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300字(通用5篇)

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

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300字(通用5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300字(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1

  講座上的陳默教授詼諧幽默的指出了目前家庭教育中的問題,重點講了家長的焦慮對孩子造成的壓力,我想這不正是我現在遇到的一些問題,同時也講出了小孩的心聲。講座上總結了焦慮的症狀,為何焦慮,以及我們到底要如何做。

  在觀看講座之後,我和小孩也達成了幾個小小的約定,每兩週我們會至少去一次圖書館待兩個小時,一起培養閱讀的習慣。每兩週至少去爬一次山,感受大自然的氣息,提高身體素質。關於學習這塊,我們沒有約定任何事情,我相信他自己心裡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爬山和閱讀都是他不太會主動去做的事情,他開始敢於主動挑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我相信學習上他的主動性不會差,孩子需要的是信任和空間。我也給了自己一個約定:放下焦慮,耐心“等”孩子成長。

  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2

  觀看完《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的專題講座,我獲益匪淺,感觸頗深,明白了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家庭是孩子永遠眷戀且永不停課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師。”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正如講座中說的,過度關愛,會導致過度依賴;過度操心,會導致過度懶惰;過度限制,會導致過度低能;過度期望,會導致過度壓力。我們不能做孩子事無鉅細的保姆,凡事包辦,而是要做孩子成長中的導師,做永不退休的父母。

  要做孩子心靈上的傾聽者,多和孩子做一些心靈層面的溝通,多瞭解孩子的想法。只有不斷學習,父母才能承擔“教育者”的角色,與孩子共同成長。

  要做孩子成長中的欣賞者,當孩子積極努力,體驗過程時,做孩子的陪伴者,有人關注和分享,會讓孩子更加努力,更加堅定,在鼓勵和肯定中收穫更大的成功。

  要做孩子的人生規劃師,將視野拓寬到課堂之外,陪他閱讀豐富內心,陪他運動強健體魄,帶他旅遊見世面,帶他體驗各行各業瞭解生活百態。

  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3

  此次組織的新家庭教育文化節大會,多名行業專家直播中給予學校和家長專業的指引,學習下來受益匪淺,很慶幸我的小孩自上一年級就能體驗新的教育方式。

  家庭需和學校協同,做到同責、同道、同力、同構。我們家長要率先做代表,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以身作則。另外需和老師聯絡更好緊密,及時瞭解他在學校的動態,瞭解哪部分的知識點暫時還沒有掌握,哪些方面能力還需要提高,和老師一起制定幫扶方案,在家裡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另外,透過此次學習也認識到一點,就是家校社政的系統教育,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學校能夠更好的融合社會學習平臺,國家能夠提供為家庭教育、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希望共同努力,創造更好的素質教育的生態環境。

  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4

  “雙減”政策的出臺落地,使孩子的大部分“補習”時間迴歸了家庭,作為家長,不免喜憂參半。透過本次雲課堂的學習,如沐春風細雨,撥開雲團迷霧,收穫頗豐。協同育人——共育是基礎:這需要家長學會在審時度勢中,與學校形成重要的合作共同體,共同的價值觀和協同的行動力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賦能成長——學習是關鍵:孩子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第一次做家長的我們始終是學習者,我們要學習如何站在“孩子立場”,尊重孩子的意志和需求,接受不同的生命邏輯和成長軌跡,守護孩子真善美的本真。

  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後感5

  家庭教育實質是生活教育,核心是讓孩子成人。

  首先要教孩子學會做人,再是學會生活,最後才能學會學習。“雙減”政策的指導思想是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我們家長因此要關注孩子心理健康,保障孩子的睡眠時間,加強體育運動,鼓勵孩子擁有藝術、體育類的興趣愛好。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也很重要。

  對待孩子要更有耐心,同時要提升自己與孩子相處的能力,不能動不動就起衝突。要重點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責任心、主動性、自制力和時間管理能力,這些都需要我們家長在平時的教育中培養滲透。