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國學> 【精選】國學作文合集九篇

國學作文

【精選】國學作文合集九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學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學作文 篇1

  學了《呼風喚雨的世紀》後我覺得文中寫了20世紀的科技發展和上萬年的科技做了一個對比。現在有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人們還可以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而以前什麼都沒有。

  媽媽說:“以前我們小時候,連電話也沒有,如果有時候要跟別人說必須親自跑過去跟別人說才行。現在方便多了,科技發達了,有電話了,幾秒鐘就可以跟別人通話了,又方便又節省時間。

國學作文 篇2

  有一種東西無色無味,它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能激起人的鬥志,引領人們前進。它的名字叫做夢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等著去實現。我的夢想則是讓國學重回國人心中,讓國學走向世界。

  有一種文字四四方方,無論將它放大多少倍都不會變形,它就是漢字;有一種語言,有四個音階——平上去入,它就是漢語;有一種文字格式精煉而內涵豐富,它就是文言文。漢字、漢語、文言文等都有一個統稱叫做國學。五千年中華歷史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華文化可謂博大精深。然而近些年有一種現象不得不令我們深思:國學在國人心目中的位置在退讓,大有被“英語”所侵佔的趨勢。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門的進一步開啟,一些外來文化接踵而來。英語最為使用範圍最廣的語種,得到了國人越來越多的青睞。不僅於雅思託福中彰顯其意義,同時也在國民教育體系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大學課程中無論理科還是文科,英語都是必修的,而且能否過級直接關係到畢業證、學位證的發放。初高中課程中,英語成績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學生的總成績。英語的初級學習正在向幼齡化發展,小學階段才開始學習英語的孩子已被認為“起步太遲”。很多幼兒園早已開設雙語教學,越來越多的父母將英語列入胎教範疇。

  相對於英語的逐漸大熱,我們不得不正視國人對國學的重視程度在減弱。雖然我們一直把語文最為必修學科,且每次考試的第一科目也是語文。但同學們的重視程度卻不夠。他們花在語文上的時間遠不及英語,更有甚者認為“語文學不學都一樣”、“語文還用學嗎?”隨著快餐文化時代的到來,我們更少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品讀一篇文章、去關注生活本身、去思考領悟,去書寫感動。

  不容否認的是近年國人對國學的重要性已有了新的認識,“國學班”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從小抓起,孩子們一張口就可以吟誦:人之初,性本善。還有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等。我們的“孔子學院”也在世界各地紮根。但我們要認清這樣的事實,孩子們會吟誦卻不懂其意義。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單靠“孔子學院”是不能證明國學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

  我們要扭轉這種本末倒置的情況,我們不能一味地宣揚“要了解外面的世界”,我們要銘記國學是國之精華、是國之重器、是國之魂、是國之精。我們必須重視國學。

  我們要讓國學走進百姓的生活。《百家講壇》的大熱讓我們看到大眾化的解讀更易於讓人接受,讓我們意識到貼近生活實際的解析更易於知識的普及,讓我們認清受眾面的擴大才是推廣國學的根本。

  我們要讓青少年成為國學的絕對支持者,讓他們走進國學,去吟誦;讓他們融入國學,去品味;讓他們運用國學,去踐行。讓青少年成為發展國學的生力軍。

  我們要讓國學走向國際,用國學的精深去吸引更多的異域人士、用國學的魅力去感召更多的國際友人。我們要加大推廣國學的力度,讓國學在更多的地方生根發芽開花。

  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在新時代的洪流中,我們應努力學習國學,發展國學。此外也不能忽略英語的學習,我們要讓英語成為推廣國學的有效途徑。要讓國學走向世界,讓世界為之精彩,讓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成為使用範圍最廣的語種。

  這便是我的國學夢,為之努力的夢。

國學作文 篇3

  孔子向人們展示“三綱八目”的要義。“三綱”只“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這不但是《大學》的宗旨和綱領,也是儒家“垂世立教”的最終目標,包含“內修”和“外治”兩大方面。其中“格物、治和、誠意、正心”為“內修”,而“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外治”,中間的“修身”是聯絡“內修”和“外治”的紐帶,它既可以和前面的“內修”連在一起,有“獨善其身”之意。又可以和後面的“外治”連在一起有“獨善其身”之意。從古到今,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知識分子深受“三綱八目”的影響,有人“獨善其身”,有人“兼善天下”。人在不同的時期做出不同的選擇——“窮則獨善其身,迖則兼善天下。”

  孔子要人們修養道德。修養道德要從點點滴滴做起,一點一滴,積水成淵,積土成山。我知道只有堅持不懈,鍥而不捨,才能天天向上,日日進步;只有把家打理的一塵不染,才能打理天下大事; 只有言行一致,才能交到知心朋友;只有專心致志,才能知識豐收......

  孔子曾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不信乎?傳不習乎?”我們一定要及時反省自我,並從中總結得失損益。這樣才能達到“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國學作文 篇4

  我喜歡的國學經典我們知道,國學是一種對我們有利的東西,對我們兒童也更是有利。那麼同學們最喜歡的國學是什麼呢,我呢最喜歡的是《論語》因為論語有孔子的一些講座,還有孔子講的做人的道理。比如第一篇《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這一篇主要是述讀書與做人的關係。強調嚴於律己,仁愛他人,以及仁、孝、信等道德範疇。《論語》中的各篇一般都是以每一章的前兩個字作為篇的篇名。孔子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慢,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比思想主張在》論語《中多多處可見。此外,在做人方面,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實際行動,特別強調人應當言行一致,千萬不能空談浮言,心中不一。這種踏實態度和質樸的精神長期影響著中國人,成為中華傳統思想的文化中的精華內容。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這就是論語,讀了論語我非常高興,因為《論語》是我愛的一本書,這本書裡面有一位老師,一位值得世人敬仰的孔聖人和一些平生做人的道理和一些怎麼去學習的道理,讓我從這裡看到了許多。我還喜歡讀的一本書是《三字經》,裡有許多的國學故事,還有一些做人的和讀書的事情比如第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之篇的故事是晉代有一個叫周處的人,身高體壯,兇強俠氣。因為父親早死,所以沒有人管教,動不動就打人,還欺負老百姓,老百姓都非常怕他,便把水中咬龍、山中老虎和他稱為“三害”這三害中最讓人頭痛的是周處,一個老人想到了一個辦法,讓周處去殺蛟龍,老虎,周處便答應了,周處帶著刀來到了山上,把山上的老虎殺了,又來到了水上去殺蛟龍,他和蛟龍戰了三天三夜,人們還以為可以殺了三害,沒想到三害都殺了。人們紛紛祝賀擺酒,結果周處殺了蛟龍來了,看到人們都還以為他死了而歡呼,於是周處便開如認錯,開始從新做人,他認真學習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事。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兩本書裡我還學到了許多知識。點評小作者用心讀書,從《論語》《三字經》這兩本書中讀懂了許多知識,心裡無比快樂。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國學作文 篇5

  從幼時搖頭晃腦吟誦“床前明月光”到今朝抑揚頓挫誦讀“怒髮衝冠憑欄處”,古詩詞始終都是語文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作為中華民族悠遠文化凝結的精華,筆墨之間描繪出的盡是壯麗的歷史篇章。從我牙牙學語之時,國學經典便一直陪伴我成長。

  猶記初上小學時背誦《長歌行》,只知“老大徒傷悲”警醒我們要珍惜時間,卻惰於去深究其他語句的意味,也難以體會字句中的巧妙安排,只是去背誦,去朗讀。而如今學習古詩詞,從簡短的語句去探索詩人精神世界,去尋覓文思泉湧揮墨寫下的語句究竟包含怎樣的情感,去品讀傳世名篇暗藏的筆法之精妙。從最初的不求甚解到現在的鑽之彌深,國學經典一直陪伴著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也不斷向我們出著難題,激勵我們翻越山丘。而在這漫長的時間中,我們逐漸體味到國學經典的美妙之處;體味到它晦澀語句中的壯志豪情,興衰起伏,又或是蘊含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路走來,總少不了國學經典的陪伴。

  毫不誇張的說,國學經典幾乎包羅永珍,它能穿梭古今,引領我們泛舟歷史長河;它能妙筆生花,展現山河之綺麗;它能抒發壯志,教給我們高風亮節;一個人應有的胸懷寬廣,凌寒傲骨,浸刻在詩詞曲賦之中,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教給我們熱愛家國,教給我們民族精神。詩詞亦能描繪壯麗歷史。一如他人評價李白“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字裡行間那個輝煌的時代便躍然紙上。

  成長的路上有苦有甜,免不了的則是不斷的學習。國學經典作為中華傳統文化,始終浸潤在我們的語文學習之中。它教導我們如何做人,如何處事,教導我們勤奮學習,珍惜時間,教導我們熱愛家國,熱愛自然美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加強,國學經典在我們的精神上印刻下的痕跡便愈深。

  國學經典伴隨著每個人成長,也默默潤澤了我們的心靈。

國學作文 篇6

  同學們曉得什麼是國學嗎?國學是遙不可及的深邃學識,也不是單調累味的書利常識,而是中邦人建身養性的處事哲教,是豐盛智慧的活水源頭,是構成美妙品格的典型,是華夏兒父生生不息的精力。這就是我讀國學的深入意思。

  例如:東漢時,廬江郡陳家村裡,生涯著陳君賢一家人。

  一地陳君賢的小兒子陳爵和摯友陳挺來到湖邊釣魚,意外的領現湖中有很多像銅錢一樣的東東,金燦燦的特殊招人愛好。這二個孩子也不釣魚了,抬下魚竿,下到湖中就往撈。不一會兒,就撈上來許多。他們單手捧著,高愉快興的跑回家。

  陳爵一歸到家面就拿給父疏陳君賢望。陳君賢十分吃驚答兒子:“你是從哪裡得去的這些貨色?”陳爵就把事情的經由本底本標地向父親說了一遍。陳君賢讓兒子領著他到了湖邊發明水中竟還有良多黃金。

  湖中有黃金的新聞很鈍在村莊裡傳啟了,村裡的大人小孩皆趕來水中撈黃金。一陣繁忙功後,大夥各有所獲,一共撈出十多少斤黃金。陳君賢以為這是國度的錢,不應當據為己有。他壓服了自人的兒子和城親們,把從湖裡撈沒來的黃金全體接給了官府。官府又把這件事講演了上級民府。

  鮮君賢跟陳野村村官拾金不昧的業績傳替美聊。

  這個故事告知了咱們幹我要有丟金不昧的良惡品德,是大家的就是從彼的,不是本人的就還給他人就像例子中的舊臣賢一樣一樣也會蒙到別己的稱頌!這讓爾想伏了一件事件。

  那天很暖,我到商店購了幾根冰棒,這時出去了一箇中年的男子,說要幾盒煙,就是掏錢的'那一霎時間,從心袋裡掉出了20元錢,我原認為他會拾起,沒想到那個男的,基本沒瞅睹,拿了煙就走了,我拿訖炭棍,拾起錢,衝了出去,大叫:“叔叔,錢……”那個男子停下足步,說了一句:“是我嗎?”我喊著:“你是不是丟錢了?”叔叔掏了口袋一數,實的多了錢,立刻回身,衝我走來,該我把錢遞給他時,他說:“謝謝你,你真是個拾金不昧的佳孩子!”我啼了笑,即騎車走了,心想:這都是國學,為我帶來的利益,讓我從陳家郡的故事中,領悟深刻的情理,是國學為我涵養作的很大的晉升。想著想著,後點傳來了幾聲謝謝,那聲音是那麼洪亮,傳的是那麼遠,我的口兒是這麼甜。

國學作文 篇7

  為了進一步弘揚名族傳統,傳承國學經典引領我校學生,透過誦讀國學經典詩詞,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勤奮學習,自強不息的優良品質,學校定於這個星期五舉行國學經典誦讀比賽。

  這天清晨,同學們早早來到教室,個個精神抖擻,背起了《弟子規》,老師還讓我們演練幾遍,並叮囑我們比賽時不要緊張。叮鈴鈴,上課鈴響了,這也意味著誦讀比賽開始了。我們排好隊,慢慢走出去。

  來到階梯教室門口,我們緊張的等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終於,我聽到報號老師叫:“現在是五年級一班出場。”我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進了場。

  等所有人入場後,只聽見沈鵬拿起話筒說完了總序,接著,全班一起背完了“入則孝”,沈鵬又背起“泛愛眾”中的第一排,全班同學有起伏的背完了“泛愛眾”,這一章。誦讀完後班長用口令整整隊,並向評委敬禮,接著,我班便出場。緊接著,其他班級也進行了誦讀比賽。

  這次比賽,讓我知道了一些重要道理。總序,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這八章的內容,我基本能按要求做到,但少數部分仍欠缺,如,父母講道理時,嫌囉嗦,這樣就沒做到“父母教,須敬聽”,感謝學校給了我這好的機會,讓我明白,發現了自己的缺點和優點。我一定會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國學作文 篇8

  現在的人們對國學是十分厭煩的,因為他們對白話文接觸的時間長了,漸漸認可了白話文。並且他們認為國學畢竟是文言文,文言文雖然比白話文簡煉,但它始終沒有白話文那麼通俗易懂。

  也許是我的媽媽在懷我的時候胎教用的是《論語》,所以我對國學乃至古文都不厭煩,反而對其情有獨鍾。

  我認為學國學應該由淺入深,學習時從胎教開始,胎教可以讀《三字經》,到孩子長大一些後,一字一句地教他讀《三字經》,熟讀成誦。

  孩子長到八歲時可以讓孩子慢慢地先認識、熟悉一下《論語》,到孩子十歲時可以讓他獨自閱讀,遇到不認識的字要向家長請教,當他們草草看完一遍時,家長再把一些句子裡的重要字、詞解釋給他們聽,並把一些至理名言的意思講給他們聽,讓他們背誦。

  當孩子到了十二歲時讓他們再次閱讀《論語》,讓他結合書下注釋更深一層地去理解書中的一些道理,去領略孔子及其弟子的儒家思想———————“仁”和“禮”,學習他們的“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懂得如何去分辨人世間的真、善、美、假、惡、醜,把從《論語》讀完再去讀其它的書。

  學好國學可以為國學栽培出許多棟樑之材,更好地治理國家,使人民變得更文雅了,從而使社會更為安定,使國家理為富強。

  正如《論語》中有一句是“子曰‘質性文明野,文勝質明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內外兼修。假如一個人學問很好,卻拙於言詞,不會表達;或者說品德很好,卻儀容不整,不夠雅觀,給人呆板、粗野的印象,這就是“質勝文”。反過來,假如一個人的言詞非常流利,卻沒有內容;或者說相貌堂堂,威儀過人,卻品德低下,給人浮誇、虛假的印象,這就是“文勝質”。所以說“質勝文”或“文勝質”、都有所缺憾,因此我們要表裡如一,成為真正的君子。

  我們應當多學國學,這樣會使我們受益匪淺,提升自身價值,成為品德高尚的人。

國學作文 篇9

  國學是一杯茶,剛開始很苦,但越品到後面,就越有味道。

  國學能夠讓我們懂得道理。

  國學以儒學為主,而儒學的代表作之一是《論語》。《論語》使我們修身養性,德行人生。《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意思是說: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淨,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說:君子普遍地團結人而不相互勾結;小人相互勾結而不能普遍地團結人。孔子一生都主張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教會我們如何做仁人。《論語》的真諦,就是要告訴大家,怎樣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樣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怎樣才是真正地對人有“仁愛”之心,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小時候,爸爸媽媽就常叫我背《論語》,我那時覺得很煩,但還是在不情願地背,說起來還是當時沒有懂儒學的真諦。

  儒家學派讓人修身養性,看透世間一切,清心寡慾,要有寧靜淡泊的性情。

  就比如說我,我小時候,那可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別人一說我兩句,我不是哭就是鬧,非要跟別人爭個你死我活,明明是我的錯,我卻偏不認帳,還非要爭贏,我們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我心想:我終於快要贏了。最後還來了個“水漫金山”,朝天大哭,把別人都給整懵了,一開始是我的錯,結果最後卻成了別人在求我了。周圍還有一大堆不明真相的群眾,看戲不怕臺高,還在下面“呵呵”笑。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我的那一舉動讓別人丟了臉面,寧靜淡泊的性情是多麼重要。

  儒學還教會我們接人待物的禮儀。

  比如說,見到自己的老師,應身體微微鞠躬,把雙手交叉前伸,放在全身之最前,男性左手在前,女性右手在前,表示虔誠恭謙之意。雖然這是封建的禮節,但我們要懂得取捨。

  國學能教會我們很多道理,而且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應該多讀國學,學孔聖人所講,思孔聖人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