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瀋陽故宮作文六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瀋陽故宮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瀋陽故宮作文 篇1
一提起故宮,很多人想到的只有北京故宮,卻不知道在瀋陽還有一座故宮。它是清朝最初的皇宮,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這就是瀋陽故宮。
我生在瀋陽,長在瀋陽。小時候,瀋陽故宮就像我的玩伴一樣陪伴著我成長,一直到目送我來到遙遠的廣州讀書。記憶中,它紅牆綠瓦,莊嚴肅穆,靜謐古樸,一點也不比北京故宮遜色。
再次與這位老朋友相見,已是初一暑假。這次來,我帶上了一個任務——要仔細品讀它,發現它與眾不同的意義。
由大清門進入,沿大門北面的御路拾階而上,便來到月臺。臺的正中,就是始建於後金天聰年間的崇政殿。歲月的痕跡並沒有減少大殿的莊嚴感。整個大殿金碧輝煌,走進裡面,只見紅色的大柱上,纏繞的是騰飛的金龍圖案,金龍周圍點綴著火焰和雲朵;正中央,“正大光明”牌匾熠熠生光,與高大的龍座、騰飛的金龍一道,彰顯著皇權的至高無上。遊客們不禁嘖嘖驚歎。
這裡就是清朝皇帝入關前辦公的地點。
遙想當年,皇太極和他八旗兄弟們在這個大殿裡做出了多少個重要的決定;順治元年,攝政王多爾袞在這個大殿裡是怎樣代替六歲的福臨作出決定,入主中原……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一位又一位偉人就是憑著這一個個的歷史建築,被後人銘記。
繼續前進,感受著久違而又熟悉的歷史氣息,在斑駁的記憶裡追尋著我的童年:小時候來瀋陽故宮,遊客很少,沒有小販;我在裡面奔跑,玩樂,歡笑,感覺整個故宮都是我的。多年不見,這裡的遊客多起來了,小販也多起來了,古樸的故宮多了不少喧鬧的氣息。不知怎的,我總覺得不太自在。
不知不覺,我們走到了位於崇政殿後的鳳凰樓前。鳳凰樓是後宮的門樓,是當年盛京最高的建築。據說此處是當年皇帝和嬪妃觀賞日出之地,因而有“鳳樓曉日”的美稱。
專注欣賞之際,一陣嘈雜聲突然打斷了我。樓上,一群穿著皇帝、妃嬪服飾的人們在相互取景拍照,嘻嘻哈哈,隨隨便便。“打卡”留念後留下了一句“這也沒啥好看的,這麼小,一點兒意義都沒有”,揚長而去。
憤憤地看著他們離去的身影,我不禁思索了起來:歷史建築給人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陽光從翠綠的樹葉投下斑斑樹影,好似與三年、三十年、三百年前並無兩樣。看著眼前斑駁的石磚,褪色的紅牆,我想:歷史就是一段已經逝去的過往,而歷史建築則是它曾經存在的象徵。今天,我們參觀它,目的是留住那些曾經的美好,記住那些曾經的傷痛。瀋陽故宮雖然非常小,但它的價值是無法與其它任何歷史建築比較衡量的。它,永遠我們心中的無價之寶!
我,來自瀋陽。我為瀋陽故宮代言!
瀋陽故宮作文 篇2
我常在夢中望見那群迷霧中的宮殿——紅牆聳峙,飛楷泣雨,庭院深深,霧鎖重門。其實,那只是思想的碎片在夢中縹緲而過留下的影子而已。越是如此,越讓我向往那夢中樓臺。
立秋過後,一個清晨,我確乎又夢見那座棄宮—瀋陽故宮,猛然醒來,耳邊迴盪著它的召喚,我似乎想起了什麼,又似乎忘卻了什麼,跑下樓去,很快來到它的身邊。跨進高高的大清門,便來到另一個世界。瀋陽故宮主軸第一殿是崇政殿,這裡是400多年前清帝人關前上朝理政的地方。沿著青石路繞過去,就來到崔見的風凰樓前,它和清寧官、四妃寢宮一併落在4米高的高臺上,四周紅堵相圍。風凰樓是當年盛京最高的建築,飛簷間掛著未逝的曉月,其下的橫匾上是200多年前乾隆東巡時的御筆親題:“紫氣東來。”現在,現代文明的履痕正摧毀著歷史的殘骸,鳳凰樓也因此成為禁步之處,不能登臨。看不到鳳凰曉月,實在可惜,只好憑欄凝娣。昔日珠簾羅幕、獻籌交錯已暗淡,玉樓笙歌也早已聲斷,也許塵封的窗裡,一卷史書的殘頁正在晨風中顫動。
看過殿樓的巍峨,又感到後宮的寧靜。衍慶宮的案几上放著古琴,似乎淑妃弄弦的韻律還歷歷可聞。莊妃宮羅慢裡掛著小小的搖籃,也許那兒就是清世祖誕生之地。
下了鳳凰樓臺基,踏著青石鋪就的小徑,我的情慷又完全溶入後苑的懷抱。曲徑通幽處,寂寞梧桐低低地映在蓮花池中,花落時節,鳥鳴院更幽;四季遞嫂,青石板的裂隙中青草叢生,湮沒了古道。
向東走,到了東院。遠遠望去,大政殿似乎近在眼前,可盤龍飛簷,金奕寶座卻又像影子似的恍惚。沿著正中的御道,我朝著大政殿蹈蹈獨行,腳下每一塊青石板彷彿都深刻著它們漫長的歲月,密密匝匝地寫著它們無字的詩文和動人心絃的故事。
昨夜風疏雨驟,留下一片淋漓,儘管太陽的光熱會把這些水霧蒸騰,而後再化作甘霖滋潤著腳下這片土地,把四個多世紀前如夢如煙的往事滲人大地更深一層,然而我將同樣看到這殘斷的記憶,感受著歷史的沉澱。(初中作文)
這天夜裡,我又夢見迷霧中的宮殿,依然的紅牆聳峙,飛格泣雨,依然的庭院深深,霧鎖重門,依然的莊嚴而不可觸及——也許,這便是它的永恆。
瀋陽故宮作文 篇3
今日陽光明媚,萬里無雲,到沈陽旅遊的我們有幸參觀了這座工業城市中的“中國第二故宮”。
沈陽的故宮實際上是清朝入關前由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建造的皇宮,是中國現存完整的兩座宮殿建築群之一。沈陽故宮佔地6萬平方米,與北京故宮72萬平方米的佔地面積,簡直是天差地遠。但比起北京故宮的殿宇巍峨,富麗堂皇,沈陽故宮則更顯玲瓏有致,風格獨特,結構緊湊,比北京故宮千篇一律的雕樑畫棟更具特色。
沈陽故宮最獨一無二的宮殿就是大政殿。這個宮殿是一個融和了四種族元素的建築。它的屋頂是八角攢尖頂,屋頂和屋簷組合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是皇帝頭上戴的帽子一般。表姐開玩笑地說:“如果我們去和這個大政殿合張影,就相當於把清朝皇帝的帽子帶回家啦!”這一妙言反大家逗得捧腹大笑。隨後,我們進入大政殿內部參觀。只風宮殿正中央有一個金碧輝煌的高臺,高臺上設有一個雕刻著龍鳳、祥雲等圖案的精美龍椅,龍椅在陽光的對映下,表面的鍍金層閃著金光,異常耀眼,恍惚中我似乎看到了清太祖努爾哈赤坐在龍椅上,目光炯炯,野心勃勃,那銳利的眼神如同刀鋒一般,他遙望京城,彷彿又在醞釀著一個新的作戰計劃……
“喂,我剛才聽了導遊講解,很有意思哦!”表妹的一聲“呼喚”把我從無限沉思中拉回現實世界。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她)就不由分說地拉著我,帶我去聽導遊講解。“你們看,”導遊指著大殿內環繞著龍椅並支撐著大殿屋頂的幾根琉璃柱。“這幾根裝飾著精細、華美且具有象徵性圖案的琉璃柱,是典型的滿族風格。”隨後,她又領著我們來到大殿門前,“大家知道這座宮殿的哪個地方是按漢族的建築風格來建造的呢?”於是,眾人冥思苦想,卻得不到答案。導遊見狀,便揭開謎底:“答案就是大殿門前的兩根高大、刻有巨龍的紅漆木柱。中國古代有‘以龍為天’的說法,所以在兩根擎天柱上分別刻上一條巨龍。大家注意門前漢白玉臺階和欄杆上的花紋,這就是藏傳佛教的圖案了。”“還有一種族元素呢?”我不禁提問。“大家仔細觀察,會不會覺得大政殿的結構有點像蒙古包嗎?”說罷,我們都恍然大悟。“原來大政殿既有滿漢之風,又有藏式花紋,還有蒙古式結構,不知是出自哪位能工巧匠之手?沒想到古代的人們所掌握的技術已如此高超,並應用(得)如此純熟,真是難得!”我不禁暗自讚歎。
沈陽故宮,真是沈陽市一顆燦爛的明珠,藝術的瑰寶!
瀋陽故宮作文 篇4
20xx年8月7日,我和爸爸一起來到了東北最大的城市之一瀋陽。我們冒著炎熱酷暑的天氣去了瀋陽故宮參觀遊玩。
瀋陽故宮是中國現存兩座帝王宮殿建築群之一,建於1631年,是清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營造和使用過的宮殿,清世祖“福臨”順治也在這裡繼位,並於當年八關,建築統治全中國。
瀋陽故宮保留了當年建築風貌,十分壯觀,金碧輝煌,還保留著許多文物及皇宮起居用品,給人以光彩奪目的感覺,是一座巨大的文化歷史寶庫,也是世界遺產。
不知不覺就到了下午3點,我們來到宮內的後花園,我挑了一件清朝格格的衣服,還有頭飾,感覺穿越到了古代,我笑哈哈的坐在大龍椅上,漫步在花園的花叢裡拍照留念。最後依依不捨的離開了瀋陽故宮!發誓下次還要來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作文 篇5
在寒假裡,我們去了瀋陽故宮。
從大清門進入故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崇政殿,威武而又莊嚴的崇政殿是黃色批閱奏摺的地方,我彷彿看到一個勤政愛民的好黃色在深夜還在批閱奏摺,身邊點著一支快要燃盡的蠟燭……離開崇政殿我看到“紫氣東來”四個大字,原來這是鳳凰樓---皇帝讀書的地方。
走進一看,下面一共有二十四個臺階,象徵著一年的二十四個節氣。皇上每天都在上面走很多次,代表著長壽。登上鳳凰樓,放眼四望,莊嚴的故宮建築群別緻地坐落在周圍,真有股居高臨下的感覺。過了鳳凰樓,我們來到後宮,這是皇上和妃子居住的地方。這裡住過著名的孝莊皇太后,現在看這裡的設施很簡陋,待再當時是老百姓不可奢望的。穿過後宮,來到大政殿,這是故宮政治權利中心,皇上和大臣都在此辦理國家大事。大政殿有八扇窗戶,黃色辦公時要全部開啟,代表八面來風、八方歸一。從整體看,大政殿的.外形就像一個蒙古包,有著濃郁的滿族氣息。
轉過大政殿,來到後花園,這裡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讓人流連忘返。走累了,也捨不得離開,踏著見證歷史的石板,乘著百年大樹的陰涼,感受著歷史的變遷,文明的傳承,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瀋陽故宮我為你驕傲!
瀋陽故宮作文 篇6
我和爺爺乘火車來到了瀋陽,參觀瀋陽的清故宮。我們進了門,沿著中路來到了順治出生的地方——永福宮。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順治嬰兒時的搖籃懸掛在永福宮的暖炕上。這永福宮是屬於莊妃的。莊妃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部落公主海蘭珠之妹。皇帝皇太極當時端坐於清寧宮暖閣的床上“無疾而終”了,葬於昭陵即瀋陽北陵,皇太極是滿清開國皇帝,是有名政治家、軍事家,他的暴亡引起了長子豪格和眾所周知的勇將多爾袞之間的皇位之爭。莊妃是個最有能力的權妃,他“審時度勢、掌控大局”團結了皇室、眾將之中多數人立福臨為皇帝,讓多爾袞作了攝政王。妥善的完成了清廷權力的再分配,並達至基本平衡,成功的平息了這場危險帝位之爭,穩定了滿清皇朝的和諧局面,在關鍵時刻避免歷史的改寫,進而進關奪取了明朝的天下,使福臨成為滿清入關的第一位皇帝—順治皇帝。我看著宮廷內的美景,不斷的回味這歷史的波折和起伏,深深沉醉在其中了,忽然聽到爺爺大叫一聲“嗷!”只見他不斷的拿著照相機拍照、錄相。我過去一看,只見炕上有一個搖籃,這個搖籃用白樺樹木板圍粘而成,刷上了硃紅的大漆,用兩根塑膠繩掛在牆上。在搖籃下有兩隻布老虎如圖,“這根本不對!”爺爺說,“我們家也有一個搖籃,和這個一模一樣,由六根三股合一的梅花雕銀鏈連線釘掛在牆上,在搖籃裡無論嬰兒怎麼動,甚至扶搖籃板站起來都不會翻掉下來。可這個搖籃只是用四根塑膠繩吊著,如果我們的順治皇帝扒著搖籃的邊站起來,就會翻下來摔在炕上!”“兩個布老虎我們家裡還有一隻。”回家以後我問了奶奶,發現我爺爺說的話都不是吹牛,非常真實。“這個文物級的高階搖籃壽命非常長,甚至你爸爸和伯父小時候還用過”奶奶對我說。
中路的崇政殿呈八角琉璃型亭殿,在皇帝的必經之路丹陛兩側的門柱上雕有兩條鎏金飛龍,中間有一顆黃金明珠,名曰“二龍戲珠”,進去裡面就是皇帝的龍座了。在崇政殿的兩側是八旗王亭,這是黃帝朝見八旗官員辦公、典禮排班的地方,滿清八旗制度是“軍政合一”的國家制度,皇帝就在這個地方實施他至高無上地神聖統治。
我是愛新覺羅氏人,對正黃旗亭最感興趣,還在上面攝影留念,懷著戀戀不捨的心情由正門出口出來了,在正門的故宮博物院的牌坊下拍照留念。回頭一看,“宮博物院”是郭沫若的書法筆跡,這個牌坊原是故宮門前的文德坊,他的後面是故宮內成百間的古建築,可惜,現在這一美景卻被一個修歪了的高層建築壓在下面,這是怎麼回事?故宮是4A級旅遊景點,也是國家級保護文物,他是滿清進關前的宮殿,開發商不知為什麼無視國家文物保護法,蓋了高層大樓把景物破壞了,我只可以祈禱有一天能在正確的法律指引下拆除。我遊玩了故宮,感到瀋陽故宮竟是北京故宮的父親,北京故宮是瀋陽故宮的放大樣體,瀋陽故宮是滿清封建王朝上升輝煌的象徵,而北京故宮卻是滿清封建王朝沒落、衰敗、滅亡和恥辱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