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鄉>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15篇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1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舌尖上的家鄉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1

  我的家鄉在湖南,那裡的美食別有一番風味。是餃子嗎?不。是粽子嗎?不。是臭豆腐嗎?對了,你們猜對了!下面,就讓我為你們解說湖南臭名遠揚的美食臭豆腐吧!

  據說是一個叫王致和的人,他考試落榜,由於祖傳是做豆腐的,為了省吃儉用,他一邊學習,一邊賣豆腐。時值夏天,有些豆腐賣不出去時,他又不捨得扔,於是就把這些豆腐放在一個罈子裡放鹽醃製著。第二次考試,王致和依然沒考上,就決定放棄考試,繼續賣豆腐,他想起了之前醃製在罈子裡的豆腐。一開啟罈子,一股臭氣緩緩上升,瞬間,整個屋子裡充滿了臭氣。可他不甘放棄,拿著筷子沾了一點放進嘴裡,發現臭臭的氣味裡卻帶著絲絲香氣,讓人味蕾大開,好吃至極。後來經過街坊鄰居的宣傳,這豆腐就成了家喻戶曉的特色美食臭豆腐。

  今天希希老師就在課堂上為我們帶來了臭豆腐。臭豆腐的形狀四四方方,披著一身黑乎乎的皮襖,泛著光澤。聞起來非常臭,這氣味簡直可以傳到十萬八千里。在希希老師的鼓勵下,我鼓起勇氣吃了一塊,不吃不知道,一吃嚇一跳。一股麻辣味瞬間在唇齒間蔓延開來,我的眼淚水不禁奪眶而出,瞬間滿臉通紅,嚥下去之後,口中卻莫名地傳來一股香味,讓我忍不住還想再吃一口,這時候,我彷彿已陶醉在這麻辣的臭香味中,真是此味只應天上有啊!緩過神來一看,其他同學早已經口水直流三千尺了。

  希希老師還告訴我們臭豆腐是怎樣製作的。先把油放進鍋裡,等燒開以後,把豆乾子放進去炸,臭豆腐好像孫悟空在鍋裡翻著筋斗雲,直到中間隆起一個泡,再撈上來,接著鑽兩個洞,把調料放進去,最後加蔥花、香菜,來一個錦上添花,香噴噴的臭豆腐就做好了。

  聽了我的介紹,怎麼樣?你是不是已經直流口水了呢,歡迎你來我的家鄉品嚐臭豆腐哦。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2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思念的不僅是家鄉的親人,還有那各種各樣的美食。我的家鄉是湖南,是一個山水如畫的好地方,同時,那兒的美食更是不計其數。

  辣妹子辣,辣妹子辣,辣妹子從小辣不怕,辣妹子從小不怕辣湖南的辣是眾所周知的,每家每戶必備農家小炒肉。金光閃爍的麻油裝點在肉片上,讓人垂涎欲滴,放在餐桌上是最亮眼的一道美味。

  每一次有這道菜,我和姐姐不是爭就是搶,筷子爭鋒相鬥發出碰撞的響聲,只為了搶到那香氣撲鼻的辣味。我眼疾手快,一下子突破了重圍,搶先夾起一塊塞進嘴裡。頓時,濃濃的一股暖流流入心田,那軟軟的肉汁入口的感覺不法形容;辣味有點衝,本該嘖嘖稱讚的我開始不停地咳嗽起來,姐姐停住筷子,幸災樂禍起來;不過,我卻依舊心滿意足。

  舌尖上的辣味,辣進心裡,永不忘記,值得欣賞!

  臭,真臭!香,真香!香噴噴的臭豆腐在一時時的議論聲中你會發現總是矛盾的,這矛盾就是路邊酒樓,深巷小店裡的一種特色。

  黑黝黝中還一點點白的,家鄉人從小愛到老的那一塊塊小小的,四方方的臭豆腐是讓我可看不願嘗的。可每次卻是大表哥都要纏著婆婆要吃的。捏著鼻子接住大表哥強迫塞到嘴裡的一小塊臭豆腐,我醉了!瞬間鬆開了鼻子,一下子吃了好幾塊。真香!這個過油後又用各種香料泡煮過的小黑東西真的不同一般!

  舌尖上的香味,香進腦裡,永不遺忘,值得欣賞!

  老闆,來一份糖餈粑粑。好呢!在一聲聲的吆喝中你會發現每一桌上都有一碗糖餈粑粑。

  金黃閃光,一塊塔著一塊,疊成十八羅漢的三角,寓意著步步高昇,甚是好看呢!糖餈粑粑不僅好看,而且好吃。輕輕聞聞那碗中飄出的香甜味,用筷子小心翼翼地撥弄它。若等不及時就直接張開大嘴,將一整個塞進,再細細咀嚼。暖暖的香米在齒間磨細,再一股腦地吞下,滿足感湧上心頭。舌尖上的甜味,蜜進回憶,永不褪色!

  舌尖上的家鄉值得欣賞!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3

  “開飯囉!”隨著媽媽一聲響亮的吆喝,我們立即圍坐在了餐桌旁。瞧著一桌熱氣騰騰、色香俱佳的菜餚,我饞得直流口水,可沒等我動筷,我親愛的老媽早就吃開了,還一個勁地誇著:“好吃,好吃,家鄉的味道……”

  被媽媽一說,我才注意到,今天的一桌菜比較特別,毛筍燒肉、油燜筍、馬蘭頭、青菜、番茄炒蛋……很普通,但是卻不平常。原來,這些菜都是早上我們從山裡的外公家帶來的。鮮嫩的竹筍和毛筍是早上外公剛從山上挖來的,青菜和馬蘭頭摘來時還帶著早上的露珠碧綠碧綠,鴨蛋是外婆剛從鴨棚裡撿起的……怪不得媽媽吃得那麼迫不及待,原來這些菜裡真的有家鄉的味道!

  說起這些家鄉菜,最先想起的是外公家門前的小菜園,不管什麼時候去,那裡總是一片生機勃勃,青菜、捲心菜、黃瓜、玉米、辣椒等,時令蔬菜應有盡有。對我來說,這片菜園還是我的樂園,每次去,我和弟弟總喜歡拿個小鋤頭,挖挖這裡,撬撬那邊,澆水、搗泥漿……玩得盡興,玩得不知疲倦。我還在這片菜園鬧出很多笑話呢?每次回家,阿姨總喜歡圍著菜園子出些問題考考我和住在城裡的弟弟,“這是什麼菜?”順著阿姨手指的方向,我仔細地分辨著這一叢既像菜又像草的植物,琢磨了好半天才說:“這不就是青菜嘛!和別的青菜有區別嗎?”“怎麼沒區別?”阿姨說,“你再仔細看看它的葉子?”我蹲下身子一比較,確實有不同,我只得瞎猜:“菠菜!”哈哈,阿姨笑開了。“不是菠菜,是莧菜。”“那是什麼?”阿姨又問開了。“嗯,辣椒!”我回答道。“小笨蛋,辣椒分明長在枝上,怎麼會爬在地上……”幾個回合,對於沒有生活經驗的我完全戰敗,反而逗得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全家捂著肚子笑個不停,也就是在這一次次笑聲中我慢慢認識了菜園子的各種蔬菜,也更加喜歡這個菜園子裡的味道。

  媽媽和我從小生長在那裡,特別地喜歡家鄉的菜。只要是家裡帶來的菜,一向愛挑食的媽媽和我飯都會多吃一碗,我們也特別喜歡那一方水土給予我們的饋贈:一盆子筍裡有我童年在竹林間的嬉戲的身影;青菜和馬蘭頭上有我仔細觀察停留在上面的眼神……

  那裡是我的家鄉,有我的思念,還有那濃的化不開的家鄉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4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台州,這裡美食眾多,有外糯裡香的青團,有香氣四溢的炊飯,還有涼甜解暑的桃漿……在不計其數的美食中,食餅筒是絕對的no。1,這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美食。

  在每家每戶團圓的日子裡,比如端午節,家裡的老人會事先準備好各種食材,然後開始製作食餅筒。先用麵粉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做成麵糊,這樣它就會具有黏性,和你的手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不想分開。

  隨後再用手把麵糊攤在平底鍋上,抹勻,使它平整地鋪在上面。餅越薄越好,就像給整個平底鍋敷了一片面膜,白花花的一層。只需要短短五六秒鐘,鍋底聚集的熱氣就會冒上來,使麵皮中央變成一頂“小帳篷”,就像有人在裡面打拳擊,這時再快速把皮一翻,“小帳篷”裡面隱藏的一縷白煙就會蹦出來,就像神仙吹了一口仙氣一樣。就這樣,香口彈牙的麵餅就大功告成啦!

  接下來就是炒菜了。食餅筒裡面包裹的各種菜品很有講究,一家人簡簡單單一炒就是一大桌子,當然,裡面最重要的要數炒麵了,還有肥而不膩的紅燒肉,又酸又辣的土豆絲……家裡“各單位”也分了工——爸爸負責洗菜,切菜;媽媽負責掌勺烹飪;奶奶負責攤更多的麵餅。儘管大家各有各的活,忙得不可開交,可廚房裡還是有說有笑的,就連平時貪玩的孩子們,此刻也像趕集似的從四方聚攏過來,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個資深“美食品嚐家”。

  燒好了菜,備好了麵餅,可並不能進入主題直接開吃,因為還有一個重要的步驟——包食餅筒,這是食餅筒的精髓所在。先拿一張餅,平放在桌子上,夾一點自己愛吃的配菜,這時要格外注意,菜要靠邊放,這樣等會兒才能卷出一個漂亮修長的食餅筒。等所有菜都放好後,就可以開卷了,先把靠近自己那邊像蓋被子似的蓋到菜上,接著卷半圈,然後把其中一頭折起來,兜住所有菜,再直接捲到頭,最後舀一勺紅燒肉的湯汁從一端淋進去,光看那品相就能讓人垂涎欲滴。這時候放入嘴中,咬上一大口,哇,好滿足啊!麵餅的軟糯、菜餚的噴香,那入口的一瞬間,你彷彿坐在柔軟的雲朵上,隨風輕輕盪漾……

  如果你現在已經饞得流下口水了,就趕緊來我的家鄉品嚐一下食餅筒的味道吧!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5

  我的家鄉在河南濮陽,這裡有很多特色小吃,最有名的莫過於洛陽的水席、開封的包子、鄭州的燴麵了,這裡面,我最喜歡吃的就是燴麵。

  燴麵是一種葷、素、湯、菜、飯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近幾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城市工作節奏的加快,燴麵已成為中原地區有口皆碑的佳餚,經營羊肉燴麵的飯店林林總總,遍佈華街冷巷,鄉鎮、農村也陸陸續續開起了大大小小的燴麵館。

  燴麵如此美味,製作起來當然甚是考究。燴麵的面選用優質麵粉加以鹽鹼,用溫開水和成細膩潤白,比餃子面還要軟的麵糰,待筋道十足後,放置若干時間,製成四五指寬、十幾公分長的面片,外抹食用油防粘,片片碼齊,也可用塑膠紙加以覆蓋。

  燴麵的湯更是自成一家,獨具特色。羊骨劈開,外加嫩羊肉,大火猛滾,小火細燉,因骨油熬出,湯色嫩白如玉,外有七八味中藥,遂喚“白湯”,營養價值極高。

  到了中午或晚上吃飯的時間,隨便走進一家燴麵館,幾乎家家客源爆滿。這時,你得快點找個座位,要上一兩個小菜,配以酒類或者飲料,慢慢的用著,然後再點上一碗燴麵,十幾分鍾過後,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燴麵就端上桌來。

  你看,碗裡面那嫩白如玉的骨湯,長寬均勻的面,上面在撒點綠色的香菜,紅色的枸杞、黑色的木耳、粉白色的羊肉片,再外帶一碟辣椒油、糖蒜。這哪是一碗麵,分明是一幅畫。

  芳香四溢的面,讓人垂涎欲滴,肚唱空城計,饞蟲勾引來。拿起勺子,先喝一口湯,油而不膩,鮮而不厭,潤滑的要從嘴中滑出,真是賽過瓊漿玉液。再挑起一根粗細均勻的面放入嘴中,筋道的更是有嚼頭。

  旁邊桌子上的人,特別是乾重活的打工一族,那個不是一下夾起好幾根面,往張得大大的嘴巴里送去,滿嘴油光光的,絲毫不注意形象,有的甚至幾分鐘的功夫,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燴麵就被他們連渣都不剩的一掃而光,齒間存有的餘香,時不時地還砸吧著一下嘴,真叫“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啊

  水一樣的溫柔,火一樣的激情,小南風一樣的柔和,細細品味,河南三大小吃之一的燴麵,確實當之無愧。

  希望它像一顆明珠,永遠閃爍在中原,綻放在中國,走出國門!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6

  我的家鄉——普寧,是一個人文與自然相和諧的地方。這兒有許多的遊玩景地,就如:昆崗松韻、鐵嶂蘭芬、靈匯泉、錢湖漁艇、培風寶塔、華嚴寺、南巖古寺、雲石樵徑的“普寧八景”,這些勝蹟都在古城洪陽周圍。當然,普寧的文化遺產也有許多——普寧英歌、潮劇、金漆木雕、鐵枝木偶,還有普寧也因嵌瓷而有著“嵌瓷之鄉”的美稱呢。

  不過,比起以上這些,更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美食。忙碌的一天,應從晶瑩剔透、鮮香滿口的腸粉開始。普寧腸粉是一種使用米做成的潮汕小吃,因其薄皮成豬腸狀,故稱腸粉。這裡大多數人的早餐都選擇從腸粉開始。一大早,市區的街頭巷尾,總有三五成群的圍著一個個腸粉攤檔。

  一般我吃完了腸粉,就會燒一壺熱水來品茶。說起品茶,裡面的講究可就多了。有一次,我帶著三兩個同學到家裡一同品茶,見桌上只有三個茶杯,於是我便多拿來了兩個,這樣剛好每個人都有一個杯子。父親見了連忙就制止了,他笑著說:“傳統的潮汕工夫茶一般只有三個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個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給左手第一位客人,無論其身份尊卑,無論其年齡大小,也無分性別。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滾燙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後再把帶有熱度的杯子給下一個用。這種習俗是為了表示團結、友愛和互相謙讓的美好品德,知道了嗎?”我恍然大悟,頓時為自己的無知而感到些許的慚愧,不過這也觸發了我對工夫茶茶禮的興趣。

  然而,最聞名天下的普寧小食就數炸豆乾了。其食法可分為焗、煎、油炸三種,尤以油炸豆乾最為膾炙人口,油炸豆乾皮赤而酥脆,內肉白而嫩滑,稱“外金內銀”。嚐起來又脆又軟,香味久存於口齒之中,若是有蔥珠、韭菜鹽水醬作佐料,就更加風味獨特了。

  說起普寧的美食,那簡直是太多太多了。現在暫時只能列舉到這了,還有許許多多待我嘗試的美食,比如:落蹄粿、洪陽蠔烙、撈麵等等,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嚐嚐。那麼,你的家鄉是否和我一樣,有著數不盡,嘗不完而又耐人尋味的特色小吃呢?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7

  光陰荏苒,又到春節,作為我國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春節自然與吃脫不了干係。在我這“吃貨”的眼裡,春節無異於美食節,因為在春節裡,能吃到各種各樣平時吃不到的家鄉美食。

  年二十八,我迫不及待地回到美麗的淳安千島湖。淳安的美食各式各樣,豐富多彩,讓人眼花瞭亂,垂涎三尺。說到淳安春節的美食,不得不提到淳安獨特的暖鍋。暖鍋類似於火鍋,卻比火鍋更高檔,暖鍋通身用全銅製作,中間放木炭,四周放菜品,暖鍋中的菜品非常豐富,最為常見的是豬肉、油豆腐、白豆腐、筍乾等等,你認為好吃的菜都可以放入。暖鍋中的滷最為講究,一般是熟豬油打底,配入辣椒粉、茴香、桂皮、花椒等,再加入熬製半天的土雞湯、鴨湯配成,然後放入魚肉和羊肉,一鍋滷配製好了,無論你放入什麼菜,暖鍋裡的菜都是美味無比的。年夜飯桌上,全家圍著熱騰騰的暖鍋,歡聲笑語間全是暖暖的。

  吃著暖鍋,當然也不能少了主食——各式各樣的粿,有白米粿、包菜粿、苞蘆粿等。我最喜歡吃那黃澄澄的苞蘆粿。苞蘆粿也叫玉米粿,用純玉米粉製作,分菜粿和實粿,實粿熱烘烘、甜絲絲的,特別是放入火盆烤後,味道更好。寒冷的冬天裡,大家圍著大火盆,一邊烤火,一邊烤粿,菜粿裡的油不停地往外冒,外皮烤成黃黃脆脆的,這味道聞著就讓人直流口水。有句流傳在鄉間的俗話說得最好了,那就是“手捧苞蘆粿,腳踩白炭火,除了皇帝就是我。”

  過年,吃得最多的就是肉了。年前,奶奶把養了一年的肥豬殺了,製作成風乾肉。風乾肉也叫臘肉,一般只在臘月裡做。風乾肉其實製作非常簡單,將剛殺好的豬肉切著條狀,然後掛在通風好的屋頂自然晾乾就成了。別看它製作簡單,但風味獨特,肥肉不膩口,瘦肉不塞牙,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讚語。

  我的家鄉淳安的春節美食還遠遠不止這些哦,像油粿、蒸糕、米羹、毛豆腐等都是我最愛吃的家鄉美食,春節還沒過完我已經吃得圓滾滾的了。抵擋不住誘惑的話,就來我的家鄉——淳安縣千島湖嚐嚐吧。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8

  我的家鄉在杭州,那裡是一個很美麗的城市,這裡風景秀麗,物產豐富。

  來杭州,你首先來到西湖的西湖。一條小溪映入我的眼簾:清澈見底的湖水中,一塊塊方方正正的大石頭,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一絲不可數量的光彩,顯得更加美麗!一陣微風吹過,湖面泛起一層微微的漣漪,猶如一位姑娘在跳著優美的舞蹈,又似一位仙女在翩翩起舞。一陣微風吹來,湖面上泛起一層層漣漪,像是一位少女在甩動著自己的長髮,美極了!一陣微風吹過,湖面泛起了層層漣漪,像是少女那美麗的舞裙,隨風舞動。

  再來到西湖的中心。那裡的湖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粼粼粼的光芒,像是在給遊人們帶來無比的歡快的禮物,又像是孩子們嬉戲玩耍的小天使。一條條小魚游上來,在水中歡快地遊著,好像在說:“快看呀,快看呀,這些魚兒們多麼可愛呀!”這裡的人們在欣賞著美麗的景色,好像在欣賞這美麗的風景呢!

  再來到西湖的中心。一陣風吹來,水面上蕩起了一層層的波紋。湖面上有幾條波紋,一圈一圈的,像是在一圈圈地盪漾,又像是幾條小鯉魚在水的裡面遊動。這些魚兒們有的躲在水草下,有的探出頭來,好像在尋找著什麼;有的在水中游來游去,好像要準備在水中玩一玩;還有的在水底睡覺,好像在散步似的這兒的景色也不甘落後。

  西湖的中央有一個湖,湖的中央有一座橋,橋下是一片片樹葉,在水中有一條條波紋。

  西湖的中央有許多柳樹,柳樹的枝條垂下來,像一位姑娘的長髮;小草也有綠色的大衣,像一位位小姑娘的頭髮;柳樹的葉子也是嫩綠的,像一把小扇子一樣扇來扇去,還像一位位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西湖的中央有一些奇怪的石頭,有些石頭像一位老爺爺,坐在石頭上,頭髮一直垂下來;有些石頭像一位老爺爺,正坐在樹上休息;有些石頭像一座橋,正在慢慢的走,還像一座小橋一樣,真是好看極了。

  西湖的景色實在是太美了,真是讓人流連忘返呀!我愛我的家鄉!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9

  記得幼時,每逢過年,便會回家中幾天。農村的新年與城市還是有所不同,少了幾分冷冰冰的水泥味,添了幾分淳樸的熱鬧味。農村新年是有趕集的,幾里路沿邊全都是各型各色的小攤,人頭湧動,叫賣聲此起彼伏。當然少不了各種美味,小時候我最喜歡叫大人給我買烤紅薯,從那煤黑色的爐子裡夾出一個來,那冒著熱騰騰的霧氣,在寒冷的冬天還可以拿在手中暖手,雖說長著不算多好看的外表,掰開來香甜的氣息迎面撲來,露出黃燦燦的肉,咬一口,一邊被燙得張嘴不住地哈氣,一邊卻又感受著那香甜糯軟的美味,這本地的紅薯就如這鄉土間的人們雖有著樸實無華的外表,可卻都有一顆熱心腸。

  爸爸最愛的小食便是粉漿麵條,每次回來必嘗,坐在小攤上,看那攤主將鐵皮桶掀開,舀出一勺放進那白色的搪瓷碗裡,還在碗沿邊磕了幾下,接著手腳麻利地把旁邊小碟裡的芹菜、黃豆等佐料各抓出一小撮出來,撒在上面,再端你的面前,熱氣和著麵條的香味鑽進鼻中,令人垂涎欲滴,初入口時,味道還帶有粉漿的酸澀感,可是慢慢品嚐粉漿中豆子的香味就蔓延上來,唇齒留香。麵條的柔軟、芹菜的爽脆、黃豆的綿軟在口中交織出一種和諧的味道,就好似家鄉人民的生活,就算有再多的不如意,也依然能過的有滋有味。

  我們這裡還有個習俗,吃大桌飯。初一那天每戶人家圍坐在一起。雞、鴨、魚擺滿了一桌。不僅如此,鄰里鄉親還會去送菜,每條鄉間小路上都充滿了各飯菜的香味,小孩子們就端著菜挨家挨戶的去送,末了總會得到幾顆糖。這桌上的飯菜,沒有那麼多花哨的菜式,卻是包含著一年的辛勞和鄰里鄉親們的熱情,讓人品嚐到溫暖的味道,獲得新的一年的動力。

  家鄉的味道,有自己獨有的味道,從鄉野之中誕生,在家鄉人民平凡樸實的生活中昇華,融入家鄉人的情與思,成為在心頭最值得回味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10

  我的家鄉,在安徽廬江。那裡群山環繞,那裡風景如畫,那裡的人們純樸善良。大自然總會為這些勤勞的人們送去很多美味。

  一場春雨過後,春筍從沉睡中甦醒過來。每當這時,外婆便扛著钁頭,我挎著竹籃,一前一後,走進青翠欲滴的竹林。望著一個個嬌滴滴的筍兒,我們心中甚是歡喜,看來今年是筍兒的大年。不一會兒,我們便滿載而歸。

  大自然給家鄉的饋贈,還有它——蕨菜。說到蕨菜,我就興奮不已,理由主要不是在於它的美味,更是在於尋找它的過程。它長在樹木蔥蘢的山間,細細長長,與雜草打成一片。它如同頑皮的孩子,把腦袋伸得老長,盼望著與我捉迷藏,卻又把自己藏得那麼好,稍不留神就會與它們擦肩而過。所以每找到一根,就是一次偉大的勝利。

  外婆嫻熟地削去筍根老的部分,再用刀的末端,從筍根到筍尖深深地劃了一道口子,用手向兩邊一掰,又白又嫩的筍肉,便羞答答地展現在我的眼前。接著將筍肉改刀,或片或塊,焯水備用。外婆將筍兒放在一邊,又拿起一把蕨菜,輕輕搓揉它的頭部,那含苞待放的“葉”骨朵兒,便輕盈地落在地上。再用清水洗去它周身的細毛,切小段。筍兒和蕨菜的燒法大致相同,無需太多的佐料,儘量保持它們的原汁原味。外婆選用家鄉的臘肉,切片煸炒,放蔥薑蒜大火爆香,加入筍兒或者蕨菜翻炒,加適量開水,文火燒幾分鐘。這時,鍋中“咕嘟咕嘟”,鍋外輕煙嫋嫋,香味四溢。

  終於上桌了,我迫不及待想狼吞虎嚥起來,但轉念一想,如此美味佳餚,怎能像豬八戒吃人參果——食而不知其味呢?於是,我輕輕用舌尖觸了觸,那感覺如家鄉的春風拂在臉龐,暖暖的,很舒服;細細地嚼了嚼,恍如自己走進了大自然,傾聽著鳥兒在枝頭低聲對語,很是享受;慢慢嚥下,唇齒留香,回味無窮。那味道,便是我想念的家鄉的味道。

  又逢春季,它們是否已在家鄉的山間,翹首盼我歸了呢?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11

  我的家鄉在萍鄉,這座古老的小城歷史悠久,物產豐富,這裡有許許多多的美景和美食,民以食為天,作為一個小小美食家,我來向大家介紹家鄉的美食吧。

  來過萍鄉的人都知道萍鄉人善於吃辣更不怕辣,雖然我不太吃辣,但不能阻擋我對萍鄉美食的熱愛。萍鄉小炒肉、冬筍炒臘肉、上慄手撕狗肉、蓮花血鴨、源濱小河魚和豆腐、辣炒田螺和龍蝦,這些以辣為主的菜其色、香、味、形俱佳是萍鄉的家常菜,也是萍鄉人的最愛,到萍鄉人家裡做客都會品嚐到這些美味,相信吃過的人都會大讚好吃,流連忘返,回味無窮,恨不能多吃三碗飯。

  當然,除了這些菜餚外,萍鄉還有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特色小吃,像萍鄉炒粉、萍鄉米麵、艾米古、米豆腐、黴豆腐、扣糯等美食都備受當地人的歡迎。就拿艾米穀來說吧,我奶奶最拿手了,我們全家去鄉下摘下新鮮的艾葉,拿回家先用大火蒸煮30分鐘煮出汁,然後將艾葉與麵粉和起來,放入蒸鍋,出爐即可使用。純天然製作,老少皆宜,我一次能吃四五個呢。媽媽喜歡吃百年老店楊鬍子米麵和北橋的搓菜炒粉,爸爸喜歡吃姥姥做的`黴豆腐,爺爺喜歡吃香甜的扣糯……你們看了是不是也直流口水了。

  差點忘了還有我們小朋友喜歡的萍鄉零食:花果、鹽果子、萍鄉涼水、酸棗糕等等。暑假的時候我自己還和奶奶試著做過涼水,放蜂蜜、姜水、醋等,涼涼的好吃極了;純手工製作而成的花果色澤鮮美、造型獨特,口感甜脆,加工後不破壞原有的營養物質,特別是一些用橙皮、薄荷、紫蘇等做的花果,還具有祛寒止咳、清熱解毒、健脾開胃的治療保健功效。是名符其實的綠色保健食品。小朋友看了是不是嘴饞了?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中央電視臺的《舌尖上的中國》吧,我被裡面的美味所折服,我想要如果萍鄉能有一個美食入選其中該有多好。我長大後無論在何方都不會忘記家鄉的美食家鄉的味道!因為我深愛著我的家鄉——萍鄉!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12

  小時候,我最喜歡老家門口那條街了,那裡似乎時時刻刻都有人在賣東西,吵吵嚷嚷的。雖然沒有大城市那樣嘈雜喧鬧,但是因為有很多好吃的,所以在我的舌尖上留下了難忘的印記,這麼多美食中,最難忘的當然要數酸酸甜甜的糖葫蘆了!

  記得還是上小學時,有一天我走在街上,突然看見一個小攤,周圍被人圍得密不透風。如果不是那一縷冰糖的甜香,我還以為是變戲法的呢。“是什麼食物這麼什麼有吸引力,讓人在傍晚停下回家的腳步,只為了品嚐它的美味呢?”我好奇地擠進人群。

  攤主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他的右手邊放著一籃鮮紅的山楂,左手拿著一把剔核刀,正前方擺著一口小鍋,鍋內盛著金黃的糖汁。那糖汁金光閃閃的,濃稠似蜜,在橘黃色的餘暉之下更顯得晶瑩剔透,令人饞涎欲滴。周圍大部分人手中都攥著花花綠綠的鈔票,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小鍋,好像恨不得立馬就能吃到。

  “老闆,來兩份。”我的聲音硬是把人群炸開一條縫。

  “好嘞!”老闆應聲喊道。說罷,他擼了擼袖子,左手拿出一個山楂,右手拿剔核刀在它的上下兩面割了兩個小圈,剛好比竹籤的直徑小一點點,接著一抖手,把兩塊“蓋子”抖落在地上,然後用刀輕輕一挑,一個完整的核就掉了出來。重複了幾次以後,拿竹籤一串,一個半成品就做好了。竹籤剛好從孔中間穩穩地穿過,像配套的螺絲和螺母一樣緊緊地套在一起。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一步——裹糖漿了。

  只見老闆左手抄起那串山楂,輕輕地在鍋裡沾了一些糖汁,不斷轉動竹籤,金黃色的糖漿就在鮮紅的山楂上裹了晶瑩剔透的一層。接著在涼水中一浸,一串令人垂涎欲滴的糖葫蘆就做好了。我欣喜地接過,看著它玲瓏剔透的樣子,我竟不忍下口,只用牙輕輕咬下一小塊,酸甜可口的味道化在了嘴裡,留在了心間。

  除了糖葫蘆,家鄉的街道上還有許多美味,每次回老家我都會迫不及待地來到這裡品嚐各種小吃,直吃到肚子圓鼓鼓的、實在裝不下了才依依不捨地回家。

  這不只是舌尖上的美味,那種種顏色各異、造型百變的小吃更是視覺的盛宴,還蘊含著我對家鄉的絲絲情愫,令我至今都無法忘懷。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13

  一說到宜昌,即沒有波瀾壯闊的大海,也沒有恬靜如畫的西湖,有的只是那令人讚不絕口的美食。

  涼蝦,在宜昌的各個小巷路口都有一個攤子,一壺紅糖,一缸涼蝦再是一桶冰水,看著就口水直流,走過去,坐在那兒,點一杯,看著別人嫻熟的把涼蝦紅糖冰水混在一起攪拌兩下子,一杯涼蝦就做好了。記得小時候,我在家裡熱的直嚷嚷。爺爺也沒有辦法,只好倒來一缸水,讓我在裡面游泳可是,我還是熱的受不了,我奶奶說:“我來給你喝冰水,喝冰水會好點。”我爺爺聽了說:“乾脆給他去做一碗涼蝦。”我高興的直撲騰。我跟著爺爺來到廚房。首先,把米淘乾淨再把它放到水裡泡個30分鐘,可是我這麼著急,那等的了那麼長時間,我就一直在旁邊嘀咕,小米小米快洗澡,洗白白了我吃你。過了30分鐘,再把那些米磨成漿,放到碗裡面。然後就是技術活了,先把火開到中火,再慢慢的把米漿倒進去,邊倒還要邊攪,然後再淋入一點“灰水”現在看來就是清石灰水。然後把火關小,慢慢的調成糊狀的,再把米糊和冷開水並在一起,把米糊從漏勺裡倒出去,就成了涼蝦裡的蝦。再就是煮紅糖把紅糖煮成糖漿,就可以了。拿出一個碗,倒入冰水,放入涼蝦,再加一些紅糖漿。一碗清涼解暑,人見人愛的涼蝦就做好了。

  當然宜昌的美食肯定不會只有涼蝦,還有一個美食是我最喜歡的,那就是頂頂糕。

  在小時候,起來的早就拿點錢出門給家長們買東西吃,每次走到買早點的地方都會四處觀望,走到一個離頂頂糕近一點的鋪子假裝去給家長買早點,再給自己帶一點頂頂糕。一個圓臺形的米團,看起來並不怎麼好吃,但是你不知道,那裡面的紅糖,可以讓你回味一天。爺爺聽說我喜歡吃也就給我做頂頂糕了。爺爺從櫃子裡拿出一些木頭做的模具,輕輕的把米鋪在上面,鋪到一半的時候放入一層紅糖。再放入蒸籠中,,過一會這些就好了,用一塊布隔著捧在手心裡,一點一點的吃掉,黏黏的,卻又不粘牙,幾口下去,一個就沒了,讓你還想吃。

  宜昌,我的家鄉,浩浩蕩蕩的長江,熱情樸實的人們,和這些由他們做出的美食,這就是我的家鄉——宜昌。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14

  這裡是應星故里,文風鼎盛;這裡有華林書院,薪火相傳;這裡還有百丈禪寺,香火嫋嫋,這裡就是我的家鄉——奉新。除了人文景觀,各種美食更是家鄉最具特色的文化符號,黃黏米果、鹽包雞等還上了《舌尖上的中國》呢。

  酥脆美味鹽包雞。鹽包雞是一道美味的菜餚,經常出現在我們平時的餐桌上。瞧,外婆開始做鹽包雞了。外婆先把雞去頭,洗淨瀝乾,接著將適量的米酒和食鹽混合攪拌均勻,然後塗抹在雞身上,需要醃製5個多小時。醃製雞時,外婆還將切好的蔥段、薑片塞入雞腹中,再用錫箔紙將雞包裹嚴實。雞醃製好後,外婆取來一口大炒鍋,加熱,倒入粗鹽翻炒。待將鹽炒熱後,加少許八角和花椒,繼續翻炒,等鹽逐漸變色基本上就炒好了。取出1/4炒好的粗鹽鋪在準備好的砂煲底部,將包好的雞放入砂煲,再用剩餘的炒好的粗鹽覆蓋雞身,就可以焗燒了。先用大火焗10分鐘,再用小火焗1個小時,拆掉包著雞的錫箔紙,取出雞,冷卻食之。那雞肉酥脆可口,讓人回味無窮。

  黃黏米果迎春節。每年春節前夕,我的家鄉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擺著一道傳統美食——黃黏米果。每到春節外婆就會忙碌起來,將挑好的糯米放入筐中,給它們洗澡,一粒粒糯米躺在水中,像一顆顆晶瑩的珍珠。洗完澡將糯米倒入大木甑[zèng]中蒸熟。當甑內升起一縷白汽時,將已煮好的黃色吊茄子(一種樹木)水灑於糯米上,讓糯米浸透,變成嫩黃色。接著,外婆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就會叫大家一起打米果。大家手握木槌,輪番猛搗。米果打好後,外婆就會叫大家一起來揉,揉成長條狀,用刀切成片。再把新鮮的肉切成小塊,鍋裡倒上少許油,再把肉放進去炒,炒得有油光了,再把米果倒進去。肉炒熟,米果也已炒軟。快出鍋時,再放上大蒜,一碗香噴噴的炒黃黏米果就做好了。你瞧,剛出鍋就被吃了一大半。

  一道道美食演繹著家鄉的曼妙風情。家鄉的味道,是令人懷念的味道,令人思念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15

  我的家鄉金昌有很多小吃,牛肉麵、涼皮子、沙米涼粉、油餅卷糕、土豆餅等,這些小吃風味各不相同,在這些地方特色小吃中,我最喜歡的是土豆餅,為什麼呢?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相信你們一定會喜歡的。

  土豆餅,顧名思義,就是用土豆做的餅。大家一定會問:土豆做的餅有什麼希奇的呢?玉米餅、南瓜餅我們都吃過了,也就那樣唄!如果你們真的這麼以為,那就大錯特錯了。土豆餅之所以能成為特色小吃,一定就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自然有它的獨特之處,製作它可麻煩著呢!

  做土豆餅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挑土豆,只有原料好,土豆餅的味道才會好,所以挑選的土豆一定要個大飽滿,而且,皮越粗糙的越好吃,甘肅盛產土豆,這自然不在話下了。第二步就是削皮,先把土豆洗乾淨然後再削皮,這也是個技術活呢,可得小心自己的手呢,可別傷著了。這下該進行第三步了——磨土豆,這個步驟是做土豆餅整個過程中比較關鍵的環節,因為磨不好會直接影響土豆餅的口感,所以一定要磨均勻。第四步是調製了,磨完的土豆糊有一點稀,不容易攤成餅,必須要加入適量麵粉,麵粉加入量以攪拌中無滲出水為好。為了土豆餅口感好,一定要打上幾個雞蛋,最後再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食鹽等調味料。好了,現在開始烙餅了,可以用平底鍋或電餅鐺,烙餅的關鍵是要掌握好火候,火大了容易糊,火小了容易碎,只要前面的工作做的紮實到位,這也沒啥難的,一塊餅只需五六分鐘就好了。你們瞧,不一會兒功夫,幾張圓圓的、黃橙橙的、香噴噴的土豆餅就做好了,光聞著就讓人忍不住流口水呢。你們一定會問這下可以吃了吧,直接吃當然可以。可的吃法是將土豆餅上面勻塗少量油潑辣椒麵、醬、蒜苗絲及蔥,再捲起來吃,或切成條拌著吃,味道真是好極了。說到這兒,我都饞了,你們呢!

  遠方的朋友,如果你們有機會來到了我的家鄉甘肅,一定要嚐嚐我家鄉的土豆餅,它一定會讓你大飽口福,乘興而來,滿意而歸。我希望家鄉的土豆餅能讓更多的人品嚐,讓人流連忘返。我愛吃家鄉的土豆餅,我更愛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