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鄉> 家鄉的花燈

家鄉的花燈

家鄉的花燈

  雖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但花燈卻在祖國各地一樣的綻放。在我的家鄉,風俗很多,尤其是過年時更多。諸多的風俗中,我獨愛家鄉的花燈。花燈比春節來的早得多,往往在年前的半個月就掛上了。

  臨近春節,琳琅滿目的花燈讓人目不暇及。每一次大型花燈展都會有個主題,那些花燈要圍繞主題製作並展覽。花燈的形狀也大小不一,小至一盞燈籠,大則是一組花燈。尤其是燈展的開始、中間和結尾處,有人物、景物、動物組合在一起,有的長達20米,都在一起展現。不僅燈展,家家戶戶門前也都掛起了燈籠,有的是純正的紅燈,有的是幾座花燈。那些有錢有閒暇的人家甚至辦一個小型花燈展,請來親朋好友來家中參觀,燈下聚會,喝茶、飲酒、聊天,好不愜意!

  最受孩子們歡迎的並不是這些漂亮的花燈展,也不是家裡掛的燈,而是自己親手製作的小燈籠。最簡單的僅僅用紅紙包住架子做出一盞燈,自己看上去十分喜歡,感覺比市場上賣的花燈要漂亮多了。

  夜幕降臨,孩子們提著自己的燈籠跑到街上“炫耀”。那些心靈手巧的大孩子,手裡提著兩三個,形狀也是各不相同,那些不太會做的小孩子,也會請求大人給自己的燈籠點上蠟燭,放在院子周圍的高牆上,或者院中大樹的枝頭,美美地欣賞。孩子們的燈籠才叫“應接不暇”。大街上、廣場中,遠遠望去,還真是“火光一片”!紅色的“花兒”“草兒”“樹兒”,紅色的“兔兒”“貓兒”“狗兒”……,可都是出自孩子們之手,看了不由人連連誇讚。

  花燈展開始的早,結束的晚,延續時間很長,是有理由的'。製作起來十分不容易,又那麼美,有些還寓意深刻,不長時間地展覽可惜了。再者,對於賞燈人來說,不管什麼時候去,因為不扎推,人總是不那麼多,不會妨礙拍照、細細觀賞。如果一邊聽歌,一邊賞燈,一邊拍照,別提有多自在了!燈展中,既欣賞到了美,又體會到了火紅的年的味道,更學到了燈裡面展現的豐富知識。

  元宵節過去了,熱鬧散去了,開學了,上班了,燈展也就結束了,家裡的花燈、孩子手中的燈籠也都放起來了。哦!不,它沒有結束,也沒有遠去,它還在人們的記憶裡,留在外出做工人的心裡,不斷體會著年的味道,承載著對家鄉的熱愛和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