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風> 我的家風——恭孝、勤勉、謙和

我的家風——恭孝、勤勉、謙和

我的家風——恭孝、勤勉、謙和

  每個家庭都有家風家訓,它或許已被總結鐫刻於家中某處,它或許僅僅只是體現在言行舉止上,但不論何種形式,不論你意識或者沒有意識到,它就真實的存在於每個家庭中,潛移默化著、左右定向著每個家庭的成長和發展。

  什麼是家風呢?古人有道德準則“仁、義、禮、智、信”,現在國家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我認為,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和行為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我家的家風是:“恭孝、勤勉、謙和”。

  恭孝,是我家家風的第一條。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人的一生中,對自己恩情最深的不會超過父母,他們給予了我們生命,辛勤的養育我們長大成人。我們的成長凝結著父母的心血,每一個人都是在父母悉心關懷、百般呵護和辛苦撫養下慢慢長大的。我的姥爺從小就和我講:“一個人,如果對給予自己生命的、辛勤哺育自己成長的、對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道報答、不懂得孝敬,那就喪失了人生來該有的良心。”“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我叫馬兆“敬”,我會永遠記得父母賦予我“尊敬人生、恭敬師友、孝敬親長”的期望和希望。

  “勤勉”,是我家家風的第二條。如果我們以為只有野心和愛情這類強烈的激情才能抑制其他感情,那就錯了。“懶惰”儘管柔弱似水,卻常常把我們征服,它滲透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目標、行為和意志,蠶食和毀滅著激情與美德。天道酬勤,做人應該勤勞、自立、自強。我們家的文化氛圍很強,這使我受到了濃厚的文學薰陶。《魯濱遜漂流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主人公自勉頑強的精神讓我敬佩,在流落荒島時、在雙目失明時、在雙耳失聰時,他們仍然自信自強,自力更生,難道我們就不能嗎?

  “謙和”是我家家風的最後一條。在我小時候,媽媽總會教我孔融讓梨的道理,相信大家對此也非常熟悉。它告訴我們要謙讓,把好的讓給別人,讓捨己為人刻在心間。家和萬事興,祖國也是要和諧發展,謙讓、和氣應該是我們在任何場合下的行為準則,退一步海闊天空,各退一步,才能換來地久天長。

  家風家訓是中華民族的家庭世世傳承、輩輩發揚、人人堅守的信仰與諾言。我的家風——恭孝、勤勉、謙和——值得我去守護一生,願我們都在良好的家風堅守中鏗鏘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