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赤山風景區優秀作文
自然風光美好。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遊赤山風景區優秀,歡迎閱讀鑑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遊赤山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和全家人到赤山遊玩。一路我一會兒聽著優美的音樂,一會兒聽爺爺奶奶將他們年輕的故事,很快我們就來到了石島赤山風景區。
一下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雄偉的大門,門前佈滿了五顏六色的綵帶、盆花……我們順階而上,到了極樂菩薩界,“哇,真壯觀啊!”只見一座用銅做的觀世音菩薩高高地坐在蓮花座上,六條張牙舞爪的大龍圍在它的周圍,聽爸爸介紹這座菩薩高25.8米,重200多噸呢!11點到了,音樂響起來了,隨著音樂的變化,周圍的噴泉開始噴水,在太陽的照射下,映出了一道道美麗的彩虹。菩薩坐下的四扇門突然打開了,從裡面走出了手舉水盆的四位童子,菩薩開始緩緩旋轉起來,手中的寶瓶灑出泉水流到盆裡。接著下面是四尊天神輪流噴火,十分壯觀。看完表演我和全家人照了一張全家福留作紀念。
接著我們還興致勃勃地參觀了赤山明神、法華院等景點。
今天雖然很累,但是和全家人一起遊覽名勝真的很高興!
(二)遊赤山
記得前幾年,我們一家三口去遊玩了赤山爬赤山,上午九點三十分左右,我們到了赤山風景區,開始了那次的赤山之旅。
爬山之前,聽人介紹說,當年解放軍就是藏在赤山的,因此,那次赤山之旅很神秘。爬山的過程中,我們還真看到了炮臺、山洞和解放軍住的茅屋,當然,現在炮臺上沒有了大炮,山洞也被水泥封堵了,茅屋成了牛棚,但任然有解放軍們鬥爭的痕跡。真是越往上爬越有趣,快到山頂的時候,我們竟然看到了純淨的山泉從山頂流淌下來,那水是那麼的清澈乾淨,和礦泉水一樣,聽山裡人說這水可以直接飲用,並且對身體也有益,所以我們還用礦泉水瓶子灌了幾瓶等爬山渴了的時候喝呢!好不容易爬到了山頂,居然還有瞭望臺,老爸託著我的`屁股費了好大的勁我才爬到瞭望臺上,我站在上面放眼望去,山下的美景盡收眼底,非常漂亮。下山時我們走了小路,讓我們看到了許多許多的植物。
現在回想起赤山之旅,真是無比的嚮往,雖然這是幾年前的趣事了,但它任然深深地映在我心中。聽媽媽說,現在赤山更加美麗了,有機會,我一定再去!
(三)遊赤山
“曲城南下有丹山,掩映平湖杳莫攀”。赤山位於句容的西南,有山無脈,孤山一座,山高不過230米,離市區只有十多公里。它是秦淮的源頭之一,涓涓細流源源不斷,孕育出“槳聲燈影”的十里秦淮。從城裡望去,山頂較平,兩邊緩緩張開,呈等腰梯形狀。立冬節氣將至,幾個戶外人抓緊秋日的好時光,相約登山。早幾年已修好的盤山公路,可以直達山頂。而我們則繞到山的南面,從野道上去。到了此處,立刻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只見山的書頁已翻開,裸露出的胸膛像一堵牆,有數十米之高,呈紅褐色,在秋陽的照射下,越發鮮亮,水浸潤之處顏色更深,像一幅濃豔的彩頁。目光越過紅土層,頂峰突兀,直指晴空。山腳下蒹葭蒼蒼,野菊花怒放,荻花搖曳,簇擁著山,只感到火一般的氣息滾滾襲來,使人心潮澎湃。可以想象,在1400萬年前的某一天,突然火山噴發,岩漿堆積,大地隆起,那鮮紅色在流淌。赤山真是山如其名啊!
戶外人勇於挑戰,我們決定在此處“翻閱”。沿著雨水沖刷後留下的溝槽,手腳並用,相互協助,斜插爬行,終於越過了危險地段。然後,繞過紅土峭壁的上方,向山頂方向進發。樹林裡,不時地見到火山石,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小孔,奇形怪狀,大小不一,如句點,記錄著遠古的故事。山腰處有成片的蘆葦,蘆葦一般生長在岸邊或潮溼處,而此處竟有,說明山泉充沛。蘆花開始枯萎,但還是驚豔著秋天。
我們尋著野道的印跡,一行行閱讀,過了一段陡峭的山坡後,來到了盤山公路。只見壁立千仞,鬼斧神工,大有傾覆之勢。各種灌木在巖縫中生長,青苔附著岩石,足見生命力的強大。拐向步道向山頂前行,青石小徑在山裡延伸,十分清幽。霜降已過,山林清瘦,漫步在風吹葉動的林間,滿眼斑斕的葉和紅紅的果,感覺就像遠離了塵世。喧囂的世間時常需要安靜,哪怕是片刻,也能平復一下雜亂的思緒,也許這條小道就是心靈的驛站。
拾級而上,再翻開一頁又是另外的景緻。一片竹海,幾乎全是新竹,青翠挺拔,粗壯勃發。秋陽穿過竹林落在枯葉上,留下斑駁陸離的印痕,深深淺淺,疏疏密密,濃濃淡淡。
到了山頂,往左是一片茶園,開著白花,嬌小淡雅。幾隻石凳可以小憩,品幾口這裡茶茗,想必一定清香甘醇,頤養身心,也能溢位一份禪意吧?漫山遍野的狗尾草,在風的吹拂下,俏皮地搖擺著小尾巴,煞是可愛。幾隻鳥在藍天上飛翔,不知是候鳥尋找到了棲息的那片林,還是我們驚擾了它們。極目遠眺,溝渠縱橫,泛著金光。“秦淮第一閘”——宏偉的赤山閘、南京防汛的屏障就在山腳下。在今年夏季的特大洪水中,為緩解南京的抗洪壓力,赤山閘果斷關閉閘門,並破堤洩洪,淹沒了萬餘畝良田和魚塘,為抗洪做出了犧牲。赤山銘記了句容人民的無私奉獻。
往右是兩排房子呈垂直狀,青石磚牆,看上去也不久遠,倒是那幾顆銀杏樹有點年代,枝椏參天,滿樹金黃,隨風飄落,彷彿在傾訴那悠悠往事。這裡曾是天雲寺,後遭損毀。史料記載,赤山周邊共有5座寺廟,古時香火興旺,盛極一時。後因年久失修,或毀於火災,或飽受戰亂,均不見蹤影。解放以後建有部隊營房、碉堡、停機坪等,山腰處也有多處防空洞,現已被封堵。
位於停機坪處的碉堡是最大的一座,高約4米,面積約有20平方米,有4個射擊孔。我們在其他遊人的協助下,我們成功地登上了碉堡。山下的景色盡收眼底,一望無際的平地鋪滿了金黃色,阡陌縱橫,塊塊稻田如棋格狀,條條道路交錯,河塘點綴其間,錯落有致的村莊掩映其中,一幅田園秋景畫展現在眼前。
我們依依不捨地下了碉堡,從西面下山。有些地方只有走下去,才知道風景有多美。齊腰高的茅草葳蕤,春夏它為這片山帶來了蔥綠,現正用枯黃妝點這山色,不久將趴下身子,靜靜等候冬雪的到來,讓山巒披上銀裝。
來到主峰旁的小山包,此處被形象地稱為赤山的“耳朵”,像書的一幅插頁。這裡既可欣賞山下的田園風光,又可回望主峰。只見紅黃的葉色在山林中盡情渲染,簡直有點肆無忌憚。盤山公路,像一條巨蟒,纏繞山際,氣勢不凡;又如兩條絲帶,繫於腰間,嫵媚動人。
從另一條野道下了山。豐美的水草已開始泛黃,潺潺的溪水下,是沉澱的細細紅土。“落華過雨湖水紅,湖上湧出胭脂峰”。這是古人描繪的美景。而今,水土得以保護,我們已看不到、也不願看到此景。
赤山只是單冊,但文化底蘊厚重,需細品慢嚼。如句吳古國的先民們在赤山祭祀,范蠡常登赤山遙望家鄉,秦始皇東遊至赤山,三國孫策築赤山壘,李白遊歷赤山,新四軍在赤山腳下英勇殺敵……我只是粗略地讀了一小部分。而今,赤山正記錄當代人建設美好家園的場景,演繹多姿多彩的故事,續寫一頁又一頁的精彩。赤山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