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鄉> 關於家鄉的橋的作文13篇

家鄉的橋的作文

關於家鄉的橋的作文1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家鄉的橋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家鄉的橋的作文1

  在我的家鄉——酒泉最大的小區“康盛花園”裡有一座人人知曉的“大橋”,這不但是我最熟悉的一座石拱橋,也是我最難忘的一座橋。因為,在那裡我把我最天真、無邪的幼年的快樂留在了那裡。

  這是一座無名的石拱橋。橋的底下是一個很大的水池,有噴泉。春天,我常常穿著薄毛衣,套著小外套,扎著兩個小辮子跑去橋上看老爺爺給池子裡面放水。夏天,我又穿著漂亮的連衣裙,蹦蹦跳跳地跑到橋上看噴泉,有的時候,一股水就突然噴了過來,嚇得我拎著溼乎乎的裙子哭著就去找媽媽了。而秋天呢,我又小心翼翼地走在橋上,生怕像夏天一樣忽然又有水噴過來,可是年幼的我哪裡知道,不知早在哪一天噴泉已經不噴水了,而我卻還小心的張望一下,然後快速地跑了過去,現在想起來都覺得我那時很“笨。”咦,雪花怎麼這麼快就飄下來了!肯定是冬天到了。在我那小小的腦袋瓜裡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於是,我裹著厚厚的羽絨服來到橋上,我調皮地坐到橋的最高處,然後快速地滑了下去,滑到下面的亭子裡時,就會摔一個大跟頭,但是,小時候的我是一個不知道疼痛的小娃娃,所以,摔倒後我會以最快的速度爬起來,拍掉身上的雪,生怕被媽媽發現又對我嘮叨一番。可是現在想起來,我才會感覺到那是媽媽對我的關心與呵護。

關於家鄉的橋的作文2

  我的家鄉——寧波,有很多橋。但我今天講的,是一座很不起眼的、無人知曉的小橋。這座小橋叫“萬安橋”。它連線著我們學校——寧波市實驗小學。這座小橋的歷史少說也有幾十年了。它橫跨在碧綠的河面上,像一把剪刀,要將那綠色的綢帶剪成兩段。那水泥地鋪成的橋面,已經凹凸不平,像一張飽經滄桑的老臉上深深的皺紋。遠看,它被大馬路來來往往的汽車和神氣的建築物比了下來。近看,它像一輪彎彎的月牙兒。仔細看看,它是那麼蒼老,那麼脆弱,彷彿一使勁,它就能垮下來。像一位老人,永無休止地向人們展現它的經歷,向人們介紹自己的所見,所聞。萬安橋也有熱鬧的一面。每天清晨,上學的小朋友們就會揹著書包蹦蹦跳跳地走過這座橋。接送的家長們,有的開著汽車,有的騎著摩托車,腳踏車,開過這座橋。“嘀嘀”、“叭叭”、“突突”的聲音,加上這車水馬龍的景像,是都市繁華的一角。放學了,一隊隊放學的少先隊員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排著隊伍,像一條條長龍,穿過橋,穿過馬路,安全回家。萬安橋也是小販們的天堂。放學了,一隊隊小朋友從校門裡湧出來,那兒就已擺滿了五花八門、琳琅滿目的小玩意兒。什麼掛件、玉佩啦,什麼羊肉串、燒餅啦,令人目不暇接。它是乎是小販們的“致富黃金道”,使人倍受歡迎。

  啊!小橋!你是我們少先隊員通向未來的甬道,是我們學校歷史的記載。我愛你,萬安橋!

關於家鄉的橋的作文3

  我的家鄉是烏鎮,那可是一個千年古鎮,是江南水鄉文化名鎮。現在每天都有許多遊客來到我們鎮上參觀遊玩。鎮上有許多名勝古蹟,而且土產特別多,還非常好吃,所以很愛人們的歡迎。由於,我的家鄉烏鎮是一個水鄉古鎮,所以在我們鎮上河流特別多,到處可以看到。有河就有橋。我們鎮上的橋也特別多。光是中間市河上面就橫跨著六座大橋。其它的小河上面的橋那就不計其數了。有一個地方連著有兩座橋,名稱就叫一步兩爿橋。從這裡,你一定可以看出我們鎮上的橋有多少了。

  在景區裡,那古代的石橋就更加讓人覺得好看了。許多人坐在橋上拍照,還有許多人對著石橋拍照。除了拍照,許多人還喜歡站在橋上觀賞風景。他們有的向遠處眺望,有的低頭向下看,看下面的水和水中的魚。河裡的水非常清,魚非常多,而且遊得非常活躍。水清得可以照出人的影子來,還可以看到水裡的魚,水底的石頭。那些石頭五彩繽紛非常美麗。那些石頭,好像許多孩子在水中洗澡,又像在水裡玩水。他們一定玩得非常開心!

  不光是水很藍,上面的橋也很有趣。

  我們鎮上的橋大多是石橋。橋的中間有幾個石孔。橋的兩側有欄杆。那欄杆能夠預防出事故,讓人們不會掉到河裡淹死。橋的上面兩旁有長石做的條凳。如果你走累了,可以坐在石凳上面休息。

  你說我們家鄉的石橋是不是很美啊!

關於家鄉的橋的作文4

  很久以前,我的家鄉並沒有真正的橋,我們的村莊被河流包圍著,那裡有山有水,唯獨沒有橋;那裡景色迷人,秀麗的山川、碧綠的河水,可是少座橋襯托美景。

  大人們每天要過河播種、插秧、收割,而我每天要過河上學,我們那個村莊只是個小村莊,因為沒有橋,與外界聯通非常困難,而我們又不得不與外界聯絡。

  人類非常聰明,沒有橋,不會造橋,沒關係,有船。但是僅僅靠船,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的童年是沒有出過村莊的。直到上學,我一直盼望有座橋,能讓我到達彼岸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總是聽他們大人說外面的世界如何如何,我一直很羨慕他們能出去,我一直希望有座橋能讓我的童年增加一點色彩,可是並不如我所願。

  終於,我開始上學了,我終於可以瞭解外面的世界了,這滿足了我童年的願望。可是新的問題又來了,我坐船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一天有許多人要出去,而且渡一次河的時間又長,船又小,所以我上學經常遲到,甚至曠課,挨老師罵也成了家常便飯,於是我又盼望有座橋,能讓我開開心心地上學,快快樂快地回家。

  終於,終於……

  我們村開始建造了第一座橋,是座拱橋,非常地漂亮,我非常喜歡它,不過那時我已經是初二的學生了,這座橋給秀麗的山川、碧綠的河流增添了一份色彩,也給我的生活帶來了一份快樂,現在我們村莊是一個有山有水又有橋的村莊。

  有了橋,我的生活也開始發生了變化。從童年到現在,我都希望有座橋,現在總算如願以償了,我學習更加認真了,我更加熱愛生活了,因為有座宏偉的橋。

關於家鄉的橋的作文5

  我曾踱步於南京長江大橋的橋頭,看橋下滔滔江水向東流逝和橋上車水馬龍,聽江中游輪的汽笛與橋上車輛馳過的鳴聲交替奏響。

  我曾留戀於趙州橋的巧奪天工,沉醉於橋下的流水潺潺,悠閒自若地看著橋上人來人往。然而,“仍憐故鄉“橋”又是一種何樣的情思?

  如果,故鄉的水如江南水鄉般的幽清、淡雅,故鄉的橋就會牢牢地握緊兩岸的土地,聯絡著欲見不能的你和我,聽著月色撩人時分思鄉人的恬靜心曲。

  儘管,故鄉的水流湍急,猛浪若奔,對岸的你我遙望不及。可是,故鄉的橋卻悄過急流,跨過闊岸,用堅韌的臂膀,築出一條寬廣的大道。也許歲月的風霜會將所有的橋吞噬,也許每一道滔天巨浪欲將其擊潰,然而故鄉的橋永遠不會倒塌。它用頑強的信念執著地托起了思鄉人的歸鄉路。

  悠悠浮雲有雨滴將其與土地聯絡。搖搖欲落的枯葉終有一日要歸根,飛倦的鳥兒用翅膀乘著風回到溫暖的巢。莘莘遊子因為故鄉的橋,而永不覺孤獨無靠。“累了吧!就在我背上休息一下吧!還要啟程嗎?那讓我來送你一程。”故鄉的橋總是哼唱著《遊子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訴說著這句話。無論遊子浪跡在天涯,或是海角,歸鄉的腳步因故鄉的橋永不間歇。

  “歸來吧!歸來吧!”聽見故鄉的橋在召喚嗎?無論何時,只要思鄉的情思稍稍惹起,故鄉的橋就會浮現在眼前,也許,我們離故鄉的橋越來越遠。可是,思鄉的情思越來越濃,並應著歲月的歌謠,譜成了一首首叩人心扉的詩句。無論時光如何流逝,故鄉的橋也會無限地向遠方伸延,永遠、永遠。

關於家鄉的橋的作文6

  我喜歡橫在溪水的獨木橋,我喜歡下面可以走船的石拱橋,我喜歡舟船相連鋪上木板的浮橋,我喜歡跨過大江大河的斜拉橋,我喜歡迴旋別緻的九曲橋,我喜歡巍峨雄偉的立交橋,我更加熱愛家鄉的青龍大橋。

  青龍大橋位於縣城東面,橫跨柳林四十里抖氣河。該橋長150米,寬33.5米。為5孔跨預應力混凝土空心結構,抗洪能力50年一遇,抗震能力6級,總投資1642萬元年國慶節已基本竣工。可以同時透過4輛大卡車。橋面上有人行道,護欄,路燈。在大橋附近有燎原廣場和清河中兩個噴泉,每逢節日的夜晚,橋面上的路燈和噴泉、彩燈將大橋裝扮的十分美麗。

  青龍大橋溝通了河的兩岸,方便了人們的來往。聽大人們說,大橋沒有建成的時候,人們要繞很大的圈,才能到河的對岸,很不方便。現在有了這座大橋,人們就可以直接到河對岸,再也不用浪費很多時間。青龍大橋不但溝通了河的兩岸,方便了兩岸人民的來往,同時也裝點了我們美麗的縣城。

  遠遠望去,橋像一條玉帶迎風飛舞.橋上的車川流不息,看得人眼花繚亂,晚上燈光閃閃,五顏六色非常好看.每遇隆冬,清河面蒸汽嫋嫋,橫空白霧莽莽,倩麗少婦妙齡女郎紛紛蹲坐河邊,浣衣嬉戲,紅裝綠衣點綴其間,河床寬敞,水面平坦,涓涓湍湍,清澈見底。青龍大橋橫跨清河,更是壯觀。河水清澈見底,把青龍大橋映照在水裡。

  青龍大橋西邊是美麗的清河公園,公園裡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小花朵,發出陣陣芬芳的花香。紅、黃、嫩綠的小草從大地媽媽的懷抱裡悄悄地鑽出來,給大地媽媽繡上了美麗的地毯,一棵棵小樹上抽出了密密麻麻的新枝葉。小鳥們每天飛到樹枝上,唱起婉動聽的歌曲。小鳥的歌唱是那麼的清脆、響亮,好聽極了。這裡的景色秀麗無比,就像一幅優雅別緻的風景畫一樣,美極了。公園裡有許多健身器,常年有各種年齡的人鍛鍊,使青龍大橋附近成為一幅動的美麗圖畫,更顯出青龍大橋的美麗壯觀。

  青龍大橋是我們全縣人民辛勤勞動才建成的,它是我們全縣人民團結奮進的標誌,我愛美麗的青龍大橋。 啊,家鄉的橋,我愛你,因為你為家鄉人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為家鄉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關於家鄉的橋的作文7

  大家都肯定見過橋,對,有大橋、小橋、還有小區內的石頭橋、木頭橋,甚至是童話故事裡的彩虹橋……不過,今天,我想給大家講一個“風雨橋”的故事。

  那是很平常的一天,我第一次到道真學英語,由於要從基礎講起,所以大家在教室裡七嘴八舌的,很不耐煩。我心裡想:基礎知識都學過了,太簡單了,還需要再學嗎?可我們的英語老師張老師不這麼認為,她告訴我們:“英語是我們的另一個夥伴,夥伴之間需要經常交流才行。”隨後,張老師便繪聲繪色的講了起來,乏味的單詞在她的嘴裡講出來,變得栩栩如生,我漸漸地喜歡上了我的這位新朋友,可正當我聽得津津有味時,天公不作美,外面瞬間一片“狼藉”,天上的雲頑皮的打翻了自己的墨水,把自己塗了一身黑,而雨點則像崩豆一樣,帶著降落傘從天而降,有“浪漫主義者”還帶著小琴,在地上彈了起來,“滴答、滴答”呵呵,多好聽的聲音。不知不覺放學了,因為外面下著雨,我的“大朋友”張老師要把我們送下去,我和老師站在門口的臺子上,四處尋找,門前早已聚集了一大批來接孩子的人,忽然,一個熟悉的身影映入我的眼簾,是媽媽,我對老師說:“老師,媽媽來了,我走了。”老師望望外面下著的雨,微笑著說:“我送過你去。”走進雨中,沒打傘的老師用雙手遮住我的頭,胳膊輕輕地夾著我,我隱隱感到,只穿著一件單薄毛衣的老師,打著寒戰,到了媽媽跟前,老師將我塞在了媽媽的雨衣下,長舒一口氣,笑著和媽媽道別了。

  我上了車子,“走”,我下達了“指令”。那時,我家還是“兩輪車一族”,雖然蓋著雨衣,可根本沒什麼用,趕上風大,雨衣便會被吹得鼓起來,媽媽把我攬到她的胸前,用事先準備好的夾子將雨衣牢牢地加在了車筐上,我便穩穩地置身在了一件“大傘”下,可媽媽就慘了,雨水像細細的鞭子,抽打著媽媽的臉,先前是雨,後來竟變成了細小的冰雹,我悄悄伸出手,接著冰雹,打在我的手掌上,生疼生疼的,我忽然想到:媽媽漏在雨衣外面的臉,肯定也很疼,一時之間,原本覺得很短的回家路程竟變得那樣漫長……

  那天雨停後,天邊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橋,鮮豔的色彩重重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化成了老師發抖的身影、媽媽淌滿雨滴的臉,一座用愛鋪就的風雨橋也就永遠的留在了我心中,再也不曾消失過。

關於家鄉的橋的作文8

  從家鄉通往城裡的路上,有條河,在新中國建立前,橋上有座木頭做的橋,新中國建立後,1970年時,這座橋才建成,清河橋建成大約40年了。

  橋長約50米,寬20米,橫跨在清河之上。橋共有一個大拱,約35米,拱肩上各有兩個小拱,與趙州橋有幾分相似,既節省了石料,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橋的欄杆上多雕刻獅子、虎等獸類,其中以獅子居多,雖不像盧溝橋的獅子形態之千變萬化,但也有其特點。獅子的個數兩邊對稱,互相呼應的獅子是相同的形態,這樣,橋上就有8對形態不一的獅子了。橋身呈灰色,還保留著水泥的顏色,橋上的欄杆是暗粉色的,與清清的河水,藍藍的天空,兩岸翠綠的草叢交相輝映,呈現出一幅完美的圖畫。

  清河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

  家鄉地處南方溼潤地區,離海不算很遠,受夏季風的影響,降水極多尤其在七八月份,颱風盛行,引發的水災更是不計其數,因而,清河橋也時常發大水,幾次都把兩岸的河堤沖毀,而清河橋卻極少出事,依然穩穩的架在清河之上,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橋本身的特點。橋的結構為拱上加拱式,發大水時,水有一部分從大拱流過,還有一部份從兩個小拱流過,這樣,減輕了對橋身的衝擊,橋自然安然無恙。

  清河橋的建成,也帶來了家鄉的富裕。

  橋的承受力好,卡車可以透過,家鄉的柑橘也一箱一箱的.運了出去,每個農戶現在的年收入也不少了,這都是清河橋的功勞啊! 清河橋,家鄉的翅膀,一座年輕的橋,一座漂亮的橋,願你帶著家鄉的人民,飛向世界!

關於家鄉的橋的作文9

  我的家鄉在路橋,這兒有一大片果園。果園裡有橘子、楊梅果樹。

  春天,橘子樹和楊梅樹抽出了嫩綠的枝條,春雨一下,一棵棵樹貪婪地吮吸著雨露。享受著雨姑娘的愛撫。那一片片葉子在雨中歡笑著。端午過後,楊梅樹紫紅紫紅的楊梅,好似一個個瑪瑙。

  夏天,太陽慷慨地把大把大把的金光灑在樹幹上,樹枝上,樹葉上,好像給樹鑲上了一層閃閃發光的金邊。樹看上去那麼神氣,那麼挺撥。

  秋天,樹結出了果實,橘樹遠看像一個個燈籠。一吃,呵,酸酸甜甜的,葉子娃娃投入了土地媽媽的懷抱。大家都開始過冬了。

  冬天,果園裡的樹兒都垂下了頭,彎下腰,好像壓得喘不過氣了似的。準備養料,為明年春天做準備。

  家鄉的果園真美呀!。果園裡有橘子、楊梅果樹。

  春天,橘子樹和楊梅樹抽出了嫩綠的枝條,春雨一下,一棵棵樹貪婪地吮吸著雨露。享受著雨姑娘的愛撫。那一片片葉子在雨中歡笑著。端午過後,楊梅樹紫紅紫紅的楊梅,好似一個個瑪瑙。

  夏天,太陽慷慨地把大把大把的金光灑在樹幹上,樹枝上,樹葉上,好像給樹鑲上了一層閃閃發光的金邊。樹看上去那麼神氣,那麼挺撥。

  秋天,樹結出了果實,橘樹遠看像一個個燈籠。一吃,呵,酸酸甜甜的,葉子娃娃投入了土地媽媽的懷抱。大家都開始過冬了。

  冬天,果園裡的樹兒都垂下了頭,彎下腰,好像壓得喘不過氣了似的。準備養料,為明年春天做準備。

  家鄉的果園真美呀!

關於家鄉的橋的作文10

  我的家鄉在人傑地靈的崇州,文錦江繞城而過。在文錦江的一片碧水之上,五座並列的水泥橋凌波而過,飛跨於南北兩岸,浮現在文錦江中,由高到低依次為崇州大橋、老西江橋、廊橋、新西江橋、南河大橋。在這眾多的橋中,我最鍾愛那歷史悠久的老西江橋。

  站在遠處遙望老西江橋,大橋就像一彎新月一般橫臥在江面上,又好像一條彩色繽紛的帶子,把兩岸聯絡在一起。橋下,二十五根兩人合抱粗的橋墩,如巨人一般穩穩地把寬寬的橋面託在文錦江之上,屹立在江水之中。橋面上,行人車輛穿梭來往,熱鬧極了。

  大橋的中間是大約3米寬的車道,兩側則是寬約1米的人行道,邊上有護欄,可防止行人落入江中。人行道邊上每隔大約50米就有一個玉蘭花的路燈,整齊地排列著,像一個個等待檢閱計程車兵。清晨,大橋迎來了第一輛早班汽車;深夜,橋上閃爍的燈光送走了最後一批夜班工人。白天,汽車來往穿梭,人群熙熙攘攘,汽車的喇叭聲,腳踏車清脆悅耳的鈴聲,小販的叫賣聲,匯成了一支美妙動聽的交響樂;每當夜幕降臨,橋兩頭的飯店、酒吧,顧客盈門,橋上散步的人絡繹不絕,玉蘭花燈亮了,倒映在水中,波光粼粼,猶如繁星點綴在文錦江中,更顯出湖光水色的迷人魅力,成為崇州的一處勝景。

  站在橋上環顧四周,更讓你感到心曠神怡:橋兩頭種滿了青蔥翠綠的榕樹、柳樹,枝條侵入水中,水面泛起陣陣漣漪;空中,阿娜多姿的白鷺在空中盤旋著,一會兒筆直的衝向高空,一會兒在高空滑翔,一會兒又徑直地俯衝下來;水中的魚兒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悠閒自得地吐著泡泡。這種種美景,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使觀賞的人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來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讓人好像置身於仙境,盡享天倫之樂。

  老西江橋不僅景色美,還有許多動人的傳說。

  傳說在明清時代,這裡曾是一處熱鬧非凡的水路大碼頭。可後來,河水暴漲,人們十分希望有座橋。於是黃貢生便帶領群眾修橋,可銀兩不夠,沒有建成。後來,玉帝知道了,派了一位老神仙來幫助大家。這才建成了老西江橋。

  啊!老西江橋,你不畏嚴寒酷暑,默默地躬著身軀,任憑人們在你的脊背上踏過,任憑車輪在你的脊背上滾壓,任憑腳下流水的一刻不停地衝擊……然而,你從未有過半點倦怠,也從未有過半句怨言,你只是埋頭在自己的崗位上,履行自己的職責,無私的奉獻,奉獻……

  啊,我愛你——老西江橋!你是我童年中一段美好的回憶!

關於家鄉的橋的作文11

  我的家鄉在臨川,在我的學校—-臨川一小旁邊有一座普通的石橋。

  這座橋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了。它西至河西,東達上頓渡。它長約200米,寬約8米,可以並排行駛兩輛汽車。橋下,並排有九根橋墩,像一個個威武計程車兵,又似一個個巨人叉開自己強勁有力的大腿;橋上是人行道,人行道兩邊是護欄,護欄上刻著各種精緻的圖案,有活潑可愛的小白兔、有威武的老虎,有騰雲駕霧的飛龍……護欄上還裝著小巧玲瓏的玉蘭燈,像一個個忠誠的衛士守護著家鄉的橋。

  家鄉的橋像彩虹一樣橫跨兩岸,給家鄉的人民帶來很大的方便。每天早晨,經過這裡的車川流不息,有公共汽車、小轎車,還有腳踏車……經過這裡的人也是成千上萬,有穿著校服、揹著書包去上學的學生;有繫著領帶、夾著公文包去上班的人;還有擔著籮筐、提著籃子去市場的人…… 頓時,橋就像一條彩色的人流。

  夜幕降臨時,橋上的燈就亮了起來。站在這高高的橋上,向遠處眺望,水上公園在燈光的照耀下若隱若現,彷彿在和我們玩捉迷藏;臨川文塔在燈光的照耀下更加巍然屹立;河水在燈光的照耀下碧波粼粼,美麗極了,真讓人流連忘返。

  家鄉的橋啊,你雖然沒有立交橋那樣巍峨雄偉,沒有九曲橋那樣迴旋別緻,沒有玉帶橋那樣美麗,但你在我心中永遠是最美的橋。啊!家鄉的橋,我愛你!

關於家鄉的橋的作文12

  橋橋溝,一個小得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地方。四塊巨大的條石砌成的橋在我生活的大山裡再普通不過了,可那裡卻是兒時玩耍的樂園。夏天,在茂盛的雜樹叢遮蔽的溪水溝裡鑽來鑽去別有一番情趣。縷縷山風沿著溪溝吹來,給酷暑的人們帶來了涼意,也讓幼童的姐弟流連於此。一有時間,我便帶著弟弟到溝裡捉螃蟹。雖然溝裡的石頭被翻了一遍又一遍,仍耐心地尋找著它們的蹤跡。橋下是一潭淺水,清澈的溪水流淌在這兒便停歇了下來,留下一塊“碧玉”,算是饋贈給質樸山民的禮物吧!潭邊有一柳樹,實在找不到螃蟹時,我倆便用那長長的柳枝做個圈戴在頭上,安靜的躺在草坪上看魚兒遊戲溪水,偶爾也悄悄地在潭裡與魚共舞。

  溝的一邊是禾田,聰明的農人從溝的上游挖一小渠,引水入田,所以這田常年都蓄著水。水稻抽穗之時,在田邊捉螞蚱是很愜意的事。輕腳輕手地到稻田邊,瞄準螞蚱藏匿的稻葉快速出手,能很快將它活捉。螞蚱會拼命掙扎,得趕緊用雙手合著給那小東西留一點空間讓它蹦達,不一會它便偃息其鼓,老實地呆在手心,殘忍地去掉翅膀和後腿,讓它只能慢慢爬。螞蚱很狡猾,一有風吹草動便齊唰唰飛跳到稻田中央,站在田埂上的我們只有乾著急。捉到幾隻螞蚱,折一根黃荊條,找一塊空地,使勁插在土裡,把螞蚱放在那條上,它們便會爬上爬下,像趕集一般熱鬧。玩夠了拿幾隻給雞加餐,藉此還可以得一次表揚。稻穀收了,農人把谷樁翻犁到泥裡灌滿水成了冬水田。我和弟弟也時常把牛牽到這兒來,讓牛飽喝一頓。數九隆冬給牛喂水得先敲開冰。有時候,凍僵的小手用很大的力氣難以破開,氣得我倆胡亂的跳。後來,只要氣溫下降,我們便從祖母家裡帶根木棒,這下方便多了。牛喝水,我倆也不閒著把大塊的冰弄到田邊來用腳在上面滑動,或者把冰塊舉過頭用力砸下去,冰塊飛濺,我倆也樂開了花。

  溝的另一邊是祖母家的自留地。時常也跟著祖母到地裡去轉溜。但大多是在搗亂,不是把未成型的玉米給掰了,就是把嫩豇豆摘了拿在手裡甩圈。或者和弟弟在地裡捉迷藏,引來一陣呵斥。自留地中間有一大石板,那是祖母家曬糧食的地方。祖母時常揹著糧食來幹活,她先把石板打掃乾淨,在四周圍上青蒿,再把糧食倒出用刮子均勻的鋪好。叫我們躲在油桐樹下趕雀鳥。我和弟弟極不願意幹這份苦差事,又怕雀鳥糟蹋,那時候糧食金貴。只得比較規矩地站著,哪怕臉熱得通紅。

  許多年以後,這樣的情景時常在腦中浮現。這樣的回憶帶來的總是甜蜜……

關於家鄉的橋的作文13

  家鄉的橋是我夢中的橋。

  小時候,家鄉的河上架著一座彎曲的石拱橋,上面的一磚一瓦顯現著自然的肌理,縱橫交錯,散發著古樸的韻味。

  橋上,兩排柳樹好似美麗的少女垂著長髮在水裡照鏡子。夜晚,我常蹲在那樹下,頭頂皎潔的月光,伴著蟋蟀的交響樂,哼著優美的旋律……

  橋下,一些漁夫正揮著竹篙灑下漁網在水裡打漁,那粗獷的打漁歌中,預示著他們收穫頗豐。

  橋的兩岸居住著一村居民,他們居住在簡單低矮的土坯房中,有著一樣的風土人情,團結互助,心被這橋緊緊相連。

  現在,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橋變寬,上面的水泥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出幾分夢幻般的色彩,漂亮的橋欄在水的倒映下,那天然、古樸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雄偉和壯觀。

  橋上的柳樹早已不見,高大的路燈佇立橋上,給這黑暗的夜,帶來無盡的光亮,它們儼然是一排巨人守護著橋上通行者的安全。

  橋下的漁夫,早已變成一撥撥的輪船,“嘟嘟嘟嘟”地開過,激起的波浪,彷彿要洗去舊時代的鉛華,隨著輪船的前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橋兩岸的土牆早已不見,已經變成那巍峨高聳、鱗次櫛比的高樓,晶瑩的玻璃幕牆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而兩岸的居民仍未忘那橋的約定,依然團結互助,心心相連。

  家鄉的橋,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重新整理著自己的外衣,但它的靈魂在我的心中卻永不磨滅,綻放著迷人的風采。

  啊,家鄉的橋,我夢中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