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故宮> 【精選】瀋陽故宮作文合集8篇

瀋陽故宮作文

【精選】瀋陽故宮作文合集8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瀋陽故宮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瀋陽故宮作文 篇1

  今天下午,陽光明媚,劉老師帶我們全班去故宮遊覽。

  我們是從大清門走進故宮的。與其說這是門,不如說它是一個建築。因為它可不是一扇簡單的門,有樑柱,有飛簷,有彩繪,中間還很寬敞。 老師說這是過去文武群臣早朝等候拜見皇上的地方。 站在大清門前抬頭向上看,看到一塊藍底金字的匾。右邊寫著三個大字:大清門,左邊奇形怪狀的 是什麼呀?我有點兒疑惑。於是我問了老師,老師告訴我們,那中間一根棍兒,兩邊都是刺兒的是滿文。那幾個字就是滿文大清門三個字。我這才恍然大悟。

  跟著劉老師我們繼續向前走,正前方是一座高大雄偉的建築,老師說那是皇太極辦公的地方崇政殿,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金鑾殿。我們走近一看在一塊長方形的匾上寫著正大光明四個字,扁下面的柱子上一共有八條龍,它們 以不同的姿態盤曲著,老師說再加上龍椅上坐著的皇上,一共是九條龍,是取吉祥如意之意。 我們都笑著說這很有趣!

  離開了崇政殿,我們又向東路走去。 一個八角亭式建築就像蒙古包一樣矗立在藍天下。 老師告訴我們八角象徵著八面威風。 之所以建成像蒙古包一樣的形狀是因為清朝是滿族人建立的。滿族是遊牧民族, 即使定都瀋陽也非常懷念他們的家鄉,所以把宮殿也建成了蒙古包形狀。在這個宮殿的兩側還有十座亭子,老師說他們是十王亭。並且告訴我們這是中國唯一的君臣一起辦公的建築群。聽了老師的介紹,我們一個亭子一個亭子仔細地觀察, 瞭解了很多有關清朝和滿族的文化和知識。

  後來我們又遊覽了後宮、御花園 、大戲臺、藏書閣等地方, 直到傍晚才和同學們一起戀戀不捨的回到學校。

  這次遊故宮我們不僅增長了知識,還為自己是瀋陽人而感到無比自豪。

瀋陽故宮作文 篇2

  瀋陽故宮始建於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是清太祖遷都之際草創,清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極建成。1644年,大清遷都北京,“瀋陽故宮”從此成為“陪都宮殿”。“瀋陽故宮”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修建並使用過的宮殿,距今巳有360餘年的歷史。在全國現存宮殿建築群中,它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僅次於北京故宮居全國第二位。它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的一個封建王朝的發祥重地,也是清統一中國後東北地區政治經濟中心。

  瀋陽故宮佔地6萬多平方米,有樓臺殿閣各式建築70餘座,由20多個院落組成,總計房屋300多間。故宮按自然佈局分為中路、東路和西路三部分。

  中路:是太宗皇太極時期的大內宮闕。南端是大清門,也是故宮的正門。向北依次是崇政殿、鳳凰褸、清寧宮,它們都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側還有一些對稱式的附屬建築。

  大清門是日常朝會時文武大臣侯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接受群臣謝恩之處。明朝著名將領洪承疇降清後,就從此門進入,受到皇太極的接見。大清門東側這處建築叫祖廟,祖廟是愛新覺羅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因是天子的祖廟也稱“太廟”。

  順著大清門北面的御路拾階而上的,臺正中便是氣勢宏偉被稱作“金鑾殿”的政殿。它建於後金天聰六年(1632年),崇德元年定名為崇政殿。崇政殿為五間九檁硬山式建築,南北闢有隔扇門,前後是石雕欄杆。殿頂蓋為黃琉璃,十分壯觀的。殿內掾間繪滿飛雲流水,樑架上全部是“和璽” 彩繪,給人以高潔典雅之感。殿內明堂有堂陛的,前是金龍蟠柱,柱後有貼金雕龍扇面大屏風和金龍寶座,寶座兩側有鼎式香爐、軒轅鏡和太平有象等裝飾之物的。殿前有大月臺的,月臺東南角有日晷,西南有嘉量亭,都由大理石雕造而成。在月臺上還設有四口大缸,都盛滿清水以防水災。古代稱它是“門海”,來象徵缸中水多似海可撲滅火災,所以又被稱作是“吉祥缸”。因為北方天氣寒冷,所以每到冬天,就要在缸底點燃炭火。崇政殿是清太宗日常朝會議政的地方,1636年皇太極的稱帝大典及清天聰十年四月“後金”改國號為“大清”的典禮就在這裡舉行。1644年清遷都北京後,歷代皇帝東巡時,都在這裡臨朝聽政。

瀋陽故宮作文 篇3

  星期日我與老媽還有姥爺一起去了瀋陽故宮。去故宮之前老媽給我講了故宮的歷史,我對故宮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可是到故宮聽講解員們的講解才知道故宮裡有這麼多鮮為人知的故事。我現在就給大家講一講故宮裡的有趣故事。

  第一個是“八字”的故事。故宮裡的建築最特別的要數它的門與柱子,他們都是下寬上窄的成八字形,崇政殿外有十個亭子,一邊五個亭子,兩邊亭子排列成外八字。滿族人為什麼喜歡八呢?因為滿族人是少不了八旗的,靠著八旗的力量贏得了天下。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清朝“清”字的來歷。原來清朝的“清”是這個“青”,代表著從草原來的民族。後來努爾哈赤在跟明朝打仗的時候發現明朝的“明”是日月“明”,在五行中代表“火”的意思,而“青”代表草,火可以燒草,這怎麼能打敗明軍呢?努爾哈赤就非常聰明的在“青”字邊上加了三點水,就成了後來的清朝了。也就有了故宮鳳凰樓三層樓的故事,每一層代表一滴水,三層代表三滴水。水大可以滅火。

  第三個是殿低宮高的故事。瀋陽故宮為什麼宮高殿低呢?第一因為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努爾哈赤先打仗後有家。第二個原因是滿族人有這樣一個習慣,他們長期在草原上生活,為了防止野獸的襲擊,所以把住處修得很高。到故宮以後,他們把這個習慣保留下來,把宮建在了高處,把殿建在低處。而北京故宮正好相反。還有一件事就是努爾哈赤在接見大臣的時候是坐在炕上的而不是坐在龍椅上的。

  這就是遊瀋陽故宮帶給我的收穫。

瀋陽故宮作文 篇4

  在暑假裡,我們去了瀋陽故宮。

  我們從大清門進入故宮,首先映入眼簾是崇政殿,威武而又莊嚴崇政殿是黃色批閱奏摺地方,我彷彿看到一個勤政愛民好黃色在深夜還在批閱奏摺,身邊點著一支快要燃盡蠟燭……離開崇政殿我看到“紫氣東來”四個大字,原來這是鳳凰樓---皇帝讀書地方。

  走進一看,下面一共有二十四個臺階,象徵著一年二十四個節氣。皇上每天都在上面走很多次,代表著長壽。登上鳳凰樓,放眼四望,莊嚴故宮建築群別緻地坐落在周圍,真有股居高臨下感覺。過了鳳凰樓,我們來到後宮,這是皇上和妃子居住地方。這裡住過著名孝莊皇太后,現在看這裡設施很簡陋,待再當時是老百姓不可奢望。穿過後宮,來到大政殿,這是故宮政治權利中心,皇上和大臣都在此辦理國家大事。大政殿有八扇窗戶,黃色辦公時要全部開啟,代表八面來風、八方歸一。從整體看,大政殿外形就像一個蒙古包,有著濃郁滿族氣息。

  轉過大政殿,來到後花園,這裡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讓人流連忘返。走累了,也捨不得離開,踏著見證歷史石板,乘著百年大樹陰涼,感受著歷史變遷,文明傳承,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故宮我為你驕傲!

瀋陽故宮作文 篇5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我們一家四口來到了瀋陽故宮,故宮是由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建立並使用的皇宮,瀋陽故宮是清王朝的奠基地,它佔地六萬多平方米,有古亭建築百餘座。

  首先,我們穿過大清門,參觀了翔鳳閣和飛龍閣。來到了皇帝上朝的地方崇政殿,它是在皇太極時期建造的,裡面可真是金碧輝煌,正中間擺放的是金漆雕龍紋寶座屏風,兩旁擺的是掐絲琺琅三足爐,前面還有兩條金龍彎曲的纏在金柱上,可真有皇家的豪華,貴麗和氣派。接下來,我們到了鳳凰樓,這裡是皇帝飲酒作樂的地方,三樓是觀景用的,據說鳳凰樓原來是瀋陽的最高點。

  穿過鳳凰樓,我們來到了當時所謂的“後宮”,原本想這裡很大,是富麗堂皇的,結果到了才知道,這裡有五間房子,正中間的是清寧宮,原來皇后住的地方,裡面雖然寬敞,但是和佛堂一樣,根本沒有電視裡拍的那麼華麗,並且做飯的也在裡面,沒有什麼御膳房。清寧宮真是樸素呀!我感嘆到。出了清寧宮,我們來到了莊妃住過的永福宮,裡面有一個木製的搖籃,是順治小時候的,十分精緻。在永福宮的對面,就是莊妃的姐姐海蘭珠的衍慶宮,裡面的陳設和永福宮的一樣。

  參觀完後宮向東走,我們便來到了大政殿,它是在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修建的,原來上朝參政議政的地方,它的外形像座八角樓,裡面的空氣十分的潮溼,中間放的是鹿角椅,旁邊放著白玉雕玉蘭花插,牙雕洛神賦小插屏,都十分名貴。大政殿前面,是十王亭,分別是左王翼亭、右王翼亭、鑲旗黃亭、正旗黃亭、鑲旗紅亭、正旗紅亭、正旗藍亭、鑲旗藍亭、鑲旗白亭和正旗白亭。

  參觀完後,我不禁感嘆到,這座關外的紫禁城,儲存完好,有著獨具特色的宮殿建築和珍貴的歷史文物,難怪享譽華夏,蜚聲世界。

瀋陽故宮作文 篇6

  我常在夢中瞥見那群迷霧中的宮殿——紅牆聳峙,飛楷泣雨,庭院深深,霧鎖重門。著實,那只是頭腦的碎片在夢中縹緲而過留下的影子罷了。越是云云,越讓我憧憬那夢中樓臺。

  立秋事後,一個朝晨,我確乎又夢見那座棄宮—瀋陽故宮,驀然醒來,耳邊迴盪著它的呼叫,我好像想起了什麼,又好像忘卻了什麼,跑下樓去,很快來到它的身邊。跨進高高的大清門,便來到另一個天下。瀋陽故宮主軸第一殿是崇政殿,這裡是400多年前清帝人關前上朝理政的處所。沿著青石路繞已往,就來到崔見的風凰樓前,它和清寧官、四妃寢宮一併落在4米高的高臺上,附近紅堵相圍。風凰樓是昔時盛京最高的構築,飛簷間掛著未逝的曉月,其下的橫匾上是200多年前乾隆東巡時的御筆親題:“紫氣東來。”此刻,當代文明的履痕正摧毀著汗青的殘骸,鳳凰樓也因此成為禁步之處,不能登臨。看不到鳳凰曉月,其實痛惜,只好憑欄凝娣。舊日珠簾羅幕、獻籌交織已慘淡,玉樓笙歌也早已聲斷,大概塵封的窗裡,一卷史書的殘頁正在晨風中哆嗦。

  看過殿樓的巍峨,又感想後宮的平安。衍慶宮的案几上放著古琴,好像淑妃弄弦的韻律還歷歷可聞。莊妃宮羅慢裡掛著小小的搖籃,大概那兒就是清世祖降生之地。

  下了鳳凰樓臺基,踏著青石鋪就的小徑,我的情慷又完全溶入後苑的器量。曲徑通幽處,寥寂梧桐低低地映在蓮花池中,花落時節,鳥鳴院更幽;四序遞嫂,青石板的裂隙中青草叢生,湮沒了古道。

  向東走,到了東院。遠眺望去,大政殿好像近在面前,可盤龍飛簷,金奕寶座卻又像影子似的含糊。沿著正中的御道,我朝著大政殿蹈蹈獨行,腳下每一塊青石板似乎都深刻著它們漫長的光陰,密密匝匝地寫著它們無字的詩文和感民氣弦的故事。 昨夜風疏雨驟,留下一片淋漓,儘量太陽的光熱會把這些水霧蒸騰,爾後再化作甘霖潤澤著腳下這片土地,把四個多世紀前如夢如煙的舊事滲人大地更深一層,然而我將同樣看到這殘斷的影象,感覺著汗青的沉澱。

  此日夜裡,我又夢見迷霧中的宮殿,依然的紅牆聳峙,飛格泣雨,依然的庭院深深,霧鎖重門,依然的肅靜而不行觸及——大概,這即是它的永恆

瀋陽故宮作文 篇7

  我常在夢中望見那群迷霧中的宮殿——紅牆聳峙,飛楷泣雨,庭院深深,霧鎖重門。其實,那只是思想的碎片在夢中縹緲而過留下的影子而已。越是如此,越讓我向往那夢中樓臺。

  立秋過後,一個清晨,我確乎又夢見那座棄宮—瀋陽故宮,猛然醒來,耳邊迴盪著它的召喚,我似乎想起了什麼,又似乎忘卻了什麼,跑下樓去,很快來到它的身邊。跨進高高的大清門,便來到另一個世界。瀋陽故宮主軸第一殿是崇政殿,這裡是400多年前清帝人關前上朝理政的地方。沿著青石路繞過去,就來到崔見的風凰樓前,它和清寧官、四妃寢宮一併落在4米高的高臺上,四周紅堵相圍。風凰樓是當年盛京最高的建築,飛簷間掛著未逝的曉月,其下的橫匾上是200多年前乾隆東巡時的御筆親題:“紫氣東來。”現在,現代文明的履痕正摧毀著歷史的殘骸,鳳凰樓也因此成為禁步之處,不能登臨。看不到鳳凰曉月,實在可惜,只好憑欄凝娣。昔日珠簾羅幕、獻籌交錯已暗淡,玉樓笙歌也早已聲斷,也許塵封的'窗裡,一卷史書的殘頁正在晨風中顫動。

  看過殿樓的巍峨,又感到後宮的寧靜。衍慶宮的案几上放著古琴,似乎淑妃弄弦的韻律還歷歷可聞。莊妃宮羅慢裡掛著小小的搖籃,也許那兒就是清世祖誕生之地。

  下了鳳凰樓臺基,踏著青石鋪就的小徑,我的情慷又完全溶入後苑的懷抱。曲徑通幽處,寂寞梧桐低低地映在蓮花池中,花落時節,鳥鳴院更幽;四季遞嫂,青石板的裂隙中青草叢生,湮沒了古道。

  向東走,到了東院。遠遠望去,大政殿似乎近在眼前,可盤龍飛簷,金奕寶座卻又像影子似的恍惚。沿著正中的御道,我朝著大政殿蹈蹈獨行,腳下每一塊青石板彷彿都深刻著它們漫長的歲月,密密匝匝地寫著它們無字的詩文和動人心絃的故事。

  昨夜風疏雨驟,留下一片淋漓,儘管太陽的光熱會把這些水霧蒸騰,而後再化作甘霖滋潤著腳下這片土地,把四個多世紀前如夢如煙的往事滲人大地更深一層,然而我將同樣看到這殘斷的記憶,感受著歷史的沉澱。(初中作文)

  這天夜裡,我又夢見迷霧中的宮殿,依然的紅牆聳峙,飛格泣雨,依然的庭院深深,霧鎖重門,依然的莊嚴而不可觸及——也許,這便是它的永恆。

瀋陽故宮作文 篇8

  在寒假裡,我們去了瀋陽故宮。

  從大清門進入故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崇政殿,威武而又莊嚴的崇政殿是黃色批閱奏摺的地方,我彷彿看到一個勤政愛民的好黃色在深夜還在批閱奏摺,身邊點著一支快要燃盡的蠟燭……離開崇政殿我看到“紫氣東來”四個大字,原來這是鳳凰樓---皇帝讀書的地方。

  走進一看,下面一共有二十四個臺階,象徵著一年的二十四個節氣。皇上每天都在上面走很多次,代表著長壽。登上鳳凰樓,放眼四望,莊嚴的故宮建築群別緻地坐落在周圍,真有股居高臨下的感覺。過了鳳凰樓,我們來到後宮,這是皇上和妃子居住的地方。這裡住過著名的孝莊皇太后,現在看這裡的設施很簡陋,待再當時是老百姓不可奢望的。穿過後宮,來到大政殿,這是故宮政治權利中心,皇上和大臣都在此辦理國家大事。大政殿有八扇窗戶,黃色辦公時要全部開啟,代表八面來風、八方歸一。從整體看,大政殿的外形就像一個蒙古包,有著濃郁的滿族氣息。

  轉過大政殿,來到後花園,這裡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讓人流連忘返。走累了,也捨不得離開,踏著見證歷史的石板,乘著百年大樹的陰涼,感受著歷史的變遷,文明的傳承,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瀋陽故宮我為你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