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看圖> 實用的看圖作文集合六篇

看圖作文

實用的看圖作文集合六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看圖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看圖作文 篇1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小朋友們在草地上做早操。

  草地上百花齊放、百鳥爭鳴,小朋友們整整齊齊排好隊,左擺擺右擺擺,伸伸手彎彎腰,認真地做早操。

  風兒吹過,花兒也擺起了身子像跟著小朋友們一起來做早操;小鳥飛來了,它們唱著跳著像是在伴奏;就連樹葉也跳起舞來,迎風招展。

看圖作文 篇2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小白兔準備去看奶奶,因為奶奶生病了。

  一路上,雖然景色宜人,但小白兔並沒有停下腳步,還是急匆匆地趕著路。走著走著,一條河擋住了小白兔的去路。河水嘩啦啦地流著,河上面沒有橋,小白兔又不會游泳,這可怎麼辦呢?小白兔皺著眉頭,在河邊來回地跺著腳。心裡想:怎樣才能過河呢?

  正在這時,小白兔看見一隻大白鵝從遠處游來,它急忙伸出雙手,大聲地喊道:“大白鵝,大白鵝,你能送我到河對岸去嗎?”大白鵝聽到小白兔焦急的叫聲,趕緊遊了過來,問小白兔:“怎麼啦?怎麼啦?”小白兔急忙說:“我奶奶生病了,我想去看望她,可是這條河擋住了去路,我又不會游泳,你能馱著我過去嗎?”大白鵝說:“當然可以啦!”

  小白兔趕緊跳到大白鵝的背上,雙手扶著大白鵝的脖子,不一會兒就游到了岸邊。大白鵝說:“好孩子,快去看望你奶奶吧!再見。”小白兔也說:“再見”說完,它們又各自出發了!

看圖作文 篇3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日軍開始了大舉侵略中國。從此,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個照片上體現的是1937年8月26日 ,日本侵略者準備炸上海火車站。大家都在逃難,一位父親和一位母親抱著一個小男孩準備搭車去一個安全的地方。但是這時,一個炸彈突然從天上落了下來,炸彈炸死了父親和母親,幸運的是,小男孩沒有死。小男孩坐在地上哇哇地大哭,但是人們都在各自的逃命,有誰會去幫助和注意到這個孩子呢?

  炸彈所到之處,濃煙滾滾,車站頃刻間成為廢墟,人們四散逃命,有很多的人被炸死,血肉模糊地躺在那裡,車站也幾乎被夷為平地。那個小男孩仍在那裡哭著,這個可憐的孩子,他小小的年紀就失去了父母,在那個缺衣少穿的戰爭年代裡,不知道他是否活了下來?我真希望他能夠活著。

  我們生活在一個新的時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比起那些戰爭時代的孩子,我們又是多麼的幸福啊!希望我們這一代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時光。

看圖作文 篇4

  今天是星期天,天氣很晴朗,天上漂浮著一朵朵白雲。一絲絲風也沒有。小明拿著網和瓶子興高采烈地去抓蝌蚪。到了傍晚,他就抓了滿滿一瓶子蝌蚪。

  回到家裡,小明悠閒地坐在沙發上。正當他在觀察蝌蚪的時候,突然聽到收音機裡在講保護青蛙的知識,他立刻被吸引住了。然後,小明又拿起書仔細地看裡面有關保護青蛙的'知識。他知道自己錯了。

  第二天一早,小明立刻抱著裝小蝌蚪的瓶子,跑到池塘邊,把小蝌蚪放進了池塘,他對小蝌蚪說:“小蝌蚪,快快長大吧!長成青蛙,幫農民伯伯捉害蟲吧。

看圖作文 篇5

  今天是星期六。清晨,我早早起床,爬到山上去看日出。到了山頂,我看見太陽已經露出半張臉,就像半個西瓜。一會兒,太陽露出了整張臉,就像一隻圓圓的紅紅的氣球。漸漸地,太陽放射出刺眼的光芒,像一個正在燃燒的大火球,刺得我的眼睛都睜不開了,日出真美呀!

看圖作文 篇6

  在一個小村莊裡,有許多苗族人,只有我是漢族的。

  有一天,我走在上學的路上,再次發現了這個滿面愁容的老奶奶,因為我每天上學時都會看到這位老奶奶,所以就覺得很奇怪,就想上去問問那個老奶奶的來歷。原來,那位老奶奶七十多歲了,她有一個女兒出國留學了,要好幾年才能回家一次。我心想,老奶奶一個人多孤獨呀,要不要我給她做點什麼呀?我終於這樣決定了。

  從那以後,我有空時就去給老奶奶做些家務什麼的。在一個星期日,我寫完作業再次來到老奶奶家,見這位老奶奶睡的正香,當時我沒有打擾她的美夢,看到床邊揹簍裡有許多衣服和床單還沒有洗,於是我就背起揹簍到河邊一絲不苟地去洗。當我把洗好的衣物去晾的時候,老奶奶已經拄著柺杖出來迎接我了。老奶奶把她那佈滿皺紋的臉緊緊地貼在我的臉上,笑眯眯地對我說:“謝謝你小朋友,你真比我的親人還要親呀,叫我該如何去感謝你呀!”

  我不好意思地漲紅了臉,喃喃地說:“奶奶,不用了,是我自願為您做的,你不用感謝我。”這時,旁邊的王大叔看到了說:“雖然不是親人,但比親人還親啊”!

  找優點談體會:

  這篇習作,對圖畫的內容進行的具體的描述。文章先是大膽設想了老奶奶的家庭人物,然後具體描述星期天的一件事情,寫出圖畫的中心意思。最後借用文中人物王大叔的口點名題意,是畫龍點睛地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