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鄉>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1

  我們平時在家過的風俗大多是包餃子、吃年夜飯、守歲、貼春聯兒、走親訪友,今天我不是介紹往常的風俗,而是幾句家鄉的風俗。

  我媽的家鄉我的老家,江蘇一個城市—海安。每到該賀喜的日子都會請一支舞隊來跳這種舞,叫海安花鼓。

  海安花鼓”在海安的流傳,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嘉靖年間。《明齋真識·廣陵韻事》有“花鼓傳來三十年,而變者屢矣,始以男、繼以女,始以日、繼以夜,始以鄉野、繼以鎮市,始以村俗民氓、繼以紈褲子弟”的記載。在我小時候一有表演,媽媽就會提起這句話,使它印在我的腦子裡。

  海安花鼓”和蘇北地區的“牽驢花鼓”、蘇南地區的“漁籃花鼓”、“洛子花鼓”一樣,在明代以前,都屬於歌舞戲曲表演。

  一次親戚60歲的宴席上請來一隻舞隊,正跳著火熱時,大嗓門的姨姥姥拍了拍我的肩:“你是不是在學舞蹈嗎,來一段。”聲音迅速地傳到了親戚們的耳朵中。各個兒都在那裡起鬨,我被逼無奈上了臺。左手拿著鼓,我右手拿著鼓槌,跟著音樂的旋律舞動著。

  我家鄉的風俗是我心中缺一不可的文化。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2

  每個人都有自己美麗的家鄉,而每個人的家鄉都有各種各樣的風俗,樣樣別出心裁,與眾不同,別有一番風味。就例如我的家鄉,保證有所不同。

  我的家鄉在臨岐新華村,有一個愛做美食的奶奶,樣樣都會做。她懂得也很多,知道哪個節日要做哪個美食來給我們吃。

  就比如大年三十那天,我們村並不會很忙,只不過是貼下對聯,掃一下墓,下午才會很忙,因為我們村的人更注重團聚。那天,我們都會叫來自己的親朋好友,擺出十幾張桌子,讓那些做菜好吃的人來燒菜,我奶奶也是其中一員,她要做暖鍋,因為她在村裡算是暖鍋燒的最好吃的人。

  快到傍晚,那一陣一陣的菜香撲鼻而來,一個個暖鍋冒著熱氣,幾位大人把分好的酒菜放在每個桌上面,從高處看,可以用人山人海這詞來形容,就像有人結婚時婚禮的樣子。

  開始吃飯了,只見每桌的人開啟暖鍋的蓋子,那正在沸騰著冒著香味的暖鍋,看看就夠讓人口水直流了,何況是大口大口地吃著,大匙大匙的盛著呢!

  吃完了暖鍋,我們來到人民大會堂裡面,坐在椅子上摸著那吃飽喝足的肚子,看著那一出又一出精彩的表演,獲得電玩具呢。這表演一結束,熱鬧才開始了,成群的小孩子們拿著火炮,噼裡啪啦響個不停,直到晚上深夜才逐漸變小。

  怎麼樣,這就是我們老家過春節時與眾不同的分俗,我到現在也不知道這天為什麼要做這些,但是我很喜歡我們家鄉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3

  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著風而來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著裝,如潮的人群,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榮幸地來到新會司前大範親眼目睹一次久違的賽龍舟。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終於開始了。青年橈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束一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塘江上來去如飛。一時間裡,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江面上迴盪,震耳欲聾。

  端午節又怎麼能少了粽子呢?我們新會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體積最大、用料最豐富、做法最講究的。鹹粽內餡有鹹肉、蛋黃、燒雞、燒鴨、叉燒、栗子、香菇等;甜餡有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慄蓉、棗泥等;更有廣東鹼水棕、竹葉粽等。

  然而這一天還得戴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佩香囊,雖是一種民俗,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古人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製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為其中含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4

  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這些節日都有一個歷史或傳說,這些傳說有的是真實的,也有的是虛假的。

  在這些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春節的時候,我們可以逛廟會、賞花燈,每家每戶都必須要貼春聯,小孩、大人穿著新衣服,在一起放鞭炮,可熱鬧了。

  春節這些特點是從一個傳說中演繹而來的。傳說很久以前,在某一座山上住著一隻怪獸,山下有一個村莊,村裡的人過著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怪獸下山來覓食,它找了很久,最終喜歡上了吃小孩。然而這一天剛好是正月初一,人們便把這隻怪獸叫做年。連續幾年,都在這同一天,許多小孩被年吃掉,村民們開始害怕起來。到了晚上,大家做了一個同樣的、奇怪的夢:一位老者說:“年怕紅色、怕鞭炮聲,大家只要有這些就不用再怕年了。”

  正月初一到了,年下山來了,來到山腳還是沒有進村莊,因為它看到了村莊裡到處都是紅彤彤一片,心裡害怕了起來,還是看見幾個小孩在放鞭炮,它嚇得慌,逃走了,從此再也不敢出來了。村民們知道了這個喜訊,開心得不得了,於是就把趕走年的這一天叫做大年初一。

  年,因為嚇壞了,再也沒有下過山,有人說它在山上餓死了;有人說由於那一次的原因,它嚇壞了,回到了山中就嚇到死了……

  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他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我要了解更多的傳統節日,瞭解它們的由來,讓我對與傳統節日的瞭解更加透徹。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5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想知道我的家鄉有什麼風俗嗎?請聽我慢慢道來。

  每到農曆正月,我們苗族便要開始趕年場,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約定。每到趕年場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會穿著美麗的服飾,成群結隊地來到年場。

  你瞧,年場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不但可以進行物資交流,還可以參加各種活動,有舞獅子的,有上刀梯的,還有玩龍燈的。青年少男少女也利用這種機會談情說愛,俊俏的歌娘更是大展身手,三五結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聽的人興質高昂,即使下大雪,也抵擋不住人們對連場的熱情。

  更多時候有逢晨便是看龍場日,習慣稱作看龍頭後十二天又輪轉辰日,再看龍場時,不管是什麼人,都得休息一天,如果幹了什麼農活,那就犯忌了。因此,我們苗家人。看龍場那天都會踴躍參加。大家對看龍十分重視。看龍日定在農曆的三月三。我們苗族人的一個節日,這時你就想問是什麼節日了吧?是湘西的一個傳統歌舞節日,這一天。所有的苗族人都會在約定好的地點。盡情地唱,快樂地跳。一片喜氣洋洋的氣象。

  這就是我們苗族人的風俗,你喜歡嗎?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6

  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我的家鄉,就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就先說除夕夜吧!在這個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們可以打著燈籠,到處去玩。

  不僅是小孩出來玩,有的大人也會忍不住出來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場面,好不熱鬧!除夕過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連著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於放假了。

  對了,這三天還不許動針線、剪刀呢!聽那些年老的人說,這是為了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放了三天假。可見這是多麼公平!大年初一這一天,大人們就領著小孩去長輩家拜年,拜完年,長輩們會發紅包的!這紅寶是給小孩子們的,小孩子們可以自己攢起來,自己支配,比如買點書了,買點文具了。對了,這一天,大家還得放鞭炮呢!有興趣的人們還可以在家裡開啟VCD,插上話筒,盡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節之後,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們可以買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對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裡,院子裡,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十五過後,到了十六,就開學了,人們有各忙各的去了。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7

  最美家鄉語,最甜家鄉水。鳥自愛巢人愛家,即使離家千萬裡,也是“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每到端午節來臨時,我的腦海就不禁會浮現出奶奶為全家人包粽子的溫馨畫面。

  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奶奶一大早就會從床上下來,開始緊張而麻利地忙著,擦桌擦門擦窗洗地板,最最重要的是包粽子。

  先把糯米、臘肉、紅棗和粽葉放入水中清洗乾淨。再把臘肉切成指頭大小的丁狀,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不!最關鍵的一步才剛剛開始呢!

  奶奶要包粽子了,只見她熟練地拿起兩片粽葉做成一個綠色金字塔,然後把糯米、臘肉、紅棗放進“金字塔”裡,用手緊緊按著,再用麻線把粽子五花大綁起來,一個胖胖的粽子就完成了。

  最後一步,把“胖娃娃”放進蒸鍋裡蒸煮兩個小時。不一會兒蒸鍋裡散發出一股淡淡的清香。時間一到,奶奶剛把粽子起鍋,我就忍不住伸手去抓。我顧不上燙,把粽子往嘴裡塞,粽子軟軟糯糯的。臘肉的香,紅棗的甜,直接在我的味蕾上炸開了。奶奶連忙說:“別急,慢點吃,慢點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不知有多少年了,端午節吃粽子已經成為了家鄉的一個習俗了。我會記住這個味道,把奶奶的手藝繼承下來。讓家鄉的風俗一直傳承下去。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8

  一年中有很多個節日,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

  每年的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賽龍舟和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渡是為了撈投羅漢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河裡面是讓魚蝦吃飽了,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今年端午節又快到了,我提議張萌包粽子吃,媽媽一聽馬上同意了,利用星期天的時候,我跟妹妹還有媽媽一塊包粽子,剛開始的時候我還不會包,後來經過媽媽的耐心教導,讓我跟著慢慢學,第一步先取出三片大葉子,把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然後把這葉子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錐形,在空心的圓錐形裡面插一個筷子,拿小勺子舀一些糯米和葡萄乾放在裡面,然後搖動筷子,一直把粽子包的緊緊的。不一會兒,我妹妹媽媽就包了一盤又一盤的粽子,媽媽悄悄在粽子裡面包了十個蛋黃餡的,包完才告訴我和妹妹說,我和妹妹驚訝的不得了,好期待馬上把粽子煮熟了吃。

  包完粽子開啟電視,正在直播龍舟比賽,看的我熱血沸騰的,這時媽媽也把粽子煮熟了,吃著粽子看著賽龍舟,甭提多開心了,雖然沒有到達賽龍舟現場,但是對這個節日傳統節目充滿了熱情和喜愛,希望這個風俗傳統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忍不住要讚歎一聲“啊,我熱愛祖國,喜歡家鄉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9

  期待了很久,終於到春節了。春節是我們小孩最喜歡的節日,因為春節有很多有趣的習俗,特別有意思,比如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領壓歲錢等等。在這裡,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家鄉兩種與眾不同的春節習俗,那就是我們曲靖特有的“松毛餐桌”和“除夕祭祖”。

  在我們老家,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飯我們不在餐桌上吃,而是要去山上採摘些青松毛,鋪在地上,再把各種好吃的飯菜放在松毛上,大家盤腿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因為松毛是青色的,“青松”跟“輕鬆”同音,因此松毛的寓意就是一年四季都“輕鬆”,還有清潔平安,除舊迎新的意思。一頓美味的年夜飯後,“松毛餐桌”就成了我們小孩歡快的“遊樂場”,我們在上面打滾,做遊戲,玩得可嗨了。

  我們老家還有一個特色的習俗就是“除夕祭祖”,俗稱“上墳”。在大年初二的時候,我們都要去山上祭拜那些已經不在世的親人,帶上飯菜、糖果、水果、茶酒等物品,把這些貢品敬獻在墓前。我們都跪在墓前,帶著一份莊重與緬懷,跟著長輩們說:“請不在的親人過年了,福佑安康,親戚平安,一切順利,萬事如意。”這樣的儀式教會我們小孩子:做人不能忘本,每逢佳節都要懷念親人,銘記先祖。我們在這個世界過年,也要祝福我們的先祖在另一個世界裡過年。

  這就是我們家鄉比較特色的春節習俗,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親愛的朋友,你的家鄉有哪些有趣的春節習俗?趕快告訴我吧!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10

  咚咚鏘,咚咚鏘,隨著鑼鼓聲而來的迎春之獅,牽著春姑娘的手將春天的生機盎然帶進了我的家鄉——湛江。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也是一年四季中最富有生機的季節。隨著春天的到來也意味馬上就要過年啦!

  每逢大年初一,我全家人都會回到湛江雷州老宅,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的過年,在眾多湛江過年風俗中,我最喜歡的就屬大年初一早晨的舞獅表演啦!

  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跟著傳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來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於軍隊,後來傳入民間的。

  聽到由遠而近的鑼鼓聲就知道,舞獅隊就要來啦!大人們會事先在庭院拉條長長的鞭炮,鞭炮呈”S”形,一直延伸到大門口,把鞭炮點燃,舞獅就踏著鞭炮聲進入庭院,在庭院裡表演起舞獅,舞獅聽著鼓點舞動,那場面霸氣雄渾,可謂是動作表演大片,獅子擺頭甩尾,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不清楚湛江年俗的人根本看不出來那是人演的。最有意思的環節是喂紅包、圖吉利,大人們包十幾個1~20塊錢的紅包,在舞獅張開嘴時餵給獅子,寓意新年財源滾滾來。鞭炮燃完後,舞獅便翻著跟頭退出庭院,卻把生機留在了我們家裡……

  春姑娘著急地來,又輕盈地走了,她帶走了一個輪迴的陳舊,帶來一個新輪迴的開始,時間就是財富,我們要珍惜時間!珍惜屬於我們的人生財富。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11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自古以來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會按照當地的習俗去吃年夜飯、守歲、拜年。而我認為最好玩、最有趣的事就是貼春聯。

  春聯,據說是起源於古代的桃符,最初的用意是保安的,但是由於時代轉變,才漸漸演變成如今我們常見的紅對聯。

  大年三十晚上,吃完美味可口的年夜飯,我和爸爸便下樓換上新的對聯。

  首先貼首聯,我剛要把膠帶橫七豎八的貼在對聯的前面時,爸爸攔住了我:“不行!這樣貼不僅不美觀,還不牢固,很容易讓春聯掉了。”說完,便拿過我手上的膠帶。那應該怎麼貼才能貼得既牢固又美觀呢?”我疑感不解地著爸爸。只見爸爸雙手拿著膠帶,將有粘性的一面朝上,用手指把膠帶兩角像包粽子一樣向裡對摺,再粘在對聯反面的一角上,接著又再在其餘三個角上也貼上,再掛在牆上,一個張對聯就貼好了。我好奇地碰了碰,拉了拉,竟然真的沒有掉!我也沒閉著,趕忙把其他對聯都貼好了。最後爸爸拿起福字,準備像以往一樣倒著貼,我馬上說道:“爸爸,今年我們正著貼吧!因為這樣福字不歪,財源進來嘛!”爸聽了我的話,點了點頭,笑嘻嘻地貼好了福字。

  這一次過年,是我最開心的一次過年,因為,它讓我知道原來貼春聯也有技巧和學問啊!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12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中秋節、重陽節、元宵節等等,可我唯獨喜歡正月十五的元宵節。

  元宵節象徵著團圓、美好,要是在不高興的時候吃上一口熱騰騰的元宵,那真是美妙極了,不僅心情好了,還恨不得多吃幾個呢!

  元宵節晚上還必須賞一賞明亮的月亮。出門時,心情會更加激動,因為外面處處懸燈結彩,街上像是在辦喜事,火熾而美麗。外面還有各種各樣漂亮的燈,種類多還不重樣。我的老家就是這般熱鬧,元宵節出門時我就很激動,回來時手上還提著一兩個漂亮的燈。

  家家還得吃美味的湯圓,說是可以永遠和和美美。有時間的呢,還可以自己做。好多人吃的是黑芝麻餡的,可小孩子就喜歡吃水果味的,水果味的湯圓就像邊吃湯圓邊吃美味的水果一樣,十分滿足。

  賞月時,可以想象月亮的美好傳說,如果邊吃湯圓邊賞月,感覺會更棒呢!尤其是坐在老家的院子裡,吹著舒服的涼風。

  元宵節賞的燈也是各式各樣,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還有的都是畫的各種圖案,這是我最愛看的,因為上面的內容很有趣。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13

  今年,我和父親、母親一塊去昆明過的新年。

  除夕的晚上,桌上的菜很香、很多,雖然只有七個人,但大家還是非常高興!桌上是最美味的是八寶飯,八寶飯是我的外公做的,上面還用紅豆擺著幾個大大的字:牛年大吉!

  非常快,年夜飯就吃完了。大家立刻開啟電視,都在期待今年春節聯歡晚會有哪些漂亮的節目呢!晚會開始啦,今年在現場看新年聯歡晚的觀眾可真不少,不只1號演播大廳人不少,而且2號演播廳也同樣熱鬧。

  或許是由於今年是牛年,所以春節聯歡晚會的吉祥物也起名字叫“牛牛”。幾個精彩的節目過後,主持人說:“開啟手機微信,開始搖一搖,快來搶紅包!”搖了一會兒,我就已經感到,今年春節聯歡晚會的微信搖紅包太火爆了,大夥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搖紅包,最後,只有我很幸運的搖到了全家唯一的一個春節聯歡晚會微信紅包。

  我最喜歡的節目是《喜樂街》,春節聯歡晚會主持人小尼扮演小品裡的導演,節目也編排的特別搞笑!真是讓我興奮!華仔的《回家的路》、李谷一的《難忘今霄》,還有《歌曲串燒》,都很精彩!

  我發現春節聯歡晚會的節目一年比一年更精彩!

  寒假快結束了,祝大夥新春快樂,牛年大吉!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14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在湖北隨州,那裡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我家鄉過年的風俗也很有趣。

  就拿我們的年夜飯來說吧。我們吃年夜飯是在早上。為什麼早上吃年夜飯?媽媽的回答是:吃年飯時,天空越來越亮,寓意明年日子越過越敞亮,生活會越來越好!

  大約凌晨四五點的樣子吧,爺爺奶奶還有爸爸媽媽就已經把一桌香噴噴的年夜飯準備好了。瞧,餐桌的正中間擺的是一條紅燒鯽魚,寓意年年有餘。還有一道必上的菜——“雞”,意味著吉祥如意,除了以上兩樣家裡準備的還有丸子,象徵著團團圓圓等。

  這些美味佳餚雖在眼前,我們卻不能先吃。因為在我們開吃之前,還要先來祭拜一下我們的祖先。家裡的每個人輪流為祖先瞌頭拜年,許下願望。祖先們先“吃”好後,我們才開始動筷子。席間,一家人在一起互道祝福,邊吃邊聊,開開心心,別提有多熱鬧!

  年三十的晚上,也是我們小孩子比較開心的時刻,因為長輩們要給我們發“壓歲錢”了。我們兜裡揣著長輩們給的壓歲錢和大人們一起守住舊年的比較後一個晚上,迎接新年的到來。

  春節過後還有元宵節,元宵節我們這裡的節目有,看花燈,猜燈迷,吃湯圓了,湯圓意味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元宵過後,意味著春節就結束了,大人們開始上班,小孩們開始上學!

  雖然春節過完了,可我已經開始期待下一個春節了!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15

  一到過年我們晚上就得放鞭炮,放鞭炮的原因是因為,每到過年的晚上,就有一隻非常可怕的怪物觸控,它的名字叫“年獸”。年獸極其兇惡,還好人類用鞭炮嚇跑了年獸,就這樣,這種習俗一代一代的傳了下來,至今傳到了我們現在。我有兩個家鄉,一個是城市杭州,一個是農村新登。我的老家山清水秀,柳綠桃紅,城市不能放鞭炮了,但是農村裡還能放一點點。

  過年晚上年夜飯是必不可少的食物,年夜飯是非常好吃的食物,過年還不止一種,有好多種,我們家就有很多。我簡單舉幾個例子吧,有春捲、魚、青菜……

  我們家的規定是每個人都得參與做菜。我做的是圓圓豆和拍黃瓜,我首先做的是圓圓豆,圓圓豆先將油放入鍋里加熱,再把圓圓豆放進去,然後再炒,炒完以後放點調料,繼續炒,再過一會就好了,炒完以後盛碗裡。

  接下來是拍黃瓜,首先媽媽幫我切好,再放進盤子裡,再放點糖,然後還有一些黃瓜,我吃了一點,過了一會,媽媽讓我攪拌一下,攪拌完之後菜就好了。

  我們家是評獎的,我很幸運,我得了第一名,大家吃得非常香,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