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國學> 有關國學作文彙總七篇

國學作文

有關國學作文彙總七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學作文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學作文 篇1

  1記一次《國學經典》誦讀比賽

  為一步弘揚名族傳統,傳承國學經典引領我校學生,透過誦讀國學經典詩詞,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勤奮學習,自強不息的優良品質,學校定於這個星期五舉行國學經典誦讀比賽。

  這天清晨,同學們早早來到教室,個個精神抖擻,背起了弟子規,老師還讓我們演練幾遍,並叮囑我們比賽時不要緊張。叮鈴鈴,上課鈴響了,這也意味著誦讀比賽開始了,我們排好隊,慢慢走出去。

  來到階梯教室門口,我們緊張的等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終於,我聽到報號老師叫:“現在是五年級一號班級出場。”我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進了場。

  等所有人入場後,只聽見沈鵬拿起話筒說完了總序,接著,全班一起背完了“入則孝”,沈鵬又背起“泛愛眾”中的第一排,全班同學有起伏的背完了“泛愛眾”,這一章。誦讀完後班長用口令整整隊,並向評委敬禮,接著,我班便出場。緊接著,其他班級也進行了誦讀比賽。

  這次比賽,讓我知道了一些重要道理,總序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這八章的內容,我基本能按要求做到,但少數部分仍欠缺,如,父母講道理時,嫌煩,須敬聽。感謝學校給了我這好的機會,讓我明白,發現了自己的缺點和優點。我一定會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2一場國學經典朗誦比賽

  經典誦讀,是我們年段這屆讀書節的重頭戲。為此,老師在班上充分地進行動員:“第一、第二拿不到,總要拿個第三回來吧!”她鏗鏘有力地用手比劃著說。

  這次國學經典要朗誦《詩經》、《禮記》裡的一些篇目,它們都是含有大道理的精彩片段,比如《玉不琢不成器》,總讓我想起臺北故宮裡的那棵“大白菜”,它的質地本身並不好,卻在能工巧匠的手上變成了舉世無雙的傑作;每當我彈琴的時候,就想起了“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古人話說得真精煉,又讓人回味無窮!

  為爭取好成績,班主任安排了兩次彩排。開始的時候,大家念得有氣無力,就像電影裡的機器人一樣,永遠只有一個聲調,完全聽不出感情,又因為人多,個個便拉長聲調,像夏天的鳴蟬,直叫人昏昏欲睡,黃老師一見不妙,心生“數計”,採用二重唱式、重複式、領誦式等種種辦法,來調節大家的情緒。果然,同學們一下子興奮起來,漸入佳境,神采飛揚:念《碩鼠》的時候,聽起來很是義憤填膺;讀《河廣》的時候飽含深情--,總之,誦讀比默讀大大地加深了我們對經典的感悟。兩次排練成效立現!

  當我們排著整齊的佇列,男生著黑色西裝,女生穿白色毛衣,走上大講臺時,我們感到緊張又期待,緊張得面色嚴肅,但又期待能充分發揮我們的水平。音樂響起,抑揚頓挫、整齊又富有感情變化的朗誦聲迴盪在大禮堂,不知道古代的孩子和我們朗讀時是不是一樣呢?不過,經典在哪個時候讀都是魅力無窮啊!

  比賽結果我們並不知道,但是比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感受到了國學的美,經典的永恆價值以及誦讀的意義,還有一個最直接的結果:我感冒了。

國學作文 篇2

  學習是無止境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學習,只有學習才能有收穫,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我們要虛心地向他人請教,絕不能不懂裝懂。

  在我小時候,我就學習國學知識,由於我膽子很小,不懂的地方都不敢去問老師,憑著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到了比賽那天,什麼也對不上號,最後才得了三十多分。 在有了那一次經歷以後,我的膽子也大了許多,遇到了不懂的問題就去問老師,經歷的多了也不害怕了,只要把老師當成是自己一樣的同齡人,這樣就不會產生膽怯的心理了。在老師眼裡,只要你肯去問,老師就會很高興,但如果你不去問,不懂裝懂,那老師對你的印象就會不好。總而言之,我們在學習中必須要虛心,請教別人不能算是恥辱,這是一種非常良好的習慣。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養成這種好習慣,向孔子學習! 在我上三年級的時候,又有一次國學知識的比賽。這一次,我充滿了信心,因為,我不懂的地方都虛心請教老師,可以說是十拿九穩,但是,在比賽的時候,我還是有一點緊張。

  比賽結束了,我的成績還是蠻不錯的。這下,我終於知道了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好處,這次功勞不單單是我,老師也有很大的功勞! 現在,我已經是畢業班的學生了,眼看又要比賽了,我也不再有什麼恐懼感了,因為我一直在想:沒關係的,相信自己,只要努力、認真去做,能夠獲得成功!事情果然不出我所料,成績比上一次更好。在以後的日子裡,我相信我一定能做的更好!

  從小的時候,我就開始學習,一直學到現在。我覺得這對我的幫助很大,讓我學習到了不少知識,這些功勞動應該歸功於孔子,我們都應該向孔子學習。孔子是多麼偉大呀!他為我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留給我們的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讓我們一起學習,學習孔子留下的知識!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的裡暢遊吧!

國學作文 篇3

  這幾天經過國學的洗禮,我收穫了很多。現在我就跟大家分享我的收穫吧。

  我懂得了可以和動物溝通。比方說在雲南,有一個種植基地。那裡的人就和蟲子溝通,給蟲子騰出一塊地給他們吃。他們跟蟲子說:“蟲子,你去吃那裡的,別吃人們吃的地方。”蟲子好像聽懂了一樣。真的沒去吃人們吃的食物。我心想:能不能跟蚊子溝通?我想了一會,覺得不行,難道你還給它點血喝?但和其它動物一定可以溝通。

  我還懂得了物隨心轉,境由心生這個道理。萬物都可以聽懂你說的話。日本的一個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一個杯子裡裝水,在杯子外面貼上文明用語或讚美人的話,水的結晶會非常美麗。反之,結晶就會非常難看。比如你貼上愛,水的結晶就會變成一顆愛心。如果你貼上傻子水的結晶就會非常難看。這水就像人的身體如果你讚美了別人或別人讚美了你,你的內心就會很美好很純潔,反之,就會很醜陋,很難看。

  我還知道了一個問題的答案。最殘忍的生物是什麼?是人。一個人一生至少要殺害上千甚至上萬條生命。雖然你是沒有殺,但想吃肉,就讓別人幫你殺。現在全世界人口減去貧困人口有55以人。平均每人一年要吃100斤肉。那麼多肉哪裡來,都是化學飼料喂出來的。現在得癌症比得感冒還要簡單,都是吃垃圾食品吃出來的。

  最後我想說:“醒醒吧,人們。”

國學作文 篇4

  雅端村,位於浙江省義烏市的南邊,村莊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清澈的溪水穿過整個村莊,使整個村莊顯得生機勃勃。在這個寧靜而祥和的村莊裡,有一棟有名的古建築,那就是容安堂。古色古香的木質建築物,還流傳著許多動人的故事。其中最吸引我的,便是那房中會因天氣變化而變顏色的魚,真是太神奇了,這簡直就是天氣預報嘛!

  我和我的好朋友劉博恩一起去的.,距離我家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那裡舉辦了一個國學夏令營,媽媽為了讓我鍛鍊一下獨立生活的能力,便讓我去參加了。

  我在那裡讀書、寫字、剪紙,還在那裡學會了洗衣服、燒烤,學會了很多,也非常的辛苦。這個地方遠離了城市,沒有涼爽的空調,也沒有菜市場,所有的菜都是農民伯伯自己親手種的,我也體驗到了他們的辛苦,以及生活的不容易。

  短暫的七天,很快就過去了。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要給自己制定目標,努力學習,決不退縮。爭取在三年級的學習中,能取得好的成績!

國學作文 篇5

  記得讀中學時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並不算太長,大家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

  在這一週裡大家被故事的內容深深吸引著,作者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美,用詞是那樣的精闢,悽美的情節讓大家為之而動容。後來在課外,讀了王勃的《藤王閣序》,更是愛不釋手,其文章情文並茂,奔放自然之勢,讀來攝人心魄,其中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真是千古絕唱,讓我感山川是那麼的壯美,意境是那樣的深遠,有一種想投身於大自然中,去過閒雲野鶴般生活的衝動。

  後來,我成了一名語文老師,把我喜愛的文學知識傳授給我的學生們,讓他們去享受這份美,不斷地陶冶著自己的情操,真好。當我有孩子後,那時社會上掀起了學《論語》的高潮,提出半部《論語》走天下,孩子五歲時,我和她一起聽《論語》的光碟,她雖聽不懂,但多聽幾遍後就能背誦,而且背得抑揚頓挫,有滋有味,我一邊聽她誦讀,一邊看文中註釋,我深感古人是那麼充滿智慧,它把普通百姓的為人之道,君臣之道,帝王之道講得那樣精深、透徹,充滿哲理,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這些道理不僅適用於古,也同樣適用於當今,乃至於永遠。

  學校大家又開展了“誦國學經典,傳華夏文明的”的誦讀活動。而中華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終沒有中斷,連續5000多年發展至今的文明,中華民族在漫長曆史發展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深深影響了了古代中國,也深深影響著鼓舞大家不斷前進的精神力量。而我教的學生還小,我給他們推薦的是《三字經》和《弟子規》。早讀時,我和孩子們一起拍手誦讀,班會課上。大家選一些淺顯易懂的典故如:《孔融讓梨》、《昔孟母擇鄰處》等來講或看這一類的故事碟,進一步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些句子深奧,我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上網查資料,自己消化後再講給孩子們聽,一學期下來,我覺得自己的身心又一次受到了洗禮,讓我不自覺地規範著自己的行為。真是潤物細無聲。

  我想只有自己融入進去是不夠的,我也應該讓我的學生透過對國學的誦讀與理解,然後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去規範自己的行為,學會知書達禮。謙讓、勤儉、善良等。這是大家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大家應該學習和具備,只有不斷地學習優秀的東西,不斷地糾正自己,完善自己,大家所培養出的學生才具有華夏的風範,要讓大家的優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代代相傳下去,而學校教育是最好的途徑,只有讓國學走進課堂,大家共同學習,共同受到洗禮,才可能使大家的民族精神成為大家的信仰。

國學作文 篇6

  一、一個民族的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什麼呢?不是唱歌,不是繪畫,也不是建築形式、服裝頭飾、風俗習慣,這些都是外在的表現。文化的核心內容,是語言和哲學。有自己的語言,方可為民族,有自己的哲學核心概念,方可為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是幸福的,因為漢語獨特而富於生命力,中國哲學也獨特而富於生命力,我們擁有對全人類都有影響而又獨特的世界觀和哲學概念,比如“道”,比如“仁”,比如“和”。這是中國對世界、對人類的貢獻,是我們中國人的立身之本。

  然而,我們自己的年輕人卻對自己的文化不甚了了,知道的、追求的,都是西方或日韓的流行。如果真能學到西方文化的精髓真諦,也還則罷了,關鍵是學到的大都是西方的皮毛,甚或垃圾,甚或西方莫須有的東西。中不中,西不西,四不像,無厘頭。當然這也不能全怪年輕人,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目前我們的教育,於中國傳統哲學幾乎談不上,沒有系統的傳授,而系統傳授的,往往是藝術、技術之類,總而言之,是技能,不是思想精神。對待西方文化也是同樣,只教技能,不講思想精神。於是國人之無信仰、無理想、無幸福、無聊可知矣。只有一個漢語,還在代代相傳,是為中國人的凝聚力之根。但是破壞漢語的現象也是比比皆是。漢語語感的喪失,也是頗可擔心之事。古典詩詞文賦,而用西方現代的朗誦法讀之,是為一例。古詩有音韻之美,有平仄、長短、高下、清濁、輕重、疾徐等等相間之妙;有平水一百零六韻各韻情緒之別;有唇、齒、舌、喉、鼻各聲母風格之異;有平上去入各分陰陽八調神態之分,種種美妙神韻,如今有誰還講?只把文學當文字看待,只解釋語詞的內容,分析社會的背景,於形式之意,全然不顧。那還是文學嗎?試想為什麼現代白話文很少有人背得過?如今資訊爆炸,每天的白話文如塵埃滿世,但哪個能讓人記住?因為我們對漢語的音韻之美、文學的形式之妙已經不講究了。

  二、國學教育需要從耳學回到目學。要讓學生背誦大量的經典。如今六部委聯合下文在全國開展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就是非常好的嘗試。只是如今的篇目,還不夠系統,不能使思想精神完整傳承。背誦的最好方法,就是吟誦。吟誦便於記憶,這是公認的經驗。吟誦也便於理解。傳統文化或者經典詩文,如果除了解釋字義,還要分析主題、結構、寫法、背景、意象、意境等等,會花費大量的時間,而學生年紀幼小,多半不能記住,更難得理解。而古代老師,除了解釋字義以外,講解不多,而多半透過吟誦把自己的理解灌注其中,教給學生。學生會記住吟誦,其中如句讀、語氣、聲調、情緒等等,一起記下,等到年長,自有豁然開朗的一天。是以古人記的多,悟的也多。現在講解太多,背誦太少,講的記不住,背的無神韻,自然竹籃打水。

  三、吟誦只論其神態,中正平和,精氣內斂,可盪滌乖戾之氣,養成君子之風。學習傳統文化,最重要的是學習內在的精神。形式和內容不統一,精神自然難尋到。吟誦是為學習傳統文化的有效手段。

國學作文 篇7

  相信同學們對“國學”這個字眼兒都很熟悉吧。我們從小學習的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這些都是國學。

  說到國學的作用,其實很簡單,就是告訴人們為人處事的方法、人生的哲理、做人要遵守的禮儀。

  我也與國學有著一段不解之緣……上學期,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其中也包括趣味叢生、緊張激烈的國學知識競賽。我和其他兩名同學代表我們班參加了高年級組的比賽,並以絕對的優勢奪得了第一名。之後,我和其他幾名同學一起組成代表隊,代表學校參加豐臺區小學生國學知識競賽。

  本次比賽可謂高手如雲。來自全區的8支代表隊展開了一番龍爭虎鬥。比賽開始後,賽場氣氛緊張而凝重。選手們一個個摩拳擦掌、全神貫注、躍躍欲試。憑藉著紮實的基本功和一點點的運氣,我們在比賽前半段一直保持領先,同學們的臉上都開始出現了笑意。

  不料,賽場上風雲突變。隨著幾道風險題的失利,我們的領先優勢化為烏有,還被其他隊拉開了一段距離。我和同學們的心裡有些焦急,但大家都在互相鼓勵:彆著急,彆著急。沉住氣

  最後一道決勝題!我們和另外一隊積分相同,鹿死誰手馬上就要見分曉了!負責按搶答器的我,心跳驟然加快,手心裡溼漉漉的,眼睛緊盯著主持人的口型。隨著主持人一聲“開始”,我以閃電般的速度按下了搶答器!可出乎我意料的是,指示燈卻在對手的臺上亮起……

  雖然我們與冠軍失之交臂,但這也讓我對韓愈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有了更深的理解。“學而時習之”應該是我們堅持不懈的學習態度。國學知識是華夏五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凝結著人們世世代代總結出的道理與規律。我們所熟知的國學知識還只是滄海一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