大螢幕所代替。電腦和大螢幕融為一體,老師在電腦上指指畫畫大螢幕上面就會顯現出來。老師也不會再受粉筆灰的侵害。

  桌子椅子也不再是木質的了,現在是用回收物做成的,既環保又省資源。人類也不用為樹木而少發愁。而且椅子還有一個很強大的功能,那就是你上課要是坐姿不端正的話,椅子就會輕微搖晃,直到你坐端正為止。

  未來的牆壁還可以變換顏色,一下課,牆壁就會變成綠色,讓你的眼睛恢復一下視力;上課了,牆壁就會變成藍色,不會影響你上課的精神。

  下課的時候學校會開無線網路,老師會給每一個人發一部手機,但是沒有遊戲,手機上有QQ、微信、打電話等功能。

  學生們未來上學的時候,每個人都會騎一輛很小很小的車,這個是學校裡面發的。車的後面是放書包的,前面是座位。學校為了保證學生們的安全,車上只有一個方向盤和一個剎車。而且也不會堵車。學校還專門為學生們做了停車場,每個班有每個班的。

  我想象的課堂只有一個要求一一高科技,因為這也是我喜歡的課堂。

課堂作文 篇3

  擁抱生活,成長,一點一滴進步。時間是最好的老師,生活是最好的教室。

  太陽烤著大地,熱得擠不出一絲微風。我們扛著一張和身體一樣大的桌子,艱難地走向操場,汗水順著臉頰滑落。但是,由於美食節到來的喜悅心情,熱得冒汗。

  搭帳篷,掛氣球,擺桌椅,準備食材,看看衣冠楚楚的店鋪。所有人都喜滋滋的,似乎全身煥然一新,臉上浮現出燦爛的笑容。一切都準備好了,每個人都忙著做飯,搬運,擺攤,叫嚷,一派激情的景象。

  我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只能痛苦地掙扎,乖乖地坐在椅子上,守著攤子等待改變。我就像一輛破機車一樣,喉嚨發緊地坐著,急急地冒著一團團黑煙,紅色的火焰忍不住冒出來,發出噝噝的聲音。我多麼希望來買它的人少一點!時光流逝,人卻越來越多。三四個人走了,七八個人又來了。我的心像熊熊烈火一樣燃燒。燒烤店開張了。濃煙瀰漫,空氣中瀰漫著肉和孜然的味道,吸引了很多人。油濺到我皮膚上,我只好給別人換錢,痛得像要去拔劍刺穿手。

  但太陽火上澆油,不僅不躲在雲層後面,還不知疲倦地照耀著大地。汗水浸溼了我的衣服,陽光灼傷了我的皮膚。我的心裡彷彿爬滿了無數只螞蟻,慢慢啃噬著我的心臟。但漸漸地,我不再試圖離開這個攤子,我的心變得平靜。彷彿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一切都那麼安靜美好。

  終於,經過漫長的等待,我嚐到了勞動的果實,嚐到了獨特的滋味,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許這就是幸福的滋味吧!

  不經歷風雨怎麼能看到彩虹?就是這段經歷告訴我賺錢有多難,給了我耐心。這是教室,最好的教室!

課堂作文 篇4

  當老師不再板著臉的時候,當我們不再雙瞳失焦的時候,當耳朵不再只有一個頻率的聲音,當眾多同一目標的思緒糾纏成一股凝聚力的時候,那是我找到心中好課堂的時候。

  提起課堂,能想到的無不是喋喋不休,喋喋不休,喋喋不休的老師,無法估量,無法估量,無法估量的作業和昏昏欲睡,昏昏欲睡,昏昏欲睡的我們。或許不是學校喜歡這樣的課堂模式,但在如今一考定終身的大局之下,不得不採取這樣的高壓政策,只有這樣,才能幫更多的學生趟過高考這條河。那麼好課堂概念也就因時而異了。

  輕鬆活躍的課堂是一節好課堂。每當課堂開始的時候,每個學生的心頭就像壓了一塊石頭一般,思緒也被封印在了一張薄薄的題紙上。為何會有這般現象,我想大概是因為老師沒有放開。我這裡所講的放開不是放開音量或者放開脾氣,而是老師這一身份。我以為最佳的師生關係應當是介於父子關係和朋友關係之間的。老師都喜歡跟著他的節奏積極思考的學生,那麼學生又何嘗不是喜歡那種侃侃而談,溫文爾雅,給人如沐春風感覺的老師呢。老師是課堂的.引導者,老師都沒有放開,學生當然更是拘謹。老師放開了,跟學生們打成一片,自己教得輕鬆;學生沒有心理負擔,頭腦自然活躍,思考問題也會更加主動和積極,提出一些有價值有創造性的想法也是有的。

  以學為主體的課堂是一節好課堂。上課就好比用大杯子給小杯子裝水,它不在於大杯子有多少水,而是看小杯子裝了多少水。從課堂方面講,一節課的成就不在於老師講出了多少知識,而是看學生學了多少知識。而學生這一節課能夠學進去多少知識,就需要老師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主動與被動的差別是巨大的,被動就像影印,過程快卻模糊不清,而主動就像寫文章,雖然慢但是富有創造性,而且記憶十分深刻,很難忘記。主動的學生思緒漫天飛,由一個點百轉千回能夠想到另一個點,就算是相差千里,但他確實從中找到了相同的地方,而如果老師這時候說一句:你很有想法,不如跟我學教書吧。我想就算鬨堂大笑,但是這節課我們記下了。

  有目標的課堂是一節好課堂。一節課是45分鐘,而一般情況下,我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大約在15分鐘左右。那麼如何把一節課45分鐘的知識在15分鐘內儘可能多的交給學生?一:老師需要充分得備課。備課能夠讓老師的思緒更加清晰,對於課堂的把握和知識的講解也會更加精準。二:在課前就把本節課要講的東西告知學生。這樣學生在課前能夠有充分的時間去思考,無形之中也會對課堂有更多的期待。這樣就能在最短的時間裡讓學生學到最多的東西。在45分鐘裡有的學生精神集中的時間點對不上,這就需要老師表明明確的目的,來吸引更多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會讓課堂的效率最大化。

  有幸通過了高考,如今對於“好課堂”卻有了一些新的定義。大學區別於之前所有的學習過程,在我看來,大學更像一種催化劑,她讓高者更高,低者更低。但是她的好處卻在於,她讓那種怪才有了發展的餘地,這樣能夠產生更多的專業型人才。

  其實,並不是在那一方方正正的教室裡面進行的才叫課堂,課堂應該是透過老師講解某些知識,勾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望,然後讓其自由生長延伸,到教室之外,到學校之外,最後的最後,有人的地方,就是課堂。那麼,教室裡進行的最初的課堂,應該就是最好最美的課堂吧!

課堂作文 篇5

  喜歡《課堂內外》,需要理由嗎?

  ——題記

  朋友常問我:“你為什麼喜歡看《課堂內外》呢?”

  喜歡《課堂內外》,需要理由嗎?

  若干年前依次不經意的翻閱,促成了我與《課堂內外》的零距離接觸,她一步步地走進了我的世界,我一字一句地咀嚼她。開始是粗讀,既而是精讀,最後是品讀。最初我是每期必買,後來我是每年必訂,一訂就是好幾年,媽媽總是大力支援我看《課堂內外》,因為她小時候也是個“小書迷”,並且是《課堂內外》的忠實讀者,我家最早一期的《課堂內外》還是1981年12月號的呢!如果說她影響了幾代讀者,這話一點也不假。

  隨著年齡的增長,課業一天天加重,我讀書的興趣不再,激情也消失了,《課堂內外》便漸漸淡出了我的書架。

  有一次,媽媽到郵局給我訂《文摘報》,她第一眼就看到了雜誌架上的《課堂內外》,頓時愛不釋手,於是,她把訂《文摘報》的錢拿來訂了20xx年的《課堂內外》,。當她回到家把這個訊息告訴我時,我高興得一跳老高。晚上,我開啟書架,以前的《課堂內外》靜靜地躺在裡面,我輕輕地撫摩著她的封面,一種說不出的感覺突然湧上心頭,翻開書,往日熟悉的情景有浮現在我眼前。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天天等,夜夜盼,終於等來了親愛的郵遞員。當我從他手中接過全新的《課堂內外》時,所有的欣喜和激動化成了一隻小鳥,在我胸口呼啦啦地唱起快樂的歌來。我小心翼翼地翻開他,生怕弄皺了一個書角。

  有了《課堂內外》,我不再感到了孤獨,不光如此,我的朋友們也漸漸喜歡上了他。每個月的月初,他們都會焦急地問我:“收到《課堂內外》了嗎?”

  每當看到《課堂內外》在同學們手中傳閱時,我的心裡就樂開了花,我的心願,就是讓更多的同學看到《課堂內外》!

  喜歡《課堂內外》,需要理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